第57章 章節
角門便是後花園。”房氏指着小院中僅有的建築物,一棟二層繡樓:“聽你大伯父說,如今長安都流行弄這麽個繡樓。我已瞧過,在二樓能遠遠瞧見曲池呢!”
登上二樓,果然在天際處看見一條玉帶似的細長水源。清風徐來。粼粼水波,如絲綢上的褶皺。登高遠眺。立即有羽化成仙之妙。
鄭離當下便喜歡上了這棟小樓。再看屋中擺設,多數都是她在青州原用過的舊物。
“大伯母......”鄭離的感激之情無以言表。
房氏笑着拉住鄭離:“你喜歡就好,”房氏打發了芬兒和翠兒去樓下收拾行李:“叫我們娘倆說說貼己話。”
芬兒和翠兒本就是房氏的丫頭,樂颠颠答應着下了樓。
......
“那日你被小結巴刺的滿臉是血,差點把大伯母吓死。”房氏幽幽嘆道:“好在她沒下狠手,若不然,你可不丢了半條命!”
房氏摸摸鄭離的額頭。
因為要進宮見皇後,為防止不雅,鄭離額頭上的紗布早除了去。梳頭娘子用了巧宗,重新修剪了額頭前的劉海,遮住了蜈蚣一樣細長的疤痕。鄭離五官端正,面若銀月,眼若明星,不留心,誰也不會關注劉海下的蹊跷。
房氏用手背撩起碎發,看着那道深紅色的傷疤,心疼的直掉眼淚。
鄭離忙笑着安慰:“大伯母別哭,早就不疼了,大夫說,抹了藥養個半年,疤痕自然變淡。您和我說說,家裏眼下怎麽個光景。我心裏惦記着您和大伯父,日日盼您進京呢!”
“哎!說起來都是孽緣!”
房氏擦幹眼淚,細細講起鄭離昏迷後的事情:“彭先生身邊那個侍衛好生厲害,小結巴雖然沒死,但心口被戳了碗口大的洞,血流了一地,終究是個廢人。”
鄭離忙問:“我聽芬兒說,大夫人怎麽趁亂和二夫人打了起來?”撿了菜刀砍人,多半是氣狠了。
房氏難得對兩個婆婆語帶嘲諷:“打?哼!分明就是要對方的性命!要說大夫人和二夫人之間的仇怨也不是一日兩日,可這二三十年,大家不也都安安靜靜熬過來了?誰想二夫人早心懷不軌,大夫人每日點的香裏早摻了東西。”
Advertisement
“這個我知道,是徐大夫的手筆。”
房氏嘴角微翕,想想,還是不願意瞞着鄭離,繼而道:“徐太醫與二夫人的陪嫁徐媽媽表兄妹。二夫人以妾室身份嫁過來,可見婆家地位不高。只是誰也沒想到,她和那徐太醫也稱得上是青梅竹馬,為二夫人的計謀,徐太醫可謂煞費苦心。”
鄭離訝然,怪不得徐太醫寧肯清譽受損,也不願在大牢裏吐露實情。
房氏繼續道:“後來咱們才明白,二夫人的目的不是害死大夫人,倒是借着病危的由頭,把二爺從長安叫回去才是真。當時家裏連番命案,老爺焦頭爛額,人人自危。二夫人便出了一連串歹毒的惡計,只要二爺這個嫡出子一死,你大伯父又不是好争鬥的人,家裏自然就沒人再和三爺搶奪家産。”
這一點鄭離已經想到。
從旃檀枷羅香裏加了紅枸子,再到大夫人的漸漸病愈。鄭離就猜到幕後的主事未必真心叫大夫人一命嗚呼,不過是聲東擊西的計謀。
“眼下二夫人是徹底完了,老爺不願再見她,将其送去了玄女觀。”房氏嘆道:“玄女觀那幫老道婆,最會看人眼色。大夫人這些年又不少拿銀子出來幫襯湧泉寺和玄女觀,兩個地方的尼姑、道婆就差沒把大夫人當祖宗供着,二夫人在玄女觀的日子......怕有的受呢!”
“那小結巴結果如何?”
“老爺沒叫人棒殺了她,只是扔在大牢裏,不聞不問。我聽你大伯父說,老爺早把小結巴的名號報給了刑部,所以最後只要還有一口氣,仍舊要送去善焉流放。”
房氏感慨頗多:“我和你大伯父是看明白了,家裏有大夫人,就沒我們出頭的一日,所以這次進京,也不打算再回去。家裏能帶的東西一樣不少都帶來了,大夫人還送了一千兩銀子,恐怕也是這個意思。”
在青州的時候,房氏一時也呆不下,恨不得早分出去。可進了長安,心裏卻堵的慌。
他們夫妻就這麽落魄的被趕了出來。
“還有,二夫人被送去玄女觀後,三爺就走了。”
鄭離不解:“走?去哪兒?”
房氏冷笑:“誰知道去哪兒?留下一封信,說是跟老爺恩斷義絕,氣的老爺叫人把三房的院子都封了,以後就當沒那個兒子。”
鄭離驟然想起那個雨夜,她與芬兒撞見的情形,忙問:“三房的院子封了,還有幾位姑娘還有姨娘呢!”
“那幾個孩子也是苦命的,男孩兒就跟着老爺念書,五姑娘和六姑娘放在了大夫人身邊教養。”
房氏心有戚戚焉。
“我記得三伯父身邊有個暖姨娘,性情極好,現在......”
“二夫人被送去玄女觀沒多久,吓得大病一場,兩三日的功夫就去了。可憐丢下六娘一個小丫頭,惶惶不可終日。”
死了!
三爺離家出走,暖姨娘就死了,這也未免太過巧合了些。
然而,要不是鄭離在雨夜中聽見一些蹊跷的談話,也不會留心到這些。
她似無意問着:“可惜暖姨娘那樣好的性子,有一次我在白翠亭躲雨,暖姨娘正放河燈,她身邊似乎有個叫,對了,叫靜園的姑娘,還送了我一盞呢!”
房氏面色茫然,許久才恍然記得鄭離口中的靜園是哪個。
不過......
“未必是一個人!”房氏奇怪:“眼下三娘身邊倒有個小丫頭,可我記得似乎是前不久剛買進來的,那會兒你早離了青州,會不會記錯?”
鄭離心頭震撼。
不會錯!應該就是同一個人。當時岳臨墨口稱暖姨娘為仙姑,又說這個靜園是預備做陪嫁進宮。
陪嫁!
誰的陪嫁?
64、接旨(二更)
房氏見鄭離心情低沉,忙笑道:“對了,這次來,三娘叫我給你帶了好多東西呢!這丫頭心裏愧疚的很,一提起你就掉眼淚。要不是老爺答應過兩日親自送她進京,指不定就央着我帶她一并來長安了。”
鄭離一喜:“三娘要來?”
房氏偷笑:“可不是!雖然沒有正式發出旨意,可各州縣知府縣令均得了消息,萬歲爺要在年下選秀。這可是了不起的大事兒,多少人家提前小半年就要進京打點,老爺親自護送三娘,也無可厚非。屆時你們倆又得見面,也算沒辜負了以前的情分。”
選秀!陪嫁!
這才說得通!
看來三爺岳臨墨的失蹤也絕非偶然。
樓下岳臨詩的小厮來報,大爺的同窗來拜訪,請大奶奶幫忙預備酒菜。房氏趕忙去了,不大會兒,松兒、果兒等房氏的丫頭分批來給鄭離請安。态度之恭敬,目光之和順,竟是鄭離前所未見的。
待人走後,鄭離不免好奇問芬兒。
芬兒跟翠兒嘻嘻哈哈笑道:“眼下姑娘在岳家大小也算個人物!你破了那麽大的一個兇案,都說姑娘是文殊菩薩坐下的童女,比凡夫俗子多了個心竅呢!松兒剛才還神神叨叨問我們,姑娘平日是不是多吃了什麽仙丹靈藥,笑得我們肚子疼!”
鄭離狠狠拍了兩個丫頭,嗔道:“我要是有什麽靈丹妙藥,還能不叫你們兩個小丫頭舔兩口!淨說糊塗話。快把送大伯父的書拿出來。趁着熱乎勁兒送過去。”
原來,進長安後,鄭離就用自己積攢下來的錢買通了彭家一個小厮,請他在各處打聽京城近來可有什麽好文章出世。
岳臨詩本該早進京選館,無奈大夫人的事兒耽擱這許久。月餘的光景,那些為揚名的進士老爺們紛紛抛出大把好文墨,就為投石問路,看自己能不能被某位政壇大佬相中。此後也好平步青雲。
文章并不難尋。好的文章早被大家傳揚謄抄,市面上甚至出了不少文集,銷量十分好。鄭離本着寧可錯殺一百,不能放過一個的原則,足足買了七八本。
翠兒送書的時候,岳臨詩恰好與朋友談論到京城近來文風,聽說是鄭離來送書,不免好奇。
“鄭姑娘叫拿來的?”
小厮也摸不着頭腦,只道:“丫頭是這樣講的。”
岳臨詩的朋友一掃書皮便笑:“原來是這個!”朋友遂将書中的好文指點出來給岳臨詩瞧。
岳臨詩從頭看去。越看越愛,不頓飯時,已經瞧完了三四冊。但覺詞句警人。餘香滿口。一面看。一面與友人讨論,小厮催了四五次,岳臨詩才戀戀不舍放下手中書冊前去客廳用飯。
房氏在內院聽說此事,笑與松兒道:“你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