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章節
【簡介】
喜劇?悲劇?正劇?
壓根還是徹徹底底……一場鬧劇!
一個荒唐的朝代,紛紛揚揚的荒唐喜事,多一個也不多呀,少一個不算少……
顧朱朱兩眼包淚可憐兮兮望過來。
“你不悟道,不修禪,人長大,膽兒更肥了,竟敢叛離師門!……”桃酥色厲內荏,恐吓!
某人清咳一聲,搖着扇子飄過。
這一聲低咳如雷貫耳,桃酥腳一顫,差點摔倒!
嘆氣,嘆氣,再嘆氣!
桃酥終于大筆一揮:“罷了!罷了——準、準、準,準你嫁夫君。去禪心,超梵心,脫袈裟,換羅裙,免得僧敲月下門!”
內容标簽:情有獨鐘 陰差陽錯 歡喜冤家 宮廷侯爵
搜索關鍵字:主角:顧朱朱 ┃ 配角:一衆善良、惡毒、驕傲、悶騷……難纏人物 ┃ 其它:
1、貧尼悟空 ...
公元XXX年,春。
建康城外,饅頭庵。
奶娘一直送顧朱朱到了山門外,握着她的手仍不肯放開,“既到了這兒,便好好聽師太的話,記得吃飽穿暖和,莫胡鬧——”
Advertisement
“嗯。”
“這裏也好,多少人都盼不到的清淨地兒——”
“哦。。”
奶娘說一句,她便乖乖點個頭。每每她這麽聽話,奶娘歡喜了,回頭便會與她做香噴噴的蔥油煎餅吃。
奶娘眼中紅了,撫着她肉嘟嘟粉嫩嫩的臉頰絮絮叨叨:“你也莫怨你爹,老爺也是不得已,誰敢同皇上搶女婿呢?早知當初,便不該和蕭家定下這門親事……”
“呃。。。”
顧朱朱似懂非懂聽着,馬車裏颠簸了半日,她早困了,捂着嘴打了個大大的哈欠。
臨了,她扯住奶娘的衣袖。
“阿娘,那你什麽時候來接我?”朱朱仰頭問道。
奶娘嘴角顫了顫,胡亂應了聲。
顧朱朱站在山頭,望見奶娘一步三回頭,匆匆轉身,身影漸小,終是山林間消失成黑黑一點不見了。
彼時,她不過垂髻之年。
饅頭庵建在翠屏山裏,離建康城已經有些距離了。無論是山還是庵,都沒甚名氣。好在倒也沒走了山貌本樣,青山脈脈,綠樹隐隐,算得是一處幽靜地方。
顧朱朱如同剛出籠的山雀,樂得脫了束縛,在山間自由自在。然而不知從哪一天開始,她忽然想起阿娘來。
思念這種東西,如同落在白面饅頭上的灰塵,一沾上便輕易再拍不掉。她想起家中暖暖的床,想念阿娘做的吃食,還有園子裏她偷偷喂的蝈蝈……
阿娘說來接她的。
顧朱朱天天站在山頭等,伸長了脖子望。
山間常常可見一個蹲着的小小人影,當最後一抹晚霞又漸漸淡去,朱朱揉揉眼睛,長長的山路上依舊安安靜靜,空空如也。
阿娘,許是有事耽擱住了。
早課、晚禪、念經、打坐……庵裏的日子在佛堂前一下一下重複而又有規律的木魚聲裏,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花開葉落,翠綠變黃,轉眼已是幾個春秋。
剛進門時,庵裏只有幾位老師太,後來方漸漸多了兩三名年幼弟子,便依次取了名號。而朱朱,得法號,悟空。
法號一取,便跟随一生,連見佛祖時手持的笏板上寫的定然也是。朱朱極是慎重地思量了一番,小心翼翼問師太:“佛法無邊,明慧經論無數,何不換個雅致些的法號?”
師太其時正在打坐,凝思半響,忽睜眼,道:“悟色如何?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
朱朱細細思量,尋古翻經,正在百般考證這二字究竟有何含義之時,恰逢小師妹進門,圓圓潤潤極是可愛,師太喜得忘了前言,便将“悟色”之法號順理成章賜予了關門徒弟。
如是,五個徒弟依序而排:悟空、悟即、悟是、悟色。
待她一覺睡醒,已成了鐵板釘釘的“悟空”師姐。
顧朱朱向西方撲倒——
善哉,貧尼悟空!
******
朝霞打進樹梢,點點光亮頃刻間便落滿了花花葉葉,翠屏山半山腰上的饅頭庵裏已經紛紛忙碌起來。
庵堂建的有些年頭了,牆壁上的漆早已斑駁不堪,剝得七零八落。加上正殿、偏堂、內舍、包括茅廁在內的屋子不過十來間。朱朱掰着手指頭來來回回數過兩番:如果不算上後山青青的墳頭,這庵裏如今堪堪只剩了五個尼姑。平日裏住着綽綽有餘,如今突然收拾起來卻忙得腳不沾地。
“今日有貴人要來,你等需好生準備着,不可懈怠,莫讓人笑話了去。”師太再一次叮咛囑咐道。
四位徒弟恭恭敬敬應了個“是”。
庵堂建在這山上,香火自然比不得大廟寺院。值當春秋二季,也有香客閑逛上山,來此借宿。其時,佛前供着的香油缸裏開始飄出陣陣香氣,朱朱幾人聞得心肝直癢癢,連木魚也敲得咚咚響,格外好聽。師太不經意淡淡撇過去一眼,嘴角彎彎的褶子便又多了些。
這次卻似乎有些不同尋常。
昨夜四更時分,山門外突然火光沖天,黑壓壓一群人将山門圍了個滿滿當當,水洩不通。吓得她們以為山賊來劫掠。
師太倒是面色不變,淡淡道:“若是山賊,怕沒有這麽猖狂,該屬官府中人。”
“他們不畏佛祖麽?”顧朱朱奇道。
師太怔了怔,嘆息一聲,沒有說話。
打開山門,果然不差。
一個身着朱紫官服的人被人簇擁着大模大樣進來宣旨。顧朱朱幾人離得遠,見師太皺着眉頭,面色肅嚴,卻聽不清楚。
只隐隐好似聽見“公主…離宮…大人…暫住………”
掃光了落葉的院子看起來格外寬敞,一陣秋風從背後襲來,悟空小尼姑冷不丁打了個噴嚏。
眼巴巴瞅着日頭要歪到西邊去了,山腳下浩浩蕩蕩來了一群人。
騎着高頭大馬的官兵們護着一前一後兩頂轎子,沿着曲曲折折的山路上了翠屏山,一行人馬悄無聲息地駐進了饅頭庵。
轎子一直到正殿前方才停下,一個圓頂子官員躬身殷勤上前掀開厚呢轎簾。清風拂面,從轎內步出一個年輕男子。眉入鬓,目微揚,這人面容清冷,卻生的煞是好看。他不慌不忙聽旁邊人說話,點頭淡淡應了聲。
幾雙眼睛偷偷從殿內簾幕後面瞄過去,驚鴻一瞥間,見雲緞袍角一旋,那人又坐入轎中,轎簾垂下,複又擡起向後堂走去。
這般氣派,定然不同尋常人家。
顧朱朱望着頭上慈祥微笑的菩薩,又看看香案上不多的供奉,暗暗揣測:這次,香油缸會不會盛油盛得多些?
事實證明,她多慮了。
當天晚上,師太便令她們連夜摸黑,從廚房的最裏面翻找出了庵裏多年沒用的大油缸,從內到外擦拭得幹幹淨淨,明亮鑒人,趕在雞叫前七手八腳搬到了殿內。做完此事,幾個小徒弟忐忑不安半宿都睡不着,不知誰夢中嘀咕了句“阿彌陀……油”。
第二日朱朱特意起了個大早,跑到佛前一看,大缸圓圓胖胖的肚子裏已經盛滿了油,盈盈飄香,繞梁不絕。
朱朱望之,很是心滿意足。
甚好,甚好!
不知不覺,這些香客已在饅頭庵裏住了幾日。
日正當空。山門裏安靜地很,連院子中松針葉子落地聲都聽得一清二楚。
“佛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滅絕師太照例語重心長訓導弟子:“出家人接受衆生的供養,不能白吃白喝。自當珍惜,否則,來世便做牛做馬也還不了……”
幾個小徒弟卻有些心不在焉。
“師傅,這次來的是何方貴人?”小師妹悟色終于忍不住好奇,問道。
師太皺眉,道:“食不言,寝不語。”
弟子們怏怏低下頭。
師太雖一向端嚴,待人也是溫和的。只是這幾日,細心的小徒弟們發現,師太總是眉頭微蹙,好似不太高興?
雖如此,她們心底卻禁不住欣欣然。這次的香客出手很是大方,莫說佛前的香油燈日夜燃着,連庵裏的齋菜也豐富了許多,碗中的青菜葉子看起來極是油亮可喜。
小徒弟們半是歡喜,半是憂心。
悟即數着時日,思慮道:“師姐,你說他們何時會走呢?”
“二師姐放心便好,”小師妹悟色快人快語,道:“我随師太打坐,聞見後堂有草藥味兒,想必有人病了,一時半會兒怕是不會走。”
朱朱也點頭,舒展胳膊伸了個大大的懶腰。
自那些香客來,庵內屋舍不夠,四個小尼姑便整理出後院廢棄的柴房,暫時搬到這裏一處住着。這些人看起來是顯貴官宦人家,随行帶着仆從下人,從沒喚她幾人去幫忙,她們自然樂得逍遙。
悟是低頭念了一句,到底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