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11)
坐下,喬二奎便又送了一頂“高帽”給他戴上,曹吉安不能免俗,笑着說了幾句話,便答應了喬忠去“夏氏家學”的請求。又讓人拿了紙筆來,寫了個字條,讓他帶去這後面一條街上的學堂中交給先生,明日便能帶喬忠去學堂中上學了。
喬二奎接了字條,千恩萬謝的領了喬珍出了聚寶齋,又再次謝過了傅財,歡歡喜喜地回家去。
翌日,喬二奎領着喬忠去後面一條街上的“夏氏家學”,給了學堂中的李先生曹吉安的字條,又奉上了一年三兩銀子的束脩,讓喬忠進了學堂念書。
家裏的這些瑣事辦完,接下來喬珍和喬二奎商量,要開始籌備開店的事了。這要開店就要進貨,雖然是開文玩店,但因為要進的是高級的紙筆墨硯,還有些擺件,因此還是需要大筆的銀子。上次搬進城來之前賣給聚寶齋的前朝瓷器得了六十二兩銀子,如今只剩下了五六兩銀子,這錢是不夠了。
于是喬珍便決定挑兩件青銅器出來,上洛州城去賣個一二百兩銀子,順便将要賣的文玩的貨進回來。
作者有話要說:
☆、店鋪開張
因為從浚縣縣城到洛州城來回得花四五天時間,所以喬二奎就去車馬行裏買了個車廂給自家那馬兒配上。喬珍選了兩件青銅器包起來,放到一個填滿破布的小箱子裏,喬黃氏又給兩人做了些幹糧帶着。父女兩個便上了自己家馬車,依舊是喬二奎趕車,望洛州城而去。
喬黃氏在家等了五天,到第五天下晌,喬二奎父女兩個終于回來了,還雇了輛馬車拉貨。于是一家人從馬車上将進回來的貨搬回到後頭院子的一間專做庫房的屋子裏。
晚上一家人在燈下吃飯的時候,喬二奎便把這回去洛州的事對喬黃氏說了,說這一回兩件青銅器賣了一百六十五兩銀子,進貨花去九十七兩銀子,租人家馬車運貨回來花了一兩二錢銀子,加上在洛州住店吃飯等,這次洛州之行花了近百兩銀子。喬黃氏就感嘆,這百兩銀子也不知啥時候能賺回來。
“娘,您別嘆氣,這些東西夠咱們賣上一年半載的,而且到下一年這些銀子準能翻番。”喬珍笑嘻嘻道,又說:“這會兒既然賣的貨都有了,那從明日開始就要做開張的準備。這店呢,要開張,先要取一個既上口又吉利的名字,你們說咱們的鋪子取個什麽名字好呢?”
喬二奎兩口子聽了,都低頭使勁兒想,喬珍笑眯眯看着他們。等了好半天,只聽喬二奎說:“我覺得吧,咱家珍兒的名字裏有個‘珍’字,這店名兒裏得有個‘珍’字,還有既然賣得是文玩,也得有個‘玩’字……”
“這樣吧,我看現在咱們的店也是個小店,而且賣得是文玩,就不要那個‘珍’字了,改成‘文’字,就在‘文玩’兩個字前加上‘喬記’,連起來就是‘喬記文玩’。等以後咱們做順手了,再染指古玩,到時候改成‘喬記珍玩’可好?”喬珍笑着接話道。
此話一出,喬二奎兩口子都連聲稱好,說就定這個名字了,于是喬珍就說:“那明日爹爹便去讓做匾額的匠人做上一塊這個店牌來挂到咱家鋪子門上。然後接下來,還得招兩三個跑腿迎客的夥計,還得寫上些咱們喬記珍玩賣些什麽東西,以及開張那幾日的優惠,讓小夥計張貼到浚縣縣城四個城門入口處的牆上,還有就是在本初書院和縣學門口去散發一些小單子。”
“珍兒,咱家這店又不大,還用得着請人麽?這要請夥計不又得支出銀子,這店裏的活兒我和你爹都能自己幹了……”喬黃氏有些不解得問。
喬珍正色道:“娘,這開店呢,得先有個勢,這勢呢自然是越高越好,所謂的‘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您想一想,您去店兒裏買東西,都喜歡往人多的地方去吧,總覺得人多的地方,人家的客人多,肯定是賣得東西好。這個,就叫做人氣。新店,最缺乏的就是人氣,所以開張那幾日一定要弄得熱鬧,我們還要在店門口擺些便宜的筆墨,在上頭都刻上‘喬記文玩’四個字,凡是進店來看一看的客人都可以送一個給他們。”
Advertisement
“還有啊,為了增加人氣,我們也可以去進一些便宜的筆墨來擺在店中,占一個櫃臺,這些東西咱們不賺錢,只是為了讓店裏常有客人走動,不冷清。”
喬珍說完這些後,喬二奎兩口子也慢慢體會到她的意思來,最後喬二奎說:“按照閨女的意思,那咱們開張那天再去請幾個敲鑼打鼓吹唢吶的來,就像人家辦喜事那樣。”
“對,對,對,爹說得很是,這個也是必須要的。”喬珍呵呵笑起來。
一家人又商量了一會兒,喬忠吵着要睡了,喬黃氏便燒了水,一家人洗了臉和腳,各自回房去睡覺。喬珍躺在樓上想着自己手上近千兩的古玩,如今已經出去近三分之一,得趕緊把這文玩店的買賣做起來才行,她可不想再去洛州賣東西了。不過,按照目前的規劃來說,這個店最多兩個月後便可以盈利了。到時候,自己騰出手來,便可以專心做另外一件她早想做的事了,那件事她覺得做好了,自己的這文玩店一年後就可以慢慢做古玩買賣了。
第二日起來,喬黃氏做了早飯一家人吃了。喬二奎送喬忠去學堂裏,然後去專門做店招匾額的鋪子訂做了“喬記文玩”的店招。等到他回家,喬家訂做的櫃臺和貨架送來了,喬二奎和喬珍讓人搬進來擺放好,把剩下的餘銀給清了。
喬珍寫了張大大的招夥計的紙貼在店門口。随後便去幫着喬二奎從後院兒庫房裏搬出從洛州進回來的文玩和擺件等擺好。如此忙活了三四天,店鋪中各樣的貨物都擺好,登記了數量,和要賣出的價錢。也招進來三個小夥計,都是十六七歲的小夥子。一個叫馮勝,一個叫陳良,還有一個叫蔣少青。
人招好了,喬二奎訂做的“喬記文玩”的店招也送到了。于是喬家父女挑了個吉利的日子,請好了唢吶班子,定在三日後開張。
在等開張的這幾日,喬二奎便把這些小夥子給叫到一起,讓他們三人分工各自負責一個櫃臺。平時在店門口迎客,帶客人進來,客人說想買什麽就帶到自己負責的那個櫃臺前給人介紹那些東西的品質和價錢,若是客人相中了,想買了,再讓坐在櫃臺裏他這個掌櫃的來拍板兒。然後喬二奎又給這幾個小夥子分了工,讓馮勝去把喬珍早寫好的那些宣傳“喬記文玩”的大的紙張去張貼在浚縣縣城的東西南北四個門兒的城門口,讓陳良去本初書院門口,讓蔣少青去縣學門口發小單兒給那些讀書人。
元平十三年二月二十六,喬家的“喬記文玩”店鋪在鑼鼓喧天中終于開張了。因為喬家這種新穎的宣傳方式和經營方式,開張那幾天,鋪子裏來的人絡繹不絕,喬家附送的那數百便宜的刻有“喬記文玩”的毛筆和墨錠都送完了。讓喬家驚喜的是,這幾日也做出了十幾筆買賣,賣出了些高檔的紙筆硯臺,還有幾件擺件。喬珍早就交待過喬二奎,凡是在本店頭次買東西的客人都盡量的留下對方的姓,住在哪裏,買的什麽東西,喜歡些什麽,然後告訴客人,要是以後還需要,只要打聲招呼,店裏的夥計可以把需要的東西包好送上門。
喬二奎這麽做了,發現有的人不願意留,估計是還不太信任自己這店鋪。而那些願意留的,自然是真正的貴賓。把這些人伺候好了,以後就會有穩定的客源了。
喬珍在庫房裏專門備下的一張書案前坐着,把店中每日的流水都記錄下來,從中找出都有些什麽貨好銷,什麽貨利潤大,以便于下次進貨。而且她還準備了個私人的小本子,上頭寫下每日做買賣的一些錯漏之處,以及自己的一些想法,以便第二日改進。
很快喬家招進來的三個夥計便發現,外頭在櫃臺裏站的喬掌櫃并不是這家鋪子的主心骨,反而是在後頭庫房裏坐着的小姑娘,又管賬,又管貨,還給掌櫃的遞主意。有了這發現之後,這三個小夥計對喬珍那是一個比一個熱情,每天只要喬珍一在前頭鋪子來轉一轉,三人便在她跟前幹活幹得特帶勁兒不說,還又是端茶又是送水的,一口一個少東家,讓喬珍不知該說他們什麽好了。
很快三月過去,日子也進入了初夏,喬珍核算了下,自己開這個文玩店,第一個月不賺錢,第二個月賺了幾兩銀子的吃飯的錢,第三個月賺了十來兩銀子,夠開三個夥計大半年的工錢了。算起來還是不錯的,若是按這樣經營下去,到年跟前,賺個百把兩銀子沒問題,那下年的房錢,人工錢,飯錢都是有的,喬家在浚縣縣城裏基本上算是立住腳了。脫離了種地讨生活的謀生手段,也不用再動用自己收上來的“老本兒”,這讓她的心真正的放下來了,心情也如六月初夏般陽光燦爛。
六月初九,這一日喬珍起來,吃了早飯,對喬二奎說:“爹,今日我要去隆慶寺逛廟會,你讓蔣少青陪我去罷。”
隆慶寺的廟會每月九日舉行,這一日浚縣縣城裏的百姓十個有八個都要到那裏去逛一逛,賣什麽的都有。
喬二奎想着這文玩店開張這幾個月來,自己家這閨女都沒有出去逛過。整日就在鋪子裏忙活,現如今這店裏的買賣也理順了,她想出去逛一逛一也是應該。便說:“那好,讓少青陪你去,這小子人話不多,又實誠,又勤快,跟着你去幫你拿些東西挺好。”
轉臉把蔣少青叫了過來道:“少青,你陪着少東家去隆慶寺廟會轉一轉,今日這店裏就不用你忙活了,記住,去把我閨女護好,人多,別擠着她了。”
喬珍見自己這坑爹的爹也跟着三個夥計叫自己少東了,想笑,但忍住了,也沒糾正他,在一邊兒等着他說完話,便對喬二奎說:“爹,給我些銀子。”
“哦,好。”喬二奎答應,從自己腰間的錢袋裏掏出約二兩碎銀子遞給她。在鋪子裏,喬珍雖然管賬和管庫房,但卻并沒管銀子,還是由喬二奎兩口子管着。
喬珍不接,道:“爹,不夠,你再給我十兩罷,最好是一兩一個的小锞子。”
喬二奎微驚,問:“閨女,你這是要去做什麽要這多麽銀子?逛個廟會,有二兩銀子足夠了呀!”
作者有話要說: 到目前為止,這個文都寫得很輕松,這算是個好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