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作品相關(9)
作品相關 (9)
賈玥在穿越前,便去過揚州旅游,也參觀過這座書院,只不過,在賈玥穿越前所在的時空,重建這座書院的是清朝的皇帝,書院的名字也被改為了“梅花書院”。
賈玥跟着三個師兄,漫步在崇雅書院中,看着和記憶中無甚差別的屋舍、梅花,卻感受到了一股在現代時沒有感受到的古風。
放眼望去,皆是穿着儒服長衫的書生,和充滿古韻的書院合在一起,一股清雅隽永的氣息撲面而來。
這是在現代史感受不到的氣息,因為,在現代時,放眼望去,皆是穿着襯衫、牛仔褲、超短裙、高跟鞋等時裝的現代男女……
不過,有一處地方和賈玥記憶中的大不相同了。
賈玥對揚州諸景觀記憶最深的,便是梅花嶺畔的史公祠,時至今日,賈玥依然清楚的記得,他在史公祠中看到的一切。
“氣壯山河”。
“數點梅花亡國淚,二分明月故臣心”。
“明督師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史可法之墓”。
……
在賈玥的記憶中,史可法督師揚州,抵抗清軍,揚州城破後,多铎勸降,史可法道:“城亡與亡,我意已決,即碎屍萬段,甘之如饴,但揚城百萬生靈不可殺戮!”,壯烈就義,連屍骨都沒有留下。
而後,多铎因清軍遭受到很大傷亡,下令屠城,屠殺持續了十日,被屠殺的揚州百姓有十七萬人,史稱“揚州十日”。
在這個被改變過得世界中,清軍沒有打到揚州,便被興祖皇帝趕出了山海關。
所以,自然沒有了“揚州十日”,梅花嶺畔也自然沒有了史公祠。
據本朝史書記載,史可法随興祖皇帝起兵抗清,為本朝的開創立下了汗馬功勞,官至少師,死谥“忠靖”,史公為官清廉正直,政績卓着,為治世之能臣。
Advertisement
不過,梅花嶺畔沒有了史公祠,卻多了一座跪像,像為鐵鑄人像,所鑄之人反剪雙手,面北而跪,神情沮喪,似有求饒之勢。
在跪像的背後,伫立着一塊石碑,上面刻着一行鐵筆銀鈎的大字。
賈玥走到跪像前,皺着眉頭,一字一字的念出了石碑上刻着的字跡;“不忠不仁、不孝不慈、不節不義、大奸大惡之叛國賊吳三桂!”
吳三桂?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投降滿清的大明叛将吳三桂?手中沾滿漢人鮮血的滿清平西王吳三桂?
揚州梅花嶺畔,為什麽會有吳三桂的跪像呢?
林誠見賈玥面露疑惑,便走到賈玥的身邊,輕輕地說道:“投降滿清鞑子的前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祖籍便在揚州府,他是高郵人……”
“前明崇祯十七年,闖王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吳三桂時為平西伯、山海關總兵,手掌十萬雄兵,可他非但沒有回京勤王,反而獻關降清,引清兵入關,令半壁江山淪為人間地獄,滿清鞑子視百姓為草芥,黃河以北,血流成河……”
“消息傳到揚州後,揚州百姓群情激奮,皆以吳三桂為滔天之恥,興祖皇帝平定天下後,揚州百姓籌資鑄造了這座跪像,原本立于揚州知府衙門口,崇雅書院重建後,經諸大儒提議,這座跪像被移到了梅花嶺畔,崇雅書院旁,警醒世人!”
林諄激憤地道:“這種人,就算是千刀萬剮,也絕不為過!身為前明守關大将,當為國盡忠,就算前明滅亡了,身為一個漢人,也當為百姓盡忠!”
林諾也道:“若是沒有興祖皇帝驅除鞑虜,北伐滅清,滿清鞑子怕會成為又一個暴元,恨不得将我們漢人屠殺幹淨才好,就憑吳三桂獻關降清,引清兵入關屠戮同族百姓,他一定會遺臭萬年,被後世之人唾罵!”
賈玥聽了林諾的話,并沒有說話,他盯着跪像和石碑,不知道在想些什麽……
在現代時,賈玥曾經看過一部為吳三桂歌功頌德的歷史類書籍,這本書的作者認為,吳三桂不過是忠于他和他的家族的利益行事,所謂“漢奸”之稱,太過于苛刻。
“吳三桂,明末清初着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吳三桂戎馬一生,身經百戰,轉戰南北,為清王朝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為中國成為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在清王朝的歷史上寫下了濃重的一筆,彪炳青史……”
看完這部極力歪曲歷史的書籍後,賈玥心中想得是:“如果日本的侵華戰争成功了,會不會也會有無恥的文人給汪精衛等叛國賊,歌功頌德,說他們為大東亞共榮圈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在大日本帝國的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看着面北而跪,神情沮喪的吳三桂跪像,賈玥輕輕地說道:“雖說成者王侯敗者寇,歷史任憑後世之人書寫,但人不能沒有了良心,否則,不過是識字的畜生罷了。”
賈玥的聲音很輕,只有他自己聽到了。
時間匆匆而過,轉眼間便到了春節。
正月初一日,禪位大典在紫禁城奉天殿舉行,老聖人将皇帝玉玺授與五皇子,退位稱“太上皇帝”,五皇子繼皇帝位,改元“承瑞”。
而後,禮部官員詣承天門城樓,恭宣承瑞帝欽奉太上皇帝傳位诏書,金鳳頒诏,宣示天下。
聖人禪位,新皇繼位,為普天同慶之大事,朝鮮、日本、琉球、安南、暹羅、緬甸等大明屬國皆派遣使者前來朝賀,場面極為莊嚴恢宏。
太上皇退位後,仍居于乾清宮,仍自稱“朕”,太上皇谕旨稱為“敕旨”,皇帝處理“尋常事件”,重要軍國大事以及官員任免,仍由太上皇親自處理。
承瑞帝繼位後,居于東宮,只能處理尋常事件,每日還要到太上皇身前,恭敬地聆聽“訓谕”,雖為皇帝,卻連皇太子都不如。
☆、26聖人
在忙完了新皇繼位的相關事務後,賈敏便開始為林謙挑媳婦。
林母和林如海在很早以前便為林謙定下了元春,賈敏的其餘三個兒子的年紀又還小,所以,賈敏完全沒有挑兒媳婦的經驗。
對于榮國府毀約一事,賈敏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裏卻憋着一股火氣,發誓要給林謙找一個比元春強上百倍的媳婦。
然後,賈敏便發現,挑一個合心意的媳婦太難了。
林謙是朝廷二品大員的嫡長子,林家未來的繼承人,林謙的媳婦是林家的宗婦。
元春的父親雖然只是一個五品小官,但她的祖父卻是大明軍神、榮國公賈代善,并且是由榮國公夫人賈母親自教養長大的。
榮國公賈代善生前是老聖人最信任的臣子,又曾經北伐蒙古,立下了赫赫戰功。
賈母是賈代善的妻子,超品榮國公夫人,正所謂,夫榮妻貴,就算是以前的皇後,現在的皇太後,見了賈母也要禮讓三分。
如今,賈代善餘威還在,被賈母教養過,絕對是一塊金字招牌。
所以說,既然賈敏想讓兒媳婦在各個方面都強過元春,那她的選擇餘地就很小了。
不過沒關系,現在的榮國府雖然還很興盛,但到底比不上賈代善還在的時候了,比榮國府還要強上幾分的世家,還有有一些的。
但是,在這些世家中,和林謙年齡相差不多的女孩子,就不多了。
再将已經定親的,家風不正的,父兄不争氣的排除,剩下的女孩子兩只手就能數得過來。
賈敏回憶完見過的,并且給她留下印象的女孩子,發現家世配得上林謙的女孩子,确實是非常少,而且……
應該說,世家培養出來的女孩子,全部都是非常優秀的,氣質出衆,進退有度,文化水平也都很高,但是,長得好看得女孩子非常少……
賈敏未出閣時,見識過母親整治小妾的手段,也見識過一些後宅中的污穢之事,如果有可能的話,賈敏不想讓兒子們納妾,将林家後院弄得烏七八糟的。
所以,賈敏便不能給兒子找一個無鹽妻,逼着兒子納妾蓄婢。
這些家世配得上林謙的女孩子,容貌大都只能稱得上清秀,甚至有幾個女孩子長得“對不起大明對不起皇帝”……
于是,賈敏苦逼地發現,家世比元春好得女孩子,大都長得不如元春,長得比元春好看的女孩子,家世又不如元春。
要知道,林母和林如海選中元春固然有“賈家的女孩好生養”的原因,但如果元春的品貌德行配不上林謙的話,林母和林如海也絕不會同意這門婚事的。
賈敏發覺,如果她想找一個合心意的兒媳婦的話,那就只能玩養成了……
神京,紫禁城,乾清宮。
老聖人現在是太上皇了,卻仍然居住在乾清宮,掌握着大明帝國的最高權力,是帝國真正的主宰。
現在,已經垂垂老矣的太上皇坐在皇帝寶座上,三十餘歲、年富力強的承瑞帝恭謹地站在太上皇的面前。
太上皇盯着手中的折子,嘆了一口氣,問道:“老五,你怎麽看?”
承瑞帝說道:“兒臣初登帝位,經驗不足,一切皆由父皇做主。”
這份折子是文淵閣大學士兼戶部尚書程嘉上得乞骸骨的折子,程嘉是極得太上皇信任的老臣,在內閣中排名第四,在朝堂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程嘉比太上皇還要略小一些,不久前生了一場重病,雖然痊愈了,身體卻垮了,太上皇手中的折子,便是程嘉乞骸骨的折子。
承瑞帝雖然皇帝,但不過是太上皇的傀儡而已,諸大學士、六部尚書、京營節度使、錦衣衛都指揮使等文武重臣,皆為太上皇一手提拔起來的臣子,明面上對太上皇忠心耿耿。
承瑞帝登基前,不過是一個普通皇子而已,在朝中并無甚影響力,如今,承瑞帝登上了至尊寶座,在朝中的影響力卻依然微乎其微,甚至比不上忠順王等兄弟。
承瑞帝知道,他之所以能夠登上帝位,是因為他在太上皇廢太子後,沒有露出奪嫡的野心。
如今,承瑞帝雖然兵不血刃便登上了皇位,但他心中明白,一旦他流露出對皇權的渴望,他的親生父親便會毫不留情的罷黜他的皇帝身份。
承瑞帝覺得,他現在只能忍,忍到他的父親駕崩的那一日,他便會成為這個帝國的主宰,如果他忍不下去了,他便會步廢太子義忠親王的後塵。
太上皇滿意地點了點頭,他選中了承瑞帝當繼承人,一是因為承瑞帝能力出衆,二是因為承瑞帝的“不争”。
對于承瑞帝處理政務的能力,太上皇非常滿意。
雖然二皇子,也就是忠順王的能力比五皇子更為出衆,但太上皇卻不願意将皇位傳給忠順王,一是因為忠順王在朝堂上的影響力太大了,太上皇害怕被忠順王架空,二是因為廢太子一事。
廢太子是大皇子,生母是早逝的太上皇元後,年僅兩歲時便被立為皇太子,太上皇在廢太子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心血。
太子聰慧好學,文武兼備,曾經代太上皇監國,将政務處理得井井有條,頗具令名。
可是,天家無父子,皇太子在當了三十多年的儲君之後,被年老多疑的父親廢掉了,不久之後,皇太子便薨逝了。
太上皇最寵愛的兒子便是廢太子,他在廢掉太子之後,便隐隐有些後悔了。
廢太子薨逝後,太上皇極為哀痛,追封廢太子為義忠親王,然後便恨上了一直和太子争皇位的忠順親王,心道:“朕是因為聽信了老二的讒言,才廢掉了太子的,罪大惡極得是老二!”
太上皇想要廢掉忠順王身上的王爵,卻被半數以上的文武大臣反對,而後,文武百官集體上書,“義忠親王薨逝後,忠順王居長,應立為皇太子”。
直到此時,太上皇才明白二皇子在朝堂上的影響力,方才發覺朝堂上的局勢已經失去了控制,從而将“不争”的老五扶上了皇位。
看着承瑞帝烏黑的頭發,太上皇壓下心中的嫉妒,為了大明的未來,他選中了承瑞帝為繼承人,等到他崩逝後,承瑞帝就是大明帝國名正言順的主宰,但是如今,他還沒死呢,所以這個龐大的帝國的主宰還是他……
上了年紀的老人,都非常念舊,太上皇也不例外。
對于程嘉這個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太上皇非常滿意,但想到程嘉的身體已經垮了,連站起身來還需要人扶着,太上皇嘆了一口氣,說道:“準了,程嘉為官數十年,政績卓着,晉封為少保。”
承瑞帝點頭稱是,而後問道:“父皇,程嘉所留內閣大學士和戶部尚書,由何人擔任?”承瑞帝非常想提拔他的心腹,但他告誡自己——“忍字頭上一把刀!”
太上皇想了一會兒,道:“巡鹽禦史林海,已經在揚州幹了三年了,将他調回神京,擔任戶部尚書,至于內閣大學士……”
內閣大學士是大明的“宰相”,位高權重,內閣成員的數量必須是單數,程嘉退了,必須在補上一人,太上皇一時想不出合适的人選,便道:“大學士一職,暫且放下,巡鹽禦史一職,讓甄遠接任。”
承瑞帝再一次點頭稱是,心想:“林海還不到四十歲,便成了一部尚書,父皇對他當真是榮寵有加,至于甄遠……父皇越來越顧念老臣了,甄家的虧空,我不相信父皇不曉得,父皇将鹽課禦史一職交給甄家,擺明了讓甄家用鹽稅填補虧空……甄家乃是國之蛀蟲,可朕卻不能為民除害……忍!要忍!”
太上皇又問道:“林海接任戶部尚書,戶部可有林如海的姻親故舊?”
承瑞帝略想了一會兒,道:“林海的妻子是榮國公賈代善的女兒,戶部員外郎賈政,是賈代善的次子,林如海的內兄。”
聽承瑞帝提起了賈代善,太上皇一愣,而後不知想起了什麽,略有些蕭瑟地道:“他走了快二十年了,留下朕一個人孤零零的……”
“臣願為陛下分憂,北征沙漠,驅除鞑虜!”
“臣女蒲柳之姿,不可為太子妃!”
“臣有兩子,長子庸庸碌碌,次子志大才疏,臣請陛下開恩,臣之長子所襲爵位,不可超一品,臣之次子所擔官職,不可越五品。”
賈代善,當年朕還不是皇帝,你也還不是榮國公,咱們兩人一起發誓,“一生一世,永不相負”,可是,朕就算當了皇帝,也從沒有想過負你,可你一卻直在懷疑朕……
賈代善,你還真當你是功高震主的權臣,朕告訴你,你還不配,你要是敢造反,朕一只手就能捏死你……
賈代善,你這個混蛋,竟然看不上我的兒子,我還看不上你的女兒呢,長得那麽醜,脾氣還那麽沖,跟你一模一樣的,将來準嫁不出去……想在想來,你這個混蛋怕是早就猜到我會廢太子……
賈代善,我本來是想封你的長子為“一等榮安侯”的,榮安,榮安,榮國公賈代善的後人,我會保他們一生安泰……可是,你不信我,現在你後悔了吧……
賈代善,這兩個廢物真是你的兒子?我寧願相信你被戴了綠帽子,也不相信這兩個廢物是你的種……你老婆比你小那麽多,一看就不是好女人……
賈代善,世人都說你是我最信任的臣子,卻不知你是我唯一的知己,你死了,我好孤獨……
賈代善,你就是一個混蛋……
過了好一會兒,太上皇回過神來,擡手抹去眼角的淚水,對承瑞帝說道:“讓賈政去工部繼續做他的員外郎,朕累了,你跪安吧。”
☆、27心思
這一日,傳旨的太監來到了榮國府,旨意很簡單——賈政從戶部調到了工部,卻品級未變,職位未變,還是員外郎。
王夫人命人給傳旨太監塞銀子,詢問其中緣由,傳旨太監麻利地收下了銀子,連說了幾句“恭喜”,再說了幾句廢話,然後轉身,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榮國府,留下了滿腦袋問號的榮國府諸人。
賈政不通庶務,只當太上皇和聖人終于發現了他的才幹,興沖沖地挽起袖子,準備在工部做出一番成績來,報答太上皇和聖人的信任。
賈母和王夫人雖為內宅婦人,卻比賈政多懂一些人情世故,覺得這道旨意背後定有深意,卻不知是何深意。
“賈史王薛”四大家族同氣連枝,共同進退,賈家在朝中無人,消息不靈通,賈母便派人前去史家打聽,王夫人則派人去王家詢問。
保齡侯史鼐,忠靖侯史鼎,京營節度使王子騰,三人皆為朝中重臣,聽到了一點風聲,卻不知真假,所以皆随意說了幾句廢話命人帶回賈家。
二十年前,榮國公賈代善和京營節度使、一等神威将軍賈代化等賈家男丁皆身居高位,賈家權勢滔天,是“賈史王薛”四大家族中名至實歸的領頭人,史王薛三家的家主在賈代善、賈代化等人面前,大氣都不敢喘。
在二十年後的今日,論實權,皇商薛家依然在四大家族中墊底,史家和王家卻都超越了賈家。
在現在的賈家中,爵位最高的是賈赦,正一品的一等将軍,官職最高的是賈琏,正五品同知,這兩人卻都沒有實權,唯一有實權的男丁,便是賈政,可卻是一個從五品的員外郎。
史家現有兩侯,保齡侯史鼐和忠靖侯史鼎,皆為超品侯爵。
王家現有一伯,一等伯王子騰,卻擔任京營節度使一職,執掌兵權,守衛神京,是太上皇的心腹重臣。
賈家之所以還能夠排在金陵四大家族之首,靠得不過是賈代善的餘威罷了,如今,賈代善逝世近二十年,賈代善的袍澤故舊日益凋零,在朝中軍中的影響力也逐漸減弱。
如今的賈家,就像是一個泥足巨人,看似高大威猛,力大無窮,卻一推就倒。
對于賈家的實際情況,史家和王家皆一清二楚,雖然明面上依然奉賈家為尊,但都沒有把賈家放在心上。
史家和王家,都非常默契的把賈家當做擋箭牌。
可悲的是,賈家衆人依然以為賈家權勢滔天,聲威赫赫。
其實,賈家諸人可能并不是不知,而是裝作不知,否則,賈家為什麽要把元春送進宮去。
要知道,“獻女進宮”可不是什麽好名聲……
賈母和王夫人沒有從史王兩家得到答案,心中都非常的失望,她們卻沒想到,沒過幾日,她們便知曉了答案。
“蘭臺寺大夫,巡鹽禦史林如海,為官清廉,政績卓着,擢戶部尚書。”
戶部掌全國疆土、田地 、戶籍、賦稅、俸饷及一切財政事宜,在六部排名中僅次于吏部,戶部尚書是戶部的最高長官,位極高,權極重。
六部尚書及都察院都禦使皆為正二品官職。
林如海原為蘭臺寺大夫兼巡鹽禦史,巡鹽禦史無定品,蘭臺寺大夫卻也是正二品官職。
不過,林如海從巡鹽禦史改任戶部尚書,卻絕對是升官。
蘭臺寺大夫是正二品的虛職,戶部尚書卻是貨真價實的正二品的官員。
巡鹽禦史是地方官,戶部尚書卻是京官。
林如海是榮國府的姑老爺,林如海升官,對于日益沒落的榮國府來說,無異于天大的喜事。
得知這個消息後,賈母非常高興,一是為賈敏高興,二是為賈瑜高興。
賈敏是林如海的發妻,林如海升官,賈敏也跟着沾光。
再有,戶部尚書是京官,旨意傳到揚州後,林如海必要攜妻兒返京,等林如海夫婦回京後,讓林如海見識一下賈瑜的天資,再讓賈瑜和林黛玉在一起多多相處,林如海夫婦必不會反對賈瑜給他們做女婿。
等到賈瑜成了林如海的女婿,自然可以沾林如海的光。
這就是賈母打得如意算盤。
在賈母心中,賈瑜和賈代善一樣的優秀,必能複興賈家,重現賈家當日的輝煌。
賈母不是傻子,自然知道女兒女婿因為因林謙一事,和榮國府有了隔閡。
不過,賈母已經在給賈敏的書信中,将全部的責任推給了王夫人,從賈敏的回信中可以看出,賈敏如賈母想得那樣,認為罪魁禍首是賈政和王夫人,整件事都和賈母無關。
可能是因為賈瑜和他的祖父賈代善長得一模一樣,賈母對賈瑜有一種莫名的信任,認為賈瑜一定能和賈代善一樣,位極人臣,權勢滔天。
所以,賈母覺得,就算是公主,賈瑜也娶得,賈瑜娶誰,便是誰三世修來的福分!
得知“林如海升任戶部尚書”之後,王夫人的心中便說不出來的難受。
不知從何時開始,王夫人喜歡和賈敏攀比,然後……
比娘家——
王夫人嫁進榮國府時,榮國公賈代善還活着,榮國府正處于最鼎盛的時期,王夫人的父親在賈代善手下讨生活,王子騰還是一個微末小吏。
王夫人完敗。
比夫君——
林如海長得帥,還有才,二十多歲便高中探花,還不到四十歲便當上了戶部尚書,更重要的是,林如海不納妾不蓄婢,對老婆好得不得了!
至于賈政,說一無是處都是高看他了,背靠榮國府和四大家族,在官場上混了二十年,才混成一個從五品的小官。更重要的是,賈政呆板無趣,王夫人在賈政的身上,總是得不到滿足。再有,賈政光姨娘就有兩個,還有幾個沒名分的丫頭。
王夫人完敗。
比兒女——
賈敏名下有四子一女,王夫人名下有三子兩女,看上去好像差距不大。
可問題在于,賈敏的五個孩子都是她親生的,王夫人卻只生了三個孩子,剩下的兩個孩子都是庶出,還都是趙姨娘生得,賈政還對趙姨娘生得兒子非常的好。
王夫人完敗。
王夫人越想越難受,為了發洩,王夫人把手中的帕子當做賈敏,狠狠地撕扯。
就在不久之前,王夫人把元春送進了宮,看着淚流滿面的元春坐進轎子,越走越遠,王夫人的心跟刀割一般疼痛。
元春是王夫人的親生女兒,王夫人何嘗不想讓女兒嫁給王公貴族、青年才俊,做原配嫡妻,可是,王夫人不得不把女兒送進宮去。
因為元春進宮一事,王夫人對賈敏的恨意更深了,恨不得生撕活剝了賈敏。
王夫人在榮國府中地位尴尬,雖為管家太太,居住在榮禧堂,但榮國府中的一切都是大房的,等到賈母逝世了,管家大權和榮禧堂都必須交還大房。
為了鞏固地位,王夫人不得不忍着心痛将元春送進了宮,盼望元春能夠成為新皇寵妃,生下皇子,這樣的話,王夫人便成了寵妃之母,皇子的外祖母。
這樣的話,等到林黛玉成為王夫人的兒媳婦後,王夫人也可以在兒媳婦面前挺直腰板,讓兒媳婦立規矩,盡心盡力地伺候她。
原本,王夫人把希望都寄托在了賈珠身上,希望賈珠能夠成才,讓她可以揚眉吐氣,可是,賈珠雖然努力,卻天資不足,快二十歲了才是一個秀才。
一年前的秋闱後,賈珠名落孫山,還因此得了一場大病,病入膏肓……多虧有林謙的勸解,讓賈珠放寬了心,積極配合治療,才沒有撒手人寰。
後來,賈珠雖然痊愈了,卻落下了病根,太醫說他不能費神,否則随時有可能挂掉。
自此之後,賈政和王夫人再也不敢讓賈珠用功了,而是将希望寄托在天資聰穎,小小年紀便有了“神童”美譽的小兒子身上。
王夫人雖然恨賈敏恨得要死,但卻依然想讓林黛玉嫁給賈瑜,因為王夫人心裏清楚,以賈瑜的身份,娶林如海的女兒,絕對算是高攀了……只不過,王夫人不想承認罷了。
等到元春成為聖人寵妃後,賈瑜便是“國舅”了,又非常聰穎能幹,必能得到聖人的賞識,青雲直上。
王夫人自然清楚賈敏不想讓林黛玉嫁給她的女兒,不過,王夫人并不在意,她只需要站在賈母身後看熱鬧就好了,要知道,賈母可是和她存了一樣的心思。
賈敏是賈母的親生女兒,若是拒絕了賈母的提議,賈敏便會和賈母有了隔閡,這是王夫人樂意看到的。
王夫人心想,就算賈敏拒絕了,也沒有關系。
王夫人是這樣設想的——如果賈敏拒絕的話,便讓元春去求聖人給賈瑜指婚,賈敏還能抗旨不成。
這個計劃看上去天衣無縫,實際上卻漏洞百出……
首先,元春現在只是女史,還不是皇帝寵妃。
其次,黛玉可是銜玉而生的女孩子,太上皇一直想把黛玉搶到他們家做孫媳婦……
☆、28擔憂
賈玥在初讀《紅樓夢》時便心中疑惑,為什麽林如海明知賈雨村有“貪酷之弊”,卻依然聘請賈雨村為林妹妹的老師?
在穿越之前,賈玥雖知賈雨村是進士,卻對“進士”這個身份沒有明确的認識。
從穿越至今,賈玥已經在這個世界中生活了數年了,對于科舉制度,賈玥也有了更深層次的了解,方才明白了林如海的愛女之心。
進士,是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意為可以進授爵位之人。
殿試每三年一次,每次産生三百餘名進士,為全國數以百萬計讀書人中的佼佼者,進士皆會被授予官職,雖有不同,但大多會成為官員。
這是一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讀書就是為了“施展胸中的抱負”,願意做學師的進士,少之又少。
在紅樓原着中,林如海能請到一位進士給愛女啓蒙,就算他是朝廷大員,也絕對是廢了九牛二虎之力!
林如海對林妹妹的寵愛,從中可窺一二……
在這個世界中,林如海有四個兒子,長子林謙幼時,林如海還是微末小吏,林家還未顯赫門庭,林如海費盡心血才為林謙尋了一位好老師。
這位老師姓康,是前科的進士,做過翰林,卻因過于耿直,得罪了小人而被罷官,這位康姓進士對黑暗的官場徹底失望了,不願削尖了腦袋往官場裏鑽。
可是,康進士家境不甚富裕,上有寡母需要奉養,下有妻兒需要照顧,為了養家,便來到林家當了老師。
此時,林如海正在為複興林家為奮鬥,雖為探花,卻無時間親自教導兒子,得知康進士願意教導林謙,林如海大喜,将康進士奉為上賓。
這位康先生的學問極好,林如海便在林誠、林諄、林諾到了進學的年紀後,也讓他們跟着康先生讀書。
在康先生的教導下,林謙和林誠皆以弱冠之齡考中了秀才,一個在國子監讀書,一個在崇雅書院讀書,康先生只需教導林諄和林諾即可。
不過,林家的孩子是按照“等差數列”排列的,走了兩個學生,便又來了兩個學生——賈玥和林黛玉。
可以預見,等到林家這一代都出師後,下一代也該啓蒙了,只是不知,已經年過五旬的康師傅,能教到什麽時候……
賈玥自幼便體弱多病,不過在随身佩戴那只木鎖後,身子骨好了很多,經過數年不辍的鍛煉,已經和同齡的孩子無異了。
賈玥曾經是成年人,懂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道理,非常的好學自律,賈玥沒有藏拙,因此被林如海和賈敏當做了“神童”。
然後,“僞神童”賈玥遇到了“真神童”林黛玉。
再然後,賈敏閑來無事,便将賈玥和林黛玉放在一起啓蒙……
雖然被林如海夫婦誇贊,但賈玥并沒有得意忘形,他清楚自己“過目不忘”的原因,知道論天資,他遠遠不如林妹妹,為了不被比他小兩歲的小丫頭超越,賈玥更努力了,恨不得“頭懸梁,錐刺股”。
有人可能會問:“你不是林妹妹的粉絲嗎?被偶像超越不可以接受嗎?”
賈玥的回答是:“這個小惡魔絕對不是我的偶像!”
黛玉是林家最小的孩子,就算是林諾,也比黛玉大上三四歲。
另外,揚州本地的官員家又很巧地沒有和黛玉同齡的孩子。
于是,和黛玉年齡相當的賈玥,成為黛玉這兩年間唯一的玩伴。
林如海和賈敏養了四個兒子,沒有養女兒的經驗,想着女兒還小,還沒有到“男女大防”的年紀,跟男孩子一起跑跑跳跳也沒有什麽問題。
于是,林如海夫婦便對黛玉和賈玥一起玩耍,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這是一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對于女子的束縛極大,就算是愛女如命的林如海,也無能無力,能做得,不過是讓女兒有一個幸福的童年而已。
對于黛玉喜歡纏着自己,賈玥非常高興,心中甚至有一些小得意,然後……
賈玥流着寬面條淚道:“小師妹捧着書時,就像一個小仙子,放下書,就變成了一個小惡魔……小師妹為什麽喜歡欺負我?”
賈玥只得用“小孩子喜歡誰,便喜歡欺負誰”來安慰自己,可是,他才是男孩子!
不過,如果這樣能夠得到林妹妹的好感的話……
賈玥表示:“我是成年人,如果我不想被你欺負的話,你長得再可愛也沒有用……好吧,我承認,我喜歡被你欺負……”
在這兩年的時間中,賈玥和黛玉一同學習,一同玩耍,賈玥的“粉絲心态”早已消失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