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父母
錢阿姨成為夢想游樂園員工的前一晚,蘇朗和不少來到小攤的小區居民們就有幸品嘗了前名店大廚的手藝。
下午,把家裏落灰的廚具搬到保安室來之後,錢阿姨去了附近的菜市場,買到了一些簡單的蔬菜、碎肉。不到兩個小時,她就用蘇朗廚房裏簡單的廚具,烹饪了一道道美味十足的家常菜。
紅燒豆腐、地三鮮、韭菜炒雞蛋、魚香肉絲,加一道豆腐湯。沒有大魚大肉,沒有山珍海味,簡簡單單的四菜一湯,就是蘇朗很多年來無福消受的“家”的味道。
“哎呀,錢大姐,你終于願意出來找點事兒做啦!之前你那精神狀态,還老把自己悶在家裏,我們都挺擔心的!”有一位下班路過保安室的大漢沖着剛剛忙完幾道菜的錢阿姨喊道。這個小區裏一共也就二十戶左右的人家,是以居民之間大多都認識。
“我也沒什麽本事,就會做點菜、弄弄燒烤,多虧了人家小蘇看得起。”錢阿姨呵呵笑着,一邊把菜端上了蘇朗身邊的小桌子,“對了,我做的菜多,你家要是還沒做晚飯,一會兒叫上你媳婦一起來吃吧!”
大漢也不客氣。他和妻子都剛到家不久,根本來不及做飯,幹脆帶上下班回家路上剛買的一只烤雞,來到了蘇朗的小攤共進晚餐。
“小蘇啊,你畢業之後都是一個人住,沒好好吃飯吧?”席間,漢子關切地問。
一個人住,需要很強的自律能力,否則很容易養成有害健康的生活習慣,比如吃飯時間不規律、熬夜、缺乏鍛煉等等。他自己也是從外省來到南海市讀書的,畢業之後單打獨鬥奮鬥了許多年,自然對于蘇朗的生活條件了然于胸。
“楊大哥說的不錯,我自己吃飯都是随便做一點,糊弄過去的。”蘇朗深以為然,“上一次吃這些家常菜,還是上大學的時候。學校裏有個室友打籃球閃了腰,幾個月都沒恢複,我那段時間經常照顧他。有一年放寒假,我沒回老家,他就邀請我去他們家過了年,挺溫馨的。”
“我就說,小蘇是個熱心腸的。”楊大哥的妻子碰巧也姓楊,小長假期間帶兒子來蘇朗的小攤玩過一次,不過兒子平時住學校宿舍,今天并沒有一起來吃飯。
蘇朗在內心嘀咕着,不知道楊大哥楊大嫂的兒子叫什麽名字,會不會像某影視明星,或者體操明星夫妻檔那樣取名呢?
“媳婦兒,不是我怪你做菜不好吃啊——但錢大姐這手藝真不錯,就算不做燒烤,只開個小炒店,都能生意興隆!”楊大哥吃錢阿姨做的菜,吃得津津有味,又怕得罪媳婦,便道。
楊大嫂白了他一眼:“那可不,難為你跟臭小子一直忍受我的手藝了。”
“就算這樣,我也願意跟小子一起再忍四十年,哈哈!”楊大哥大笑起來。
夫妻之間拌拌嘴也是維系感情的重要方式。戀愛是蜜裏調油的,可生活裏的柴米油鹽醬醋茶,則會慢慢消耗戀人之間的耐心,這時候就需要類似無傷大雅的相互調侃,為平淡的生活增添情趣。
蘇朗上初中時,父親就因為意外事故走了,因而他對父母之間的感情并沒有太深刻的記憶。父親是因為在工廠裏檢修設備時不慎碰到老化的漏電設施而去世的,蘇朗在大學裏學習材料工程專業的本意,也是開發一些更加安全的防漏電材料,避免更多的人出現像自己父親一樣的悲劇。
Advertisement
甚至對父親本人的形象,除了一個“任勞任怨的中年男子”的标簽之外,也随着時間的流逝,漸漸在蘇朗的腦海裏變得模糊起來。
“對了,小蘇,我就随便問問啊。你的家人是不是都不在南海市啊?”心裏正惦記着母親,錢阿姨就問起了自己家人的事情。
“嗯,母親和繼父都在同龍省的老家。”家人這個概念對于蘇朗來說早就變得遙遠,除了去年短信拜年時,知道母親依然在家鄉小鎮上開店之外,他也不知道他們的生活裏有什麽新鮮事。
“原來你也是同龍省人啊!你普通話說得真好,我都沒聽出來!”楊大嫂找到了老鄉,頓時興奮起來。
楊大嫂插的話正好幫助蘇朗避開了“家人”這個自己暫時不願提及的話題,他在心底裏大舒了一口氣。
“是的,不過是在一個很偏遠的小鎮。楊大嫂您是省城的吧?”
“對啊。我就說,前幾天第一次帶孩子過來玩,就對小蘇有眼緣,沒想到還是老鄉啊,哈哈哈……”楊大嫂為人豪爽,符合典型的同龍省人形象。
“那小楊妹妹,你是怎麽從同龍省那麽遠的地方跑到南海市來的?”錢阿姨也問起來。
“我在省城念的大專,就認識了他。”楊大嫂一手拿筷子,一手扶碗,只能用下巴颏指了指楊大哥的方向,接着說,“後來我們畢業那年,就跟着他回了南海市。我娘家一開始還擔心我遠嫁,不過想着南海市也是個大城市,老楊也是個老實人,就同意了。”
“原來楊大哥也是去了同龍省念書的啊。”蘇朗說。
“嗨,就一普通大專而已,沒啥好說的。南海本地學校報名的太多了,我分數又不高,只能距離換分數了。”楊大哥覺得自己的念書經歷不值得一提。
“可還不是讓你找到這個媳婦兒了?現在後悔了?”楊大嫂故意擡起杠來,惹得蘇朗和錢阿姨都暗暗發笑。
肴核既盡之時,四人沐浴在清朗的月光下,又閑聊了一會兒。
這畫面太美,蘇朗仿佛覺得自己置身于一個溫馨的鄉下家庭,和母親、姐姐、姐夫一起在月下的小餐桌上共進晚餐,互相關心各自的生活瑣事。
“時間不早了,小楊你們倆明天還要上班,我也要回家了。明天就要來小蘇這裏上班啦!”時間來到了晚上八點半,錢阿姨适時收拾起了碗筷。
“辛苦錢阿姨忙一桌菜了。我們來照顧一下小蘇的生意吧!”楊大嫂也幫着把碗筷堆疊在一起,放進了錢阿姨用來搬運烹饪工具的三輪車裏,又挽着楊大哥的手,踱步到蘇朗新購置的投籃機之前。
錢阿姨家裏有洗碗機,倒也不用擔心她洗碗洗得太辛苦。
“要是臭小子在就好了,他最喜歡打籃球,這學期還報名了校隊呢。”雖然兒子住校,但楊大嫂依然對小楊同學的生活了如指掌。
“媳婦兒,這投籃機還能注冊用戶呢,咱們可以先注冊一個,記錄一下最好成績,等兒子周末回家跟咱們的最好成績比一比。”楊大哥仔細研究起了中檔次投籃機的功能,“這個機器還能調整投籃距離,說不定還能幫助咱小子訓練三分球呢!”
兩人一邊閑扯,一邊各自占據了雙人投籃機的一邊進行比賽。
三十個球投出去,楊大哥稍占上風,連續投中了六次。他對自己的成績相當滿意,在機器上記下了自己的成績,還留了一小段話:楊泰臭小子,來挑戰你爹吧!
在一旁圍觀的蘇朗好奇地問:“你們孩子叫楊泰啊?”
“可不是麽?一家三口都姓楊,你楊大哥一開始還想用三陽開泰這個成語,取‘楊開泰’呢。後來我覺得,跟成語太接近的話,孩子容易在學校裏被取外號,才把中間那個字去掉的。你楊大哥從來考慮不到這種事,哼!”楊大嫂又吐槽起了丈夫。
“等明天燒烤攤開張,我們再來嘗嘗錢大姐的燒烤手藝!”楊大哥是今晚吃得最多的,十分期待再一次品嘗錢阿姨的手藝。
夫妻倆和錢阿姨一起離開了。
楊家這對中年活寶夫婦的溫情互動,和今天與錢阿姨聊到的關于家庭的事情,讓蘇朗在搬進河東路5號以來,第一次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睡。
父親走後兩年,自己剛升入高中,母親經人介紹認識了繼父。
蘇朗高中時期一直住校,和繼父并沒有打太多交道。不過他明白繼父并不喜歡自己這個繼子,不願意為自己花錢,甚至經常對母親吹耳旁風,而自己不要上大學,高中畢業之後去學個能掙錢的技術。
母親并沒有乖乖聽從,依然供自己上完了大學。
但蘇朗覺得自己跟繼父關系一般,便盡可能少和母親要錢,慢慢地,母親也和自己疏遠了。
蘇朗起初對母親有些怨念,畢竟當年也是父母的掌中寶,如此大的心理落差任何人都不會覺得好受,所以畢業之後,與其是母親和繼父不再聯系自己,還不如說是自己故意遠離了他們。
不過,随着時間過去,他也漸漸理解了母親的選擇。畢竟一個女人又要上班掙錢,還要帶孩子,個中辛酸常人很難理解。辛勞地操持着生活的同時,母親也需要精神上的慰藉,所以繼父的出現在情理之中。
自己的母親本來就是一個沒什麽主見的普通勞動婦女,被繼父潛移默化地影響,同樣無法避免。
如果哪天自己回到老家的小鎮上,也許自己會主動去找母親,和她和解,也希望她能原諒自己上大學以來刻意的疏遠。
希望她和繼父過得幸福,也希望在天上的父親也幸福,蘇朗想着,漸漸地進入了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