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後記
第36章 後記
秉承于作者本人有完結後寫後記的習慣,《斷夏》的後記也定是不能錯過的。因為這篇文創作過程着實比較艱辛,所以很開心這篇後記能與各位讀者見面。
《斷夏》的靈感是來源于美國作家安德烈?艾席蒙的《夏日終曲》,也就是電影《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原着小說。再外加想寫篇文舒緩高三備考的壓力順帶嘗試一次翻譯腔的寫法,于是這篇文便懵懵懂懂地與各位見面了。
原先給《斷夏》定的是一篇“混亂又矯情的意識流翻譯腔文學”,結果沒想到寫着寫着就成了“咯噔的大白話庸俗文學”(笑)。
前文提到過的創作過程艱辛,老實說,這話其實半真半假吧,得看具體是哪方面。行文和劇情倒是寫得挺流暢,甚至很陌生的翻譯腔也勉強能過去。唯一總是絆腳石大概也就自己這一顆好面子的嫉妒心了。因為文章數據實在是太差,甚至作者本人在快完結時還産生過“不想寫了”“打算删文”之類的想法。那段時間心情确實很糟糕。本來是想通過寫小說排遣些許備考的壓力,結果沒想到越寫人越抑郁。但是很感謝我的朋友和零星幾個鼓勵我寫下去的讀者。我想如果沒有你們,埃德森和奧索林的故事估計也就真的埋葬在一九七五年的夏天了。現在的我想和追連載的讀者誠心道個歉,畢竟誰也不願意遭遇到追文追得好好的突然被告知這文馬上就删這種情況。真的真的很對不起(鞠躬)。
困難說完了再說情節吧。這也是我第一次嘗試意識流。因為以前也沒看過和意識流有關的作品,所以迄今為止我也不清楚《斷夏》究竟算不算意識流(瑟瑟發抖)。不過姑且就先算作是吧。寫文時我朋友一個勁兒地和我說:你先別管它意識流不意識流,你随便寫,怎麽亂怎麽寫,寫得亂了就是意識流。現在想想還挺汗顏、無奈又好笑。因為我這個人吧,還是挺在意條理和邏輯的,結果突然某一天被逼着将文章、劇情拆得七零八碎,心裏定是毛毛的。和自己做了很長時間的掙紮,也胡思亂想了幾天,最後本着“混亂又矯情”五個字,我也就破罐子破摔了,愛怎麽寫怎麽寫吧,邏輯條理什麽的邊兒去——說這麽多的目的是什麽呢,就是希望各位可愛的讀者不必去深究文章的劇情,因為作者自己寫得都挺懵。再者,都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所以只要自己認為“我這個解釋是正确的”“我的想法符合邏輯”,那麽它們便是正确的。埃德森和奧索林究竟有沒有出逃成功密特拉誰也不知道。或許成功,或許失敗;或許這發生的一切都是真實的,又或許這一切就是個虛幻的夢。唯一我們都知曉的便是他們沒有罪行,他們深愛彼此。而且這畢竟是安東尼?賽瑟的小說啦,人家說不定還添油加醋了呢。
然後,是關于《斷夏》實體書自印的問題。我會抽幾個眼熟的讀者免費送自印(我會給你們發評論的,然後你們留下自己的社交方式就行,我會主動找來),肯定沒法所有人都送,畢竟小金庫有限,但是會盡量多送幾個人的。不過上文我也說過本人還是一個苦逼兮兮需要備戰高考的高三生,所以寄書至少得等到明年六月份我考完(心虛),也麻煩抽中了的讀者可以理解一下啦!(啰嗦一句,到時候書的扉頁我會寫上你們的廢文id,也請各位諒解一下)
最後是一件不重要的小事:“問燈”這個筆名以後不會再使用啦,它只屬于《斷夏》。
好啦,屁話這麽多也該收尾了。先前有個可愛的讀者評論說她住的城市開始降溫了,夏天要結束了,斷夏也要完結了。在這裏我想套用一下當時我回複的那位讀者的一句話來結尾:每年都會有夏天到達,每一年的夏天《斷夏》都在。
謝謝追到這裏的每一位讀者。
問燈
于2021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