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買人
第49章買人
皇上恩準一家人參加西山狩獵的消息, 雲禧并沒有咋呼出來。
到底能不能去取決于太後的身體和皇上的旨意,一旦去不上,白白讓人惦記, 也怪沒意思的。
第二天, 她又去了趟董記生藥鋪。
老董身體恢複得相當不錯, 可以如常生活了, 二人聊完病情, 又聊了聊生藥市場。
老董捧着白瓷杯嘬了口清茶,“這個生意跟種莊稼一樣,都靠天吃飯, 不好做,天頭好藥性就好, 且便于儲運,天頭不好,一切都完蛋,根基厚的能撐一撐,根基不厚的除了關門別無他法,難着呢。”
雲禧深以為然, 中藥品種多,習性複雜, 各方面因素都要考慮進去, 要想保證足夠的藥性, 需要操心的地方極多。
她說道:“董伯伯懂藥, 董記做得這麽好, 您功不可沒。”
老董嘆了一聲, “唉, 光懂藥有什麽用, 操心的事多了去了……就今天早上,還有人找老夫的茬兒呢。老夫自覺處事公道,從不藏私,卻還有人覺得老夫把好藥藏起來了,你說可笑不可笑?”
雲禧驚訝道:“比董記藥好的就只有太醫院了吧。”
老董搖搖頭,擡手指了指雲禧,“人家說了,雲大夫的藥比太醫院的好。”
哦……天吶!
雲禧明白了,一定是楊家惹出來的禍——牛禦醫和寧國公關系不錯,寧國公不可能不讓牛禦醫看藥。
看來這些王公貴族無福消受她的好藥!
她想了一下,說道:“那我明白了。我确實有幾味好藥,也只有那幾味好藥,都是我祖父生前留下的,而且每一棵都是他親手在大山裏挖出來的。”
“我就說嘛!”老董拍了一下書案,“你家的藥是我家老幺從庫房提出去的,跟別家一樣拿的貨,怎麽就好了呢?明兒個我得跟德義堂好好說道說道去。”
Advertisement
雲禧勸道:“董伯伯,這就沒必要了吧,因為這點兒閑事鬧一肚子氣不值得。您老在藥的質量上把把關,這些小事交給年輕人去處理就行。年紀大了,您應該學會放手了。”
“年紀大了,應該學會放手了?”老董怔了片刻,“是啊,不然我百年之後,兒孫們怎麽辦呢。”他在書案上連拍兩下,“雲大夫一語驚醒夢中人,就這麽辦!”
雲禧見該說的說差不多了,便起身告辭,準備往牙行走一趟。
老董囑咐道:“不要去任記,去龐記,那家婆娘聰明仁義,出來的人大多不錯。”
“好,多謝董伯伯,晚輩記得了。”雲禧拱手告辭,來之前,季昀松告訴過她,小果子就是在龐記買的。
龐記在秋碩街桃仁胡同第一家,很好找。
一個小丫頭把雲禧讓到內堂,上一盞熱茶,問道:“老客要買人嗎,還是找我們主家?”
雲禧道:“買人。”
“是。”小丫頭答應一聲,下去了,随後來了一個五官清秀的四十多歲女人。
她彬彬有禮地與雲禧見了禮,在主座上落座,問雲禧要什麽樣的人。
雲禧打算買個男孩,再買個婆子。
男孩可以跟小果子做個伴,小果子年紀不夠大,不到婚配之時,季昀松又太優秀,太吸引人,女孩子不适合放在家裏。
而且,婆子大多很能幹,知道珍惜,膽子也大,更适合醫館的工作。
最好都識字。
龐氏仔細想了想,“咱家婆子沒有識字的,小子識字的多,要不先看看小子們?”
這是常理,雲禧同意,實在不行找兩個男孩子也成。
小丫頭叫了五個少年,都是十四五的樣子,個個模樣齊整,有眼睛格外靈活的,有行止格外木讷的,還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端看如何選擇。
雲禧讓他們先自我介紹了一番——都是去年遭災的省份逃出來的孩子。
其中一個口才甚好,他家裏做過糧食生意,倒閉後欠了大筆銀子,日子過不下去。家裏不得不賣了他。
這位識字,會記賬,反應也快。
龐氏說這孩子懂規矩,好調較,建議雲禧買他。
雲禧也滿意,但還是随口問了一句,“你想學醫嗎?”
“想!”那男孩不假思索地說道。
這一聲有點反常。
雲禧掃了他一眼,見他雙腿站得筆直,上半身僵硬,目光躲閃,便又仔細看了看其他孩子。
其他孩子也緊張,目光同樣躲躲閃閃,但是那種既期待又懼怕的樣子。
這才是正常的反應吧。
雲禧有些不解,便想起了季昀松的話,存疑的不要,第一感覺不好的不要。
她想了想,“我出一道題,看看誰能答對。老張有七個兒子,每個兒子有一個妹妹,老張一共幾個孩子?”
“十四個!”
“對,十四個。”
“十四個。”
五個答了三個,其中一個魂游天外,沒事人一樣,另一個呆呆地看着雲禧腳下,好半天沒吭聲。
龐氏覺得雲禧這一招很有趣,笑道:“想必不是十四個吧,不然老客不會出這個題目。”
“還可能是八個。”看着雲禧腳下的男孩子忽然開了口,“妹妹最小。”
這個男孩子叫王鐵柱,瘦弱,腦袋大,個頭矮,長相清秀,看起來也就十二三的樣子,但龐氏說他十五了,顯然營養不良。
雲禧認為,這個孩子不一定會算術,但頭腦不錯,行事謹慎,正适合學醫。
她指着這個孩子,“就他吧。”
說完,雲禧又順便看看會記賬的男孩子,那孩子挺直的脊背一下子彎了,像難過,但更像松了口氣。
王鐵柱哭了,垂着頭,眼淚噼裏啪啦地掉在地上。
雲禧驚道:“你不願意跟我走?”
王鐵柱搖了搖頭,“願意,小人願意。嗚嗚嗚……”他哭得更厲害了。
“唉……”龐氏長嘆一聲,“這孩子一家四口都在我這兒,他爹媽只會種地,歲數大不好賣,祖父正病着,估計就這兩天的事了。”
王鐵柱跪地嚎啕大哭。
雲禧扶額,這也太慘了吧。
她問道:“他們一家三口多少銀錢?”
龐氏喜道:“如果你把王老頭一并帶走,我就只收你十三兩銀子。”
這個價格确實不高,小果子一個就七兩呢。
雲禧道:“成交。”人牙子雖然販賣人口,卻也是合法産業,龐氏心地良善,她沒必要锱铢計較。
王鐵柱哭聲頓消,“咣咣咣”就是三個響頭,“謝謝主家,謝謝主家。”
雲禧是雇車來的,考慮一輛馬車實在不便,她又去車馬行挑了一套騾車,回來後接上一家四口回了家。
丁嬸子一開門,登時吓了一跳,“雲大夫這是買了一家子嗎?”
雲禧道:“忒可憐,就一起帶回來了。到時候他們爺倆一起看鋪子、做藥,王老頭看門,王媽媽和丁嬸子一起看孩子做家務,大家都輕省些。”
“那感情好。”丁嬸子聽說自己的差事還在,松一口氣,“雲大夫就是心善,都快進來吧,哎呀,這老頭病得還挺重。”
“娘,抱抱。”豆豆張着小手往雲禧身上撲。
雲禧拍拍身邊的大騾子,“娘剛買了它,掰過它的牙齒,手髒,等下還要給一個老爺爺看病,暫時沒空抱你。娘買了葡萄,讓丁奶奶喂你和狗兒吃,好不好?”
豆豆的目光精準地鎖住了王媽媽手裏的一草兜葡萄,拍着小手笑道:“好好。”
打發走一老兩小,雲禧讓王鐵柱的父親王有全把王老頭擡到醫館的病床上。
王老頭才四十出頭,先得的是風寒,因為長時間得不到醫治導致了肺炎,目前高燒不退。
情況很危急,但也不是不能治。
雲禧先用退熱貼退熱,再抓一劑清肺退熱的中藥,讓王媽媽去煎。
王有全拉着王鐵柱給雲禧跪下了,“多謝雲大夫救命之恩。”
爺倆都是沉默寡言的人,說了這一句就沒有下文了。
雲禧受了這一拜,扶起二人,“以後就是一家人了,好好幹活就是。枯榮堂的活計繁瑣,但可以學到東西,只要你們好好幹,将來就算不在我這兒了,也能好好生活。”
王有全表态道:“雲大夫放心,我們哪兒都不去。”
說話間,有人來買消痔丸,雲禧洗淨手,從成藥櫃裏取出三服藥,賣了二百文錢。
到季昀松下衙時,雲禧已經把王家四口安置好了。
吃飯分兩桌,丁嬸子、小果子仍和雲禧他們一起,王家一家在前院。
飯後,丁嬸子去廚房,季昀松帶兩個孩子玩積木。
雲禧一邊記賬一邊提了提買人的經過。
季昀松放下積木,思考了好一會兒,說道:“我懷疑那孩子是有人特意送進去的。這一家子的問題倒不大,但你也要多個心眼,注意觀察一下。”
雲禧根本沒往這上面想,“不能吧,他們還能斷定我一定買人嗎,萬一我收幾個學徒呢?”
季昀松笑着搖搖頭,“這麽大的鋪子,沒人幫襯根本支應不開,你又是女流之輩,雇人名頭不好,最穩妥的法子就是買人。”
古人和今人的思維不一樣,他這番話極有道理。
雲禧道:“那你覺得是誰,季春景還是太醫院的人。”
季昀松把一個方塊放在豆豆壘起來的牆上,“你在民間,太醫院的人的手不會伸這麽長,我覺得還是季春景的面大。”
雲禧寫完,洗了毛筆,“你在翰林院怎樣,還順利嗎?”
季昀松道:“老樣子,死水一潭。”
‘都說非翰林不入內閣’,但實際上翰林院接觸到的政事極少。
即便能多看些史料,了解各朝各代興衰,卻也不過是以史為鑒而已,能做的很少。
雲禧道:“你有沒有想過換個差事,幹點實務?”
“換差事?”季昀松眼裏閃過一絲茫然,“翰林院于我來說是最好的選擇了吧。”
雲禧有些頭大。
她是大夫,有時不得不因病人的健康而“好為人師”,但實際上她不願意“教導”別人。
第一,她不是聖人,說出來的東西不一定對;第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背景,思考方式,着眼點也不同,她說了人家未必會聽;第三,她沒有那個義務。
但若想為這個時代做點什麽,就必須得浪費這番口舌。
雲禧從看得見的利益說起,“我的意思是,靠寫文章編史書出政績太慢,只有做具體的差事,才能讓人更快地看見你。”
“比如,京城的垃圾不好處理,兵馬司天天罰,也到處都是垃圾,收效甚微。”
“如果把京城的居民分成一個個小區域,每個小區域由幾個人管理,每天定時定點收垃圾,每家每戶每個月收幾個大錢,這些垃圾或者回收利用,或者統一拉到某處掩埋。”
“這樣一來,環境好了,居民方便了,負責管理的人還把錢賺了,你若是兵馬司的頭頭,你的政績便也有了。”
“我并不是說,讓你去兵馬司做事,但現在幾乎所有的聰明人都在讀書,沒人下去做實事,對朝廷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浪費,畢竟,農林牧漁手工制造才是一個國家繁榮昌盛的根本。”
說到這裏,她看向季昀松,“你覺得我說得有沒有道理?”
季昀松沒有回答,呆呆地看着她。
自打他開始讀書,老師就教他“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只有進了翰林院,才能實現更大的野心和抱負。
從歷史上看,老師的話無疑是正确的。
但雲禧說的似乎也沒錯,而且,不少進士去縣城做官,踏踏實實做事,一級一級升遷,比在翰林院有意思得多。
但地方上人事更加複雜,他在朝廷沒有根基,貿然放下翰林院的差事,會不會有緣木求魚之嫌?
作者有話說:
對了,忘了說明,腦筋急轉彎是百度的哈,就不再标引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