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南山村
第59章 南山村
一路上的風景大致相同, 只是越往裏走,山梁上樹葉變黃的越多。
“這座山叫老虎嶺,再過一段時間, 山上樹葉全變黃了, 深的淺的滿山滿野, 就象老虎的皮毛, 可好看了。”
林氏指着河對岸那道青黃交加的山梁告訴林伊。
走了差不多十來分鐘,原本興致昂揚的林伊就對眼前的美景失去了興趣, 實在是一模一樣,沒啥變化啊。
她向林氏打聽林奶奶的事, 小吳伊沒有回過林家, 對林奶奶完全沒有印象
林氏兩眼流露出溫柔的光, 在她看來,林奶奶是世上最好的奶奶, 哪哪都好, 又聰明又能幹,家裏家外一把好手,林氏縫補衣服的本事就是跟她學。
林伊卻不敢茍同, 覺得林奶奶太包子了。
比如她告訴林氏家和萬事興, 後娘李氏既然是個好強的人,那就多讓着她, 不要和她争辯,要和氣對她,日子久了,李氏就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對,會慢慢改變。
林氏傷心林老頭娶了李氏對自己不好,林奶奶說他現在負累重了, 難免顧不過來,要林氏多體諒他,就算林老頭動手打她,也要忍住,不能抱怨,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總而言之,她不僅自己軟弱可欺,還讓林氏不要反抗,把林氏教成一個大包子,送到吳家受折磨。
但是從她發現吳家親事有問題這點來看,她又是個有智慧的人,真是挺矛盾的,這讓林伊對她很好奇,想早點看到這位老人。
說完了林奶奶,林伊又打聽林老頭那家人,回去了肯定要和他們打交道,必須了解清楚心中才有數。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
林伊已經預感到了,和這家人的相處絕對不會愉快。
“現在他們家具體啥樣我就不太清楚了,只是每次回去都說家裏過得不好,日子苦得很,又怨我沒有拿錢回去。”林氏話裏帶着苦澀。
Advertisement
就她知道的而言,李氏在村裏名聲不好,和村裏好多媳婦大娘幹過仗。林老頭腦袋不清楚,一切都聽她的,對林奶奶頗多嫌棄。
兩個兒子,老大林大山,20歲,是個不吭聲的,因為家裏窮,去年才娶了個潑辣媳婦,和李氏不太對付。
老二林小山,18歲,比老大要活泛點,去年被人介紹到鎮上一家鋪子做夥計,還沒娶親。
他們??從小都是林氏在照顧,對林氏還算不錯。
再就是村裏的鄰居,有幾戶人家和林氏關系很好,首先是她的堂伯一家,不過已經遷出了南山村。
然後是村長家,村長的兒子和林氏年紀差不多大,他的媳婦也是南山村人,幾人以前經常在一起玩,關系還算不錯。
這也是林氏回娘家落戶的原因之一,她們回去了,不敢說村長家會特別照拂,至少不會為難,娘倆的日子會好過很多。
再有就是幾個兒時的夥伴,大家感情很好,回去後也能有走動的人家。
林伊問起村裏的情況,林氏以前只是泛泛地說了下村裏日子勉強過得去,算不上太富裕。可是俗話說“靠山吃山”,有那麽大一座山在那,光靠山貨也能過得很好才對啊。
林氏嘆口氣,說村裏的那座大山就叫南山,山上雖然植被茂盛,水源豐富,還有各種飛禽走獸,村裏的人從大山裏得到的資源卻有限得很。
大家平時只在山腰以下活動,從來不敢往山腰上走。
因為山腰往上全是參天大樹,終年不見天日,常有猛獸出沒。
以前沒有開出這麽多耕地的時候,村民日子過得艱難,為了生活不得不往上走去打獵,雖然能得點獵物,卻經常有傷亡發生。
後來随着耕地增多,大家勉強能吃飽飯,就不再願意上山冒險,只在山腳下采點野菜山貨,獵點小野物貼補生活。
現在除了日子實在過不下去的人家偶爾會上山打野物,南山村基本沒有專門的獵人了。
而且山腰上有個叫鴛鴦坪的迷魂凼,只要不小心走進去了別想活着出來,歷年來發生過不少村民誤入再也沒回來的悲劇。
曾經有幾個本事大,不信邪的外鄉人聽說了這件事,專門組成了隊伍到這裏來,說要破了這個迷魂凼,結果進去了就沒人再見過他們,應該是全折在裏面了。
此事一出,大家更加害怕,更沒人願意靠近。
“咱們村裏的田地雖然多可是地力卻薄,産出根本不能跟吳家村比,在地裏拼死拼活辛苦一年也就能把飯吃飽,再多的就不能夠了。而且咱們村位置偏,離縣城遠,路也不好走,村裏很多人連昌永縣城都沒去過,最遠就到過安平鎮,還有些人連村子都沒有出過。”
自己算是走得遠的了,還去過長豐縣,林氏不由苦笑。
“雖然沒辦法跟吳家村比,不過還是過得下去,再往裏走還有比我們村子更窮的地方呢,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了。”
“我們村是雜姓人家,沒那麽齊心。”這也是南山村的一個特點。
“管它呢,反正我們到時候關起門來過日子,不去招惹誰,應該不用誰幫我們出頭。”林伊覺得這樣不錯,沒那麽多條條款款束縛。
越往前,路越窄,坑坑窪窪,破破爛爛,兩人經過都會踏起一片塵土,要是遇到雨天全成了爛泥漿,根本沒法走。
這可不行啊,要??想富,先修路,要是有錢,一定得把路修好,林伊嘀咕道。
林伊見林氏走得艱難,怕她累着,從她背筐裏提了點東西到自己筐裏。
林氏知道她力氣大,倒也沒有推辭。
她在吳家身體虧空得厲害,這兩天又馬不停蹄地趕路,現在背着東西走在這小路上,确實有點吃不消。
好在沒多久,又拐了個彎,林氏指着前面高興得聲音都在打顫:“小伊,就在前面了。”
朝思暮想的家鄉出現在眼前,林氏莫名的有點心慌。
林伊擡頭看去,只見前方的道路明顯修整過,寬闊平坦,盡頭處隐隐是片小村落,一棵枝繁葉茂的高大古樹屹立在村口,将村裏的房舍遮擋了大半,村子背後是綿綿青山,頗有點世外桃源的感覺。
兩人加快腳步朝着村子前進,村中的房舍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林伊辨認出這棵古樹是棵皂角樹,樹幹足有三人合抱那麽粗,幾個小孩在樹下嬉鬧玩耍。
見到林氏,一個頭上紮着兩根牛角辮,穿得破破爛爛的小女孩蹦跳着跑了過來,仰着頭脆生生地招呼林氏:“林嬸嬸,你回娘家來了!”
女孩不過五、六歲的年紀,牛角辮紮得亂七八糟,額頭上的劉海剪得缺缺窪窪,像被狗啃了一樣,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生動靈活,看着特別慧黠,整個一小人精。
厲害啊,林氏一年只有過年時才回來一次,這丫頭居然記得林氏,林伊暗道一聲佩服。
林氏笑呵呵地應道:“是啊丫丫,嬸子回娘家。”
“丫丫,你還玩不玩?”樹下的孩子們催促丫丫。
“你們玩吧,我陪嬸子回家。” 丫丫沖他們揮揮手,陪在林氏身邊朝村子走去。
“林嬸子,你這次回來會呆很久吧?”丫丫邊走邊老氣橫秋地詢問。
“以後都不走了,和丫丫做鄰居可好?”林氏摸着她的頭問道。
“好啊好啊!”丫丫開心地拍着手。
林伊好奇地問:“丫丫,你咋曉得我們會呆很久?”
“以前嬸子都是一個人回來,沒多久就走了,這次嬸子帶着姐姐,肯定就會呆得久。”丫丫一點不怕生,看着林伊說得有理有據,“姐姐,我說得對嗎?”
“太對了,丫丫太聰明了。”林伊由衷地誇獎她。
丫丫不遑多讓,也大力贊嘆林伊:“姐姐你真好看,像天上的仙女一樣!”
這小丫頭好巧的嘴,林伊的臉都被誇紅了。
她低下頭問她:“你咋知道我像仙女,你見過仙女嗎?”
丫丫眼珠一轉:“沒見過,就是姐姐這樣的。”
林伊被她逗得哈哈大笑,這丫頭太狡猾了,長大了可不得了。
林氏向林伊含蓄介紹:“這是你良子叔的女兒,今年7歲,家裏只他們兩個,她大伯娘和我很要好。”
7歲?咋長得這麽瘦小?又是個吃不飽飯的小可憐?這沒了娘親,親爹肯定不太會照顧。
林伊看着丫丫不由心生憐惜,沒娘的孩子真可憐,家??裏的事都是她在張羅吧,頭上那歪七扭八的牛角辮和劉海可能也是她自己弄的。
她從兜裏摸了個小紙包出來,裏面有顆雜糖,是買棗泥糕時秤不夠老板搭的,正好可以給丫丫。
“丫丫,姐姐請你吃糖。”
丫丫的眼睛粘在了糖上,嘴裏卻不住推辭:“謝謝姐姐,你自己吃,我不愛吃糖。”
林伊難受起來,她好象看到了面對翠嬸子甜餅的小吳伊,于是把糖輕輕塞進了她的嘴裏:“吃吧,姐姐只有這一個,下次去鎮上再給你買。”
丫丫含着糖,還在惋惜:“不用全給我,我吃一半就好,就嘗嘗味。”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小的一個人,就知道計劃着過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