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050
“你們這店裏的生意可真好。”楊家老太瞧着店裏進進出出的顧客, 一臉羨慕跟站在門口帶着蘇嘉寶的錢多娣說道。
蘇啓航前段時間從蘇家村裏又請了兩個幫工到店裏來了,這兩個幫工是對三十多歲的兩口子,家裏的孩子讓老人幫忙帶着, 地給到下面的兄弟去種了, 那邊幫忙繳糧食。
這兩口子來了後,蘇啓航讓女人去負責買菜做飯和打掃衛生, 而男人安排到了店裏,加上他,店裏幫工現在能有五個了。
錢多娣現在主要就是看着蘇嘉寶, 碰上店裏實在忙不過來的時候, 她再搭把手。
這樣一來,錢多娣就輕松下來了。
不忙的時候她就喜歡帶着蘇嘉寶,像現在這樣, 跟隔壁的楊家老太說會話。
這會聽見楊家老太說起店裏的生意,錢多娣就趕緊說道:“也就是看着人多……”又說:“像大家都在喊什麽幹個體戶掙錢, 但誰知道哪天就不給做了呢?所以要我說, 還是像你家國斌那樣, 在大廠子裏上班穩當。”
楊家那個兒子楊國斌是機械廠上班的工人, 兒媳婦原來也是。但是後面懷孕了,為着要這個孩子,她就只能把工作轉給了別人。
現在家裏面被計生辦打砸了一片,家裏又只靠着兒子一個人掙工資,難免就有點捉襟見肘了。要不然楊家老太也不會瞧着蘇家這邊的生意,說出那樣的話來。
至于錢多娣嘴裏說的那句“只是看着人多”的話,楊家老太也是不信的。這一點只需要看那些進去的時候空着手, 出來的時候卻拎着的那些東西的那些人就知道生意到底好不好了。
而且蘇家這邊的生活也是過得非常的好。
差不多年紀大的小姑娘, 蘇家這個衣裳不說天天穿新的, 也很少重樣的。但你要說人家是因為店裏做這個衣裳生意的,可除開穿着,那蘇嘉寶的各種玩具和零食也不是其他孩子能有的。
但人家不願意跟她說實話也正常。
誰家裏掙多了錢,會蠢到到處去嚷嚷啊!
楊家老太就又跟錢多娣在那裏聊了會,才回的自己院子。
回到屋裏,楊家老太就又坐在那裏,對着自家老伴開始嘆氣了。
Advertisement
自家孫女莉莉每次過去再回來,都會跟他們說,在那邊跟蘇嘉寶玩了什麽,亦或者是吃了什麽。
他們家是想要男孩,那是覺得男孩是家裏的根。但是對于莉莉這個孫女,也是一樣疼愛着的。要是有條件的話,自家也想給孩子好生活啊!
楊莉姍年紀還小,只知道自己可羨慕蘇嘉寶了。像蘇嘉寶玩的那種小三輪車,她也想要,可又懵懵懂懂的知道一點,他們家裏沒錢,不可能給她買這種三輪車的。
楊莉姍就忍不住問了:“我們家為什麽沒做生意啊!”
……
錢多娣這邊等楊家老太走後,也帶着蘇嘉寶回店裏去了。等到晚上關門上了大家都準備睡覺了,她就把楊家老太今天問了店裏生意的事,跟蘇啓航提了一下。
不怪錢多娣這麽謹慎,實在她每天瞧着自家老二掙來的這許多錢,心裏總不踏實。
一會怕家裏遭賊了,一會又跑被人搶了,然後還怕出意外什麽的,比如家裏着火啊……反正錢多娣心裏就是各種的擔憂。
以前錢多娣是白天要經常上樓去看好多次,主要是看看三樓門鎖是否鎖得好好的。到了半夜,她還會爬下樓去檢查下面的門鎖,後面周爺爺跟周奶奶被接回周家去住了後,錢多娣直接喊上蘇德平,搬到一樓那小房間去住了。
對于錢多娣的這種擔憂,蘇德平沒少笑她:“你就是愛東想西想。”
錢多娣可不高興了,說他:“你以為誰都像你這麽不操心啊!”
蘇啓航這邊聽錢多娣這麽說了後,就回她:“好,我知道了。”
等到上了樓,蘇啓航就把錢多娣剛說的這些事,也跟正在給洗完澡了的蘇嘉寶穿衣服的周勝男說了一下。
周勝男很快就反應過來了,就跟蘇啓航說道:“我瞧着,楊家那邊怕是也想來當個體戶了。”
楊家那邊其實已經不止一次,用羨慕的眼神盯着自家的生意了。周勝男都撞見過好幾次,只不過人家就看着,也沒說什麽,更沒做什麽。
就跟周勝男說的那樣,沒等兩天楊家還真就做起個體戶了。
他們沒什麽本錢,但是有手藝啊!
楊家老頭沒退休之前也是機械廠的員工,他就在自家屋門口支了個小攤子,開始做起了修車的活計。
大概是怕人笑他們也幹個體戶了,老兩口愛面子,對外都在那裏說:“這退休後天天蹲家裏也太閑了,就想找點事情做。”
可實際上,一是被計生辦的人砸怕了。二呢,家裏的兒媳婦雖然跑娘家去躲了,但眼見着就要生了啊,這孩子生了後那也是要上戶口的呀!
總而言之,就是家裏急需要錢!
楊家這修補的攤子支起來之後,雖然沒辦法跟蘇啓航這邊比,但也出乎楊家兩個老人的預料了。
第一天就掙回來了十多塊,這還是楊家老頭頭一回幹這個,坐那攤子後面腦袋都是低垂着的……覺得丢臉也怕別人說閑話。
再之後,許是見着了錢了,楊家老頭态度逐漸就變得積極了起來。現在呢,那邊是每天叮叮當當的響個沒停。
他們是一門心思的想着多掙點錢,所以只要是楊老頭會修補的東西,他都肯接。自行車啊什麽的就不說了,連破了的鍋他也給修。
這楊家生意做起來了之後,結果沒等多久,蘇啓航店左邊的李家也開始了。
李家那個兒子學着楊家老頭,在自家院門口也支了一個架子,人家擱那裏賣豆腐了。而且人家手藝還不錯,做出來的豆腐又嫩又滑的。
蘇啓航跟蘇德平都喜歡吃豆花,尤其是豆花裏面撒上白糖配着吃。于是錢多娣就幾乎每天早上上李家去買一大盆豆花回來,配着包子饅頭一塊當早餐。
別的門路她瞧不懂,這兩邊錢多娣是瞧出來了的。
那修東西價格都被楊家老頭寫在了紙板上,用根繩子挂在攤子上。李家豆腐攤這邊了,一升豆子能做多少豆腐,錢多娣這種做過的也是知道的,對上他們那價格稍微算一下,不說百分百吧,大概一天掙了多少錢,錢多娣還是能算出來的。
就沖着她瞧見的這些生意,隔壁兩家一個月少說也能掙個六七百往上了。
錢多娣對此忍不住就在那嘆着氣說道:“現在這世道是真的好,只要肯幹,就沒有掙不來錢的。”
許是掙了錢,最近楊莉姍那小姑娘過來這邊找蘇嘉寶玩的時候,手裏面時不時的也捎帶了一些零食過來分享。
周勝男就很喜歡楊莉姍這個小姑娘,因為她帶了東西來,不僅會分享給蘇嘉寶,還會記得分給她和蘇啓航。
“這應該不是那邊大人教的。”周勝男私底下對着蘇啓航說道。
因為楊莉姍很少會去給錢多娣,哪怕錢多娣才是經常帶着蘇嘉寶跟她一塊玩的。但是錢多娣那一輩的習慣,就是自己都節省,所以家裏面的吃的,錢多娣舍得給蘇嘉寶,卻并不舍得給楊莉姍。
周勝男跟蘇啓航不一樣,他們不差孩子這點吃的,所以每回楊莉姍過來了,他們給了蘇嘉寶什麽零食,基本上都會分點給她。
小姑娘心裏都記着好,自己有了後就也會想要分享給蘇啓航和周勝男。
蘇啓航就笑:“莉莉這孩子是真不錯,楊家這家教也好。”因為就算孩子懂得分享,那也得大人先把這東西給她,她有了東西才能跟人分享。
楊家讓楊莉姍帶東西過來,不就是這麽個意思麽?
兩口子說了會這樣子的閑話,才把話題又轉回到了正事上,蘇啓航在那說道:“娘過幾天不是要回蘇家村去收租麽?到時候我跟着她一塊回去,再招幾個幫工上來……”
周勝男一下子就懂了,“給新店招的?”
“嗯。”蘇啓航說道:“那邊房子已經修到第二層了,年前是肯定能完工的……等到了過完年,那邊就能開業了。”
這店一開,那邊肯定就要人過去啊!
幫工提前找好,先在這邊熟悉一下如何做生意的。到時候再讓店裏的老幫工過去帶着,那邊生意就不用太擔心了。
而對于店裏再招人的事,錢多娣這一次倒沒說什麽了,她也不事事都看不明白的。自家老二店裏的生意她每天瞧着,自然知道那邊新店開了也需要人的道理。
蘇啓航這邊跟錢多娣把一同回蘇家村的事商定好了之後,就又趕緊去辦另一件事了。
那就是存錢!
錢越掙越多,再放在家裏就不可能安心了。
蘇啓航跟周勝男開始定期的往銀行裏存,每次去存錢的時候,兩口子是一塊去的。
存完錢回來後,周勝男再把存折鎖到箱子裏去。
現在家裏面裝存折的箱子也換了,原來是找木工打的。後面錢多了,蘇啓航就找了人給打了兩個大鐵箱子回來。
這兩個大鐵箱子,一個是拿來裝存折和金首飾等值錢的東西。另一個,就是拿來裝現金的。
真要來賊什麽的,那肯定是沒法子防住的,人家就算打不開鎖但可以連箱子一起抱走。換成鐵箱子,是為了防火災等這種意外。
跟之前的每一次存錢一樣,蘇啓航跟周勝男先把打算拿去銀行存的錢整理好,裝進了蛇皮袋子裏,再放三輪車後邊。
周勝男就坐在這袋錢上面,啓航就在前面開着三輪車,開到銀行後,兩口子再把這些錢拿進去存着。
因為這次帶來存的錢并不少,再加上排隊,蘇啓航跟周勝男在銀行裏就費了點時間。等到存完錢後,已經過去兩個多小時了。
兩口子拿着存折準備上車回去的時候,忽然間聽到一陣叮叮當當的響聲。蘇啓航擡起頭一看,樂了,對面馬路上竟然有人擔着籮筐在賣饴糖。
蘇啓航讓周勝男在三輪車旁等着,他自己快步跑去了對面買糖。
當地的這種饴糖其實是有添加一部分的紅糖,所以不僅顏色偏紅偏深,還比較的硬。老板這邊是一整塊做出來的,需要多少,那邊就拿東西叮叮當當的給你敲多少下來。
蘇啓航考慮到家裏人多,直接一口氣要了一整塊。
這就算是一整塊買,也是需要老板幫着敲碎了,回家才方便拿着吃。
叮叮當當的敲糖聲再度響起,蘇啓航就站在旁邊耐心等着。
等到老板敲好了後,給他拿東西裝了起來,蘇啓航掏了錢給老板,就又趕緊的跑回了三輪車這邊。
周勝男接過蘇啓航遞過來的糖,順便跟他說道:“航子,一會咱們上農貿市場那邊轉一下,買點鹵菜回去吧。”
農貿市場那邊現在是各式各樣的菜都有得賣了,像周勝男嘴裏說的這種鹵菜,就是那邊新開的一家店裏賣的。
老板會先把各種菜鹵好,賣的時候再切好然後加上各種調味品,最後再拿秘制的紅油辣子一拌,可香可下飯了。
結果到了那邊後,蘇啓航跟周勝男卻意外的看到了,賣了家裏一堆東西,拿着錢據說是去了省城做生意的老大兩口子。
這兩位在農貿市場不遠處的馬路口支了個攤子,這會在那裏擺地攤呢!
蘇啓明跟孫小娥也看到他們了,然後那兩口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心裏還在記恨着以前的事還是怎麽的,當即就把臉扭到了一邊去。
蘇啓航倒無所謂老大這兩口子的态度,甚至可以說,他巴不得跟他們再也不來往了。可關鍵是,這兩位不是上省城做生意去了麽?怎麽會又出現在這裏?
作者有話說:
1,關于楊家非要生個男孩,怎麽說呢,他們那時候很多人的思想就是家裏一定要有個男孩。這确實是重男輕女,但他們又比另外一些重男輕女家庭好上一點,至少女孩子在他們家,也是有幾分疼愛的。
2.關于八十年代的七上八下,那時候确實有,七個及以下叫幫工,八個及以上就不行的說法。但實際上,管控并不是每個地方都這麽的嚴格。好比傻子瓜子的創始人,員工多的時候到了百人。他因為這件事被人拿出來說,可當時卻并沒有因為這個對他進行處罰,甚至在八四年的時候,個體戶的雇工問題也解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