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受命出征
“籲——”
還沒有等連沙喚有所回答,這馬車卻是被人驟然叫停,唐朝明一個沒功夫護身的人,一個不穩,就直直的往前面沖了過去,一頭撞在了馬車上,疼得她咧嘴叫喚。
連沙喚急急忙忙的将人扶起來,一邊問着唐朝明有沒有撞疼,一邊訓斥着外面駕車的馬車。“怎麽駕車的!混賬家夥,害得姑爺受傷你可當得起!”
這連沙喚完全沒有察覺到自己的行為,不像一個擔憂夫君的夫人,反而更像個大姐姐,照顧着弟弟。
外面駕車的馬夫,是連沙喚陪嫁過來的,連家裏頭的人,老老小小大都是練家子的,這馬夫功夫更是陪嫁過來人裏面的佼楚。
他先是老老實實的認錯,然後才隔着簾子問道。“小姐,是兵部右侍郎蘇桑蘇大人。”
捂着額頭的唐朝明驀然睜大了眼睛,蘇桑?他來做什麽?為何這馬車也識得兵部的蘇桑?
難不成,這蘇桑是連家門生?
唐朝明來不及多想,因為連沙喚已然掀開了簾子,率先看向外頭,沉靜的問道。“蘇大哥?你這是作甚?”
“沙喚,讓唐朝仕先行下車,你回去便是。”蘇桑難得不像平日裏一般,見了人就是一番胡天侃地,正正經經的說是要找唐朝明。
如此,不僅僅是連沙喚知道有事情了,就連和蘇桑相處時間并不多的唐朝明也是明白,大概是北疆的事情,讓下面也有要緊事情了。
身為朝廷官員,自然是以國事為先,唐朝明深知何為大義大理。
也顧不得自己腦袋剛被撞到,立馬是讓連沙喚讓開,自己先行下了馬車,道別連沙喚讓她不必擔憂,就同蘇桑一塊離去了。
他們一邊走着,唐朝明一邊詢問道。“何事如此匆忙?”
唐朝明在兵部是文官,帶兵打仗顯然是不會輪到她,而且就算輪到文官上陣了,前頭還有些前輩在呢!
所以雖然知道北疆戰事告急,唐朝明也沒有想出蘇桑如此急急找她所為何事。
Advertisement
“你是滄州孟城人士吧!”蘇桑到沒有直接回答唐朝明的問題,反而是問了這麽一個莫名其妙的問題。
唐朝明一臉莫名的點了點頭,她自記事以來就是在孟城,唐家基業盡數也是在孟城,自然是孟城人士,這蘇桑話問的真是奇怪的很。
“那就對了,兵部凡是滄州人士,全數跟着永寧王上戰場,現在你得同我去城外十裏的軍營領兵。”蘇桑三言兩語将事情說了一遍,只不過說的莫名其妙,重點沒幾個,讓人依舊恍惚的很。
大越哪條律法規定,滄州人士在打仗的時候,就必須上戰場?
不過,唐朝明也不會蠢得這個慌忙的時候,去理論個什麽,她将蘇桑的話潤了一遍,大概可以知道的是,昭雲帝對北疆瑤城破一事做出的應對手段是讓永寧王出兵,迎戰。
而蘇桑有說滄州人士,全數參加戰争無論文武官員。
莫非是天穹的兵已經達到滄州城內,直逼瀾江了?
以往的地理圖,越國的領土是以瀾江為界,孟城是曾經的邊城,後來的瑤城等五座城池都是瀾江以北,原本是天穹的領土。
而瀾江是大越天然的屏障界限,瀾江以南是金陵,以北是孟城,一旦孟城破了,天穹渡了瀾江,攻下金陵,那大越就危險了。
如果唐朝明猜的沒有錯的話,這怪異的讓滄州人士參軍,恐怕是因為滄州人士了解那邊的地勢,這些年大越雖然得到了天穹的五座城池,可是管理力度并不強勢,燕都的官員很少有對那邊地勢極為了解的人。
行兵打仗講求天時地利人和,連家軍當初是追随太子征戰的軍隊,可也是因為對地勢的不了解,這才有了今日所稱的險戰。
可是,這盲目的讓滄州人士參軍,也太沖動了,唐朝明禁不住鄒起了眉頭,這是哪個給皇帝上的折子?連大哥知不知道?沒有阻攔嗎?
因為是在燕都城外十裏,距離稍有些遠事情又急,蘇桑二話不說的找來馬匹,說是要騎馬敢去,可唐朝明這家夥騎馬逛大街還可以,可要她快馬加鞭的趕路,絕對是要摔個半死。
她堅定的否決,說自己騎馬會鬧出人命以後,蘇桑無可奈何,只得讓唐朝明坐在他身前,共騎一馬好快點到軍營裏面去。
本還不相信唐朝明不會騎馬的說辭,不過一路上唐朝明的破音的鬼叫,以及下馬之後吐得上氣不接下氣,這才嘆了口氣拍拍唐朝明的肩膀道。“小子,多練練馬術吧!你這樣真不像個男兒。”
唐朝明在心裏幾乎是立馬就呸的一聲,暗自咒罵蘇桑這個王八蛋,她本就不是男子,不會騎馬怎麽了!
這些話都沒膽子說出口,也沒有機會說出口,這燕都城外十裏的軍營,不僅僅是連家軍,還有皇城軍,不過這一次要往北疆去的只有連家的親兵。
是連清從南疆回來的時候帶回來的,因為南疆有強國雲夢的緣故,連家軍七成的兵力全數在那裏,更甚至大越善戰的武将也都是在那邊,防止雲夢的襲擊。
還有三成的兵力就留在了北疆,防守着手下敗将天穹,其實更大的原因是滄州一代是北陽王的封地,他滄州可是有二十萬陸軍部隊啊!
再加上三成連家軍,也就是十萬人馬在那裏戍守,哪裏會想到北陽王突然受襲身亡,滄州二十萬大軍被北陽王世子指示,那世子就是個草包根本不會行兵打仗,遇事了完全只會退不會抵擋,這才讓滄州那五座城池逐漸淪落。
連家軍在前面沖鋒陷陣,本讓北陽王世子帶領二十萬援軍支持,誰想那世子竟然退兵,寡不敵衆的連家軍開始崩盤,而天穹的軍隊,見連家軍無援軍,自然就是越打越猛,只要連家十萬大軍支持不住了,那他們就勝利了。
唐朝明暫且從蘇桑口中,知道了如今戰事的情況,因為情況緊急的緣故,連家親兵有條不紊的準備妥當,就等着永寧王親征,上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