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經過一段時間的休養,潘芙蓉漸漸恢複了健康。
期間安延來看望了幾回,坐坐便走,從不留宿。潘芙蓉難得清閑,閑時種花養魚,卻也過得惬意。
這日她正在院子荷花池邊上的亭子裏喂魚,晴姝走近來報,“仁妃娘娘,子爵夫人上官潘氏求見。”
晴姝口中的子爵夫人上官潘氏,說的是她的大姐潘姣姣。
上官一家世代皇親,先皇特許上官一族享親王待遇。族中男子即便不入仕為官,成年之後亦可得賜爵位,享受俸祿。
潘姣姣嫁的是左相上官丘的長子上官儀。上官丘罷朝不出,亦不許膝下子嗣入朝為官,是以上官儀身無官職,自二十歲起得了子爵爵位後,便同其父一起在左相府中養花種草,不問世事。
子爵并無實權,卻有品級。潘姣姣身為子爵夫人,品級從夫,命婦入宮無須請示皇上,只需向內務府報備一聲,等待接見即可。
卻說潘芙蓉聽說自己的姐姐要來看自己,不過漫不經心地應了聲,“便讓她進來吧。”
“奴婢這就去傳話。”晴姝恭敬回話,便去通傳。
潘府裏的三位小姐,無一不是姿容過人,人比花嬌。潘作人看着女人們一個比一個貌美,心裏對幾個女兒的期許也分外地高。尤其大女兒潘姣姣嫁入豪門後,潘府是地位也随之水漲船高,來求親的人絡繹不絕,其中不乏豪門望族。但毫無疑問,潘芙蓉是幾個女兒中最不得潘作人心的女兒,性格上她比不上潘姣姣溫婉大方,容貌上她比不上潘菡萏驚為天人。若晴姝記得不錯,潘作人當年,還曾因貪戀財富,起過要将潘芙蓉嫁給京城第一富商的念頭。世事難料,誰會想到而今的潘芙蓉享盡隆寵,赫然變成了三個女兒中嫁得最風光的人。
通傳過後,沒一會便見潘姣姣一身盛裝,姿态莊嚴地走進舒華院。
“仁妃娘娘,子爵夫人到了。”晴姝通報道。
潘芙蓉無甚反應,繼續喂她的魚。
潘姣姣看出端倪,急忙行禮,“上官潘氏參見仁妃娘娘,娘娘萬福金安。”
潘芙蓉終于回首,微微笑開,“子爵夫人免禮平身,賜坐。晴姝,奉茶。”
客套完畢亦無半分熱情,不過轉回去喂她的魚。
Advertisement
潘姣姣被潘芙蓉的刻意疏遠弄得萬分不自在,壓着脾氣待晴姝上過茶後,出聲請示,“仁妃娘娘,臣婦有事想同娘娘單獨談談。”
“但說無妨。”亭子裏只有晴姝服侍,顯然潘姣姣并不想在昔日府中的丫環面前對她畢恭畢敬。潘芙蓉一眼看穿,反而故意将晴姝留下。
潘姣姣見趕人無望,只能進入正題,“二妹……”
剛剛開口就被潘芙蓉一口截斷,卻見她幽然轉眸,語氣裏是淡淡的冷,“子爵夫人從前可不是這麽稱呼我的,要套近乎至少把稱謂搞清楚了。”
從前潘芙蓉被潘菡萏奪了姓名,連帶這次女的名頭亦被奪去。府中皆稱三小姐,到了潘姣姣這裏,就成了三妹。眼下潘芙蓉重新正名,入宮為妃,潘姣姣稱呼一聲二妹并不為過,但潘芙蓉有意為難,自然不管她怎麽稱呼,都是不對。
入門到現在,還看不出潘芙蓉刻意刁難,那就是傻子了。
潘姣姣有些急怒,忍不住将長姐的架子擺了出來,訓道,“晉書有雲,當其得意,忽忘形骸。二妹今日得勢不饒人,可曾想過來日失勢,牆倒衆人推?”
潘姣姣的苦口婆心不過換來潘芙蓉一聲冷笑,“多謝大姐提點。不過你二妹我今日處境,一旦失勢,當即性命不保,活不到牆倒衆人推的時候。”
“你……”潘姣姣被她一番搶白堵到無話,實在不敢相信昔日府中安分守己的妹妹得勢之後全然換了一張嘴臉。
想到今日來的目的,潘姣姣壓下怒氣,放緩了聲音,“我知你從前受了許多委屈,但血濃于水,我們畢竟是一家人……”
“你知?”潘芙蓉纖眉一跳,冷笑出聲,“你身為嫡長女,如何知道我這庶出女兒受的委屈?你若真的知道,這許多年來只字不提,等我得了勢,倒想起我們是一家人了?”
潘姣姣脾氣再好,也被潘芙蓉的尖刻磨光了,“霍”地站起,她憤憤不平,“左右不過奪了你的名字,難道潘家還虧待了你不成?”
潘姣姣怒形于色,潘芙蓉亦是針鋒相對,一手掀了裝魚飼料的碟子,她也站了起來,“奪了我的姓名不叫虧待?家中大祭小祀從不許我參加不叫虧待?把我嫁給下九流的商人不叫虧待?大姐飽讀詩書,才名遠播,今日既然得閑,何不來教教你妹妹,什麽才叫虧待?”
潘姣姣被她咄咄逼人的氣勢逼得連退幾步,萬想不到潘芙蓉心中的怨氣竟是如此之深。身在大戶大家,自小便被教育嫡庶有別,許多事情在他們看來理所當然,在潘芙蓉看來,卻是侮辱和輕慢。
心中明白潘芙蓉的怨氣不是幾句話就能化解的,潘姣姣不再在這個問題上糾纏,她今日來,是為着性命攸關之事。
“二妹若還有怨氣,便是遷怒于我也無妨。我今日來,全為父親性命。”她說着,咬牙跪下,“還請仁妃娘娘為父親求情,免除死罪。”
“哼。”只聽得潘芙蓉輕哼了聲,冷聲揶揄,“這才是求人的态度,子爵夫人。”
潘姣姣深吸口氣,不讓自己激動起來,“娘娘在宮中,也需要潘家及上官家在外照應。臣婦不才,還請仁妃娘娘能夠為父求情,救父親一命。”
潘芙蓉笑着回到座位,神色倨傲,“你倒說說父親犯了何事,我再考慮考慮要不要幫。”
“他也是你父親……”潘姣姣擡首的同時,正撞上潘芙蓉目光裏的冰冷決絕,她明白了什麽,複又低頭,款款道來,“荊、充二地水災嚴重,災民流離失所。皇上洪恩,撥出國庫百萬銀兩赈災。銀兩分下之後,朝中欲選一名巡撫使代天子巡視災情,考核吏治。此事原本争執許久未有定論,但不知誰向皇上舉薦了父親,父親便得了巡撫禦史一職,前往災地。未料不過半月,便有人舉證父親收受賄賂,私吞災銀。此案證據确鑿,又是右相親自督辦,除卻皇上,難再翻案。我思量着娘娘該能在皇上面前說上話,便來此求您。還請娘娘大發慈悲,救我父一命!”
潘姣姣說到最後,已是雙眸帶紅,言語悲切,可擡首時,卻見潘芙蓉一臉淡然,“父親當真收受賄賂,私吞災銀了?”
潘姣姣張了張嘴,最終沉默。
潘芙蓉已經明白,“即是如此,父親罪有應得,死有餘辜。”
潘姣姣聽她如此說,只覺心如火煎,止不住握緊了拳頭。焦灼間突然想到了什麽,她叩謝起身,出聲告辭,“娘娘既有難處,臣婦這便告辭了。”
她一邊說着,一邊自懷中掏出一個錦囊,拱手遞上,“這是臨入宮前劉姨娘托我帶給娘娘的,還請娘娘收下。”
潘芙蓉滿是冷色的臉上終于微微動容。
接過潘姣姣手中的錦囊,她将錦囊放在鼻間輕嗅。合歡花的香,香味清甜,入人心脾。
“父親不會有事的。”轉身的同時,潘姣姣聽到了潘芙蓉擲地有聲的承諾。
作者有話要說: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