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四爺得子
翌日下午, 太子從前面回來就跟石舜華說:“孤剛剛收到汗阿瑪的信, 不出意外的話天黑之前能到五臺山。”
“這麽快?妾身原本以為至少得八天, 今天才是第六天。”石舜華驚訝, “對了, 弘晏和弘曜乖不乖?”
太子:“汗阿瑪信上說他倆很聽話。是真乖還是汗阿瑪怕咱們擔心故意這樣說, 只能等他們回來才知道。”
正月二十七日,禦辇抵達京城,太子率文武百官出城恭迎聖駕。
午時兩刻, 康熙一行到達紫禁城。
康熙回乾清宮,太子帶着倆兒子回東宮。甫一到毓慶宮, 弘晏和弘曜就掙開嬷嬷,忙不疊往裏跑,一邊跑一邊喊:“額娘, 額娘,我們回來啦。”
“想不想額娘?”石舜華放下針線筐,蹲下抱住倆兒子。
“想,很想。”弘晏說着,突然想到,“額娘, 有土儀, 我買的。”
“額娘,我也買了。”弘曜趕忙說, “在五臺山買的。”
石舜華很是欣慰:“你倆都是好孩子。有沒有鬧你們皇瑪法?”
“沒有。”弘晏想了一下, “額娘, 我們很聽話,皇瑪法害怕,我還陪他呢。”
弘曜點了點頭:“是的。額娘,我們可乖了。”
“等等,你倆說什麽?”太子沒聽明白,“你們皇瑪法害怕?害怕什麽?”
弘晏:“害怕一個人睡帳篷,叫我和弟弟陪他啊。阿瑪,我們昨晚還陪皇瑪法呢。”
“你們皇瑪法害怕一個人睡?”太子仿佛聽到天大笑話。
“等一下。”石舜華問,“你的意思是,你和弘曜一路上都歇在你們皇瑪法那兒?”
“是呀。”弘晏道,“額娘,我們沒尿床,夜裏也沒起來尿尿,皇瑪法還誇我們呢。”
弘曜點頭,表示他哥說得都是真的:“皇瑪法還說,還說他最喜歡我和哥。”
“你們皇瑪法是不知道該說你們什麽好了。”太子聽明白,啧一聲,“你倆真夠可以的。難怪走那麽快。”
弘晏不解:“啥叫真夠可以?”
“真厲害。”石舜華心中一動,“路上有沒有想阿瑪和額娘?”
“有,可想了。”弘曜說。
石舜華假裝很苦惱的樣子:“這可怎麽辦啊。你們皇瑪法今年可能還會去蒙古,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蒙古。額娘沒見過蒙古大草原,還想讓你們替額娘看看蒙古呢。”
“額娘,別哭,我們去找皇瑪法。”弘晏摸摸石舜華的臉,仿佛在給她擦眼淚。
石舜華苦着臉:“可是蒙古離這邊很遠,一走得好幾個月,你們如果太想額娘,半路上哭了,額娘會心疼的。”
“我們不哭。”弘晏抿抿嘴,“額娘,你別哭,我們聽話。”
石舜華胳膊一痛,擡頭看到太子瞪她,回瞪他一眼,繼續說:“到時候額娘叫阿筝和阿笛陪你倆一起去好不好?”
“好啊,好啊。”弘晏很開心,“額娘,啥時候去?”
石舜華聽太後說下半年跟康熙一起去塞外,具體什麽時候石舜華也不知道:“離現在還早,到時候額娘會告訴你們。累不累?去裏面歇歇,額娘和阿瑪看着你們。”
“累。”一點也不累的弘曜見石舜華指着東次間,立刻改變主意。
石舜華和太子坐在羅漢床邊,等兩個兒子睡着了,才蹑手蹑腳回到正堂。
“你剛才什麽意思?”太子質問。
石舜華一臉無辜:“沒別的意思啊。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妾身先前說過。他倆還沒開蒙,又不鬧人了,有機會就出去看看,省得以後鼠目寸光。”
“別說得這麽冠冕堂皇,你的目的是他倆繼續歇在汗阿瑪帳篷裏吧?”太子肯定得問。
石舜華:“爺,有些事說破就沒意思了。雖說長嫂如母,妾身真不想以後相看秀女時,選了兒媳婦還得選弟媳婦。”
“弘晏和弘曜才兩歲。”太子無語,“你想得太遠了。”
石舜華:“弘晉六歲了。十五弟比他小一歲,十六弟比他小了快三歲。弘晉的福晉不可能由惠宜德榮四位選,只能妾身出面。到那時候妾身看好一個秀女,十五弟的生母剛好也喜歡,妾身是讓還是不讓?”
太子語塞。
“沒話說了?”石舜華道,“爺昨天晚上跟妾身說,汗阿瑪回來就該封爺的兄弟們,郡王每年俸銀五千兩,祿米五千斛,貝勒減半。即便都按照兩千五來算,從大哥到八弟,單單俸銀一年就得一萬五。
“如果只給銀子,國庫養得起。可是給了銀子還得給莊子,郡王起碼得給兩處莊子,貝勒給一處吧。您那麽多兄弟,等十六弟,十七弟出宮,京郊還有沒有地妾身不知道。但城中一準沒他們住的地方。”
“別說的這麽吓人。”太子道,“大不了到時候抄幾個吃閑飯,又整天惹事生非的宗室,把他們趕去關外。”
石舜華張了張嘴:“抄家?”
“怎麽了?”太子問,“給孤的弟弟騰地方,有問題嗎?”
石舜華搖了搖頭:“沒問題。爺的辦法好,妾身佩服。”
“孤是覺得弟弟有點多,可是孤能怎麽辦?只能接受。”太子道,“弘晏和弘曜加在一塊四歲,即便日日歇在乾清宮,汗阿瑪想給孤添幾個弟弟也有的是辦法。比如把弘晏和弘曜抱到別處,等天快亮了再把他倆抱回來。”
石舜華點了點頭:“爺說得對,妾身沒想到這一點。”
“雖然沒什麽用,汗阿瑪真同意帶他倆去蒙古,就讓他們去吧。”太子說着,嘆了一口氣,“也替孤看看蒙古大草原。”
石舜華:“去之前給他們種痘?”
“這事你做主。”弘晏和弘曜身體好,太子不擔心他倆撐不過去,“準備六個一模一樣的賀禮,別太貴重,能拿得出手就行。一旦封賞的聖旨下來,就把賀禮送過去。”
三月份,豔陽高照的一天,梁九功捧着聖旨出了紫禁城去皇子府裏宣讀聖旨——封皇長子胤禔為直郡王、皇三子胤祉為誠郡王,皇四子胤禛、皇五子胤祺、皇七子胤祐、皇八子胤禩俱為貝勒。
翌日,東宮賀禮送到各郡王、貝勒府中。
小順子等人一出宮,晉江就把這個消息透漏給王以誠。王以誠跑去康熙跟前邀功,康熙倍感欣慰,一個勁跟梁九功念叨,太子長大了。
太子不想長大,可是弟弟和兒子們催着他一天天成熟。
石舜華原本以為憑胤祉和宮女的那件事,此次封諸皇子,他最多也就是貝勒。萬萬沒想到,他是郡王。挑不出一點錯,且沒少幹實事的胤禛是貝勒。待賀禮送出去,石舜華就去前院東暖閣找太子:“汗阿瑪此次封賞是按年齡來的?”
太子:“不是,按照軍功。軍功這一塊,四弟不如老三。去年親征噶爾丹,八弟若沒跟過去,他這次也就是貝子。”
“照您這麽說,汗阿瑪不生老三的氣了?”石舜華問。
太子搖頭:“一個記不清長相的宮女,一個親兒子,那件事又過去那麽久了,甭說汗阿瑪生氣,他早把那事忘了。
“再說了,自從老三被汗阿瑪大罵一頓,不敢在汗阿瑪面前抖機靈,也不敢再想着跟孤添堵。汗阿瑪一直看在眼裏,才會封他為郡王。”
“真是便宜他了。”石舜華撇撇嘴,“四弟幫着八旗兵丁脫貧,這麽大的事還比不上他那點軍功啊。”
太子提醒道:“法子是咱倆琢磨出來的,四弟只是按照汗阿瑪的吩咐去做。你若真替四弟不平,改天想過主意幫四弟一把。”
“我必須得想個主意。”石舜華抿抿嘴,“不過,得等四弟妹生下孩子,省得她跟着操心。”
六月十八日,天氣悶熱,石舜華坐在東院的桃樹下乘涼,望着滿樹桃子,問阿笙:“我記得桃子五月就可以吃了,這兩顆桃樹上的桃子怎麽還沒熟?”
“桃子跟桃子不一樣。”阿笙道,“去年也是七月初,您忘了?”
“去年結的桃子我只吃半個,早就忘了是什麽時候熟的。”石舜華道,“九弟他們幾個再來摘桃子,務必跟他們說再摘的只給我留幾個酸桃子,明年出宮別想我送他們東西。”
“奴婢一定不會忘記。”阿笙道,“只怕咱們那時候在暢春園,九爺什麽時候回宮摘桃子,奴婢也不知道。”阿笙道,“還有東邊的葡萄樹今年開很多花,估計得結一籮筐葡萄。”
石舜華道:“去跟晉江和孫河講一聲,九弟他們過來,不準他們進來,就說是爺說的。”
“奴才聽見了。”晉江走進來,“禀報主子,四爺府來人了。”
石舜華霍然起身:“四弟妹生了?”
“禀報太子妃,福晉生了。”來人進來就說,“是個阿哥。四爺使奴才過來報喜時反複交代奴才,等福晉出了月子叫福晉親自來謝您。”
“謝我?”石舜華好笑,“我又不是送子觀音。回去跟她說,坐月子就像女人第二次投胎,好好坐月子。”
“四福晉這下有子萬事足啦。”阿笙替四福晉高興。
石舜華想到以前四福晉有事沒事都來找她,每次找她就說和孩子有關的事,也忍不住笑了:“對了,我忘了問小阿哥怎麽樣。”
“不用問。”阿笙道,“洗三您去看看就知道了。”
“洗三我就不去了。”石舜華道,“四弟得嫡子我過去,以後五弟,七弟,八弟得嫡子,我也得過去,一次不去便是厚此薄彼。”
阿笙皺眉:“有這麽嚴重嗎?”
石舜華道,“七弟那麽老實的人都敢當着弘晉說我偏心,你說呢?”
“福晉說得對。”太子得到消息就回來告訴石舜華,沒曾想她已經知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回頭想見四弟的嫡子,叫四弟妹抱過來你看看。”
石舜華:“洗三禮和滿月禮按照大哥的嫡子來?”
“弘晏和弘曜那會兒,四弟妹給的什麽,你就還她個差不多的。”太子說着,不由自主地看了看她的肚子,“九個月了,怎麽還沒動靜呢?”
石舜華想了想:“我覺得有動靜了。”
“什麽意思?!”太子驚訝,“你的意思是懷了?來人,快去請太醫。”
“等等。”石舜華道,“月底再去請太醫。”
太子不解:“為,為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