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去五臺山
侍衛噎了一下:“這不太好吧?”
“怎麽不好?汗阿瑪關心百姓, 出宮體察民情,随手寫幾個字, 店家瞧着好看刻在木板上當牌匾,孤覺得挺好。”太子道, “再說了, 沒留名沒留章,你們不說沒人知道。日後被文武百官認出來,還能幫那個賣子火燒的店家一把。”
“阿瑪, 我聽見啦。”弘皙從馬車裏鑽出來。
太子朝他腦門上一巴掌:“聽見就聽見, 但不準說出去。”
“阿瑪, 我可以說嗎?”弘晏走出來問。
太子笑眯眯的問:“屁股還痛嗎?”
跟着弘晏出來的弘曜捂住嘴巴:“阿瑪, 我不說。”
“乖。”太子拍拍兒子的小腦袋, “都下來吧。”
“阿瑪,我記得這裏。”弘皙指着前面的寺廟,“我拜了好多菩薩。”
太子道:“那今兒權當來還願了。張起麟, 去買一把香你陪弘皙進去, 孤帶他們去那邊看看。”
“阿瑪, 那邊幹啥的?”坐在霍林胳膊上的弘曜好奇道。
太子:“你額娘給廟裏很多香油錢, 寺廟裏的僧人用那些錢接濟窮人。”
“咋接濟?”對一切都很好奇的弘晏問。
太子道:“廟裏管他們吃一頓, 他們家省下的糧食就可以留到沒糧食吃的時候再吃。”
“他們為啥沒有糧食吃?”弘曜好氣地問。
太子:“家裏人生病,錢被買藥了, 所以就沒錢買糧食了。”
“他們家沒有太醫嗎?”弘晏問。
太子搖頭失笑:“咱家有太醫, 但每個月都得給太醫月錢。咱們家能請得起太醫, 是我和你額娘厲害, 賺了很多錢。我和你額娘如果沒本事賺錢,咱家也請不起太醫。”
弘晏和弘曜年齡小,雖然知道他們阿瑪和額娘很厲害,但還沒有那個概念,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異口同聲:“阿瑪額娘真厲害。”
排隊領粥的人看到身邊多出一群人,正想提醒他去後面排隊,看清對方衣着到嘴邊的話咽了回去。沒曾想卻聽到,“聽說龍泉寺的粥很稠,是真的嗎?”
“你們也來領粥?!”
太子見說話之人很是驚訝,仿佛搶他們的食物似的,失笑道:“不是。只是聽說今兒龍泉寺施粥,正好去附近辦點事,我們好奇就過來看看。”
“你們去那邊看吧。”說話的人指着西面。
太子扭頭看去,只見西面山腳下一排不擋風只遮雨的草棚下全是穿着補丁的百姓,端着粗瓷大碗正埋頭喝粥:“弘晏,弘曜,想不想過去看看?”
“我們聽阿瑪的。”怕挨揍的小哥倆不敢說喝粥有啥好看的。
太子不如他媳婦厲害,聽不見兒子的心裏話,怕倆小孩又一屁股坐在地上,一只手牽着一個,走到草棚下,正在喝粥的百姓呼啦啦站起來。
侍衛條件反射一般擋在太子前面。
太子頗為無語,他又不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真遇到事他自己也能保護自己:“別這麽緊張,我只是好奇龍泉寺的粥是不是真像傳言那麽濃稠?”
“是啊。”原本正在喝粥的一衆人不解,這有什麽好看的?有錢人的愛好真特別。
太子看出他們的潛意思,心想,孤才不好奇你們喝的是濃粥還是稀粥,只是想知道石家是不是真那麽聽話,把那兩萬多兩黃金都給了龍泉寺。
如今看到粗瓷大碗裏是濃稠的白米粥,乍一看跟白米飯似的,太子很确定,施粥這一點,十句話有九句假的媳婦兒沒騙他。
太子原本是帶仨兒子出來看看百姓生活多不易。拜他媳婦兒所賜,路邊沒有凍死骨,窮人也能喝上白米粥。白白出來一趟,待弘皙還了願,一行人就打道回府。
石舜華看到兒子遞給她的燒餅,很是詫異:“你們買這個做什麽?”
“好吃,額娘嘗嘗。”弘晏奶聲奶氣道,“額娘,給太太兩個。”
石舜華挑眉:“還有皇祖母的?”
“還有弘晉的。”太子道,“弘晏,弘曜,你們去給太後送過去。阿笛,跟太後說,在炭火上烤熱再吃。”随即,又打發弘皙回房歇會兒。
石舜華問:“出什麽事了?”
太子把一路上的所見所聞講給石舜華聽,隐去他題字那一段,又說:“改天附近遭了災,再叫他們幾個過去看看吧。”
“沒遇到就沒遇到,爺應該高興,幹麽一副很失望的樣子。”石舜華好笑,“從此以後不再有災難,他們四個全變成纨绔也沒關系,再生一個就是了。”
“你說的簡單。”太子瞥她一眼,“你今兒突然要帶弘晏和弘曜出去,是不是怕生不出來,打算在他倆當中選一個?”
石舜華愣了一瞬:“妾身當時是有這個想法,不過,今兒四弟府上來人了。我和四弟妹一起拜的菩薩,四弟妹懷了,妾身還會遠嗎?”
“真的?!”太子驚訝,“多久了?”
石舜華:“兩個多月。按照日子來算應該是九月底,但具體哪一天太醫也把不準,也許是十月初八那天懷上的。”
“阿笙,去請太醫。”太子道。
石舜華不解:“好好的請什麽太醫?爺病了?”
“孤沒病,是給你查查,萬一你懷上了呢?”太子道,“阿笙,快去。”
“站住。”石舜華皺眉,“去什麽去,我的那個剛過去沒幾天,月底再查查。”然而,到了月底,除夕前一天,石舜華依然沒有懷上。
太子盯着石舜華的肚子:“好運被你用完了?”
“堂堂雜貨店日進鬥金,顯然還沒有。”石舜華道,“也許是老天爺見我一次生倆太辛苦,叫我多歇息兩年,然後再一次生倆。”
太子興致不高,道:“但願如此。”
“爺,別說那些沒影的事了。”石舜華道,“跟你商量一件事,汗阿瑪過幾天去五臺山,弘晏和弘曜想跟他一起去——”
“等等,弘晏和弘曜怎麽知道汗阿瑪要去五臺山?”太子一聽“商量”倆字,打起十二分精神,端是怕漏聽一個字,被他媳婦兒糊弄了,“你說的?”
石舜華這次沒狡辯:“他倆快兩周歲了,去的最遠的地方是跟紫禁城一牆之隔的街上。常言道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妾身覺得該放他倆出去看看。再說了,萬一妾身真生不出來,早點打算,到時候也知道該選哪一個。”
太子想了想:“你說得對。即便你還能再生好幾個,萬一他們比弘晏和弘曜還調皮,還是得從他倆當中選。只是這事孤該怎麽跟汗阿瑪提啊。”
“他倆想去叫他倆自己想辦法。”石舜華道,“他倆若不能說動汗阿瑪,下次爺再出面,反正他倆還小。”
太子想了想:“也行,你跟他倆說,別太過分。”
“他倆那麽小,根本不知道什麽叫過分,說了也沒用。”石舜華一見太子瞪她,連忙說,“也過分不到哪裏去。”
弘晏和弘曜得了石舜華的話,像得了聖旨。康熙出發前一日,小哥倆手拉手去乾清宮。
“你倆咋來了?”康熙看到兩個越大越不一樣的小孩,越大越好看的嫡孫,招招手,“來祖父這裏,讓朕好好看看,弘晏,弘曜是不是又長高了。”
除夕家宴上,康熙抱過弘晏和弘曜,跟他倆說話的時候一直笑眯眯的,以致于倆小孩根本不怕康熙。跑到康熙身邊,一個倚着他的右腿,一個靠着他的左腿:“皇瑪法,我們有事。”
“有什麽事啊?”康熙往外看了看,不見太子,“你們阿瑪呢?”
“阿瑪和四叔在家。”弘晏道。
康熙:“和你四叔讨論政務?嗯,那你們出來你們額娘知道嗎?”
“額娘知道。”弘曜說。
康熙笑着問:“是真知道還是假知道?”
兩個小孩猛地擡起頭。
康熙搖頭失笑:“你倆可是騙過朕。忘了嗎?去年你額娘去上香,你倆叫梁九功抱你們上馬車,是朕抱你們上去的?”
小孩不太記事,經康熙這麽一說,隐約有這麽一回事:“皇瑪法,額娘真知道。”
“那就說說你們找朕何事。”康熙道。
“小事啦。”弘晏道,“我們想去五臺山。”
康熙一驚:“你們聽誰說的?你阿瑪還是額娘?”
“都有。”弘曜掰着手指,“九叔,十一叔,十四叔,十五叔,皇瑪法,我們想去。”
康熙眉頭一挑:“你們阿瑪知道嗎?”
弘晏:“阿瑪說,他說的不算。”
“皇瑪法說的算。”弘曜補充道。
康熙聽明白了:“所以你們倆就來找朕,朕同意帶上你們倆,你們阿瑪和額娘就不會反對了?”
“皇瑪法最好。”小哥倆抱住康熙的胳膊。
康熙好笑:“朕還沒同意呢。”
弘曜:“皇瑪法同意啦。”
弘晏:“剛剛同意的,我聽到啦。皇瑪法,拉鈎,不許變。”
“君無戲言,還用得着拉鈎?”康熙無奈地搖頭,可算明白太子為何說他倆兒子是鬼見愁,一丁點大居然會曲解他的意思。
弘晏可不懂什麽叫君無戲言,抓住康熙的大手,握住他的手指頭,然後勾住自己的小指頭:“一百年不許變。”
“噗!”梁九功實在沒忍住,“皇上,看來您是必須得帶兩位阿哥了。”
康熙此次去五臺山也不是什麽要緊的事,帶上兩個大孫子倒也可以。但他當了幾十年皇帝,還是第一次有人敢這麽明目張膽的“逼迫”他,“弘晏,弘曜,你們是朕的孫兒,不是朕的兒子,朕帶你們過去也得你們阿瑪和額娘同意。”
“阿瑪聽你的啊。”弘晏皺着小眉頭,皇瑪法的記性怎麽這麽差,他剛剛說過了。
康熙見狀,很想笑:“朕不是暴君,你阿瑪和額娘假如不同意,朕不能逼着他們同意。回去問問你們阿瑪和額娘,他們如果還是跟你們說聽朕的,朕就帶你們過去。”
“好的。”弘晏和弘曜握着小胖手,“弘晏弘曜告退。”
梁九功看着倆小孩翻過門檻,就說:“皇上,奴才覺得問不問都一樣。”
“怎麽一樣了?”康熙不明白。
梁九功:“上次馬車的事,您忘了?”
康熙一愣:“不會吧?他們還敢兩邊騙?”
“這個,奴才還真說不準。”梁九功道,“若是真的,您帶兩位阿哥去五臺山嗎?”
康熙想了想:“這麽大點的孩子,能想到兩邊糊弄,憑這個機靈勁,朕應該帶他們過去。只是他們以後可能會經常這麽做。”說着,揉揉額角,“朕有點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