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皇上有請
阿笙笑着說:“是呀。四爺幫八旗兵丁解決了生計問題, 那些兵丁如今沒多少閑錢, 又想感謝四爺, 就送四爺一船海産。四爺念着殿下, 便給殿下送來兩筐。”
“聽你的意思四哥府上有很多?”十皇子問。
阿笙:“具體有多少奴婢不甚清楚,反正有很多。膳房這會兒正在收拾, 做好了再給皇上送點。”
“那我們不要了, 給皇祖母和汗阿瑪吃吧。”九皇子開口,“我們去四哥府上看看。”
石舜華瞥阿笙一眼, 就你話多:“晌午了,你們到四弟府上再回來下午還去不去上書房?”
“這……”九皇子猶豫道, “我們現在就去,走快點。二嫂, 告辭。”
石舜華頓時無語:“去跟你二哥說一聲,在你們四哥府上吃了海鮮, 下午去我二哥莊子上看看地蛋和番薯熟了沒。”
“對哦。”三人大喜,“謝謝二嫂提醒。”
康熙親征期間,太子不但得代理政務,還得暫時當弟弟們的父親,正應了那句長兄如父。
十一逃課,上書房師傅找上太子,太子随口問幾句弟弟們的功課, 師傅把八皇子好一頓稱贊。
太子後來留意幾次, 發現他那個生母身份極低的弟弟很是聰明穩重, 在上書房很有威信, 不由自主地想到石舜華說過的話——李承乾和他很像,都是打小沒了娘,有一群聰明能幹且不省心的弟弟。不過,太子不急,弟弟們能幹又如何,他媳婦兒一打四還能碾壓。
正因注意到八皇子有分寸,太子交代他們多帶幾個侍衛,隐藏好自己的身份就放他們出去了。
下午兩點一刻,上午生了一肚子氣的康熙出來散散心,發現東南角上書房大門緊閉,不禁皺眉:“朕記得射箭課是四點,今天怎麽這麽早?”
梁九功順着康熙的視線:“哦,阿哥們下午都沒來上課。”
“沒來?”康熙沒聽明白,“什麽意思?!”
梁九功驚訝:“皇上不知道?”
Advertisement
“朕應該知道什麽?”康熙反問。
梁九功:“阿哥們沒向您請假?”
“汗阿瑪怎麽在這兒?”太子越過日精門,看到康熙在院子裏站着,“兒臣正想跟你說一件事。”
“什麽事?”康熙收回視線,轉向太子,“劉不語的事?”
太子愣了一瞬,失笑道:“不是的。今兒晌午汗阿瑪吃的海參和鮑魚不是內務府送上來的,是兒臣宮裏送過去的。”見康熙詫異,太子繼續說,“去海上讨生活的八旗兵丁送給四弟,四弟送給兒臣的。八弟,九弟和十弟得知四弟那裏有海——”
“等等,他們仨怎麽知道?”康熙問出口,猛地睜大眼,“又去你那裏打秋風?!”
太子很想點頭:“不是,弘晏額娘覺得我們吃不完,收拾一點叫他們仨帶去南三所。他們沒要,托兒臣跟汗阿瑪講一聲,他們去四弟府上吃。”
“難怪呢。”康熙冷笑一聲。
太子不明所以,試問:“下次兒臣叫他們自己跟汗阿瑪說。”
“太子爺,您自己看。”梁九功指着南邊。
太子轉頭,不明所以:“看什麽?”
“都出去了。”梁九功道,“門關上呢。”
“都,都出去?”太子愣了愣,“汗阿瑪的意思十一弟,十二弟,小十三和小十四也出去了?”
“不然你以為朕為何會站在這裏?”康熙瞥他一眼,嘆氣道,“保成啊,朕知道你難做。你不幫他們向朕請假,小九那個鬼小子又得念叨你小氣,你幫他們也要得先查清楚。朕若是不出來看看,朕和你都被蒙在鼓裏。”
太子眉頭微蹙,他爹這話啥意思麽?每個字都能聽懂,擱一塊卻糊裏又糊塗:“那兒臣下次一定查清。汗阿瑪兒臣還有件事向您禀報。”
康熙:“什麽事?”
太子輕咳一聲,康熙精神一震,大事?
“四弟說去海上讨生活的八旗兵丁回來的路上撞到四條日本國的船,雙方發生争執,日本國的船被幾個兵丁捅漏了,四條船都沉到了海裏。”太子說着話看了看康熙,見他神色如常,“那群兵丁怕日本國找咱們要人,吓得上岸就向四弟禀報這件事。四弟昨兒下午去了一趟天津衛,今天上午才回來。”
“保成,說實話。”康熙道,“真要是這麽簡單,老四大可不必找你。”
太子心中一凜:“四弟說那些兵丁就這麽跟他說的。”
“行啊,學會一起糊弄朕了?”康熙看向太子,似笑非笑地問:“船漏了,人呢?”
太子渾身一僵:“自然是跟着船沉入海底了。”
“四條船上的人沒有一個會凫水,靜靜地看着船沉,跟着船一起死?”康熙嗤一聲,“撒謊都不會,還想包庇那群無法無天的。人是不是全被他們弄死了?”
太子下意識想點頭:“雙方發生争執,有死傷也是在所難免。”
“十艘船,三千多人,一人一口吐沫也能把那四條船上的人淹死。更何況他們沒有一個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康熙目光灼灼地盯着太子,“若還有一個活口,朕這身衣裳立刻脫給你!”
太子拱手道:“兒臣不知。”
“死鴨子嘴硬。”康熙淡淡地瞥他一眼,“朕看你是不見棺材不落淚,等着啊。”
太子:“兒臣遵命!”
“滾!”
太子一溜煙回東宮。
康熙頓時氣得出去多進氣少。
梁九功吓得連忙說:“皇上息怒,太子殿下早兩日還在床上躺着,可能真不清楚。奴才去請四爺進宮?”
“請什麽情?沒聽太子說,胤禛昨兒告訴他的。”康熙長嘆一口氣,“這麽久了,他和老四早對好口供,朕問老四也問不出什麽。再說了,這事發生在海上,人沒了,船也沒了,那群人怕朕追究,估計比太子推得還幹淨。”
“那死無對證啦?”梁九功頓時明白了,不是太子膽太大,而是他料定康熙不信他的說辭也無可奈何,“那日本國那邊?”
“東海是咱們的地方,日本國一聲不響跑到東海,被當地漁民當成倭寇也是他們活該。”康熙道,“小八他們幾個一回來,就叫他們來見朕。”
九皇子望着院子裏堆成小山的地蛋和番薯,不禁感慨:“咱們來得真巧。晚來兩天就錯過了。”
“慶德,你剛才說這些地蛋有一萬斤?”八皇子繞着地蛋堆轉一圈,“兩畝地的?”
慶德:“禀報八爺,是的。莊子上的百姓前幾天忙着收小麥,這兩天才得閑收地蛋,如今還有八畝地的地蛋沒有收。”
“地蛋多少錢一斤?”胤祯好奇地問。
慶德:“太子妃的五谷豐登店如今賣三文錢一斤。這些地蛋拉出去,會賣一文錢兩斤。所有地蛋收上來會賣一文錢三斤。”
“差這麽多?”胤祯驚訝道。
慶德:“去年地蛋少,開春後地蛋發芽,發了芽的地蛋又不能食,五谷豐登店若不是為了吸引客人,早就把剩下的幾百斤地蛋給太子妃送去了。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每天只賣五斤。”
“二嫂會做生意。”九皇子若有所思道,“慶德,我五哥出宮時,汗阿瑪給他一處莊子,五哥也想種點地蛋留着自己吃,回頭能不能給我留幾百斤,直接送到我五哥府上。”
“瞧九爺這話說的。”慶德笑道,“奴才莊子上能見五萬斤地蛋,你二嫂的三個莊子能見三十萬斤地蛋。這麽多地蛋出來,京城百姓一天三頓吃地蛋也得好些時日,幾百斤算個什麽。待會兒就給五爺送過去。”
“三十萬斤?”胤祥驚呼,“二嫂怎麽種這麽多?”
“不是太子妃要種的,是懂農事的莊頭要種的。”慶德道,“番薯也種了不少。聽洋人說這東西和番薯一年可以種兩次。過幾天還能再種一季,深秋時收上來不耽誤種油菜。”
八皇子拿一個足足有一斤多的地蛋:“九弟,五哥如果也想種,不如直接來找慶德拿種子,省得莊上的百姓去教五哥的人種地蛋。”
“這東西埋在地裏就好了,連大糞都不用。”慶德道,“五爺莊上的百姓一看就會,不麻煩。”
九皇子道:“那就別給五哥送了。慶德,我們出來的時候二嫂叫我們幫她帶點回去,你給我們裝兩袋子。”
慶德很想問,是你想要兩袋吧?但這話說出來很沒意思,便叫家人裝四麻袋,足足有八百斤,用兩輛驢車拉去紫禁城。
胤祯見狀,忍不住跟胤祥說:“二嫂的二哥跟二嫂一樣大方欸。”
“都比太子二哥大方?”十三皇子胤祥看向他,“是不是?”
胤祯噎住:“我沒那麽想。”
“但你想這麽說。”胤祥道,“二哥是太子,将來是皇上。咱們幫二哥做事,朝廷就養咱們,咱們不幫二哥,到死也不過是貝勒。二哥又不用求着咱們幫他,他有必要對咱們大方麽?
“大哥整天想着跟二哥掰手腕,也沒見他對咱們和顏悅色。咱們去東宮拿東西,二哥沒叫人把咱們打出去,已經夠大方了。”
“我只說一句欸。”胤祯伸出一根手指,“你比四哥還能唠叨。”
“我只是提醒你,嘴上說說就好了,別心裏也覺得二哥小氣。”胤祥道,“咱們今兒晌午吃的那些海産,四哥說他是沾了二哥的光。二嫂的心腹丫鬟卻把功勞推到四哥身上,這還不叫大方?”
“十三,十四,你倆嘀咕什麽呢。”八皇子到馬車邊,見少了倆人,回頭一看,兩個小弟還在地蛋堆旁,“快點,咱們得趕在天黑前回宮。”
“知道了。”十三拉着十四跑過去。
下午四點三刻,七個皇子把兩車地蛋送到東宮。
石舜華走到前院便看到兩名侍衛正在卸地蛋:“怎麽帶這麽多?”
“慶德說地蛋可以炒着吃,蒸着吃,炖着吃,還可以切成條做地蛋餅。”十一皇子笑着說,“還可以分給我們一些吃。”
“給我們留一袋,給汗阿瑪和皇祖母送一袋,剩下兩袋你們帶回去。”石舜華道,“別卸了,你們人多,正長個,吃得多。”
“謝謝二嫂。”地蛋不值錢,八皇子也沒跟石舜華客氣。
兩袋地蛋拉到南三所,八皇子給延禧宮送二十斤,九皇子給翊坤宮送二十斤,十四皇子給永和宮送二十斤。輪到十三皇子,因他生母是庶妃,便沒越過惠妃、宜妃和德妃三人,只給他額娘送去十斤。
幾位皇子分地蛋的時候,王以誠跑到阿哥所,險些被倒在院子裏的地蛋搬到。看到一群小皇子都坐在小馬紮上看着侍從稱地蛋,無語又好笑:“各位爺,皇上有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