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适得其反
康熙搭在太子肩頭的手僵住:“暈了就去請太醫,找朕有什麽用!?”
太子神色一僵,老天爺呢,石舜華又幹了什麽:“汗阿瑪,您要不過去看看?”
“朕又不是太醫。”康熙扭頭對王以誠說:“滾出去!”
王以誠渾身一抖,跑到外面就對鐘粹宮的人說:“皇上在忙,不得閑過去。”
“可是都晌午了啊。”鐘粹宮的太監納悶,“皇上晌午也不歇息?”
“皇上日理萬機,用膳的時候都在看折子。”王以誠心想,他就是隐隐聽到太子哭了,才故意去禀告,皇上能去鐘粹宮才怪,“皇上還說他不是太醫。對了,榮妃娘娘怎麽了?”
“還不是被太子妃給氣得胸悶氣短,用膳的時候可能又想到太子妃的話,就暈了過去。”太監沒請到人,怕回去挨訓,“王公公,待會兒皇上不忙了,勞煩您提醒一下皇上。”說着話拉着王以誠的手。
王以誠感覺到手裏一涼,心中一喜,笑道:“這是自然。你趕緊去請太醫吧。”
“謝謝啊,王公公。”太監跑走,王以誠攤開手一看,是個銀裸子,不禁撇撇嘴,榮妃真小氣。
榮妃是協理後宮的四妃之一,她兒子還是已出宮建府的三皇子。王以誠覺得榮妃小氣也不敢不替榮妃禀告。否則哪天不小心碰到三皇子,三皇子一句他“以下犯上”,他的小命就可能沒了。
王以誠看到太子頂着兔子眼出來,就跑到西暖閣門口站着。康熙被太子哭的胸口發悶,打算去後面看看赫舍裏皇後生前居住的坤寧宮。然而到門口看到王以誠,猛地想到:“你剛才說榮妃怎麽了?”
“被太子妃氣暈了,鐘粹宮的人這麽說的。”王以誠道。
康熙不由自主地想到:“上次是德妃跟太子妃吵吵,這次又是榮妃,她們跟太子妃杠上了?”
“據說這次是太子妃跟各位娘娘杠上了。”王以誠說完,梁九功輕咳一聲。
康熙扭臉看一眼他的心腹太監:“他一個傳話的,朕還能把他怎麽着。說說這次又是因為什麽?”
“聽說太子妃的接生嬷嬷一直沒備齊。管事嬷嬷去了好幾次,帶過去的人都不像樣,今兒太子妃聽說四位娘娘都在太後宮裏,就故意找過去。”王以誠想了想,“具體說了什麽,只有在場的人最清楚,奴才也不知道。”
Advertisement
康熙微微颔首表示知道,但他并沒有立刻去寧壽宮。而是令王以誠去宣負責管理宮女、太監及宮內一切事物的敬事房總管顧問行。
東宮添人這種事顧問行不會親自過問,但顧問行那裏有記錄。顧問行把卷宗拿過來,康熙翻開一看就發現東宮缺的不止接生嬷嬷。
康熙嘆了口氣,便令人擺飯。
夕陽西下,康熙處理完一天事物,起來活動筋骨時晃悠到寧壽宮。
太子妃把大福晉、德妃和榮妃氣得差點吐血,太後已經料到康熙會來找她詢問真相。太後沒想到後宮都傳開了,太子妃欺負惠宜德榮,康熙還能撐到傍晚才過來。
從石舜華把太子的奶嬷嬷打個半死到把德妃的弟弟被她扔進大牢,康熙已經看出他兒媳婦是個雷厲風行的主兒。
康熙起初很擔心石舜華像他的大兒子胤禔,有勇無謀。在和德妃較量時,石舜華反将德妃一軍,康熙看出兒媳婦智勇雙全。
兒媳婦聰明伶俐、膽識過人,康熙又擔心他過于仁厚的兒子降不住。每當這時候,在田埂上,太子叫石舜華閉嘴,石舜華立刻變成鹌鹑的那一幕總會浮現在腦海裏,康熙頓時放心了——兒媳婦再厲害也怕他兒子。
在寧壽宮,康熙聽到宮女繪聲繪色地把石舜華說過的話敘述一遍,忍不住笑了。
“皇上怎麽還笑了?”太後納悶,“太子妃今兒雖說事出有因,但她那些話是真戳心窩子。什麽大福晉生不出兒子,什麽惠妃和榮妃先頭生的孩子都沒長大,到門口又說德妃以前是宮女,這些話要擱哀家身上,哀家得氣死過去。”
康熙笑道:“雖然難聽,都是事實不是麽?”
太後噎住:“可她一個晚輩,說四個長輩,皇上不覺得太過了?”
“皇額娘,她們是朕的妃子,還稱不上太子和太子妃的長輩。”康熙語重心長道:“她們故意為難太子妃,就太子妃那麽沖的脾氣居然忍到今日才鬧出來,說實話朕挺意外的。”
“嘎?”太後傻眼。
康熙:“前段時間太子妃不用纏足的宮女一事,皇額娘聽說過吧?”
“哀家知道啊,哀家還借給太子妃兩個宮女。”太後說着,一頓,“那倆小宮女就跟哀家說,那個劉禦史羞愧得想上吊自殺,太子妃卻說人家死活跟她沒關系,是真的啊?”
康熙:“是啊。她都敢當着文武大臣這麽說,今兒只不過說德妃以前是宮女,朕覺得她已經是給德妃或者朕面子。不過,讓朕意外的不是太子妃贏了劉不語,而是太子妃的宮女年齡不大,長得也不是很壯實,居然那麽給太子妃長臉。不得不說,太子妃很會挑人。”
“是嗎?”太後很詫異,一擡頭就看到左邊的宮女一臉有話要說:“你覺得皇上說的不對?”
康熙順着太後的視線看過去,站在他身後的宮女正一個勁搖頭:“朕恕你無罪,想說什麽盡管說。”
宮女看向她主子,真的可以麽?
太後笑道:“皇上都恕你無罪了,沒人敢怪你。”
“那日回來之後奴婢心裏不服氣,有一次在讨源書屋外面碰見其中一個跟奴婢們比試過的人,奴婢就請她幫奴婢去河裏打一桶水。
“她拎着一桶水回來累得臉通紅。等她走後奴婢拎着水去河邊,也是累得臉通紅,想來她跟奴婢的力氣差不多。可太子妃叫奴婢跟她的人比試的時候,皇上您也看到了,那幾人明顯比奴婢輕松,奴婢想不明白就找她問個清楚,但她卻說太子殿下不準她說。所以奴婢就覺得如果再來一次,奴婢肯定能贏。”
康熙輕笑一聲:“你剛才說的已經證明再來一次你還是輸。”
“為,為什麽?”
太後道:“你的年齡比她大,比太子妃的人高啊。你們那天回來跟哀家說,太子妃的六個人還沒你們高,其實想說太子妃的人贏得蹊跷?哀家也是笨,今日才明白你們話裏有話。”
宮女臉色一紅。
康熙笑了笑:“皇額娘,既然朕搞清楚了,就去榮妃那裏,今兒晌午鐘粹宮的人向朕禀告,榮妃回去後氣暈了過去。朕過去看看她。”
太後毫不意外:“你到後宮就別怪她們幾個了,今兒在哀家這裏已經夠難堪的。”
“如果朕沒記錯,太子妃在今天之前只見過德妃。”康熙道,“還有,太子妃平日裏窩在毓慶宮裏能不出來就不出來,從未招惹過惠妃、榮妃和宜妃。但她們在接生嬷嬷這件事上不約而同地為難太子妃,太子妃說話戳心窩子也是她們自找的。皇額娘,這事你不用管,朕知道該怎麽處置。”
“皇上的意思還要罰她們?”太後不贊同,“你這樣做,她們心裏有委屈,可能還會為難太子妃。這……這冤冤相報何時了麽。”
“皇額娘,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康熙道,“上次纏足的事,朕就查到是榮妃使人散出去的。朕見太子和太子妃後來沒有再提,也就沒追究。太子妃說胤禔福晉生不出兒子,也說惠妃先頭生的阿哥沒養大,惠妃都沒暈,捎帶她一句,她倒先暈了。既然身子這麽弱,那朕就叫她好好歇歇。”
“纏足是她搞出來的啊?”皇太後傻眼,“那皇上你想怎麽做就怎麽做吧。她們是真把太子妃當軟柿子了啊。”
康熙點了點頭:“朕要是不偏向太子,她們幾個指不定以後還會搞出什麽事。”說着,帶着內侍離開,直奔鐘粹宮榮妃處。
惠妃、宜妃、德妃和榮妃回去之後,都令宮裏人打聽彼此宮裏的動态。
直到晌午,惠妃、宜妃和德妃都沒派人找康熙,榮妃窩在鐘粹宮裏越想越生氣,氣太子妃說話難聽,也氣惠妃、德妃怕了太子妃,更氣宜妃在她不知道的時候向東宮投誠。
幾股氣加在一起,又覺得她好歹也是皇妃,算東宮的長輩,就這麽把自己給氣的頭暈眼花坐不穩,只能躺在床上。
鐘粹宮的管事嬷嬷跟着手段高的主子,沒受過委屈,看到榮妃氣得出去多進氣少,別提多心疼了,就令人去請太醫。
鐘粹宮請太醫,這事瞞不了有心人。
在太醫到鐘粹宮時,宜妃已經從小兒子那裏得知二兒子在東宮弄來很多東西,石舜華說她那幾句也不虧,宜妃就該吃吃該喝喝順便看看好戲。
惠妃很清楚送去東宮由石舜華挑的嬷嬷裏有一部分是她的人,怕石家真摸清了內務府嬷嬷的底,心虛自然是不敢先告狀。
德妃被兩個兒子連番數落,不敢再折騰事,氣的想殺人也不敢再出手,看着榮妃教訓太子妃。
可是令惠、宜、德三位詫異的是鐘粹宮晌午請太醫,康熙始終沒露面,直到傍晚才慢悠悠晃去鐘粹宮。精明的三宮主位立刻察覺到不對,連忙派人密切關注鐘粹宮動向。
接生嬷嬷和奶嬷嬷這事沒經過榮妃,榮妃覺得她是惠妃連累的。而她都被太子妃氣得請太醫了,可康熙始終沒露面。榮妃越想越覺得委屈,愣是在宮裏哭半天。
康熙看到榮妃雙眼通紅,向他請安一句話沒說話,眼淚直流,康熙不由自主地想到淚眼模糊的太子。
太子妃被幾個母妃刁難,太子都沒向他告狀,榮妃倒先委屈上了。康熙盯着榮妃看了一會兒,只說了一句,榮妃身子骨弱,靜養三個月。随即就出了鐘粹宮。
此話一出,變相禁足三個月啊。榮妃頓時傻眼了。
惠妃、宜妃和德妃收到這個消息也傻眼了。
這又是怎麽回事?,
惠妃和宜妃想破頭皮也想不出。唯有德妃,想到前些日子大兒子跟她說,纏足一事是榮妃散布出去的,登時确定康熙這是秋後算賬啊。不禁抖了一下,幸而今兒聽小兒子的話,沒有跟太子妃對着幹。
康熙回去後,看到被他特意放在最上面的折子,想了想:“梁九功,使人去隔壁告訴太子一聲,飯後過來一趟,朕找他有點事。”
“嗻!”梁九功出去就叫王以誠去毓慶宮。
王以誠念叨毓慶宮的賞錢念叨好久了,梁九功的話音一落,王以誠就往外跑。然而進門就聞到一股濃郁的香味:“晉江啊,你們宮裏晚上做什麽好吃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