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章節
去兵權,棄之不用。
戰事一日日膠着,邊關告急,朝中可用之将越來越少,皇帝無奈之下,重又撥了兵馬給龍塵伊,令其出戰。全國上下都寄希望于他能力挽狂瀾,大舉獲勝,為李朝重樹國威。然接下來兩個月裏,龍塵伊卻連連敗退,一度退至陰山腳下。強敵進犯,瓜分西北大片土地,勢頭強勁,龍方軍中卻士氣大潰。國将不國,李朝氣數眼看已盡。
兩個月裏,七戰七敗。七戰七敗,于別人還有可能,但以龍塵伊的才能,沒有人相信。加之傳聞龍塵伊此間消極怠戰,七戰都是只守不攻,只退不進,完全沒有少年時的英勇無畏。故而朝野上下一致認定,龍塵伊裏通外族,叛國變節,是故意敗軍的。
後來安西王尹文庭看不下去了,請君命,從京城領兵三萬直上北方,彙合大軍,與敵人鏖戰月餘,這才保住了中原萬裏河山,并殺敵五萬,逼退各國,重布邊防。
班師回朝的路上,尹文庭糾集各路反抗朝廷的民間勢力,編入自己的軍隊,舉着“誅滅昏君,保衛家國”的旗號,一路勢如破竹,攻下長安,殺死皇帝,篡奪天下。從此改朝換代,歷史上轟轟烈烈三百餘年的李朝徹底滅亡。
至于龍塵伊,此戰之後,便銷聲匿跡,完全沒有了記載。只有寥寥數筆,記着龍氏族人以叛國之罪被新皇或斬殺或發配的結局。
——李優孟看得傻了眼,恨不能撕碎這些胡說八道的書本,不禁拍案而起,憤憤說:“簡直荒唐!龍塵伊明明打了一場大勝仗,擊退了數十萬胡虜,保住我朝萬裏河山,怎麽倒成了尹文庭的功勞?!還有,尹文庭……他居然篡了位?真是狼子野心,蟄伏頗深吶,我都沒有看得出來。”
宋齊吓一跳,瞪李優孟半晌:“暖暖你在說什麽呢?”
李優孟指着書本怒不可遏:“書上在胡說八道,龍塵伊根本沒有打敗仗,最後一擊也不是尹文庭的功勞!而且……我們那時代好像也沒有這麽糟糕,雖說四叔殺父□□,但他治理國家畢竟也沒有到昏庸的程度,什麽大勢已去,四分五裂,國将不國,說得玄乎其玄。戰争是時常有的,時局動蕩也時常有,但是哪有人能感覺得到‘國将不國’這種事情?只有亡國之後才會知道國會亡,根本沒什麽所謂預兆的。勝者為王,後人真是會附和歷史……”
按照書上所說的時間,最後一戰的大捷,應該是在自己分娩前不久。那便是了。還記得那時候,龍塵伊出戰三月有餘,前線久久沒有傳回消息,勝負不明。也或者是沒有人肯告訴她前線的消息。尹文庭的确是率人來到了邊關,但他并沒有親自迎戰,而是一直守在她身邊,直到孩子出世。所以那場大捷絕不是他打頭陣。
孩子出世的前一天,終于傳來龍将軍大勝的消息。只是她沒能等到凱旋之師。
如若真像書上所說,是尹文庭篡奪帝位,結束了李朝,那麽可見,自己離世後不久,尹文庭便領着勝利之師攻回都城長安。他不是去支援龍塵伊的,也不是如他自己所說去接李優孟回家,而是籌兵買馬,拉攏民間勢力,伺機□□。
那麽彼時龍塵伊必然不在軍中。他若在,必不會容許自己的手下助他人篡權奪位。那他到底去了哪裏?明明是大捷,為何不歸朝?大捷變成變節,到底是誰在史書上動了手腳?他可曾回來過,可曾知道自己的離世?
還是說,自己消失了這樣久,他都一無所知?
李優孟的孩子出世的那天清晨,大紅色的車馬載着孫小姐來到邊關。人們說龍塵伊曾許過諾言,此戰若勝,便在漠北迎娶她過門。李優孟那時是不相信的,直到來了這個世界都懷着不相信。可是孫小姐果然來了,他也不見了蹤影,難道說……龍塵伊真的同早已與他訂下婚約的孫小姐一起,雙宿雙飛,四海為家,浪跡天涯了嗎?
真的……真的是這樣嗎?現在,史書上他的正妻都寫着“孫氏”二字,由不得李優孟再自欺欺人下去。看着那明明白白的、早已成定局的“龍孫氏”三個字,李優孟的心突然很痛,又很空。“龍孫氏,尚書令幼女,面姣好,性溫良,十八歲嫁與龍塵伊為妻……”
Advertisement
……
“我們……那時代?四叔?在說什麽呀暖暖?”宋齊疑惑道,湊過來看了看李優孟手裏的書,“你在看‘龍庭之亂’啊,書上寫的沒錯啊,咱們從小到大都是這麽學的嘛……”
“書上錯了!我說錯了就是錯了!”
“……對,錯了!暖暖說錯了,那它肯定就是錯了!錯得一塌糊塗!”
李優孟愣了愣,看着宋齊很仗義的表情,哭笑不得。罷了罷了,對着他們這些一無所知的後人,能說什麽呢?說什麽也是徒勞,改變不了已經發生過并已沉寂的事情。然而對于自己,那段往事卻并未沉寂,它活生生地存在,事實的真相也尤為重要。一切都只能等再次見到龍塵伊時,親自問他,是真是假。
“那我要怎樣才能糾正書本上的錯誤呢?”李優孟平息一下心緒,重新坐好。
“糾正啊?可以寫信給書籍的編委試試……不過這也不只是一本書的錯,一時半會兒還不大好改……嗯……”宋齊做冥思苦想狀。片刻後拍一拍腦門,說:“有辦法了!”說着便抽出一支筆,東張西望了半天,看到周圍沒什麽人,就賊頭賊腦在李優孟看的書上“龍庭之亂”一段畫了個大大的叉,然後在旁邊寫了“大錯特錯”四個字。考慮一下,又把筆遞給李優孟,小聲說:“暖暖,你來寫,你覺得是怎樣就寫怎樣。不用怕,我給你望風去!”
李優孟:“……”
宋齊拍拍她的肩,起身豪邁地擋在桌前,不讓來往的人看到李優孟在圖書上亂塗亂畫。
不過李優孟想了一想,覺得沒什麽意義,就收起了筆。還是很感動地對宋齊說了謝謝。
(章八)2 考官
月底很快就到來,宋齊跟李優孟一起來到了歷史學院參加考試。
來考試的人并不多。因為大家早就對歷史系老師的出題風格聞風喪膽了。還有另外一個原因,是顧若基本上不會在“監考”這種低端的場景中出現。既然顧若不來,那大家還來個什麽勁兒啊。
筆試不難。但李優孟只會做一半。因為自李朝結束到現代之間的一千年,對她來說是空白的。而前些天去圖書館惡補,她把時間全部拿來研究“龍庭之亂”了,無心翻閱其他。
但是筆試成績下來的時候,李優孟大舒一口氣。因為她的成績居然……是第三名。雖然總共只有二十個人參加考試。不過由此可見,歷史系老師出的題目真的非常變态,都沒幾個人能考五十分。
不過另一方面來講,現在的小孩子們的學識還真是不怎麽樣。李優孟只是小的時候跟皇室的堂兄弟們一起讀過兩天書,就已經把宮中的典籍學得差不多了。又想一想,也情有可原,現在的小孩子們的腦袋都用來學什麽“化學”“物理”“微積分”了,當然留不下多少精力學典籍。
幸運的是,宋齊以最後一名的身份同時晉級。為了慶祝得到面試機會,宋齊拖着李優孟以及幾十名學生會成員舉行了一場盛大的慶功宴。
隔了幾天,兩人一同去參加面試考試。兩人被分在了不同的考場,需要分別進去不同的教室接受考試。主考官不定。
臨行前,宋齊鄭重地拍了拍李優孟的肩膀,說:“考完在這裏等我,我們中午去吃烤鴨。”說完便雄糾糾氣昂昂地進了考場。
李優孟覺得自己多少應該有些勝算吧。通過筆試,她确信了,只要主考官不問李朝以後的事情,自己就基本都能答上一二,并且能說得有理有據。但是要如何讓主考官不問李朝以後的事情呢……有了,一進去就主動抛出自己掌握的前朝知識,并且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蘊感動老師,用滔滔不絕無縫插針的戰術堵住老師提問的口。
嗯,對,就這樣。信心滿滿走過去。
但是一推門,李優孟就呆住了。屋子裏只有一張桌子兩個椅子,桌子後面坐着一個人,那人拿着一頁紙,一支筆,微垂眉目看着紙上的內容,挺直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鏡,表情淡淡,溫文爾雅。雖然是與漢人平和的面孔相去甚遠的棱角分明,身上卻無處不透出儒雅的氣質。這樣俊逸而儒雅的男子,任誰見了,都會忍不住怦然心動。此人正是顧若。雖然只有一面之緣,但基本上可以确定他就是顧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