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作死進行曲
于東沒有死。
但他失了他最大的依仗,手捧着心口,心疼得不得了。
三大世家的人不是什麽善茬。給他的選擇只有兩個,要麽變成死人,要麽為他們賣命,別無其他選擇。于東慘笑,他的身家性命都握在他們手裏,哪裏還有讨價還價的餘地,先頭說的三成利更是不敢再想,說起來都是眼淚啊!
于東乖乖聽話,被人送去了蜀地。
而皇甫瑾都得了《生活手冊八千方》,自是如魚得水,心情愉悅,雖然表面上看不出來就是了。他挑了些不起眼的,卻能掙大錢的,陸續讓手下人去置辦下産業,源源不斷地為他的大業提供資金。
而依靠大量的金錢支持,三大世家的勢力一再擴張,成了龐然大物,只是隐在暗地裏,暫時鋒芒不顯而已。
一月之後,蜀王得了一員幹将,能生産出透明閃亮的石頭,名叫玻璃。竟是難得的好物!晶瑩剔透,堅硬透光,用來代替窗戶紙、制作玻璃花瓶、玻璃珠串......都是極好的。玻璃受到了大量的追捧,其價格更是被捧出了天價,幾乎同上好的白玉相等了。
但白玉采集費事費力,還得尋摸到好的礦脈,哪裏有玻璃制造方便?
蜀王賺得盆滿缽滿,樂得合不攏嘴。
有道是集財于一身,集怨于一身。不知有多少人明裏暗裏嫉妒蜀王,恨不得以身代之。
蜀王李弘武是先帝的第四個弟弟,其人算不上聰明,單就城府而言,連易怒的李弘濤都比不上,卻是最貪財不過。故此,他明知道玻璃會引來大量的觊觎,但是他對情況預計不足,也是貪心作祟,一頭栽進錦繡富貴裏,爬不出來,也不願爬出來了。
連一向只愛美人不愛江山的哀帝都對蜀王心生嫉妒。他也窮啊!
天下人都在傳言,說蜀王富可敵國,每一餐要食三百八十八道菜,道道都是美味珍馐,無有重複。又說蜀王喜金愛玉,将他的蜀王府大肆重修,滿地鋪上金玉寶石,人走在上面,能照出重影兒。這些消息似乎是平地而起,忽然間就傳得沸沸揚揚,一發不可收拾。
想想一件小小的玻璃飾品,要價高達上千兩雪花銀,還供不應求。蜀王的豪奢也就被天下人所信,心內羨慕嫉妒不已。
人一旦心态不平衡了,什麽缺德事情都能做出來。蜀王拒絕了所有想要從他手上分一杯羹的人,也得罪了所有人。衆怨難平!
于是,他的玻璃工廠被人惦記上了。挖牆腳都是客氣的了,他的兄弟侄兒們可都不是什麽正人君子,什麽偷盜秘方,什麽要挾技師,什麽放火燒工廠啊!他們都能幹出來,簡直是防不勝防,喪心病狂!!!
Advertisement
讓蜀王感動得是,于東于先生也就是獻上玻璃方子的人,果然如他所言的忠心耿耿。他不為外物所動,不為女色所迷,竟是立場鮮明,堅定不移地認定了他,一心的支持他。從來沒有被這樣重視過的蜀王,實在是太感動了!
“于先生,果乃忠義之士!小王有先生相助,大業指日可待。”
by拉着于東不撒手,兩眼淚汪汪的蜀王。
于東嘴角抽搐,實在不知道回什麽好。這種明明在弄鬼,卻被看做好人的心情,略微複雜。他就想不明白了,蜀王這樣天真單蠢,是怎麽從皇室裏活下來的?該不是他的兄弟們認為他不成威脅,所以不屑下手吧?
莫名感覺真相了的于東,也是無語了。
整個李夏朝的火力都被吸引到了蜀地,蜀王一舉一動都被人監視着,他雖有了錢,卻處處受制,各種非法的事不好做了。蜀王急了,有了錢,有了糧,他還等着去賄賂各地的軍漢,去造反呢!
結果,他被人盯死了,卻是不好動作了。
怎麽辦?怎麽辦?
蜀王的才智有限,越是着急,越是沒轍。他的幕僚也多是一些才疏智短之輩,一群大老爺們愁眉不展的,竟是毫無辦法。最後,還是一個尖嘴猴腮,一臉的油滑相的幕僚給蜀王出了一個主意。
大意是,誰惹出來的事情,就由誰負責。好嘛!推來推去,這群人把責任都推到了于東的身上,也不管他只是一介商人,愣是讓他想辦法。
而蜀王居然還一臉認同。
說好的一臉感動,必有後報呢?
于東還曾經慚愧過,畢竟欺負一個明顯有些智硬的王爺,他多少有些欺負殘疾人的感覺。誰知,這人不僅蠢,還很無恥。也不用腦子想想,他一個商人摻和進藩王和朝堂的鬥争,會有什麽好下場。
幸好這不是他選的人。不然被他帶溝裏,都沒地伸冤的。太特麽慘了!!!
于東早就今非昔比了,雖他表面上還是一個商人,一個地位低下,投靠蜀王的商人,但他身後站着三大世家,想想那群牛人,和他們未來的成功,于東就膽兒肥起來,什麽都不怕了。
于是,蜀地就出現了一個怪現象。
蜀王寵信一個商人,借由他和諸多勢力周旋,而且蜀王府的人還唯命是從,無比的聽話。若不是那商人五大三粗的,都要有人懷疑他們的關系了?就是禮賢下士也不是這樣的啊!
李弘武,你小子又抽風了!!!BY 十分了解他的藩王們。
這蜀地的事暫時告一段落,無外乎是各大勢力的鬥智鬥勇。巨額財富的魅力,連神鬼都要動容,何況是人?
還回到泉州的三大世家。
前面說到他們勢力大漲,又有蜀王做擋箭牌,自個兒暗搓搓地開始各處挑事。李夏王朝經歷了多個不靠譜的皇帝統治,早就千瘡百孔了。但破船還有三斤釘子呢!王朝的底蘊依然是不容小觑。
那麽問題來了,怎麽樣能滅了哀帝和各地的藩王,且不留污名,建立新朝呢?
這是三大世家幾代人思考了百年的問題。
而答案也很簡單,就是搞臭他們,讓這些姓李的人人喊打,讓天下烽煙四起。等每個州府都有了起義軍,他們再行動,這就不是謀反了,而是拯救天下,還民以太平安定。
逼格瞬間變高了,有木有?
所以,怎麽樣勾引皇帝做壞事,是每個野心家都要去思考的問題。送美人,送玩物,送佞臣奸細......之前的幾個皇帝都是這樣子被引壞的,可是輪到哀帝,野心家們就發現,他已經夠壞了,不用引導了=。=
在哀帝的‘治理’下,南方洪災不斷,北方強敵環伺,東面私鹽泛濫,西面蝗蟲嚣張。總之一句話,他已經夠壞了,自己都能把自己作死。
三大世家要做的,就是加快這個進程,激起民變來。
于是,京都,在哀帝煩惱內庫空虛、養不起美人兒的時候,太監錢貴适時的進言,給他出了一條聚斂財富的‘好辦法’。這法子上不得臺面,其實就是買官售爵那些事,只是把官員們暗地裏的交易放到了臺面上。
錢貴滿臉的忠誠可靠,言道:“陛下,這不是什麽好辦法。然而水清無魚,天下幹這事的大人多了去。他們私自出售屬于您的官位,收受賄賂,有時還一職多賣,叫人恥笑天子無信。索性,咱們一不做二不休,自個兒賣官。這法子既能杜絕官員私下裏出售官職,又能充盈內庫。委實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哀帝認為他說得很有道理,甚得他心。
第二日,他就在朝堂上提了出來,立馬引起了軒然大波。
忠心的大臣聯名上書反對,有私心的小人們則旗幟鮮明地贊成,膽小怕事的沉默不語。朝堂上成了臣子們的大亂鬥,有人氣憤起來,大打出手也是有的,那場面混亂,看得哀帝越發不喜上朝。
這些粗魯的男人哪裏比得上他後宮裏的嬌花嫩草,太傷眼了。
哀帝:(+﹏+)~
但是,哀帝好歹是皇帝。
在朝臣們争執不下的時候,就需要他來做主了。也就這個時候,他說話最頂用了。
忠心的大臣們苦口婆心地歷數了買官賣官的不良後果,希望皇帝能記得祖宗家法,不要亂了朝綱。自然,這良藥苦口,忠言逆耳,哀帝不愛聽這些話。且忠心于哀帝的臣子大多是老一輩的人物,口吻裏多少帶着些倚老賣老的意思,語氣也強硬,不得哀帝喜歡。
而另一邊贊成者們說話就動聽多了。他們先是站在哀帝的角度,為國庫和內庫的耗費擔憂,贏得了哀帝的好感,再大聲贊揚哀帝的英明決策,利于政治清明和充盈庫房,不要錢的好話是一籮筐一籮筐地往哀帝身上倒,直說得他心花怒放,高興無比。
其實,這結局從一開始就已經注定了。
以楚柯為首的老臣們忘了,從一開始提出這荒唐政策的,就是哀帝本人。當一個皇帝牟起勁來往死路上奔的時候,又哪裏是臣子阻止得了的?君臣之別,大于天。
聖旨還是被蓋上了玉玺,下發到天下各地。所有人都知道了這新鮮事,皇帝老兒居然公開售賣官職,以充盈他的私庫。
天下轟然。
當官職可以公然用金銀購買,不需要再偷偷摸摸地賄賂官員,那麽寒窗十年,苦讀辛勞,又有什麽意義?讀書人不敢相信這居然是真的,天子竟然昏庸至此,無數的有識之士聚集在一起,到府衙讨說法、寫文章諷刺當今、酩酊大醉大罵朝堂......他們所有的努力與堅持都失去了意義。
為什麽不能瘋狂?
但他們的反抗是那麽的無力。最是無用是書生。在鋒利的鍘刀面前,傲骨者終只留下了他的傲骨,用死亡捍衛了他們的理念。于天下大勢而言,無一點改變。
而讀書不成卻有錢的人家卻是極為高興的,大贊當今英明,随即就拿着錢,四下活動,當真買到了夢寐以求的官職,從此成了官宦人家,改換門庭。雖然,這價錢比哀帝公布要高上了一倍有餘,但能當上官,還怕撈不回本?
幾乎所有的“新官”都是這樣想的。他們也比前人更加貪婪、狠辣,無能無德無才。
一個市井混混都能靠着妻子的嫁妝買到九品的芝麻官當當,難道能期待他愛民如子嗎?
天下怨聲四起,可惜傳不進高高在上的皇帝的耳朵裏。
只那內庫,很快充盈起來,美人臉上的笑容也更加妩媚動人了些。
作者有話要說: 加快進程啊!加快進程。但是,皇帝不能随随便便死的,他炮灰得太輕易,怎麽能體現小攻的能力呢?但是阿癡好想弄死他,是因為我把他寫得太蠢了嗎?
另外,讨厭晉江服務器,讨厭死了。回個評論都能卡上十幾回,哼哼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