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各方博弈(已修)
自打皇甫瑾都暫時控制住了病情,不再時不時昏倒之後,他就恢複了往日裏對權勢的熱愛,野心勃勃地動用各處的勢力和暗樁,到處的煽風點火,渾水摸魚,使天下的情勢變得更加複雜、緊張。
嗯,他就是個典型的政治家,愛好攪風攪雨。
同時,他也是一個優秀的剝削者。
白沐将自己的老底洩了之後,就完全沒有了之前半個月的悠閑生活。
可惡的“實驗品”給他定下了每日的工作目标與貢獻值,這直接與他的材料供應等等挂鈎。若是哪天,他偷了個懶、犯了小性兒,分分鐘就有人去皇甫瑾都那裏告狀,那個魂淡就會分分鐘斷掉他的材料。
┭┮﹏┭┮
so sad
白沐是喜歡研究蠱毒沒錯,況且,是研究青絲蠱這樣的頂級王蠱,對于一個求上進的蠱毒師來說,這是最難得不過的好機會。
但每次想到他的醫治對象,想想他的死人臉,想想他的傲慢态度,還有他身邊那群拿鼻孔看他的死忠,白沐就總想要多作弄作弄他。
讓他躺床上動彈不得。
這不是很好嘛!
他昏迷的時候是辣麽的可愛!(霧)乖巧!!!(大霧)
可惜,他的小伎倆看在皇甫瑾都的眼裏,連小打小鬧都算不上,人家直接掐斷了他的命脈。拿他的鳥、他的蠱蟲,還有每日必須的煉蠱材料威脅他。白沐不甘心,也抗争過,卻最終鬥不過那個陰險的魂淡。
即使他能狠下心,不再煉制蠱毒,但竹葉青與女兒紅也是要吃飯的。
皇甫瑾都和大部分人的段數都不在一個位置上,收拾個把如白沐一般心思簡單的少年,像吃飯睡覺一樣簡單。
值得高興的是,崔世傑還是很夠朋友的。
Advertisement
雖然也是他把白沐送到姓皇甫的混蛋手上,但好歹沒有就這麽消失不見,反而不畏艱難地來看了白沐好幾次。對于他被軟禁一事,崔世傑頗有些微詞,但聯想到他的皇甫世兄以及他平時的手段,就什麽不滿都不敢有了。
說到底,有對比,才能産生滿足感!皇甫家的地牢,還有其他更隐蔽的暗牢、水牢,不知道毀了多少人的一切,信念、健康的身體以及原本光明的錦繡前程。
對于白沐,他卻是留情面了。
——————————————————————————————————————————————————————————————————
寧王府
王府最近發生了一件大事,王妃生的小公子夭折了。府裏的所有奴仆都戰戰兢兢的,多一句閑話都不敢說,連半夜裏的打牌、吃酒都暫時停了,唯恐引來主子們的注意。
寧王妃張氏幾乎要瘋了。
她的涵兒,她後半輩子的依靠,就這樣去了。那麽小的一個人兒,雪團子一般的精靈可愛。明明上一刻,還在她的懷裏撒嬌笑鬧,想要多吃一塊糖糕,忽然他就口吐黑血,瞪着眼,僵着手腳。
沒一會兒,人就不行了。
張氏眼睜睜地看着愛子過世,幾乎要哭瞎了眼。
她的涵兒啊!
她膝下,唯一一個從她肚皮裏爬出來的親生兒子啊!就這樣,沒了?
啊啊啊!
寧王妃披頭散發,血紅着眼,狀若瘋狂,不顧貼身大丫鬟的阻攔,沖去外院,去求王爺給她做主。
而寧王雖對張氏不是很寵愛,頗有些相敬如賓的意思,但對于她所出的嫡子還是看重的。
得知嫡子中毒被害,李弘濤立馬就怒形于色,生生砸了博古架上所有的珍寶。然後,他厭惡地瞥了一眼毫無貴婦尊榮的張氏,由着自己的心情遷怒了她。命人将王妃拖了出去,軟禁到佛堂,好好地清醒幾日。
接下來,就是涉及整個王府的聲勢浩大的大搜查。
從小公子的奶娘,到大廚房進上的糕點,王妃院子裏的婢女仆從等等,連粗使的,完全接觸不到小公子的養花婢女都被一一盤問過了,幾個嫌疑大的,更是上了大刑,被打得體無完膚。
然而,調查卻很不順利。
主謀狡猾極了,幾乎沒有留下一丁點有用的線索。
只在王府北面的荒井裏,發現了幾具人屍,正是之前遍尋不到的、大廚房裏的二師傅,與他的幾個小徒弟。
但是,這惡事哪裏是幾個廚子就能做成的?王妃對她的獨子愛若珍寶,每每喂食都要用銀針先行驗過,更有專人試毒,不可謂不小心。但就是這樣小心了,小公子還是中招了。
寧王是徹底憤怒了。
這件事需要一個人承擔責任。
王爺的怒火也需要有人接着。
不然,可不是讓王爺的心情時時不順,将火氣牽連到其他人身上嗎?
故看守嫌犯的侍衛們都下了狠手,鞭子和辣椒水更是照着一天三次的份例給,一點折扣不帶打的。
而犯下如此大案的主謀者,能被輕易抓住?
被收監、施刑的嫌犯都只是普通的奴仆,就是知道什麽也只是皮毛罷了。
他們受不過殘酷的拷打,紛紛攀咬起他人來。
領頭的侍衛長也知他們的話裏有水分,做不得準,偏偏上頭催得緊,死得又是王爺的嫡子,身份何其貴重,若是沒有供認出一個有分量的人物來認罪伏法,恐怕王爺王妃不會善罷甘休。
他為此大為煩惱。
此時,正好有一個平常人緣極好的長史來找侍衛長喝酒,見他為此事苦惱,沉吟一二,就給他出了一招毒計。
這就要說到寧王府後院裏的格局了。
名分最高的,自然是王妃張氏,出身京都豪族,家世不凡,也是小公子的母親。
側妃劉氏,出身四品文官家庭,出身雖普通,卻是整個府裏最受寵的一位。
側妃楚氏,出身京都望族楚氏,然多年不與家裏聯系,且無子無寵。
其他上不得臺面的侍妾通房什麽的,暫且不提。
只說,這王妃是小公子生母,她絕不可能對她的命根子下毒手,其他的侍妾也沒有這樣大的本事,只有後院裏兩個側妃與他們身後的強大家族才有可能成事。
現在到底誰是兇手,恐怕審問不出來了。但卻可以找個軟柿子來,捏給王爺聽響兒。
就說這王爺的兩位側妃,劉側妃受寵,楚側妃不受寵,王爺更願意相信誰,顯而易見。
只要對那些牢裏的,那些急于求生的奴仆如此這般的暗示一番,使他們招供。
說是楚側妃被王爺冷落日久,心生怨恨,嫉妒劉側妃的盛愛,也嫉妒王妃膝下有子,鬼迷心竅之下,設了毒計。欲要殺害小公子,嫁禍給劉側妃,令這二人反目,鬥個兩敗俱傷、你死我亡。
想來,這樣的供詞,王爺王妃該是會相信了。
侍衛長聞言沉默不語。他往日裏也殺過人,卻是良心未泯,不願為了自己的前程構陷無辜之人。何況,還是一位身份尊貴的側妃娘娘。上尊下卑的思想深深的印在他的骨子裏,一時間無法做出背主之事。
長史見他臉色難看,也不再勸說,只一味地喝酒吃菜,談天說地,依舊是往日那副和善敦厚的模樣。
然而,好幾日過去了,侍衛長依舊找不到殺害小公子的兇手,又不願照着長史的法子辦。
王爺王妃自然不肯罷休,只道是侍衛長無能,将他撸了個幹淨,遠遠地打發走了。後來被換上的新侍衛長,卻是沒有他前任的良知,事情的發展,最終還是照着長史的劇本走了。
所謂的真相也就被呈到了寧王和寧王妃面前。很快,各個版本的真相就在王府裏傳揚開了。
王府裏的人都知道,楚側妃無寵,娘家也不肯給她撐腰,每日裏總是郁郁寡歡的,一副憂郁的模樣。
誰想,她竟是害死小公子的元兇,王府衆人均是震驚無比,紛紛感嘆‘知人不知心’、‘蛇蠍毒婦’等等。
而這楚側妃有口伸不了冤,被盛怒中的寧王當着衆人的面,踹了一腳窩心腳,登時就昏死了過去。寧王還解不了氣,命人将她關進了柴房,不許醫治,若不是顧忌着她背後的楚家,恐怕早就三尺白绫伺候了。
然而,寧王妃張氏卻不相信這個結果。
毒殺了她的愛子,楚氏能得到什麽?是得到從不曾得到過王爺的寵愛,還是一個親生的孩子?
哈!滑天下之大稽!
楚氏的顏色連她身邊的侍女都比不上,一副平頭正臉的醜模樣。
即使是剛嫁進來、青春鮮嫩的時候,王爺也沒有寵愛過幾晚,難道年紀大了,她還能以那副普通之極的模樣,勾引到王爺嗎?
退一萬步講,即使是她動的手,要她和劉氏兩敗俱傷,但最關鍵的後續步驟呢?王府裏平靜得很,連一絲劉氏害死涵兒的謠言都沒有。
她失了愛子,又被王爺遷怒厭棄,楚氏徹底翻不了身,得利的會是誰?
只有劉氏那個賤人!!!她向來和她不睦,又總是一副妖妖嬈嬈的狐媚模樣,也只有她才有那個實力和心機坐下這等惡事。
斷了她下半輩子的指望。
然而,事情的發展出乎王妃的預料,她原是準備待王爺氣消之後,為楚氏求情,施恩于她,再重新調查的。誰知道,楚氏竟受不得屈辱,在柴房裏拿一片瓷碗碎片自裁了。
人死了,這件事自然就被蓋棺定論了,再無可辯駁的餘地。
劉氏,劉氏。
王妃娘娘狠狠地撕扯着手上的繡帕,心裏的仇恨像瓢潑大雨一樣,腐蝕了所有幸存的理智與良善。
她與那個賤人,有你沒我,容不得共活在這世上。
李弘濤也被楚氏的死訊驚了一跳,待反應過來,臉色就分外的難看。
獨處着的李弘濤不像近些日子在外人面前表現得痛心疾首,反而滿臉的算計。
他雖心疼愛子早夭,但他是做大事的人,何愁沒有兒子。況且,他早就命人暗中調查,至于明面上的兇殺,就成為了他鞏固權勢的一步好棋。
他知道楚氏不是兇手,她太蠢了,也沒這個能力。
但她必須是兇手,必須頂着殺人嫌犯的罪名。
只因她背後的楚家是京都裏數得上的武将之家,從□□那時候傳承下來的老牌勳貴。
楚家現在手上還握了幾個州府的兵力,即使是當地的藩王也奈何不了他們。
兵權,是每個野心家都想要的東西。
當年,若不是他設計了楚氏落水,再親身下水救之,與她有了肌膚之親,更得了她的愛慕。楚家也不會将嫡女嫁入王府給他為妾。原本計劃得好好的,他如願娶了楚氏,只要楚家肯暗地裏投靠他,支持他奪得皇位,即使楚氏再醜,也會被他捧在手心裏,百般呵護。
偏偏楚柯那個老不死的,最是頑固不化,迷信于皇室正統,不肯就範。寧肯将他們家最寵愛的嫡女作為棄子。
于是,楚氏入門來從未受寵,日子舉步維艱。
此次,借着涵兒的事,李弘濤令楚氏身陷囹圄,他就在逼着楚柯那個老不死的表态,是支持他,大家通力合作,共謀如畫江山,還是拿楚氏的性命給他的大業祭旗。
本來楚柯已經動搖了的。
但,這個時候,楚氏死了。
就這麽沒有一點價值地死了。
李弘濤憤怒極了,他明明吩咐過要人看着她的,他還什麽都沒有得到!若是讓他知道是誰毀了他的計劃,一定要将他碎屍萬段不可。
寧王不甘極了。
終究是棋差一招。
寧王後宅不寧,禍及子嗣,還死了一個側妃娘娘的消息像長了翅膀,飛向四面八方。不知道有多少人接到線報,幸災樂禍不已。
而這帶回來的後果是,楚家宣布與寧王老死不相往來,徹底成了保皇派。雖然,哀帝愛美人愛玩樂,也不大稀罕這些只會勸谏的老臣的效忠。
但李氏王朝,終究還是有些人,心懷社稷,忠于王事。他們用忠誠,為李夏王朝看護門牆,也令野心家們平添了不少阻礙。
天下這盤棋,越發複雜了。
從哀帝的旨意,到朝堂的紛争,再到藩王的後院,無論是否無辜,無論是否甘願,所有的人,這些在百姓眼裏尊貴無比的人,終究被歷史的巨輪毫不留情地碾壓而過,只在史書裏,留下寥寥一句記載罷了。
蓋因三個精才絕豔的男人幾百年前的部署,還有他們野心勃勃的後代的完美執行,于這厚重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華麗篇章。
一個時代,再也沒有人,能遮掩住他們的光芒。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阿癡在淘寶上買了一個萬能遙控器,真的不錯啊!雖然最開始的時候,阿癡和粑粑弄不起來,但是聰明絕頂的阿癡最好還是把它弄起來了。我實在是太機智了。
阿癡今天要把這幾章都修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