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9)
,別把事兒漏出去。”弘為應了。弘昂又交代了弘為幾句,就帶着為綿跟石氏告辭一聲就回去了。
作者有話要說:
38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 戊戌(8)
弘昂和為綿坐車回了萬世王府。倆人換下朝服,梳洗一下,用了早膳。飯後,丫鬟們自去把碗筷盤碟收了。為綿問道:“今兒福晉說那話的意思,就是真是那意思,還是有什麽別的意思?”弘昂道:“你覺得呢?”為綿道:“福晉這是借此諷刺阿瑪後院裏的側福晉。不過福晉這話倒也真讓人說不出不對來。”弘昂道:“毓慶宮內傳王庶福晉這一胎是個阿哥。福晉急了。毓慶宮裏的事兒,知道就行,你別插手。凡事都有阿瑪在那兒看着呢,不會影響到大局的。就是真亂起來也得到阿瑪得勢了,現在就當她們提前演練吧。”為綿聽了,點點頭。
倆人又把府裏的下人和為綿帶過來的陪嫁叫來,弘昂和為綿在上邊坐着,為綿說道:“凡事按規矩辦事兒,心裏都有個尺度,那些下人以後也就知道怎麽辦事兒了。我手裏有些的規矩,爺,你先看看,要是沒什麽意見的話。以後,王府裏就按着它來。”弘昂道:“不是說沒側福晉格格嗎?你怎麽還把這一塊兒的規矩也定下來了。”為綿道:“将來又沒有側福晉格格,咱們知道,但這些下人不知道啊,恐怕甚至有些內務府管家的女兒和宮女都有心思效仿德妃娘娘和良妃娘娘的例呢。把這些規矩定了,也能絕了一些人的心思,那些不知悔改的,等查出來,再辦了吧。”為綿把自己的心思說了出來,至于心裏想的現在你說同意跟我倆人到老,但要真到了将來,你又有了別個心頭好,我那時再制了這些規矩不就是跟你對着幹,讨不到好,到時候才算真正的夫妻漸行漸遠嘛,現在把這規矩亮出來,這麽說也不會招了你的反對,能實行下來,也能滅一些潛在的情敵。至于那些個死不悔改的,那就是自己婚姻家庭的小三,自己為什麽要對她們仁慈善良呢。現在弘昂和自己還算相處的好,弘昂也接受了自己的想法兒,自己就要好好保衛自己的家,只要弘昂不讓自己失望就行。弘昂看了看規矩冊,除了增加了側福晉和格格們的限制,別的倒是不錯,把冊子還給為綿,說道:“行了,就按你說的辦吧。”弘昂也知道為綿提前把這側福晉等的規矩定下來,是有些小心思。但弘昂也知道自己雖然跟為綿商量好了,不找其他的女人,但是也得防着那些個暗招,以防萬一,倒也沒錯。以後讓為綿見見自己的手段,就相信自己不是誰想算計就能算計的了得。
除卻兩個值班守大門的沒過來,下人們都到齊了,行禮,“給王爺請安!王爺吉祥!給福晉請安!福晉吉祥!”弘昂叫起,說道:“不管你們是從內務府派過來的還是福晉帶過來的,以後就都是萬世王府裏的人了。王府裏我也制了定了些規矩,以後都按府裏的規矩辦事兒。一會兒,讓福晉把這些規矩給你們講明。以後後院的事兒就都交給福晉管了,我不插手。”為綿在旁聽了,心裏一陣溫暖,這規矩要是自己制定的,指不定就有長輩有些閑話,現在,弘昂替自己擔下來,她們也無話可說。看來,弘昂也在為我們的家努力。為綿想到這兒,心裏對弘昂和萬世王府有了期待,對自己和弘昂的未來有了信心。
為綿拿出規矩冊子,道:“我現在把規矩講明,也省得有人将來說些什麽‘不知者不罪’……宮女、辛者庫出身女妄以攀附主子,內務府出身的,遷出內務府,家族衆人不得再任內務府職務;包衣出身的,家族擡旗,需得家族男丁有功,且三代以內不得擡旗,位份最高不過格格;漢軍旗出身的和漢人出身的,無子不得晉位。引薦的太監,處死,家族中三代內不得科考;引薦的管事,免卻皇家差事,一家人責令貶出王府。”底下鴉雀無聲,好嘛,本來萬世王的兒子除卻有一個繼承萬世王的爵位,其他諸子除卻皇上恩封,只有通過考封才能獲得不入八分的宗室爵位。現在王爺制定了這樣的規矩,這不是意思着不想納宮女嗎?難道是萬世王對先太子妃選的這個漢人福晉不滿,打算以後府裏的側福晉格格,都選自選秀出身的滿蒙旗人。讓嫡福晉拿着管家權只是為了尊重正室的地位,不願亂了規矩。不得不說那些人是不會把弘昂往一夫一妻’去想的,不得不說,她們都想錯了方向了。現在底下的這些男管事們還好,只是覺得規矩周密了些,以後沒空子可鑽,倒是也還穩妥,要是老老實實的好好辦差,也不怕福晉帶來的新人過來搶自己的位置。那些個太監和管事們倒也沒了幫忙引薦的心思。為綿陪嫁過來的也都是經過唐嬷嬷和楊嬷嬷熏陶的,也想到了王爺對福晉不滿,心裏滿是擔憂。至于那些個宮女倒是對那些滿蒙旗人家的貴女各種羨慕嫉妒恨啊,只恨自己萬般才情諸多手段,只差了那些人投了個好胎。為綿看着倒是沒人不服的,就吩咐散了。弘昂道:“這事兒,我還跟阿瑪和皇瑪法那兒說一聲,才行。”為綿也知道這裏邊的許多事兒,都需要皇上那邊的配合。為綿道:“那你去吧。我等着你回來用午飯。”弘昂應了,就起身騎馬往宮裏去了。
到了乾清宮,倒是太子陪着皇上正在批折子,都在呢。弘昂行禮起身後,就把自己在萬世王府裏的新規矩說了一下。皇上和太子都以為弘昂這是對漢人福晉有些不滿。皇上道:“等下次大選的時候,瑪法,給你選幾個咱們滿洲貴女。”弘昂道:“還是先別了,既然已經有了福晉,還是等福晉生下兩個嫡子後再說吧。”皇上聽了這話,想到直郡王和太子之間的風波,又想到毓慶宮裏的弘皙和弘昂弘為更是差了十幾歲。倒覺得弘昂到底是滿洲人,還是親近自己人,也明事理懂規矩,大面上給嫡福晉體面,看中嫡子。也就應了弘昂的話。祖孫三人又說了會兒話,弘昂就回了。
作者有話要說:
39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 戊戌(9)
等弘昂回到王府,為綿已經把今兒上午議事兒剩下的後續都處理妥當了,見弘昂回來了,為綿問道:“宮裏的皇瑪法和阿瑪可是同意了?”弘昂笑道:“我去了乾清宮,阿瑪正幫皇瑪法批折子呢。我把規矩的事兒一說,瑪法和阿瑪還以為我對你的出身有什麽不滿呢,還想下屆選秀的時候給我選幾個滿軍旗的呢。都讓我給推了。”為綿聽了這信兒,才算真正放下心來,忙過來謝道:“弘昂夫君,今兒你的功勞是最大的。我給你準備了好幾個你喜歡吃的菜,來,慰勞慰勞你。”說完,兩人相視一笑。
倆人一起用了飯,正打算去午睡一會兒,就聽人傳報‘皇上派了太醫院的院使過來給王爺福晉請平安脈。’倆人連忙出去迎這院使,這太醫院院的院使和左右院判平時可是只伺候皇上一人,後宮嫔妃宗室朝廷大臣都請不動的。
那院使不過正五品,倒也不敢仰仗只伺候皇上的人,對萬世王和福晉布景,見了弘昂和為綿連忙行禮。弘昂向前虛扶起院使,問道:“皇瑪法派你是來給我和福晉請平安脈的?”院使回道:“正是。”弘昂和為綿聽了,互看一眼。弘昂想着為綿以前讓醫士看過,但有機會讓院使給為綿請脈也是個難得的好事兒,于是也沒攔着。讓這院使給倆人把了脈。那院使請完了脈,神色略有松動,原還害怕這兩位主子哪個身體有什麽病症,現在,都是身體健康沒什麽問題,自己也好去給皇上回話。弘昂問道:“我和福晉沒什麽吧?”院使回道:“王爺和福晉身體都很健康。”弘昂和為綿聽了,心裏的壓力頓時覺得減輕了不少,對皇上和太子也沒那麽愧疚了。弘昂聽了歡喜,就吩咐人拿了兩個上等封給院使。院使收了,道:“臣還要跟皇上回話,這就告辭了。”弘昂親自送出二門。
弘昂道:“院使既然說了咱倆的身子沒問題,那你有喜的事兒,就是順其自然的事兒,不過府裏到底都沒清理妥當呢,你多上點兒心,別讓人暗使手段,弄壞身子。”為綿點頭,說道:“嗯,我知道。一會兒,咱們把府裏的知道的探子除了皇瑪法的和阿瑪的都清理出去。那些可疑的也清理出去。咱倆的身體都健康,那有孩子的事兒,也不會多晚。把府裏收拾幹淨了才好。”弘昂覺得有道理,說道:“那我也把旗下的包衣查一查,将來可以挑幾個合适的給孩子做奶娘。”為綿倒也沒覺得準備的早,說:“正好,等我真有喜了,就讓這些人跟着我用一樣的膳食,這樣給孩子喂奶,對孩子也好。”畢竟,在這裏不能像前世那樣還有個産假,在這兒出了月子,說有事兒就得去,不能只管孩子。像這樣給奶娘調養了身子,有吏目看着,只給孩子喂奶,也挺放心的,比起上一世那種媽媽感冒等等了,不能喂奶,讓孩子吃奶粉不好嘛。那奶粉真正好的幾乎就沒有,也只能說是這個比那個裏邊壞的少罷了。
弘昂說道:“咱們的東西廂房也收拾出來吧。到時候再打個三五副小床,打幾個亮色的衣櫃、小桌椅、小凳子放進去。還有庫房裏的布料帳子器皿,抽空還得請個禦醫過來看看,把那幹淨的那放起來,咱們自己用。那些不幹淨的,看看是外邊送來的,還是咱們自己的讓人動了手腳了,這後邊的人也都得查出來。”為綿一聽這話,就精神了,有事兒做才行,家裏既然已經沒有争鬥的對象了,那事兒就已經清減了一半了,現在自己又是萬世王福晉,能請得動自家出門做客,也不過現在的皇子府和宗室親王家了。正好府裏有事兒做,也不閑着了,為綿倒有了前世那初入社會時的沖勁兒和幹勁兒。
弘昂又把自己的賬簿拿了出來,都是很豐厚,上邊有太子給的分家銀子30萬兩、太子妃一半的嫁妝60萬兩、弘昂自己的私房15萬兩,這還不算那些田莊鋪子。弘昂說道:“咱們府裏用的都從這個賬上走,你自己的嫁妝,就留着以後分給咱們的孩子當私房吧。”為綿覺得也行,反正要是順利的話,這府裏就是自己夫妻倆和倆人的孩子,這東西早晚也都是他們的。自己的嫁妝自己經營着也有事兒做。為綿說道:“正好,我以前聽傳教士說西方的英國那邊發展的也很興盛,都快能跟大清相比了,我正好讓下邊兒的管事兒跟他們買點兒東西,在咱們這兒當個稀罕物賣,也順便了解一下它們那邊的形勢,以後弘為應該用的上。”弘昂一直以來都是知道自己所在這個國家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現在聽到有一個快能與大清相當的國家英國,心裏有些興趣,倒不大把為綿的買賣之事放在心上,他一直看到接收的都是男人的錢養家,女人的錢都是女人自己的私房零花。倒是不知道後世有個共擔家用的詞,倒讓為綿占了便宜。為綿也不會說出來,為綿還打算用這筆錢跟英國那邊買東西回來呢,反正,都是為了自己的家。畢竟從為綿嫁進皇室起,為綿和以後的孩子都屬于大清皇室的成員。後世不是資産階級統治的國家,就是無産階級統治的國家,現在為了保證自己孩子後代的生活,為綿也不會大公無私的呼籲,農民站起來!建立無産階級的國家吧!只能走英國的君主立憲這一途了。為綿也能憑着記憶,通過弘昂,再幫着弘為,在起步的時候,超過英國,也可以改變後來這個國家的一個世紀左右的悲慘命運。于是,為綿從現在開始就告訴弘昂世界上有一個英國,它快趕上甚至超過這個國家。為綿道:“我也不知道那傳教士說的是不是言如其實,不過想來也不會差到哪兒去。我會派人問着英國的消息,到時候你看看到底是不是。”弘昂聽了,點點頭,說道:“你把後天回門的東西準備出來了嗎?”
作者有話要說:
40 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 戊戌(10)
為綿說道:“都準備好了。就是有一件事兒我得跟你交代清楚。”弘昂道:“什麽事兒?”為綿道:“我亡母膝下無兒,我就從族裏五服內的親戚裏邊過繼了個哥兒在我王母名下,這就是大哥兒-德壽,我跟我父親商量過繼一事的時候,說過,德壽不會繼承我父親的爵位家産的,我會把我母親留下的嫁妝分他一半。現在我母親這份嫁妝已經在娘家的時候對半分了。二哥兒德福就是太太生的了,還有個二妹妹,是府裏的姨娘生的。別的倒還罷了,就是在德壽和德福的事兒上,得心裏明白才好。”弘昂道:“你過繼德壽過來是孝心,但血脈上的事兒歷來奇妙,若是德壽自己明白還好,若是個不明白的,恐怕還比不得德福呢,畢竟你倆才是親姐弟。就像你說的德壽只要平安長壽就好,但要是将來德壽真不明白事理,又不跟你親近,這不是件為難事兒嗎?”為綿道:“德壽是兩歲的時候,過繼過來,那時候也跟六叔公那邊兒商量妥了,說是不管怎麽着都不會相認的。這樣即使德壽長大了即使知道了也不會湊過去。”弘昂道:“反正你這倆兄弟還得好好教導,即使将來不能說是能幹,但也不能糊塗立不起來!”為綿道:“你說的有理。”為綿不怎麽親近德福,是有些故事在這裏邊的。前世的尤小弟,這一世的尤德福,都是打破為綿一直來夢想中幸福的推手。前一世的為綿因長時間家中沒有弟弟,為綿做為長女,心裏一直想着給父母養老,要像長子那樣立起來,直到為綿從寄宿學校回來,那時候為綿都十幾歲了,知道尤媽媽生了個兒子,為綿才知道尤爸爸尤媽媽一直以來都沒有放棄想要個兒子的想法。而這一世呢,這看重兒子的想法更是勝于前世,為綿還幻想着尤老爹是個情深不渝的,會守着郭氏到老,還甚至想過找個上門女婿坐産招夫,再不濟将來也讓自己的一個兒子姓尤。直到媒人上門,把明夫人(原著的尤老娘)這個尤老爹的官配說給尤老爹,為綿才從自己的幻想中走了出來, 幫着尤老爹拒絕了明夫人,續娶了魏氏,再後來納了劉氏,尤家又添了德福,為綿才徹底醒過來。原來自己在兩世雙親那兒沒有想象中的那麽重要,自己也不應該一直想着為了別人而活着,為了別人而奮鬥,對自己而言,只有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為綿看了眼弘昂,這就是跟自己過一輩子的人了。為綿想明白了,問道:“這兩天咱們在家做些什麽啊?你有什麽急事兒需要處理嗎?”弘昂道:“我手裏沒什麽要緊差事,再加上有皇瑪法給的這七天假,想來也沒人會在這個時候過來找我。”為綿道:“那咱們去書房看會兒書,然後,咱們各自說說各自的想法兒好不好?”弘昂聽為綿這麽一說也起了興趣,起身拉起為綿,“走,咱們先照你說的去試試。”
于是,剩下的一天半的時間裏,倆人都一直看書,看完一本,倆人互相交換一下再看,最後看完,倆人又都說一下對這兩本書的感想,就這樣時間就過去了。
到了回門那日,尤老爹已經下朝到家了,尤老爹帶着倆兒子跟弘昂在前院,魏太太帶着為綿在後院,魏太太道:“皇上、太子和太子福晉可都好相處?你們府裏的事兒你可接過來?萬世王身邊可有親近的丫鬟?萬世王對你可還滿意?”為綿聽了最後一句,尤為不堪,心裏別扭,但還是說道:“皇上只行大禮的時候見過一次,倒也是個慈祥的長輩,太子和福晉也都還好,平日裏住在宮裏,出不來。府裏的事兒,也定了規矩,我接過來了,按着爺的規矩辦事兒。這幾天,我跟爺相處的也不錯。”魏太太道:“這就好,這就好。”一會兒,一個小丫鬟怯生生的來報‘二姑娘的屋子收拾出來。’魏太太點頭知道了,那丫鬟就下去了。為綿道:“好好的怎麽要給二妹妹收拾屋子?”魏太太道:“也怪我沒想到,還是劉姨娘跟老爺提起的府裏的少爺姑娘四個,就為織是庶出,養在姨娘身邊兒,矮你們幾個一頭,就說服老爺把為織養在我院裏。不過這樣也好,就是劉姨娘不說,我也要說把為織接過來的,省得将來劉姨娘把她教歪了,給你們幾個丢臉。”為綿道:“回頭我給她送個宮裏的嬷嬷,也省得要是有什麽不好,牽連到太太。”魏太太聽了,很高興為綿對自己的親近,就是劉氏再怎麽得寵,只要有德福,又有為綿站在自己這一邊兒,別說劉氏就是再多的女人也越不過自己去。魏太太親親熱熱的跟為綿說道:“你小舅舅(為了親近,魏舅舅又确實比郭家兩個舅舅年紀小,魏太太主動稱郭家兩兄弟為大舅爺、二舅爺,自己弟弟為小舅爺)從揚州派人送來說你小舅媽在今年六月又添了個兒子。你林表舅也派人來了,他那個妾侍柴氏也生了哥兒。還是你小舅媽有福啊!不說三年抱倆,就是在揚州那麽個繁華之地兒,你小舅也沒往家裏領人,到現在後院裏也還是只有你小舅媽一個呢。雖說也有些人夠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但你小舅媽跟你小舅過得舒心自在,我也樂意會昌不納妾。倒是你林表舅那兒啊,我還是不放心那個賈氏,你說要是沒我和你爹插手,你表舅将來指不定就沒個後,這個賈氏能把持住你表舅後院又得你表舅信任,可不是個一般人,這手段就不簡單,我現在就怕你表舅這個好不容易得來的兒子沒了。”為綿聽魏太太這麽說,心裏才是真正的認識了魏太太。為綿道:“要不太太在京城這邊兒找一個懂醫藥的女子,或買或雇了來,給表舅送過去。”魏太太笑道:“你這個主意好。這懂醫藥的女子不易得,我可得好好找找。”
用了午飯,有說了會兒話,弘昂就帶了為綿回了。
作者有話要說: 感謝繞指纖柔投的地雷╭(╯3╰)╮~
41 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 庚子(1)
轉眼間,就到了過年的時候了,正月的時候,毓慶宮也喜上加喜,添了樁美事兒,庶福晉王氏生了個小阿哥,行十二。太子福晉石氏很是賢惠的向太子提起給王氏晉位分的事兒,“王妹妹進府伺候已經有快十年了,又為爺添了兩個阿哥,論功勞論資歷都該給王妹妹晉位分。”太子遲疑道:“府裏已經有五位側福晉,再逾舉,豈不是讓皇阿瑪認為我是為了美而違了規矩?”太子福晉勸道:“說句不敬的話,爺的這五位側福晉就相當于三品妃了,已經過了四個的定數。再者說了,法外還得容情,這規矩也得有個活動不是嘛,皇上後宮裏雖說除了惠妃、榮妃、宜妃、德妃這四位娘娘,不也還冊封了好幾個娘娘嗎?也過了規定的數,只不過是實際宮權都是前邊兒那四位娘娘手裏把這,後邊後邊這幾位娘娘只是個位分名頭上好看罷了。但在外人看來,後邊這幾位娘娘也是有分量的,她們膝下的阿哥格格也體面不是。再說咱們府裏的事兒是我管着,多一個王妹妹不多,少一個王妹妹不少,還不是為了八阿哥和十二阿哥才額外給的王氏體面。否則,我為的什麽在這裏費口舌啊?”太子聽到福晉提起皇阿瑪後宮裏的情況就已經松動了,又關系到自己的兩個兒子,心裏再也沒了一絲反對。太子道:“那我就給阿瑪上折子給王氏申請。”石氏又說道:“提起王妹妹,我就想到程妹妹,我倒不知道程妹妹晚于王妹妹進府,倒是生了兩個小格格,曾把生了個小阿哥的王妹妹越過去了。”聽到這裏,太子一陣子尴尬,太子也知道相對于兒子看重其母親出身,這女兒看重父親的出身,還是兒子緊要,但誰讓那時候自己正寵着程氏呢。太子想着福晉怎麽好不茬兒的提起這事兒了,這是想借王氏的事兒給程氏上眼藥還是要給自己難堪呢?石氏仿若沒察覺到太子懷疑的眼神兒,說道:“既然有程妹妹這個先例,我倒想起咱們府裏還有兩個妹妹,也且聽聽看看是不是也給她們晉個位分。”太子聽了這話,就知道自己是真誤會福晉了,至于石氏提的這兩個合适的人,太子倒是想了想一點兒也沒有印象中合适的,太子問道:“是哪兩個?”石氏疑惑的看向太子,提醒道:“這兩個人進府就更早了,都快有二十年了吧?”太子想了想,還是沒印象,太子能記住的也就是福晉和幾位側福晉,再加上最近得寵的格格們,要是這格格把握住機會得了太子的歡心還好,将來兒女位分都少不了,要是沒把握住機會,那即使生下一兒半女也是個被遺忘的份兒。石氏看着太子真沒印象,忙說道:“就是後院裏的範氏和十一格格的生母劉氏。範氏進府快有二十年了,又給也爺生過兩個格格,雖然兩個格格都沒成人,但範氏的資歷也在這兒呢;至于劉氏進府超過十年了,生了兩個格格,雖然七格格沒了,但她現在還養着十一格格。爺不如順便也把她倆晉成庶福晉。她倆也是老人了,這個時候晉位,也讓知道爺做事都是合着規矩和章法的。都是按資歷和生育之功來晉位的,不是那貪花好色之人。也省得外邊的人誤會了爺。”太子聽了,心中大嘆,福晉才是自己知音啊,太子好像為自己以前偶爾的任性舉動都找到了出處啊。夫妻倆人感情也漸漸好了。
四月的時候,為綿有了喜訊。但這一陣子,皇上明顯的身體大不如前了,眼看着就是風雨欲來了,京城的氣氛都開始緊張了。為綿雖然知道距離康熙去世還有兩年多的時間呢,但在這樣嚴肅緊張的氛圍下,為綿很難心情輕松了。弘昂看着為綿,“本來你有了身孕是個大喜事兒,但現在這麽個情況下,也沒法兒給你慶祝下。”為綿拍拍弘昂的手,安慰着,“我沒事兒,要是真慶祝,咱們府裏又沒有主事兒的人,還得我自己操辦,那好不麻煩,現在這樣正好,我也輕松了,這人都關注朝廷大事兒了,沒人注意咱們了,我也好松口氣兒安心養胎。”弘昂笑了笑,“你說的有理。還好咱們成親的時候把府裏清理幹淨了,否則,就是這會兒想清理也不敢亂動。現在不管外邊兒怎麽樣,最起碼,你呆在府裏我放心了。”弘昂又陪着為綿說了會兒話,就趕緊去書房了。
唐嬷嬷等弘昂走後,上前說道:“福晉,用不用安排人伺候王爺?”為綿說道:“不用,就是這個時候外邊緊張,爺身邊的人也夠用,不用再添了,要是真添個不知根底的人,才是麻煩。”一旁的唐嬷嬷和楊嬷嬷聽了這話,就知道為綿沒想對地方,楊嬷嬷道:“福晉,唐嬷嬷說的不是伺候爺的侍衛,說的是您不方便,替您伺候爺的。”為綿聽了一愣,擺擺手,“不用,王爺跟我說過,要是需要人伺候會跟我說的,既然王爺沒跟我說,就是王爺不需要,咱們還是別亂做安排,省得惹了爺的厭棄,亂了爺的安排。”唐嬷嬷和楊嬷嬷在先太子妃身邊也是見識過萬世王的脾氣的,就是太子妃也是得問過萬世王的意見,否則,萬世王輕的是把太子妃的話拒絕了。以前太子妃給萬世王挑伺候的人就是這樣,萬世王拒絕了,太子妃還是派過去了幾個漂亮的,想着等萬世王自己見了就會受用。哪曾想萬世王轉身就把太子妃送來的人都送到辛者庫去了。太子妃給萬世王挑人,即使是一開始的侍寝丫鬟,家世也差不到哪兒去,最低的也是內務府管事兒的女兒,從發生了這事兒,太子妃也就罷了,畢竟一提起去伺候萬世王,那些個內務府出身的宮女,即使沒說不願意,但那戰戰兢兢的樣子,還不是漏出來了。至于那些想攀附萬世王的,不用萬世王,太子妃就把她們打法遠了。否則,也不至于到成親那會兒,萬世王屋裏就是幾個伺候的太監,沒幾個侍妾。所以,現在也以為真是萬世王的意思,倒也沒懷疑。為綿見兩個嬷嬷終于松口了,心裏也放心了。
作者有話要說:
42 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 庚子(2)
可能是到了暮年了,皇上開始安排一些事情了。二月的時候,皇上就冊封了新胡畢勒罕為六世□喇嘛,終于結束了五世□喇嘛之後的西藏宗教領袖不定的局面。六月的時候,又有人傳出皇上要冊立皇太孫的消息。當然為綿也聽說了。
晚上弘昂在家的時候,為綿就問弘昂,“你聽說外邊傳皇上要立皇太孫的消息了嗎?你覺得這消息準嗎”弘昂這些日子早出晚歸的,一直往毓慶宮去跟太子忙,難得今天回府的時候不過酉時。弘昂在宮裏雖然這些消息不能放在明面上傳,但私底下還是有很多人說的,弘昂當然也略有耳聞。弘昂道:“我也聽說了,不過本身皇瑪法到底還沒發話,這話也就是私底下說說罷了。反正到現在不說皇瑪法對阿瑪的重視和栽培,就說阿瑪本身就大勢已成。就是皇瑪法想再動阿瑪的位子都不成了。至于,那皇太孫的位子,早定早好,畢竟在我之前,弘皙曾經被皇瑪法養在身邊好幾年,要是沒有我和弘為,阿瑪的繼承人就是他了。”為綿聽了沒說話,畢竟這是事實。
乾清宮,皇上感嘆道:“太子妃生了三格格後,好幾年沒動靜,朕那個時候正盼着你有個繼承人的時候,弘皙雖然是側福晉所生,但也是滿人之後,朕就把他抱在身邊養了,沒曾想沒幾年太子妃又給你生了一個阿哥,朕才覺得不妥,把弘皙送回毓慶宮了。後來太子妃又生了弘為。朕原念胤瑅為長子,朕年輕時連喪四子,好不容易才活下胤褆,又念及他是長子,欲讓他仿效你伯王做個賢王,為你之臂膀,哪曾想到他會有如此野心!我已把他圈禁起來了,讓他就這這麽着吧,他不沾惹是非,就讓他壽終正寝吧。你底下的兄弟你為尊為兄,也照看他們一下吧。有你和胤褆的先例,你對弘皙切不可看在朕曾養育過他的面上特別看重于他,這才是真為他好,這樣弘皙弘為兄弟幾個才好相處。 ”太子聽了,心中對直郡王,最是惱恨。本來太子是出生不久就被立為皇太子的,在宮中除了上邊的孝莊太皇太後、皇太後與皇上就是太子最大。再加上太子本是元後嫡出,出身最為尊貴,繼後鈕钴祿氏和佟佳氏又都沒留下血脈,本來太子之位是沒有争議的,但胤褆卻首先憑着年歲長于太子,以‘長’開始與太子較長短,企圖拉下太子。雖然最後胤褆沒有成功,但胤褆也給太子添了幾十年的堵,也給太子以下阿哥樹立了榜樣,讓後邊的那些個阿哥,也敢于出來争一争。太子雖沒被廢,但這麽多年來的儲位之争也讓太子疲憊不堪,讓這些長大了的阿哥之間的感情蕩然無存。現在,皇上又讓太子任由大阿哥胤褆平安終老,太子心中怎麽不存下怨氣。皇上見太子沒表态,還能不知道太子的意思,畢竟太子是皇上親自養大的,怎麽不熟悉太子的脾氣。皇上到底雖然也疼愛自己其他的兒子,但最疼的還是太子。
皇上累了,就讓太子先回去了。太子回去後,左思右想不放心,就怕自己步了漢劉肥的後塵,太子不禁後悔自己當時就說了善待諸兄弟的話又怎麽樣,自己現在說了,以後照不照辦,還不是看自己的。現在自己讓皇阿瑪不滿意,那不是給自己找麻煩嗎?太子沒額涅,皇上雖然威嚴,太子還是有着一絲自己都沒有察覺的任性和對皇上的信任,和一直以來皇阿瑪最是疼愛自己的自得。顯然皇上比太子更明白太子一些,也樂于兒子的坦白與信任。
太子走後,皇上想了想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退位!不說太子心裏是多麽的震驚,滿朝大臣都跪下,“皇上三思啊!”皇上道:“朕已年邁,近來身體又多有不好,太子為儲君多年,太子的賢能才幹,滿朝文武也是知道的。就這麽決定了。六月十五,行新君的登基大典。
大臣們見皇上是鐵了心,也就不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