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1)
《(清)紅樓之尤氏有終的奮鬥生活》
一個21世紀的女人穿越成了尤氏,有一個靈魂意外的成了歷史上不曾有的太子嫡子,他們各自有着什麽樣的生活,他們在這個世界裏怎樣奮鬥着過上理想中的日子。
PS:
1、此文為紅樓+清穿,沒有空間異能,一切都是能力都得自己學習。
2、此文為原創男主。
3、此文有宅鬥、有宮鬥。
內容标簽:四大名著 穿越時空 宮廷侯爵 天作之和
搜索關鍵字:主角:尤為綿(尤氏) ┃ 配角:尤老爹愛新覺羅·弘昂 ┃ 其它:
2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 己醜(1)
“為綿,你爹回來了嗎?”董婆婆問道。
“還沒呢,不過估計也快了。”為綿回道,不過自家與這董婆婆很少往來,怎麽今兒這麽熱情啊。為綿道:“婆婆,可是稀客啊,您先坐着,我給您倒杯茶去。”說着起身,從櫃子裏拿出待客的茶葉罐,這茶葉爹爹和自己都舍不得喝,只在來客時拿出來。泡一杯香茶,遞到了董婆婆桌上。
喝一口香茶,品品滋味。董婆婆心裏道:“到底是官家,雖是小官,也比自己這些老百姓強。”
家裏也沒個主事的女眷,為綿雖小,但到底是大小姐,為綿問道:“婆婆,今兒來可是有什麽好事?爹爹這會兒不在,要不,您先給我說說。等爹爹回來了,我也好跟爹爹說。”董婆婆想着,雖說為綿年紀小,但尤家也就剩下父女倆了。平日裏,這尤老爺再說尤老爺續弦,怎麽也得跟自己閨女說一聲。于是,笑道:“那我就先跟你說說。這可是件大喜事兒!明家夫人看上尤老爹,想帶着先夫剩下的全部家財,和尤老爺結兩家之喜。明家老爺以前在時是皇莊的莊頭,也是攢下一些錢財的。”董婆婆看着為綿哄道。為綿沒吭聲。董婆婆故作為難道:“只是這明夫人膝下有兩個女兒,因這明老爺沒有近支親眷,所以,明夫人再嫁想帶着兩個女兒。”
為綿聽了,道:“看這天色也不早了,可能是衙門今天有事兒,爹爹還回不來,要不婆婆您先忙去,等爹爹回來了,我把您說的事兒轉告訴爹爹。”董婆婆看看天色,是不早了,就立起來告辭,畢竟自己雖然年紀大了點兒,但大晚上的待在一個鳏夫家裏,也挺不好的。
為綿送走了董婆婆,做好飯溫在鍋裏。坐在屋裏,想着董婆婆的話。只覺得這明夫人怎麽這麽像紅樓裏再嫁給自己老爹的尤老娘呢。只是自己看着尤老爹身體也很健康,自己剛穿來時,怕尤老爹因照顧自己累壞了,還專門請大夫給尤老爹把過脈的,身體沒什麽毛病,照着現在的生活,老爹活個幾十年沒問題。那紅樓裏尤老娘再嫁後不久又成寡婦,可是有其他事兒,造成自己老爹的死亡。再加上,尤二姐,不,現在還稱不上尤二姐,還是明大姐兒呢,能退親,能爬上自己姐夫的床,跟自己姐姐的繼子調笑,還能使得賈琏當正經妻子那樣娶做二房,真是個不知廉恥人倫的。還有那明二姐兒,說是看上柳湘蓮就要死等着嫁給柳湘蓮,要是真一心喜歡柳湘蓮也就罷了,卻又一邊等着柳湘蓮,一邊還跟着賈珍、賈蓉調笑。後來為了她姐姐大鬧鳳姐。卻沒想過她姐姐只是一個外室轉的妾,沒有賈珍和賈蓉在背後的撐腰,一個小妾的妹妹,憑什麽跟人家鳳姐明媒正娶的正房叫板。真是不知所謂。就跟一些青樓的□被幾個公子哥兒哄得有了名頭,就忘了自己的出身。
“丫頭,爹爹回來了!”尤老爹推開門喊道。為綿聽了,應道:“爹爹,你先打水洗把臉。我把飯擺上。”洗漱吧。父女倆坐在飯桌旁,為綿問道:“今天爹爹怎麽回來的這般晚?”尤老爹咽口粥道:“街上多了打完勝仗回來的八旗老爺,有些亂。”為綿聽了,點點頭。
父女倆吃晚飯,為綿洗了碗筷,看着老爹自己拿着茶壺,悠閑地喝茶,自己拿了條小凳子,坐在旁邊,道:“今天,董婆婆來了,後來沒等到老爹回來,看着天色晚了,就先走了。”尤老爹聽了,問道:“可是說有什麽事兒了嗎?”估計不是給女兒說親的,一是女兒才七歲,二者,也沒跟女兒說她自己親事的道理,這兒女的親事,都是父母之命。
為綿把董婆婆的來意和明夫人的情況告訴了尤老爹。尤老爹聽了心裏倒是有些意動。畢竟自己是個鳏夫,人家雖是個寡婦,帶着兩個女兒,也就多添兩碗飯的事。為綿似是沒看到尤老爹的臉色,道:“雖說董婆婆來上門是好意,但女兒還是有些不喜。”尤老爹聽了,還以為女兒反對自己續弦,畢竟自從自家娘子去了,女兒像是一下長大了,把家裏的裏裏外外操持的妥妥當當的,對自己更是孺幕依賴。現在突然家裏要添個陌生人,女兒平時看着再有主見,也是不安。尤老爹安慰道:“爹即使再娶,也萬沒讓你後娘越過你去的道理。畢竟你是爹爹的親骨肉。”
說得為綿噗嗤一笑,道:“爹爹說的我都懂,我不是反對爹爹給我娶個後娘。只是那明夫人的前夫是皇莊上的管事,家境比咱家好,再說人家帶着家財來了,咱們沒道理委屈了人家母女三人,否則,外邊的人不定怎麽說咱們家呢。”尤老爹聽了臉上再沒了意動之神色,畢竟自己能接受明夫人帶着兩個女兒,也是看着自己女兒,聯想到那兩個孩子的年幼失怙,有些可憐,再加上同樣是女孩兒能給自己女兒做個伴。若是仗着家財,委屈了自己女兒,那可就得不償失了。更何況外邊不知道的因自己對兩個孩子的一片憐憫之情,誤以為自己成了吃軟飯的,那就更要不得了,畢竟若不是自己可憐孩子,像別家哪允許再嫁還帶着前頭孩子。現在沒再娶,自己家裏也不缺吃穿,自己女兒管着錢財,也沒讓自己在同僚之間失過面子,反是比他人穿的更體面整潔。尤老爹道:“那就罷了,等明日,我自去跟董婆婆推了。”為綿道:“爹爹推了這明家夫人,可托董婆婆幫爹爹另找個合适。一者,也讓董婆婆知道,不是爹爹不給董婆婆面子,只是這明夫人畢竟不合适,明夫人生了兩個女兒,年歲也大了,誰知道還能不能生,即使能生,看看前面的兩個女兒,指不定下一個還是個女兒呢。二者,将來我出嫁了,就剩爹爹一人在家,也是冷清,現在爹爹還年輕,再找一個年輕身體好的,指不定還能在我出嫁前,給我添幾個弟弟妹妹呢。這可是跟我嫡親血脈的弟妹,比那帶來的不強多了,将來爹爹老了,也有人在膝下侍奉養老。”在現代,二十多歲正是生育的黃金年齡,這古代,二十多歲可是人老了,能生孩子的很少了,除了那夫妻感情好,那女人身體好的。自己也不算說謊。尤老爹聽了,想着自己親生的小娃娃,那臉上的笑容就快藏不住了,那可不是錢財能比的,忙道:“爹爹知道了,天色不早了,趕緊回屋睡吧。”等女兒回了屋,尤老爹自己坐在椅子上,想着女兒說的話,再想想李員外花甲之年還添了一個小兒子,自己不到而立之年,找一個身體好的,自己明年說不定也能添個兒子。
作者有話要說:不喜尤三姐。
3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 己醜(2)
“昨天的事兒多謝董婆婆操心了,只是我只有一個女兒,還是希望有個兒子,傳血脈。還望董婆婆幫忙找一個出身清白、身體健康的。”尤老爹一大早吃過早飯,趁着離去衙門還有點兒時間,就去了董婆婆家。等尤老爹說明了來意,董婆婆看了看尤老爹,想着昨天,自己才去了尤家,今兒一大早尤家老爺就過來跟自己說這話,雖說是委婉的拒絕了明夫人的意思,但現在尤老爺又托自己找媳婦的親事,那還是很給自己這個老婆子面子。平時看着那些捕快很風光,但他們還得服尤老爺管呢,咱做不了縣太爺的媒,做成尤老爺的也不錯,說出去做典史的官老爺托自己說親,那托自己說親不更多了,想到這兒,雖可惜明夫人許的五兩謝媒錢,但長遠裏看,自己的好處更多。“甭客氣,鄉裏鄉親,不看尤老爺的一身人才,就看為綿小小年紀就管理家事,老婆子也得多費費心啊。現今兒你既然把這事兒托給老婆子了,老婆子就一定給你找個可心的。”董婆婆笑道。
尤老爹聽着董婆婆應承下來了,就起身告辭去衙門了。
董老漢看着老婆子那個得意勁兒,道:“瞎得意,是誰對着明夫人誇口一定能說下這門親事的,現在尤老爺沒看上明夫人,看你怎麽跟人家明夫人說去!”董婆婆心裏正得意呢,聽了老伴這話,道:“這怪得了誰,可不怪我,人家尤老爺只有一個閨女,還指望生個兒子養老呢,再說這明夫人說是帶着前夫留下的全部家財嫁過來,那五兩也是全部家財,五百兩也是全部家財,有多少還沒準兒呢,就要帶着前頭的兩個女兒過來,誰樂意啊,更何況這明夫人都生了兩個女兒了,現在也沒給明老爺留個後,真要嫁過來了,都不年輕了,誰知道還能不能生啊,生出來的會不會又是個女兒啊。誰像我這麽能啊,十四的時候嫁給你,不到二十呢,就給你生了三個胖小子,還都站住了。”一提自己這三兒子,董婆婆更是得意。自己婆婆要去了,臨前把自己和老伴的親事就辦了,等一成親,自己懷上了,等把出是個兒子後,老太太硬是撐到自己生了老大才去的,臨去的時候一勁兒誇自己讓老太太能看到孫子,能瞑目了。囑咐老伴一定得好好待自己。自己更是頭七時把脈又坐住了胎,憑着這兩兒子,除了老太太在時伺候老太太,自己是一點兒也沒幹過家務活。老頭子也樂呵呵的寵着自己。
董老漢聽了,也覺得把這明夫人說給尤老爺有些不妥了。畢竟自己是有三兒子的,這樣想着別看尤老爺是個官老爺,到底還有些可憐了。
董婆婆看着老伴沒話說了,就站起來朝皇莊方向去了。“真對不住啊,明夫人。老婆子當時就沒想到這兒,只想着尤家有個姑娘,府上也是兩個女兒,将來好相處了。不過這話雖不中聽,确實還是有些道理。畢竟咱們女人還得将來還得看兒子,就是這府上小姐大了,要是能有個兄弟做依靠,在婆家也有底氣不是。”明夫人,也就是紅樓裏後來的尤老娘聽了,心裏也覺得有些道理。董婆婆一看明夫人沒了話說。就趁熱打鐵,提出了自己的二號人選,“要照這麽說,老婆這兒現在還真有一個正好的人選,就是周老爺。周老爺剛過而立之年,正是大好年紀,家中正妻早年沒了,也沒留下一兒半女,只有家中妾侍生的兒子,現在正找填房呢。這就像專門給夫人準備的好人選嘛。等夫人進了門,要是願意,把那妾生的兒子放在自己跟前養,正是跟大小姐相當的年紀,三個孩子一塊兒養,将來要是夫人只有兩個小姐,這孩子跟您和小姐感情好了,不是又能給您養老,又能給小姐撐腰嘛。要是夫人您将來有了兒子,那就是老兒子,又是正房生的,也不用怕那妾生的兒子。再說,就憑府上兩位小姐的這般花容月貌,指不定将來嫁到哪個高處做奶奶呢。夫人就等着享福吧!”明夫人聽了董婆婆的這番話,心裏很是願意,又聽這董婆子這般誇贊自己的兩個女兒,心裏更是如吃了蜜似的。畢竟比起還沒影的兒子,還是自己現在的兩個女兒更可靠。
董婆婆看着這明夫人應了周老爺這門親事。就趕忙去周府說去了。周老爺一聽是皇莊上管事的遺孀,就很樂意的應了這門親事。畢竟自己家沒有任何功名,現在能跟皇家攀上點兒關系,将來自己家也算有個靠山不是。倆家都沒異議,這親事也就操辦起來了。
等為綿聽到信兒了,這明夫人已經風光的變成周夫人。憑着先前明老爺跟皇莊上的關系和大女兒跟另一個皇莊管事張老爺的兒子的親事,周夫人在周家站穩了腳,周老爺也在外邊挺直了腰板。
為綿看着這明家跟自家沒了牽扯,也就放下了心事,一心等着董婆婆跟老爹說門親事。
這邊尤老爹跟為綿剛放下飯碗,董婆婆就上門了。畢竟說親的事還得跟尤老爺說清楚,尤家姑娘還是個孩子,哪能經這事兒啊。為這,董婆婆趁着天色不完,就往尤家來了。為綿一看這架勢還是給自己老爹說親的,就自己收拾碗筷去廚房了,自己老爹不好意思。
“尤老爺,這次老婆子給說是一個出了秀才的魏家的大姑娘。這魏家媳婦生兒子時難産,後來孩子生下來了,魏家媳婦也因身子弱,癱在了床上養着。這魏家一攤子事兒和魏秀才小時候全魏姑娘管着、養着。好不容易,等魏家男人當捕快掙了點兒錢,他媳婦也慢慢能下床走動幾步了,一家子的日子開始有點兒奔頭的時候,趕上衙門一次捉賊,魏捕快在賊跑的時候,給拿刀捅死了,魏家媳婦一驚也跟着沒了,雖然衙門裏事後給了魏姑娘一百兩銀子。但沒了撐門戶的爹,又沒了娘。就是給了一百兩銀子,魏家姐弟的日子也不好過。那貪財的親戚和做賊的,那一陣子可沒少往魏家串門子。這魏家姑娘也是個有本事,雇人把牆加到兩個大男人那麽高,又買了兩條小狼狗在家養着看門。平時更是緊守門戶,平常誰叫門都不開,除了每月從外買些日常用的,這門都在裏邊鎖着。後來等他弟弟七歲的時候,魏姑娘就把她弟弟送進了私塾,平時魏姑娘也就在家做些針線換錢,輕易不出門。現在她弟弟中了秀才,也能撐得了門戶,才開始相看親事。您看看這魏姑娘也算上是孝順知禮又有才的了,教導的魏秀才更是才十幾歲就有了功名,這得多有見識啊!再看看您尤老爺年紀輕輕就是官老爺了,将來指不定能當上縣太爺呢,再看看您家姑娘小小年紀就管理家事,也是百般才幹。你們倆家正是門當戶對,倆個人更是人品般配啊!多好的一門親事啊!”董婆婆一番口舌下來,尤老爹也想不及跟女兒說一聲了。只是面色微紅道:“那就托婆婆這個大媒了!”董婆婆聽了,滿臉笑容:“您就等着老婆子的好信兒吧!”說完,就邁着小快步走了。
作者有話要說:
4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 己醜(3)
“魏姑娘,給您道喜來了.”董婆婆從尤家一出來,得了尤老爹的準信兒,就往魏秀才家來了。魏姑娘一看來人是董婆婆,連忙讓董婆婆坐下,又笑着上了茶水,只是久不與人交往,表情有些生硬。
“大好的喜事,在縣衙做官的尤老爺看上姑娘,想娶姑娘過去做正房奶奶。”董婆婆吃一口茶,歇了歇氣說明來意。魏姑娘聽了,想着這尤老爺是哪一個啊,我怎麽一點兒也不曾聽過。就擡頭疑惑的看着董婆婆。董婆婆說道:“這尤老爺一般多在衙門當差,你也不曾見過,他家裏現在只有一女兒為綿在家,平時也是不好出門,閑時只在家做些活,很少出來閑話。說起來,為綿還跟姑娘有些像呢,都是小小年紀管家,還都是一把好手。”魏姑娘聽了這話,心裏有幾分樂意,畢竟自己弟弟魏秀才,剛考上秀才,但要說當官,還得等考上進士以後了,現在家裏除了自己繡些東西換錢,也沒別的生計,但爹爹那一百兩銀子,卻快用完了。弟弟要是接着往上考,還得需要錢。這尤老爺是個做官的,家裏應該有些積蓄,那自己弟弟用些也沒什麽。畢竟将來弟弟做了大官,也少不來幫幫尤家。想到這兒,這魏姑娘也沒再多問,就應了。
董婆婆一看自己剛說了一點兒尤家的事兒,這魏家姑娘就應了,心裏有些不喜,畢竟董婆婆還以為自己得費多少口舌,準備了多少好話,現在自己剛一說,這魏家姑娘就應了。就覺得這魏姑娘忒沒廉恥,耐不住了,想出門子了。
魏姑娘說道:“只是尤家得出50兩銀子的聘禮。”這話一落下,董婆婆臉上的笑容也沒了,只說:“這老婆子可做不了主,得跟尤老爺說說,再給姑娘信兒了。”魏姑娘聽了,就站起來送客。董婆婆也起身出了魏家。
“尤老爺,您看這聘禮,您有沒有意見?”董婆婆看着尤老爺差不多從衙門裏回來的時候,就又從家往尤家來。尤老爹的一張笑臉凝住了,50兩銀子,娶平常人家五、六個媳婦都夠了,就是大戶人家也能買兩、三個出彩的丫環。現在,還沒過門呢,就要50兩,雖說自己也知道科舉費錢,但也不能把自己當冤大頭啊,這要嫁進來,自家的銀子不定怎麽往魏家搬呢。看來這個魏秀才自己是個有才幹的,只是她這姐姐就有些不知事兒了,罷了,就看這魏秀才吧。想了想,尤老爹也就應了這門親事。
“綿綿,親事爹爹已經定了魏秀才的姐姐。”尤老爹跟女兒說道。為綿聽了,也不意外,畢竟紅樓裏尤老爹也是再娶了的,現在自己能把尤老娘換了人已經很不錯了。笑道:“将來有了弟弟,我幫家裏帶弟弟。”尤老爹看着女兒沒有不樂意,又聽了女兒這話,再想想魏家姑娘的聘禮,就問:“那有了弟弟,咱家裏誰最重要了?”
為綿說道:“可別怪女兒涼薄,有了弟弟,家裏也是爹爹最重要,爹爹是尤家的現在;弟弟,則是咱們尤家的未來。”尤老爹聽了心裏很高興。女兒滿口的尤家,看來是誰家的血脈跟誰親,說道:“那等爹爹成了親,家裏的事兒還是你管着,等你出了門,就傳給你底下的妹妹。魏姑娘平時愛做針線活,你只管在家準備好充足的針線就行。”
父女倆人說完話,用完飯,為綿自去回房睡了。只留下尤老爹一人躺在院子裏的躺椅上。想想那沒了的妻子,想想魏家姑娘,再想想女兒為綿和将來自己再有的孩子。
“懷上啊,等姐姐出了嫁,你可得好好讀書。早點兒考上舉人和進士。”魏姑娘也知道自己要的聘禮有點兒多,等将來自己弟弟做了大官,再提拔尤家就行了。
“嗯,姐,我知道了。我一定好好讀書,早日當上官,給你撐腰。”魏秀才魏懷上說道。
“缺錢了,跟姐姐說,可別委屈了自己。這身子骨可是自己的。”魏姑娘想着這50兩到懷上考完鄉試夠用了,将來等自己管了尤家的內院,懷上的日子就不缺錢了。
倆家商量好日子,這親事就開始操辦起來了。
因着聘禮的事兒,再加上再娶。尤老爹就沒打算大辦親事。為綿勸道:“這聘禮都給了,還差這娶親的花銷嗎?爹爹還不如大辦這親事,即使将來有人傳瞎話,也不怕誤了爹爹的名聲。”尤老爹聽了,覺得也是大辦也是添上幾兩銀子的事兒,可不能為了這魏姑娘,誤了自己的名聲。
為綿想着這古代夫人外交也能互換消息,還能幫助家裏跟官員搞好關系,說道:“爹爹,把你們在衙門裏當差的連着家眷都請來吧。女兒跟這些夫人們說說話,也好幫爹爹搞好關系。”尤老爹聽了更覺得女兒懂事,也就依着辦了。又想到時家裏就女兒和魏姑娘兩人在家,要是這魏姑娘給女兒難堪或是為難女兒,可怎麽辦啊?
“老弟,馬上就要娶親了還有什麽為難的?說出來,看老哥能不能給幫上忙。”縣丞鄭大人問道。尤老爹就把這為難之處說了出來。鄭大人問道:“老哥原是大戶人家的家生子,現在蒙主家恩賜放出來為官。老弟這事兒,為兄倒是也曾見識過的,只是不知能不能幫上老弟。”
尤老爹聽了,兩眼發亮,直盯着鄭縣丞。鄭縣丞見了,說道:“原有個大戶老爺要娶續弦,只是這老爺和原配夫人情深,怕後娶的夫人委屈了兒子,于是,想了個主意,在娶親的時候,拜完堂,先不把新娘送往新房,吩咐了兒子請出先夫人的牌位,讓填房夫人當衆給先夫人行了妾室禮,孩子抱着親娘的牌位受了禮,那就等于這填房夫人矮原配所生孩子一截。也不怕這續娶的夫人轄制住了原配的孩子。老弟,看這方法可行?”
尤老爹說道:“還是大人見識多,多謝大人這番指點,還望到時大人和夫人能光臨喜宴。”鄭縣丞許了。
作者有話要說:
5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 己醜(4)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對拜!新人拜先太太!”司儀的話一落下,堂下坐着的賓客就炸了窩了,“這魏姑娘還得拜見尤家死去的太太啊?”一個媳婦問道。旁邊一個歲數大點的大娘說道:“那當然了,魏姑娘嫁進尤家,雖說當的是正房奶奶,但那也得看跟誰比,跟先尤家娘子比,那就是妾了。”“還有這麽多的講究啊!我今兒可算長了見識了。”這媳婦吃驚道。那大娘得意的揚揚頭,好像自己憑着剛才的一番話,就比平常婦人與衆不同的高出一頭。
為綿也很驚訝,早前尤老爹吩咐自己不用去大堂時,還以為尤老爹體諒自己不用看着另個一女人占了自己娘的位置。等同族的伯娘把娘親的牌位放到自己手上,把自己拉到堂前,正好看到尤老爹和魏娘子交拜起身,猛一聽到司儀的“新人拜見先太太!”為綿都有些懵了,擡頭看向尤老爹。尤老爹點點頭,鼓勵的看着女兒。身邊的尤伯娘也推了為綿一把。
看到為綿抱着她母親的牌位出現在大堂了,在座的鄉裏鄉親和尤老爹衙門裏的同僚,都看向了為綿和魏娘子。畢竟即使填房拜見原配以前見過的頂多是逢年過節的時候,在祠堂上柱香,磕個頭。那都是五服以內的親戚私底下能見的。現在可是在拜完堂後的大堂上。
魏娘子,聽着司儀的話,想着、盼着尤老爹的反對聲。最終也沒能聽到尤老爹的話。在場的都是尤家的親眷、交好的人家,也沒人站起來給她說話。畢竟她只是個填房,在座的女眷大都是原配媳婦。有幾個再婚的,成親時也沒見過這樣大的陣仗,早已經懵了,暗自慶幸自己當家的是個沒見識的粗人,否則,難堪的就是自己了。
喜婆扶着魏娘子走到為綿跟前,說道:“魏娘子,行禮吧!”為綿看着尤老爹沒反對,再加上司儀那句別出心裁的“拜見先太太!”。為綿就知道今天這場戲是自己老爹導演的。魏娘子給自己娘親和自己行了禮,那以後在家還是在外邊,她都得低自己一頭。想到老爹的好意,再想到自己剛穿來時娘親對自己的照顧和撫養。為綿挺直身子,端正的抱着娘親的牌位,看着魏娘子向娘親和自己行妾室禮。
“送入洞房!”喜婆子趕緊攙着魏娘子去了新房。為綿也把先尤家娘子的牌位送回了祠堂。“老弟,好樣的!”鄭縣丞稱贊道,畢竟這個主意是自己給尤老爹出的。尤老爹真的照辦了,…雖說是為了配和原配生的孩子,也是給自己面子。畢竟不是沒有別的辦法,按着自己的法子辦了,還不是自己的主意好,給自己面子。
“多謝大人!”尤老爹舉着酒杯向鄭縣丞敬道。跟鄭縣丞敬完酒,尤老爹又挨個的跟在座的男賓客一一敬酒碰杯。
“尤老爺的原配夫人也是個有福的!”女客那邊兒的說道。“可不是,以前的尤家娘子可是個好的,跟着尤老爺夫妻恩愛不說,對着族裏的老少女眷關系處的也好。就是跟街坊鄰居,尤娘子也都客客氣氣的。可憐這尤娘子得沒了,留下丈夫和孩子,否則,一家子和和睦睦的多好。”“這尤娘子留下的姑娘也是個好的,尤娘子沒的時候才四五歲大,就幫着尤老爺在家做飯幹活。” ……
熱熱鬧鬧的一天就這麽過去了,五服內的幾個兄弟把桌椅都歸置好送回各家,媳婦們也把碗、盤子擦洗幹淨,送過去。
“今天多虧哥哥嫂子了。”尤老爹沖着這些幫忙的兄弟和女眷說道。“今天準備的肉食還剩下很多,嫂子們回家拿盆裝點兒回去吧。”
“這怎麽好意思呢?”尤伯娘說道,今天的飯菜,也是吃過的,都是好料。
“家裏就三個人,剩下這麽多也吃不了。嫂子就當幫我解決點兒吧,再說平時幫忙剩下的飯菜也不都是大家一塊兒分分嘛。”尤老爹勸道。說着,就用自家的一個食盆盛了一大盆菜,遞給尤伯娘。
平時幫忙剩下的菜,是好給幫忙的人家分分,但那菜也就比平時多幾塊兒肉罷了,分的時候,剩下的菜裏也沒幾塊肉了,哪像尤老爹家的這樣一鍋菜裏,好幾層的肉啊。想着尤家就三口子人,是吃不完。自己拿家去了,以後,大不了有事兒多幫幫忙吧。尤伯娘就沒推辭。其他的幾個嫂子見着尤伯娘動了,看着也就都回家拿盆去了。
“爹爹!”為綿端着一碗醒酒湯說道,“趕緊喝了吧,也好解解酒。”尤老爹端過碗來,把湯一口氣喝完,用手抹抹嘴,說道:“熱鬧了一天了,你也趕緊回去睡吧。”為綿說道:“我放下碗,就去。爹,你先去新房那兒吧,二娘還等着呢。”尤老爹聽了,說道:“那你也早點睡。”就往新房去了。
為綿去廚房,正好看見尤伯娘把最後剩下的那個盛菜的大盆給擦洗幹淨了。看着為綿過來了,說道:“來的正好,趕緊把這個大盆放起來吧,省得在外邊曝髒了。”為綿把大盆罩上一層薄布,放到櫃子裏,關上櫃子門,謝道:“今天,多虧伯娘了,為綿在這兒多謝您了。”說着行一禮。
尤伯娘趕緊向前扶起為綿,道:“傻孩子,不說你娘在時跟伯娘最是要說,就沖咱兩家還是五服內的,我也得多幫把手啊。現在好了,有了今天你二娘當衆行的禮,以後她也得低你一頭,就是将來她生了小子,你也不用怕她。”1888
為綿聽了,說道:“多謝伯娘了,虧得您為我操心。”尤伯娘又說了些那填房暗裏欺負原配孩子的事兒,慶幸為綿不用像這些孩子一樣受委屈了。
看着天色快晚了,尤伯娘就走了,為綿送走了尤伯娘,鎖上門。回到屋裏,洗完臉,又洗洗腳。躺在床上,想到,現在尤老娘也換了人了,自己不會像原著裏那樣嫁給賈珍了,自家也算跟金陵四大家沒關系了,以後抄家也牽扯不到自家身上了。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為綿不知道,她自己不嫁給賈珍,即使還是原著裏的明夫人嫁給尤老爹,也跟賈家扯上關系。現在,魏娘子一嫁過來,即使為綿不嫁給賈珍,尤家也間接跟賈家扯上關系了。
作者有話要說:
6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 己醜(5)
“爹,二娘吃飯了。”為綿看着尤老爹精神飽滿的從新房出來,後邊跟着昏昏欲睡的魏娘子,招呼道。一家三口吃完飯,尤老爹就起身去衙門,家裏就剩下新成為母女的兩個人。
“二娘?”為綿收拾着碗筷,感覺到一股強烈的疑問之氣落在自己身上,回頭一看,正對上魏娘子沒來得及收回的眼神。為綿疑惑道 ,除了昨天拜堂時候的事兒,自己可沒招惹後娘,即使是昨天的事兒,也不是自己安排的啊。
魏娘子說是教養出一個秀才,但說實在的,魏娘子是個不識字的,也就說得上老實守己,沒給魏秀才添麻煩,至于教導魏秀才,還是靠得夫子。現在魏娘子成親了,按理說應該相夫教子,管着家裏的事兒,但想到今天早上老爺跟自己說的,大姑娘也是個識字的,家事讓大姑娘管着,平時自己就繡繡花什麽的。心裏很是佩服大姑娘,畢竟大姑娘沒娘,爹又在衙門當差;跟自己和幼弟也差不多,但現在小小年紀大姑娘就能識字理家,比自己強上不是一層半點。畢竟尤家平日裏往來的人家比魏家失怙沒底蘊的人家要複雜的多。
魏娘子幫着為綿收拾好碗筷,拉着為綿到了卧室,說道:“我平時都是在家呆着,認識的人家也不能跟尤家比。家裏的事兒還得勞煩大姑娘了,要是大姑娘忙不過來時,我再搭把手。”為綿一聽,就知道自己老爹又出手了,但想起魏娘子沒成親呢,就要了50兩的聘禮,進門時,除了一身喜服什麽也沒帶的事兒,為綿也對這魏娘子嘆氣。但是自己親娘也沒留下個哥哥或弟弟,尤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