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招安
“侯爺莫不是來投誠的?!”程毅決定先發制人。
“本候是來招安的!”寧宣毫無懼色,淡然入座,顧瑾就立在他身後。
“侯爺膽識真是讓人佩服,只是出門在外還是三思後行的好!”程毅咬牙道。
“那首領以為本候是來幹什麽的,難不成首領還真以為本候是來投誠的?!”寧宣笑道。
“你!”程毅無言以對,只能怒目而視。
“大哥,別跟他廢話,直接綁了,有安京候在手裏他們不敢把我們怎麽樣?!”劉寅道。
“原來一向以仁義為先的起義軍竟也用這種卑劣的手段,本候敬重程首領的為人,又不願意傷及百姓,故而前來和談,本候誠意十足,卻不想貴方竟然如此,實在心寒!”寧宣冷聲道。
“劉副将,稍安勿躁!”宋曉拉住劉寅的胳膊,輕聲道。
“侯爺莫怪,我的兄弟都是實誠人!”程毅道。
“首領覺得如果兩方開戰,哪邊勝算大一些?!”寧宣問道。
“我們從起義之時就早已經将生死置之度外了!”程毅慷慨道,他們不過是窮苦百姓集結起來的一只隊伍,雖然聲勢日漸壯大,但畢竟還是不能跟正規的軍隊想抗衡。
“我知道,若非山窮水盡,實在無活路可走,誰又願意賭上身家性命做着殺頭的勾當,是朝廷将百姓逼至這般地步,實在慚愧!”寧宣突然起身,神情鄭重又悲戚的說道。
“你知道什麽,北地貧苦,今年又連發瘟疫,朝廷不僅不撥款赈災,更是派軍大力鎮壓,不僅不讓生病的人就醫,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就連沒生病的村民都一并放火燒死,北方蠻族入侵,又大肆征兵,私加賦稅,多少百姓都活活餓死了!”劉寅憤然道。
“朝廷腐敗,百姓受苦,寧宣深感痛心,只是首領現在做的事也無異于是将百姓陷入更加水深火熱之中!”寧宣道。
“大哥,他們這些人就只會巧言令色!”劉寅吼道,他的家人都死于瘟疫,對于朝廷的作為他痛恨不已。
“侯爺,程某不過是個粗人,不會講什麽大道理,反也沒活路不反也是沒活路,我們不如拼殺一番,若真能推翻這個腐敗的王朝也算是賺了,若是不能也好過什麽都不做就死!”程毅道。
“首領志存高遠,視死如歸,只是首領忍心依附于你的百姓也慘死于內戰嗎?”寧宣道。
“能多殺些大豐的士兵,大家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劉寅道。
“好一個死得其所,難道諸位不是大豐人嗎?難道那些士兵不是大豐人嗎,他們大部分也都是窮苦出身,也有父母妻兒,他們大部分也是為了養家糊口才應征入伍,朝廷昏聩,将士何辜?!”寧宣憤然道。
“因為你們起義,朝廷調兵鎮壓,北疆與南境的蠻族都蠢蠢欲動,如果事态繼續發展,起義軍繼續壯大,皇上一定會抽調北疆的駐軍前來鎮壓,到時候北方蠻族一定會趁虛而入,只怕你們大事未成,大豐王朝就已經淪喪在外族之手了!”
寧宣一番慷慨陳詞,大廳裏一片寂靜,程毅,劉寅都面有愧疚,神情複雜,寧宣說的情況,軍師宋曉之前也分析過,正是因為如此,他們占領堯城之後,只是繼續招納人馬而沒有再燃戰事,他們雖然痛恨朝廷,卻也絕不想國家亡于外族之手。
“我敬佩兩位首領的氣節膽識,故而前來和談,萬望兩位首領以國家為重!”寧宣對着程毅行了一個大禮。
“那你說怎麽辦,你想讓我們就這樣束手就擒?!”劉寅不滿道。
“我早已表明來意,此次前來只為和談!”寧宣重申道。
“你想要招安我們?!”程毅眯起眼。
“首領若願意接受,我會向皇上請封,義軍的領導都會享有官職,起義之事斷不會有人追究!”
“你把我程毅當成是什麽人!”程毅一掌擊碎了手邊的小案。
“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我把首領當成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故而坦誠相待!”
“首領覺得招降是在侮辱尊下嗎?寧宣卻覺得這是在救百姓與水深火熱,在救大豐與水深火熱!正是大丈夫所為!”
“我們都是粗人,你別說這些冠冕堂皇的大話,說明白點!”劉寅道。
“首領若肯歸降,百姓就可免于死于戰火,大豐就可免于亡于內耗,此時此刻,周邊蠻族都在等待時機,只要內憂加劇,外患必會緊随其後,一旦外族入侵,百姓才真是沒有活路了!”
“難道在這樣的朝廷下百姓就有活路了嗎?!”程毅苦笑道。
“有!皇上身體已經大不如如前,支撐不了多久了,短則一年半載,長則三年兩載,大豐就會迎來他的新君!”
“新君又如何,據我所知,皇子印翔并無治國之才,外戚更是徐賊一派,只怕到時候大豐只會更加混亂!”宋曉道。
“皇上并非只有印翔一位皇子!”
“太子已經失蹤多年,恐怕早就不在世上了!”程毅道,當年林将軍的案子轟動整個大豐,幾乎無人不知。
“太子依然健在!”
“你說什麽!”程毅失聲道。
“太子依然健在,只待時機成熟便能還朝!”
“你說的可是真的!”
“千真萬确!”
“我憑什麽相信你!即便太子還活着,即便能成為新君,又怎麽能保證一定比現在的皇上好呢?!”
“太子流落在外多年,沒有誰比他更知百姓苦楚,林皇後一族被徐氏陷害,太子與徐氏有不共戴天之仇,太子若是還朝,必然徹底鏟除徐氏一族的勢力,還朝政清明!”
“這,這.....”程毅明顯動搖了,就連劉寅都驚訝的合不攏嘴。
“如此辛密,我坦誠相告,首領應該能夠感覺到我的誠意!”
“即便如此,太子也不見得能安然登基,徐氏怎麽袖手旁觀?”
“正是,所以太子是否能順利即位還要多多仰仗首領!”
“侯爺這是何意?!”
“首領歸順朝廷,我為首領請封,請皇上賜首領武職,封地,保住首領現在的人馬力量,這樣首領也不必擔心朝廷過河拆橋,百姓平白受苦,這便是寧宣的誠意,首領且耐心等個幾年,若是太子登基後大豐現狀仍不能改善,首領到時候再反不遲!”
“侯爺,侯爺如此胸懷,程某嘆服,只是不知候爺要我做什麽?!”
“北疆守軍朱國邦是徐氏一派的人,太子還朝之後,徐氏必然會想方設法除掉太子,我希望首領到時候可以配合齊少将軍壓制住北疆的駐軍,讓他們不要成為太子登基的阻力!更不要讓蠻族趁虛而入!”
“寧宣向諸位保證,一旦順利鏟除掉徐氏一族,一定還大豐百姓一個國泰民安!”
“侯爺心胸之寬廣,思慮之長遠,程毅拜服,程毅願意為侯爺效犬馬之勞!”程毅走到寧宣身前,跪拜下去。
劉寅與宋曉也跟着程毅行了大禮。
“三位義士快快請起,未來的大豐還要多靠諸位!”寧宣激動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