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章節
◎多誇誇他,有鼓勵才有動力。◎
劉師傅的廚藝只能說是不賴,算不得頂好,除了幾個拿手菜,其他的菜都和普通飯館的味道差不多,除了分量足外,也沒什麽特別的地方。之所以吸引人,令人念念不忘日日惦記的,還是因為這個人和這份味道。
劉師傅當初選擇開飯館,其實也是機緣巧合。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那個時候基本沒什麽早餐攤,因為每家掙的錢也不多,所以家長們寧可每天早起,也不願平白花冤枉錢去讓孩子買份早餐。而且孩子們都比較貪嘴,會拿早餐錢去買玩具零食,家長們更是不放心把錢交給他們。
劉師傅家也不寬裕,也是像其他家長一樣每天早起給孩子做早餐,看着孩子吃完自己再簡單吃點東西出門上班。不同的是,他偶爾會多做幾份,讓孩子帶去學校給來不及吃早飯的同學。他本是無心之舉,誰知無心插柳柳成蔭,漸漸有早上急着上班的家長會把孩子送到他這裏蹭頓早餐。當然,也不會白蹭,大人們自然知道劉師傅家不富,也通曉人情世故,所以也會給劉師傅塞點錢。錢自然不算多,畢竟大家手頭也緊,但也不會太少,畢竟人家的糧食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給少了讓別人一家怎麽活。
總之就是一個大家都可以接受的價錢。
靠着這個,劉師傅也算小小的賺了一筆。
後來學校旁的一家文具店老板因為家裏出了事,開不下去了,就打算将店鋪出租換點錢幫家裏分擔一下。老板兒子也是在劉師傅家吃早餐的一員,一次老板在送兒子來吃早飯時随口和劉師傅聊起了這事,當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劉師傅将它暗暗在心裏。晚上吃飯的時候,劉師傅将租店賣早餐的想法說了出來,一家人商量了一下,決定先試試看。
劉師傅拿出一部分積蓄和這段時間賺的早餐錢,向那個老板租下了店面,改成了早餐攤,賣些粉面饅頭之類的簡單東西。
那店面的地理位置極好,對面小學,小學後面就是初中,且離得還不是很遠,是個風水寶地。
因為之前就幹過和這類似的,所以算是自帶客源,加上劉師傅的為人大家都清楚,也信得過,生意還算可以。
劉師傅也是個細心的,考慮到初中和小學的孩子飯量不同,他就将食物的分量改成了大中小三種,既方便了孩子,也方便了大人。為了解決孩子拿早餐錢亂買東西餓肚子的情況,他也會做些可愛的小饅頭什麽的,以低到可憐幾乎沒多少利潤可言的價錢賣出去,讓孩子們當充饑的零食吃,不至于餓肚子。
這種小饅頭的存在只是劉師傅的善心,可沒想到小饅頭可可愛愛味道又好,不僅小學生喜歡,初中生和大人們也很喜歡,經常是做一堆出來,沒多久就會被搶購一空。那些來晚了沒買到的,也懶得再去別的地方,幹脆就在劉師傅的店裏随便吃點,這也在無形之中給店裏帶來了生意。
幾年後學校搬遷,小學和初中被移到了別處,而舊的小學和初中則被踏平,并在原來的地方建起了高中。當年叼着可愛饅頭上學的孩子,則成了這所高中的學生。
如果說小學初中是賣文具掙錢的話,那高中就是奶茶和飯館來錢快,但那個年代還沒有奶茶這個東西,所以飯館生意好掙錢。
旁邊的文具店早已嗅到了商機,紛紛改頭換面,搖身一變成了飯館。劉師傅也不甘落後,二話不說就掏錢将早餐店裝修成了飯館。
雖說競争力大,但劉師傅好歹是做過早餐的,學生們也是認識他的,而且比起那些沒吃過、不知深淺的飯館和已經成人精的飯館老板,還是知根知底又老實的劉師傅信得過,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來照顧他的生意。劉師傅也不負所望,每份菜的分量足不說,價錢也公道,時不時還會和人閑聊兩句或送個水果飲料什麽的,孩子長孩子短地喊,完全沒有一點商人的樣子,更像一個關心孩子的鄰家大爺。
大多畢業走南闖北的人再回到店裏來,即使對方的氣質和外貌變化再大,劉師傅都能一眼認出來,不用對方說就能準确地報出對方以前最常點的那幾道菜的菜名,且毫不生疏地和對方唠嗑長短,讓人倍感親切。
正是因為這份多年依舊、始終如一的親切,即使飯館沒開了,人們也還記得他和那份當年的味道,并且多年來都不曾忘記。
現下得知劉記飯館又開了張,那些太久沒有嘗過的老顧客便三三兩兩的約着老友來了,坐在飯桌上翹首以盼地朝裏望。
“哎呀哎呀,太久沒幹活了,沒什麽力氣,抄不動喽。”
劉師傅端着一盤酸辣土豆絲出來,将它放到桌上,拉了條板凳坐下,扯下肩膀上的白布擦汗,指了指裏面忙活的年輕背影和這些老顧客解釋:
“我舍不下飯館,又幹不動,就請了他幫忙。”
“這孩子長的俊,菜炒的也好吃,你們可得嘗嘗。完了之後捧捧場,多誇誇他,有鼓勵才有動力。”
他又指了指另兩個忙活的人:
“這倆孩子也是我請的,也是幫忙的,幹活勤快手腳麻利,替我這一把老骨頭幹了不少活,是兩個好孩子。”
說完他捶了捶酸痛的背,給客人們拿了冰啤酒和飲料。剛好何夢文端了菜出來,他接過,忙招呼客人品嘗:“快嘗嘗,小顧做的,這孩子手藝可好了,做的菜也好吃。”
客人半信半疑,但還是給面子嘗了嘗,登時就停不下來,夾了一大筷子,混着飯猛扒了幾口,還将盤子主動往旁邊送:“來來,你們嘗嘗,真的好吃。”
其他幾人将信将疑地夾了點嘗嘗,贊不絕口:
“好吃好吃,沒想到這小夥子看着年紀輕輕,做的飯卻和那些做了多年的酒店老廚師不相上下,真不錯。”
“本來我是沖着劉師傅你這人來的,沒想到被這小夥子的廚藝吸引了去。老劉啊,可別怪我不夠義氣,這人還是你引見的呢。”
“老劉啊,你從哪撿到的寶啊,這運氣也太好了。”
……
衆人的贊美多多少少都有些誇大的成分在,但這并不影響劉師傅聽完後的愉悅心情。衆人看他高興,便笑着道:
“老劉啊,你可別以為有了他你就可以輕松了,那可不行,我們等了那麽久,好不容易等到你回來了,可別想用一個小夥子就把我們給打發了。”
“對對對,我們等這麽久,你可不能讓我們空歡喜一場啊。”
衆人也不是沒見過世面的,比這好吃多少倍的東西都吃過,雖說這菜的味道确實是不錯,但見過大風大浪的人怎麽可能被這點口腹之欲影響就忘了自己來這的目的?
不過雖說衆人來這的主要目的還是因為劉師傅這個人和那份年輕時的回憶,但大家也知道劉師傅的身體狀況,自然不會為難他:
“我們知道你身體不如以前硬朗了,也不是非要逼你接着下廚,就是希望嘗嘗當年的味道,哪怕只是一小碟子,那也是好的。”
劉師傅自然知道他們來的原因,當下便承諾:“放心,既然我決定重新把飯館開了起來,那就不會讓你們失望,從今往後,但凡是來我這吃飯的,每單我都會自己下廚至少給你們炒一盤!”
“噢噢噢——還是老劉懂我們!”
衆人笑着,皆是一臉滿足。
12.提前下班
◎“我向劉大哥打了小報告。”◎
飯館生意日漸興隆,知道的人也越來越多,劉師傅看着一張張熟悉的臉也是開心的不行,每天樂呵呵地炒菜聊天,早已将當初和兒子的約法三章抛到了九霄雲外。
顧風燭看着每天炒菜炒到滿頭大汗手發酸的老人家,多少有點擔心和心疼,但礙于和對方不是很熟加上他性子冷淡,遲遲說不出口。
直到某天再次看到老人家躲在角落偷偷吃了一大把藥後,這種擔心終于爆發。
他假借上廁所偷偷溜到前面,和在前面忙活準備開門營業的兩人說今天下午放假,将他們打發回了家,又趁着還沒到營業時間店裏沒人,将早已準備好的“暫停營業”的牌子挂上,并悄聲關上了店門。
廚房和待客區之間是用木板隔開的,中間割下一塊安了個簡易木門方便進出和傳菜。木板沒有窗,若是将門關上了,裏面的人便像瞎子一樣看不到外面發生了什麽。
顧風燭進去的時候,劉師傅已經備完菜,正拉了條凳子坐下等客人來。他随手将門掩上,擋住了劉師傅向外探視的目光,然後一臉什麽都沒發生過的樣子,默不作聲地将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