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過年
“你竟然算的這麽快!”奚昀不可思議瞪大眼睛,“是不是有什麽訣竅?”
“那當然,不然我能讓他來算賬嗎?” 顏氏表情帶着驕傲,舉起她手裏的賬本,“我也用了那個法子,現在算起賬本快了不少,從前要算三日的,現在一日就能算完。”
奚昀懵懵懂懂聽了一半,她上手試了試,發現這樣算賬的确要快不少,她不信邪,又用原來的法子算了一回,結果還是相同的。
“乖乖,原來昭昭這麽厲害!”她很不可思議,“咱們家要出個算學天才嗎?”
“什麽天才?”奚明淵恰好跨進大門來,剛剛聽到後半句。
奚昀嘴快,立刻吧把前因後果說了一遍,奚明淵的興致也被勾了起來,“當真?”
“我騙誰也不敢騙您吶!”
奚明淵自己驗算了一遍,果然就如女兒說的,一高興話頭就收不住,“好,好!開年了官學裏要新開一門算學課,你們兩都有基礎,學起來就不困難了。”
奚昭就道:“爹你現在就告訴我們?這算不算透題?”
“這算什麽?你以為是突然開的課程嗎?”奚明淵笑的爽朗,“要開新課,就得聘請先生,印刷新課本,安排課堂,前前後後人都要動員起來,稍微有點門路的人家,都打聽出來了。”不過自己這兩個小傻蛋,從來沒試圖打聽而已。
奚昭不好意思的撓頭,他還以為爹今天突然轉了性,居然給他們開後門呢!
略過這個話題,奚明淵問起除夕宴的準備,顏氏一一道來,“東西早就備好了,家裏下人如果住的近的,就額外發些米面肉菜,讓他們自己回家去團聚。”
“這樣就好,都是人生父母養的,忙碌一年誰不想好生休息兩天?讓他們在家裏多休息幾日。”奚明淵點頭,“家裏的仆人還夠使嗎?”
家裏只有幾個近身的丫頭仆人是從京城帶來的,餘下都是簽的短期契約,按月領錢的那種。
“提前備好了大菜,頂多炒個時蔬什麽的,就是周媽也能做。”顏氏做這些駕輕就熟,毫無問題。
“對了,老三今年不回義州,除夕那日要跟我們一起過年,別忘了準備他們的份兒。”奚明淵突然說道。
顏氏楞了楞,奚昭則是想到了堂弟。
“好,反正食材都是準備好的。”顏氏接了一句,還是沒忍住說,“他們怎麽今年不回去?”
往年裏,奚三叔回去的可勤快了,畢竟過年這麽好機會,親朋好友彙聚一堂,正該好生炫耀一番吶!富貴不還鄉,豈不是衣錦夜行麽?
“是一點生意上的事情,還要留着處理,也花費不了幾天時間。”奚明淵說的很輕巧,但,奚昭心裏明白啊,他擡頭看了爹一眼,結果奚明淵給他使了眼色,他就默默按下心裏的疑惑。
爹應該有其他的主意,吧?他繼續算着手裏的賬本。
午休後,奚明淵特意過來找他,擺出要封口的意思:“這事馬上就要結案了,等到塵埃落定再說。”
奚昭做了一個封口的手勢,“當然!我嘴巴緊的很。”更知道輕重,要是傳出去,不定鬧出什麽事情來。
他們兩默契的對視一眼,決定先保守這個秘密。
放假的時候,總覺得好像什麽事情都沒做,時間就刷刷的過去,就是除夕當天了。
上午時分,奚三叔就帶着一家四口人過來團聚,着意打扮穿戴一新,映襯着喜氣洋洋的。
奚三叔的媳婦陳氏老遠就喊着,“哎呀嫂子怎麽親自來接我們?我們又不是不認識路。”那語氣親熱極了,同時快走主動過去挽住顏氏的手,“嫂子今天打扮的真好看,不像我,金銀首飾都往頭上戴,就是不襯人。”
顏氏已經習慣她的熱情,微笑着:“再熟也不能失禮啊,走這邊。”她們兩先走在前面,奚三叔跟他的兩個兒子奚建功,奚立業就跟在前面。
奚昭跟奚昀慢慢跟在後頭。嬸娘陳氏是個很健談的婦人,不論是跟誰都能唠上幾句,而且都是安全話題,讨論衣裳首飾什麽的,捧人雖然誇張,被她一說又充滿了真誠,顏氏被逗笑了,很快就根據陳氏的特點,讓她調整一下妝容和服飾,衣裳顏色最好不要超過三個,而妝容只要一個重點就好,不然看起來花裏胡哨,還沒達到效果。
陳氏想到自己出門前打扮,拼命把貴重的發簪往頭上戴,結果還不如別人随意帶兩只好看,由衷的感嘆:“嫂子真是厲害,不愧是大家閨秀,這一出手就把我打扮的跟天仙似的。”
“哪有?還不是一邊學一邊看的?誰也不是生來就會的。多試,試過之後合适自己的,就多穿戴幾回,不适合自己的,下回就不買了,揚長避短嘛。”顏氏自己是個美人不說,對穿衣打扮更有
一套心得,怎麽把三分人才扮成五分美貌,她最清楚。
陳氏就幹脆跟着顏氏進了內屋,只是稍微把妝容變了變,取下幾只發簪,等到出來時讓人眼前一亮,成了素雅莊重的夫人範,濃淡得宜搭配得當,反而比剛才花裏胡哨的樣子美多了。
奚三叔忍不住喝彩:“好看!”
陳氏摸了摸發簪,喜上眉梢:“真的?我也覺得怪好看的。”
哎呀呀,果然當初慫恿着丈夫跟這位堂兄處好關系是對的,不僅把自家帶了起來,成了城裏人,連嫂子也是個好相處的,從來不會因為自己鄉下出身就看不起自個,這筆投資真是賺的大發了!
可這些都不是陳氏最看重的,她更想兩個兒子以後的前程......想到這裏,陳氏的眼神落到兩個兒子身上,忙說:“建功,立業,你兩跟昭昭不如讨論讨論功課?”
都在上學,這還愁找不到共同話題嗎?
奚立業心頭一緊,生怕奚昭一股腦往外抖落,奚建功還傻傻的笑着。
奚昭突然被點頭,也沒跳出來說什麽,他笑了笑,“那嬸娘,我帶他們兩去我這邊玩吧。”
以前也是這樣的,大人們說話,就把小孩打發走,讓他們自己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