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議婚
賈寶玉下完這局棋就向林如海告辭了,并且拒絕了他留他吃午飯的好意,林瑾林瑜覺得有些意外,卻也沒有強留。
因為沒有外人在,這頓久違的團圓飯林家父子四人團團做了一桌,各自說着分別這兩年發生的事情。
古代交通不便,一年到頭通不了幾封信,除了報報平安,根本說不了多少事,再說有些事情,那也不是信裏能随便說的,因而“食不言”的規矩,華麗麗地被無視了,每個人都是談興高漲。
林瑾或許不曾在意,林瑜卻是有意無意打探着,林如海和黛玉對賈寶玉的态度。要知道,雪中送炭可比錦上添花容易刷好感度多了,林瑜就怕賈寶玉刷着刷着,又把“木石前緣”給續上了。
雖說重生的賈寶玉比原着那個不諧世事的公子哥兒要靠譜些,可命定的悲劇結局還是讓林瑜心有餘悸。
好在從林黛玉的回答來看,這樣的可能幾乎是不存在的,因為過去兩年,她和賈寶玉壓根兒就沒直接見過面,必要的交流都是通過府中下人傳話,說的也是林家一些她不方便抛頭露面的事務,她對他,只有純粹的感激之情。
而林如海對賈寶玉的看重,也沒超出自家子侄的範疇,并未把他列入女婿的候選人,畢竟兩家的差距,比起以前是更大了。
午膳過後,林如海又把兩個兒子叫到了書房。之前有黛玉在場,大家說的都是家事,這會兒只剩下父子三人,就該說說朝上的事情了,這關系到林家未來的發展方向。
比起在幽州掃尾,回京不過轉了圈就回到老家的林瑜,一直跟在徒楓身邊的林瑾的情報顯然更豐富,因此林如海提出的大多數問題,都是由他作答,林瑜不過在旁邊起到補充作用,有時甚至連補充都不需要。
看得出來,林如海對兒子們這兩年的表現都很滿意,不時點頭微笑不說,還打算親自輔導他們,準備即将到來的秋闱。
林瑜面上答應地很爽快,心裏卻在嘀咕,林老爹只關心兒子們的學業,将來肯定會被打擊慘重。他和柳泫小鬼的糾纏不清暫且不論,就是林瑾和徒楓,只怕也不是那麽清白,要不然他每次提到徒楓,林瑾的臉色不會都有些許的不自然。
那天之後,賈寶玉再沒來過林家,林瑜覺得這樣挺好,多活一輩子的人心态就是不一樣,看來他是以小心之人度君子之腹了。
黛玉的婚事林瑜旁敲側擊地打聽過了,林如海這兩年根本沒有提過,跟他事前的猜測一致。畢竟,先皇駕崩後朝中局勢大亂,不是議婚的好時候,稍微眼神不好,挑錯了親家,能把全家人乃至全族人給坑了,還是等等比較安全。
如今,天下大局已定,黛玉的年齡也不能拖了,林瑜本着幫人幫到底的态度,托人給趙清帶了封信,至于以後的事,他就不用插手了,自有趙清在林如海面前表現。
閉門苦讀這種事兒,林瑜上輩子幹過一次,那是為了高考。在他們那個人口衆多的高考大省,要想考上帝都的好學校好專業,沒有傲人的成績是不行的,分數稍微低上一點,就是跟運氣挂鈎了,考前填志願這種事情,不拼人品是不行的。
偏偏林瑜的運氣歷來不是很好,所以他只能努力努力再努力,務求自己的高考成績在全省位列前茅,确保萬無一失。
Advertisement
好在經過高三那年的頭懸梁、錐刺股,林瑜最終以超過重本分數線一百多分的成績跨進了從小就向往的帝都大學。
這次備戰鄉試,林瑜找回了當年高考的感覺,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算算也是,鄉試就錄取那麽一兩百號人,落榜的才是大多數,不拼命都不行,不像高考,分數低點也就是學校差點,可不至于一不小心就名落孫山啊。
除此之外,林瑜還有個不足為外人道的必須拼命的理由,就是上輩子,他一直是那種什麽都好的“別人家的孩子”,這輩子卻遇上了一個天資聰穎的林瑾。可能是固化的思維方式的影響,開着挂的林瑜,愣是在四書五經上玩不過林瑾,更別說詩詞歌賦一類了,他至今只能做到把詩詞填出來,勉強押韻,而林瑾,人家那水準一看就是林妹妹的親弟弟。
轉眼到了八月,三年一度的鄉試正式開場。考試共分三場,每場考三日,三場都需要提前一天進入考場。
古代科舉考試的規矩,林瑜穿越前就有所耳聞,不過真到了自己親身體會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在心裏吐槽兩句,這都什麽人發明的考試制度,要不要這麽不人道,整整九天關在鴿子籠似的號房裏,簡直是要把人憋瘋的節奏。
抱怨歸抱怨,林瑜答題的思路一點沒受影響,他已經想過了,正是因為考試條件如此艱難,他更要争取一次過關,不然三年後再來一次,不是自讨苦吃是什麽,他才不想再受一次這樣的罪。
好容易把三場考試都考完,十來天沒吃好也沒睡好的林瑜,見着鏡子裏的自己都有點不敢認了,再看看林瑾,似乎也不比自己好到哪裏去,而且好像還要慘點,心裏總算平衡了點。
不管什麽考試,考完之後的首要任務都是等成績。皇天不負有心人,林瑜的鄉試名次相當不錯,全省第七,絕對不丢林探花的面子,只是跟林瑾比起來,就有點不夠看了,因為他是解元,全省第一。
雖說這樣的成績是在林瑜預料之中,可身為穿越大軍的一員,玩不過人家原裝的土着人士,林瑜的心裏面,難免還是有點小小的疙瘩。更讓他想不明白的是,比起小有郁悶的自己,林瑾的表現,真不像是很開心的樣子啊。
莫非京裏有什麽不好的消息傳來,比如徒楓的後宮又添了新人?林瑜胡亂猜測着,還暗地裏讓紙渲去打聽,結果卻出人意料。
原來,在林瑾林瑜的鄉試成績出來之後,關于他們身世的說法,不知怎地冒出了水面,這讓林瑜很想不通。當初,穆姨娘害人不成反害己,不是被賈敏發落了嗎,相關人士也都處理了。他和林瑾不是賈敏所出,只是記在她的名下,這在林家并非秘密,可穆姨娘的事兒,不該有人再翻出來啊,不要說穆家的那些親戚,就是背後使壞的九皇子,墳頭都已經長草了。
林瑜不知道林瑾對當年的往事知曉了多少,也不好貿然去問,生怕一不小心就弄巧成拙,不管怎麽說,林瑾和穆姨娘,總是有血緣之親的,穆姨娘要害他,也是為了林瑾的将來考慮,只是她的做法,現在看來顯得很多餘。
提到穆姨娘,林瑜很難不想起賀姨娘,他的箱底,至今保留着賀姨娘當年親手縫制的衣物,只是她的模樣,他已經記不清了。
也許,他也該讓人去打聽下賀姨娘的近況,要是她過得不錯,他就不打攪了,否則的話,必要的援手還是應該的。
林如海是先皇的心腹重臣,擔任的還是巡鹽禦史這般棘手的崗位,沒有狠辣的眼見力是不行的,因而林瑾林瑜私下的小動作,沒有一個是瞞得過他的。不過他只是冷眼看着,只要他們沒有出格的言行,并不會刻意去阻止什麽。
好在林瑾林瑜都是很有分寸的人,林瑾想打探穆姨娘被驅逐的真正原因,可曉得真相的人除了林如海和林瑜,其他都不在了,他打聽了許久,也不過打聽到一鱗半爪,拼湊不出事情完整的前因後果,林瑾猶豫再三,放棄了繼續追查的念頭。
林瑜也只是了解了賀姨娘的近況,曉得她嫁人後夫妻和美、兒女雙全,雖不是大富之家,可也衣食無憂就不再多問了,也沒有親自上門拜訪的意圖,他覺得吧,不去比去了更好,實在要為賀姨娘做點什麽,也得等他正式有了官職以後。
林如海見兒子們的表現還算得體,就把心思全部放回了女兒身上,因為林瑾林瑜的鄉試成績一出來,給黛玉提親的人就跟商量好了似的,接二連三地上門來了,其中還有曾經來過的趙家,不過此舉,并不算太過令人驚奇。
趙清這次鄉試的成績也很優異,林瑜就跟林瑾咬過耳朵,明年的春闱,他們有個兇殘的對手了。
林如海對趙清這個人也很看好,當初趙家迫于徒桦在朝上的壓力跟林家退了婚,他毫不猶豫追上門來,向林如海承諾只要黛玉不嫁,自己絕不會娶,之後還去了幽州,在定北侯劉策手下混得如魚得水,說是文武雙全絕不過分。
可有趙家退婚在先,再是局勢危急,心有苦衷,林如海想起來,心裏總歸有點兒不舒服,他的女兒又不是嫁不出去,非得挂在趙家的樹上不可。若是給黛玉提親的那些人家,有和趙清條件差不多的子弟,他想都不想就會點頭了。
可是挑來挑去,林如海發現一個問題,家世不比趙家差的,個人能力不及趙清,家世不如趙家的,更沒有比趙清好的。畢竟,趙清在幽州的所作所為,是林瑾林瑜所不及的,而他的文華才學,也不在兩人之下,這樣的女婿錯過了,可不容易再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