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歸鄉
賈家人的樂極生悲,林瑜是不知情的,他只覺得,離京不過短短兩年,怎麽再回來竟有種恍若隔世的感覺。
林家的宅子前幾年才翻修過的,雖然這兩年沒有主人在,可有老仆守着,林瑾回來又命人徹底收拾過,因此林瑜看到的模樣,跟他當初回蘇州之前,幾乎沒有區別,只是池中的幾尾錦鯉,好像更肥了一些。
林瑜在院子裏站了片刻,覺得安靜地有些過分,不過這也不奇怪,兩年前返鄉的時候,包括林如海在內,都覺得他們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回再回京,就只留了兩房家人下來,總計不過十餘口,其餘的要麽打發了,要麽帶回了老家。
林瑾林瑜北上幽州,都是輕車簡從,只帶了個随身小厮,如今他們回來,也就多了主仆四個,宅子裏自然熱鬧不起來。
留守的管家福伯見人手不夠,擔心委屈了兩位少爺,正在張羅着買人,不過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就算買了人來,也要慢慢教導,不是說買了就能用的,沒那麽方便。
好在兄弟倆在幽州獨立慣了,一兩個小厮盡夠用,并不像小時候那樣需要一群丫鬟前呼後擁的,倒也沒什麽不習慣的。
再說了,林瑾回京這麽些天,在宮裏留宿的日子比在家還多,林瑜回家三日了,居然沒能見到他。
對此,林瑜深表不解。徒楓身邊不乏能人,林瑾一個尚未出仕的小秀才,能幫到他多少,竟然忙成這個樣子,真是不可思議。
這天晚上,就在林瑜以為他又要獨自享用燭光晚餐的時候,林瑾回來了。
林瑜放下筷子,揶揄道:“哥,你終于舍得回來了?”
林瑾也不辯解,只是笑笑就在桌邊坐下了,福伯趕緊命人添了雙筷子,又讓廚房多加了幾個菜。
由于林家秉承“食不言、寝不語”的祖訓,兄弟兩個的晚餐用得很安靜,聽不到任何多餘的聲音。
直到用過晚膳,林瑾拉着準備回房的林瑜到了書房,才給他交待了自己這些天的部分經歷。
“什麽?柳嫔自盡了?”林瑾說了別的什麽,林瑜并不放在心上,但是說到柳嫄自盡,還是給徒楓殉情,林瑜真的驚呆了。
“對啊,不過現在不是柳嫔了,陛下追封她為柳妃,陪葬帝陵了。”林瑾平靜地補充道。
“為什麽?為什麽會是這樣?她為什麽要這麽做?”林瑜抓狂了,雖然徒楓和徒桦兄弟早已鬧得水火不容,可旁人看來,帝位的交接還是很平和的,徒楓對徒桦的妻兒,也都做了很妥善的安排,柳嫄好端端的,為什麽那麽想不開。
Advertisement
誠然,進宮給徒桦當嫔妃是段很糟糕的經歷,可徒桦活着的時候她都熬過來了,有必要這麽急着去陪他嗎。
“為什麽不呢?”林瑾似笑非笑,“柳妃殉葬了,柳家大姑娘才能有活路,不是麽?”
什麽?!林瑜眨了眨眼,方醒過神來,林瑾的意思是說,所謂柳妃殉葬,不過是柳嫄金蟬脫殼的一個借口,只是這麽做的話,他們的膽子是不是太大了點,還是說——徒楓也是知情的,他默許了柳嫄這麽做,還讓林瑾幫着打掩護。
見林瑜明白過來,林瑾挑唇笑道:“瑜兒,此事你知我知就好,切莫傳言出去,免得給柳家帶來麻煩。”
林瑜忙點頭道:“哥,你放心,我明白的。”縱然以後要改換身份、隐姓埋名,可是林瑜深信,有柳家護着,柳嫄的新生活,怎麽都比老死宮中,給徒桦守一輩子寡要強得多。他更好奇的是,徒楓為什麽要給柳家這個恩典,是不是他們暗中還為他做了什麽,不然怎麽會允許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可惜林瑾不肯再說下去了,林瑜怎麽死纏爛打也沒用。
結束了有關柳嫄的話題,林瑾轉而又道:“陛下已經說了,明年改元,會開恩科。”
“這是好事,可跟我們有關系嗎?”他們都還只是秀才,明年開恩科的話,根本趕不上啊。
“今年就是秋闱之年。”林瑾伸手敲敲林瑜的腦門,“我已經給父親寫信了,告訴他我們下個月回去。”
林瑜愣了愣,突然間意識到,他必須回到頭懸梁錐刺股的狀态了,不然考得比林瑾差太多,或者是一個考中了,一個落榜了,豈不是很丢人。在幽州的那段時間,他看書的時間少得可憐,幾乎快把以前的功課都忘光了。
他想了想,又問道:“你向陛下告假了嗎?”林瑾不是在幫着徒楓做事嗎,說走就走的,他能沒意見。
“需要告什麽假,我又沒有正式入朝為官……”林瑾苦笑道,他這些天幫徒楓做的,也都是些不大見得光的事情。況且,要他回鄉考試,也是徒楓的意思,他明确說了,要想堂堂正正站在他的身邊,必須自己努力,他不會幫他開後門的。
林瑾很清楚,徒楓所謂的站在他身邊跟他自己想要的在他身邊,根本不是一回事。可他不能不這麽做,如果連最基本的鄉試、會試都過不了,他以後大概連見到他的機會都不會有。
林瑜就更驚訝了,林瑾和徒楓的關系有這麽好了嗎,他要回鄉,招呼都可以不打的。可徒楓已經是皇帝了,再不是以前的落難王爺,林瑾跟他那麽親密,落在言官眼裏,會被解讀出很不好的意思吧……
林瑜的思緒愈加發散,而且他本來是想林瑾和徒楓的,可想着想着,就想到某個回家的小鬼身上了。
前幾天,他們各回各家之前,柳泫就跟他說了,他是不會放棄的,堅決抵抗到底,林瑜想了半天,愣是沒話反駁。
不過柳家的情況跟林家不同,林如海辭了官就沒打算複出,徒楓請他都沒用,柳煦卻是丁憂兼之被打壓,這次徒楓卷土重來,他也跟着舉家歸來,看樣子是想大展抱負的,他們家人多勢衆的,柳泫一個人應當抵抗不住。
至于和宜陽公主的婚約,林瑜想都懶得想了,反正不是他能做主的事情,想了也白想。
過得兩日,林家兄弟收拾行裝,踏上了歸鄉的路程,跟他們同路的還有趙清,他也是回鄉參加鄉試的。
一路上,趙清小心翼翼并且不着痕跡地跟林瑾林瑜打探着林如海的态度,林瑾有一句每一句地答着,顯得很不在意。林瑜幹脆就沒怎麽插話,他估計啊,趙清更想問的是林妹妹,可就是不好意思開口,也有可能是怕被他們兄弟揍了。
畢竟,趙家退婚這事兒挺不厚道,再是情有所原也難免讓人心頭不舒服,若是林如海堅決不肯嫁女兒,趙清也沒辦法。
好在他這兩年的表現很是給力,若是秋闱、春闱成績不錯,趙家再把姿态放低點,兩人的婚事也不是不能成。林如海不是那種為了面子就不顧女兒終身幸福的人,趙清的資質和擔當都是非常難得的,尤其後者,說是打着燈籠也難找絕不誇張。
行船到了蘇州,林瑾林瑜先行下船,而趙清,他要一直坐到運河的終點杭州。
分別之前,趙清拜托林瑾林瑜幫他打聽,林如海有沒有再給黛玉訂婚,若是有,他就不來打攪了,若是沒有,秋闱成績出來,他請長輩上門。畢竟,當初說不會先議婚的是他自己,林如海沒有承諾過任何事。
林瑜笑着答應了,他看得出來,趙清說到林如海可能已經給黛玉說了人家時,表情是很微妙的,複雜到難以解讀。
下船以後,林家的下人早已在碼頭等待,兄弟倆思念父親和姐姐,亟不可待往家趕去。
讓林瑜感到驚訝的是,在他家書房,他見到了一個似乎不應該在這裏出現的人。
“哥,我沒看錯吧?”林瑜擡手揉了揉眼睛,才伸手去扯林瑾的衣袖。
林瑾也是一愣,吶吶道:“我想你沒有看錯。”
那個正在和林如海下棋的人,居然會是離家出走的賈寶玉,林瑜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沉默片刻,兄弟倆齊齊進門,先給林如海請了安,又和賈寶玉互相見了禮。
經過一番簡略的交談,林瑜才搞明白,賈寶玉所謂的留書出走,并非毫無目的的亂走,而是回了金陵老家。
因他到了金陵以後,曾到蘇州林家拜訪過,見林瑾林瑜都不在家,林家父女又都是又病又弱的,就表示自己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會留在金陵,若是姑父和林妹妹有什麽事需要人跑腿,可以派人通知他一聲。
後來有一次,林如海真的病得厲害,林瑾林瑜又遠在幽州救不了近火,林家又是五服之內沒人的,林黛玉一個未出閣的少女,如何支應地下來裏裏外外那麽多事。萬般無奈之中,她想到賈寶玉了,雖然在京裏的時候打交道不多,可是這位表兄,給她的印象還是很靠譜的。
賈寶玉收到信就過來了,他要做的其實不多,起碼那些想着老爺病重,少爺音訊全無,林家快要完蛋的人會少想些不該想的。
也是林如海命不該絕,撐了幾天,竟然緩了過來。從那以後,賈寶玉就成了林家的常客,時不時就會登門拜訪。
聽到這裏,林瑜心裏不由“咯噔”一下。什麽意思?原著的力量竟有那麽強大,紅樓的劇情早就崩壞到畫美不忍看的地步了,那貫穿全文的木石前緣,居然還有死灰複燃的跡象。
就在林瑜想着要不要出言試探的時候,賈寶玉突然道:“林姑父,既然兩位表弟已經歸來,侄兒也就可以安心離開了。”
“離開?表兄要去哪裏?也是回金陵參加考試嗎?”林瑾和林瑜不同,他沒看過紅樓夢,也不知道原著劇情,對賈寶玉的印象一向還好,甚至可以算是他在賈家僅有的幾個看得順眼的人之一。
賈寶玉搖頭道:“我并無此意,只想四處走走,随處看看。”無論哪一世,他對功名前程,都是沒有興趣的。早年認真刻苦,是因為他以為,只要自己努力了,有了功名在身,就能挽救賈家被抄家的厄運。
可他沒有想到,命運并沒有按照原來的軌道前行,元春的弄巧成拙,甚至還使得賈家的抄家時間提早了,而一切苦果的原因,卻是在他出生以前就種下的,他的努力,根本沒有意義,賈家的傾覆,是命中注定的,誰也拯救不了。
變數也不是沒有,那就是林家多出來的表弟,還有進宮為妃的迎春。由于徒楓的存在,賈家的下場比前世要好,西府衆人悉數放出來了不說,還歸還了祭田和女眷的嫁妝,以前的富貴生活雖然沒了,全家人衣食無憂卻是有保障的。
偏偏王夫人不知足,老是想鬧點事情出來,以前是跟大房鬧,後來分了家,就是跟媳婦鬧,跟姨娘鬧,跟庶子庶女鬧,賈寶玉就是被她鬧得呆不住,才起身回了江南,順便也好看看老家的産業。
來蘇州拜訪林家是計劃中的,可是發現林瑾林瑜都去了幽州,賈寶玉就改變了原有的游歷計劃,在金陵老家住下了。
無論如何,他要守着林妹妹才行,她欠他的眼淚,前世早已還清,這一生,他希望她能平安順遂。
如今,林家兄弟平安歸來,他再沒什麽可擔心的,也就不用随時前來林家叨擾。
而徒楓登了基,有迎春和宮裏的兩個小公主在,在京的賈家諸人,也讓他很放心,從此再無牽挂。
的确,徒楓是個很念舊情的人,他忙過前朝的事情,就開始冊封後宮和皇子皇女了。
因為是換了個兒子做皇帝,劉太後的身份不用改變。随即,徒楓追封了原配為皇後,嫡子為太子。
迎春和陳氏分別封了淑妃和謹嫔,兩個公主封號不變,還是長樂和永安,剛滿半歲的二皇子沒有得到冊封。
徒楓此舉引起人們無數的猜測,皇帝後位虛懸,這是覺得賈淑妃和陳謹嫔不夠資格,想要另立新人吧。
更有心思靈活的人家,已開始琢磨自己家裏或者親戚家裏,有沒有适合進宮的女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