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謠言
梁月提着籃子在山林裏仔細的尋找,這個時候除了能在山林裏找到野菜之外,基本上就找不到其他的東西。就連野菜,最多的也就是蕨菜,這個東西雖然好吃,也可以治病,但是據說也有致癌物質,所以梁月基本上都不會采集蕨菜。
梁月找了一會兒,就聽到梁斯言在叫自己,于是趕緊走過去。梁月走過去一看,原來是梁斯言已經将坑全部挖好了。
“哥,你扶着樹,我來填土。”梁月說道。
梁斯言扶着板栗樹,梁月一點點的将土撒進去,當坑內的土填了一半的時候,梁月便停了下來,然後繼續種下一顆樹。當所有的樹都種下去之後,梁月便對梁斯言說:“哥,你去提一桶水上來吧。”
在山地下的農田裏,那是一年四季都有水的。很快梁斯言便提着一桶水上來了,開始給剛種下的板栗樹澆水。不過,在梁斯言澆水之前,梁月給每一棵樹都灑了草木灰。梁月在一旁叮囑道:“哥,水要澆透。”
梁斯言澆過水之後梁月再把剩下的泥土填完,将坑填滿,最後再将之前割下來的雜草放在板栗樹下,這樣能夠減少水分的蒸發,提高成活率。
将這些板栗樹種好,時間已經已經不早了。梁月看了看天上的太陽,已經向西傾斜,快要下山了。梁月将東西收拾好,然後兩人便一起回家去了。
梁月回到家裏,休息了一下,然後便提着早上留下來的折耳根去邱秀才家裏。梁月走到邱秀才家門口并沒有直接進去,而是站在門口喊了一聲:“邱嬸。”
邱嬸孫海棠從廚房裏探出一個頭來,看到是梁月,連忙說:“是小月呀,快進來了。”梁月這才走進去,孫海棠正在廚房裏面擇菜。梁月将手中的折耳根遞給孫海棠說:“邱嬸,這是我挖野菜的時候挖到的,不過我和哥哥都不喜歡吃,扔掉又覺得浪費了,所以就給你們送來。”梁月說完又連忙接着說了一句:“邱嬸要是不喜歡就扔掉好了。”
邱嬸接過籃子,将籃子裏的折耳根倒出來,将籃子還給梁月,說:“嬸可就不跟你客氣了,這可就收下了。”梁月站起來準備回去,邱嬸便拉着她說:“小月,你等一下。”
“還有什麽事情嗎,邱嬸?”梁月疑惑的問道。
“你爹娘現在也不在了,家裏沒有個主事的人,別人難免說閑話,你以後做事可要小心點,不能像以前那樣了。”邱嬸含含糊糊的說道。
梁月丈二的和尚摸不着頭腦,不過又想到荷花娘秦氏說的話,似乎又有點眉目,便直截了當的問:“邱嬸,是不是有誰說什麽了?”
“有人說看到丁家的學智送了你很多好值錢的東西,說是你要給他們家做童養媳。”孫海棠說道。
丁學智是狗蛋的大名,當時還是邱秀才給取的名字,除了他們一家人之外,便沒有人再喊他的大名了,大家都習慣喊他的小名狗蛋。
雖然孫海棠的話說的比較溫和,不過梁月能想象當時這話從造謠的人嘴中說出來的時候肯定是很難聽的。不過梁月有些不理解,究竟是誰在造謠,有什麽目的。
Advertisement
“邱嬸,根本就沒有這回事。”梁月說道。
“那你以後可要小心點,萬一以後再被人看到點什麽,沒什麽也會變成有什麽。”孫海棠叮囑道。
“我知道,邱嬸,是誰說狗蛋送了我很多東西的?”梁月問道,她倒是想知道究竟是在造謠。
“是梨花的娘說的,說是看到丁學智提了一籃子魚送給你們,還有其他很多東西。”孫海棠說完似乎想起什麽,連忙說:“既然沒有就算了,以後小心點就是了,你可別跑去找她理論,她畢竟是你長輩,知道嗎?”
雖然梁月沒有想過要找梨花娘,也就是趙春花理論對峙,但是孫海棠的這話也要她心裏很不舒服,難道就因為她比自己長一輩,所以無論她造什麽謠言自己也只能承受嗎,真是太荒謬了!
梁月沒有說話,孫海棠接着說:“所以說,你們爹娘去世了,你們做事情便要更加小心點。”梁月沒有反駁,應了一聲,然後就回家去了。
回到家裏,梁月便開始準備晚飯,至于孫海棠說的那件事,梁月壓根沒放在心上。梁月打算将那條至少半斤的黃鳝從木桶裏拿出來殺了,不過梁月從來沒有殺過黃鳝,而且別說殺了,她連拿都拿不起來,滑溜溜的。
“哥,你來把這條黃鳝殺掉吧。”梁月對剛剛抱着一捆柴進來的梁斯言說道。
梁斯言将柴放在柴竈旁邊,然後走過來,一下來就将滑溜溜的黃鳝捉了起來。梁月并沒有在一旁看着,而是去準備調料。除了今天買回來的調料之外,梁月還在山上找到了一些小根蒜,不僅有蒜,還有蔥的味道,葉子像蔥,根莖是球形,只有手指頭大小,梁月大蒜用這個來炒黃鳝。
除了這些之外,還有茱萸,這個地方沒有辣椒,只能用茱萸來當做辣味調料。将這些調料都找出來之後,梁斯言的黃鳝也已經殺好了,肚子也破開切成段了。
“哥,你來燒火,今天晚上我做飯。”梁月笑着說道。
梁月想了想,今天晚上既然有黃鳝,那就奢侈一點,做大米飯好了。這個時候能吃上大米飯,絕對能讓人羨慕。大部分時候都是稀飯,或者各種糊糊,或者餅。
梁月看着罐底的這一點米,有些發愁,要是将這些米吃掉的話,那接下來的日子就只能吃面粉還有各種粗糧了。不過就算今天不煮米飯,明天也會沒有,所以梁月還是将僅剩的一點米全部煮了。至于以後,那就以後再想辦法。
用柴竈做飯很快,一會兒的時間米飯就快要蒸好了。梁斯言将另外一個放炒鍋的竈也點燃,開始炒菜。
梁月将油罐抱出來,小心的放了一丁點油。這個時候還是動物油,沒有植物油,所以油對于這些人來說那可是很貴的東西,每次炒菜只能放一點。梁月想着油太少了不好吃,所以放的比平時稍微多一點。
當炒鍋裏的油開始冒青煙之後,梁月将小根蒜和姜放進去翻炒了幾下,然後才将用溫水洗過的鳝魚段倒進去一起炒,然後倒入醬油、醋、砂糖還有茱萸一起翻炒了幾下,倒入開水,水摸過鳝魚段,将鍋蓋蓋上。
“哥,用小火燒。”
随着時間的延長,炒鍋裏面的黃鳝慢慢的發出了香味,勾得人口水直流。特別是對于梁月他們這樣很久都沒有吃過肉的人來說,更是一種誘惑。梁月來到這裏這麽久,還一次都沒有吃過肉,現在問道黃鳝的香味,真的快忍不住了。
估摸着時間差不多了,梁月揭蓋鍋蓋看了看,果然已經能夠吃了。這一天晚上兩兄妹都吃得非常高興,梁斯言一邊吃一邊說:“小月做的菜真不錯。”
“不是我做的菜好吃,是這個東西本來就好吃。”梁月說完,然後夾了一塊鳝魚段放進嘴裏。
吃過晚飯之後,梁月進入空間,将早上種植的折耳根挖出來,然後種上新的折耳根。不過梁月發現,好像空間的面積增大了一點,但是沒有上次種完黃豆之後增加的多。梁月覺得,應該是時間的關系,每一天能增加的面積是固定的。
之後的幾天,梁月都會和梁斯言一起去集市賣折耳根,每天的日子過得很平靜,至于趙春花造的謠言,不去理會自然就沒有人當真,也就是在背後說幾句閑話,然後就被遺忘了。不過,這件事情梁月卻是記在心裏,沒有忘記。
梁月每天都上街賣折耳根,自然引起了村裏人的注意,不過其他人也管不着梁月他們家的事情,不過有人卻能管着他們家的事情。
這一天,梁月提着空空的籃子從縣城回來,剛剛回到家裏,祁還沒有喘勻,就看到自己的二嬸過來了。梁月連忙端出一根凳子對二嬸說:“二嬸。”
梁月的二嬸張氏一屁股坐在凳子上,說:“小月這是剛剛從縣城回來吧,買了什麽好東西呀?”
“二嬸,我們家哪裏還有錢買東西呀,我采了一些野菜去賣而已,不然就米下鍋了。”梁月對這個二嬸的印象不太好,這麽久了,從來沒有見這個二嬸上門,不知道今天來會是什麽事情。
“我看你們兩兄妹天天去縣城,怕是賣了不少錢吧?”張氏說着,一雙眼睛直往梁月身上瞄,希望能看出點什麽蛛絲馬跡來。
梁月心裏有些厭煩這個二嬸,不過她是長輩,所以還是強撐着禮貌的說:“二嬸,就是些野菜罷了,要是能掙錢,那肯定大家都會野菜去賣。”
其實,在這樣的小農經濟時代,大家都是自給自足,所以蔬菜基本上非常廉價,肉食卻很貴。
“我今天來不是說這件事情了,是有另外一件事給你們商量,你哥呢?”
作者有話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