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康熙想了想又說,“就建在德勝門外,前海不是有幾處地方不錯。”
那豈止是不錯,王公大臣聚集的地兒,非皇上賜的那可真是有錢都買不來。
內閣大臣蔡禾廷這才問道:“既然是祠堂,又該叫什麽。”意思是讓皇上賜名。
“你們都暢所欲言。不拘是人品德望,為官清正廉潔,軍功也好,別的什麽功績也行,總歸是要能讓滿朝文武信服。”
四爺和十三爺不約而同說道:“賢德祠。”“忠良祠。”
康熙把這兩個名字一琢磨,“就叫賢良祠。”竟是把兩個名字中和一下,更具有深意。
“若璞拟旨。”
一旁的蔡禾廷這便坐到書桌前。
“朕大概說個意思,你斟酌用句。”康熙邊踱步,邊說。
大意就是皇帝為了感念先人在打江山的時候做出的犧牲和貢獻,特地建祠以香火供奉其牌位,往後但凡有重大祭祀活動,皇子阿哥們必親率八旗王公大臣前往祭拜灑酒。除此之外,再有建功立業者,其百年之後也可将牌位奉入賢良祠,受萬世香火。
如此殊榮,一點不亞于升官賜爵。
四爺心裏鼓動不止,他是再沒想到皇上真的會這麽做。
這之後在場的幾人又一起提名了幾位早年在入關時的功臣名将,待大朝時再向百官公布,不在話下。
而剩下的就是這督建祠堂之人。
“胤禛你說說看,這個任務交給誰合适。”這話的意思再明顯不過,是要在皇阿哥中挑個主事的。而既然是問四爺,顯然就不是要交給他了。
不是四爺自大,這些兄弟他在腦子裏從上到下過了一遍,覺得除了自己都不太适合。可皇上既然這樣問了,他自然沒有再自薦的道理,這便說道:“十三阿哥可堪擔此任。”
康熙看了眼一旁邊的十三,指着桌上那沓銀票,道:“這些拿去經辦着使吧。”又對老四話鋒突轉道:“趕明兒你親自去趟法淵寺,請章嘉大師進宮來講經說法。”
四爺領命,同十□□出了養心殿。
十三爺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麽回的府,兆佳氏喚了他好幾遍才恍惚回過神來,“你剛剛說什麽。”
十三福晉嗔了眼,“爺這心不在焉的,是還惦記着那賣花姑娘呢吧。”
這都什麽跟什麽。“爺這會兒沒功夫理你,有什麽事等爺回來再說。”
本來只是一句戲谑的話,十三爺這個态度倒是讓十三福晉心裏生了疑,“這馬上就天黑了,你真打算找那賣花的過夜去不成。”
十三爺都走出門了,又給折了回來,揩着十三福晉的臉假意捏了捏,“什麽好的不學,盡學些拈酸吃醋的。爺是要上四哥那兒一趟,你自己吃飯吧,不用等我了。”
十三福晉捂着臉扶在門邊,“你倒是多穿件衣服再出門啊,怪冷的。”嘴角卻抿着笑。
院子外隐約還可以聽到十三爺說凍不着,你且在屋裏待着等爺回來就是。
管家把馬鞭遞給十三爺的時候還不放心道:“爺要不乘車要不坐轎也成,騎馬也忒冷了些,要不您等等奴才去取件披風來再走。”
十三爺接過馬鞭,利索的翻身上了馬背,“你見過爺幾時娘們唧唧的了。”往後一蹬腳,就沖了出去。
不怪十三爺心急,起初剛被太子看重的時候他的确是有點飄飄然。想想這麽多個阿哥裏,能有差事的可沒幾個。這一上來就對他委以重任,多少是有些得意的。
只是沒想到太子給他的任務并不是表面上那樣協助四哥,而是監視他。
誰不知道四哥跟了太子都要有十年了。少時不算,那用人家也有好幾年之久了。
在外人眼裏,說四哥是太子分.身都不為過。可就這樣一個人人都覺得是最信重的人,卻要被這樣防着。
十三爺是不知道他的四哥知不知道這其中原委。但就他那被賄賂的一百萬來看,顯然自己是低估了四哥。也許就連太子也輕看了四哥。四哥的城府明顯不是他們這幾個兄弟可以摸透的。
所以十三爺也想明白了,玩心眼他顯然還太嫩了,就是不知道這會兒再去向四哥投誠來不來得及。
四爺一回府就直直回了正院,連一口熱茶也顧不上吃,在屋子裏走了好幾圈,突然有點不可置信地說了句,“皇上準備在德勝門外建個祠堂。”
蕭歆有點摸不着頭腦,平時這麽會藏事的人,怎麽這會兒像個愣頭青似的。她也不去深究,想告訴你,不問也會說。這便反握了握四爺的手,“爺這一路是怎麽回來的,瞧這手給凍的。”說着就給抱起來哈了哈熱氣。
四爺這才把宮裏發生的事跟蕭歆說了,而後才唏噓道:“不知道為什麽,爺這心裏有種奇怪的感覺,說不出來是什麽。”
“那這個祠堂叫什麽呢。”蕭歆想,該不會那麽巧吧。
“賢良祠。”
得咧爺,您也甭奇怪了,這是在您在位年間才新建的祠堂,如今倒是被陰差陽錯的給提前了。可這些,蕭歆自然是不能說的,這便寬慰了幾句,準備開飯把這事岔過去的時候,下人來報,十三爺上門了。
這都飯點了,再等人兄弟聊完還不知道什麽時候,況且飯菜趁熱吃才香,過二遍可就失了滋味。
加上四爺的朋友圈就十三爺,蕭歆自然也對這個小叔子平添了幾分好感。
這便讓人把十三爺請進花廳用飯。
十三爺也是沒想到,平時請客都以青菜豆腐著稱的四貝勒,私下裏也沒好到哪去。
也不過六個菜,還是素菜居多,要不是他沒打招呼就來,都要懷疑這是為了對付自己才刻意準備的。
而且這個時節,竟然還有玉米地瓜這樣的粗糧擺在桌上,真是……讓人有點一言難盡。
四爺卻說,“別看這些吃食不起眼,對身體卻是有益處的。”
這話十三爺是信的,“想想在宮裏的時候,皇阿瑪就每常讓我們這樣吃,沒想到過了這麽多年,四哥還這樣堅持。”
四爺心說早年是因為朝局動蕩不安,又連年戰事致使國庫空虛,皇上帶頭削減開支,別說他們這些阿哥,就是宮裏的娘娘們也都沒有例外的。只是十三那時候還小,并不清楚這并不是皇上為了讓他們嘗鮮才那樣做的。
難免感慨,“如今雖說日子好了,也沒道理整天鋪張浪費,吃着好,舒心就行,惠而不費才切實際。”
十三爺聽了頗有感觸,這握在手裏的地瓜聞着是挺香的,應該是烤過的。他吃了一口,軟軟的糯糯的,甜而不膩。
再看四哥,也是一口地瓜就着一口菜吃的很是有滋有味,很難讓人想象他竟然還是個貝勒爺,這地氣接的也是沒誰了。
然而十三爺卻突然就心情沉重了起來。
“怎麽不吃了,不合口。”四爺問了句。
十三爺這才放下手裏的,一臉憂心的說,“四哥你說,我能辦好這差事嗎?”這要是在給太子辦事前,他肯定是有信心的。
四爺這才認真看了十三爺,那眼巴巴的等回答的樣子還真有點像是你不肯定我,我這心裏沒底氣啊,這個意思。
但是四爺也不全是抱着在矮個子裏挑了個高的将就心理,才舉薦的十三。他也是經過了一番衡量對比,覺得十三這人雖然俠義心腸重了點,勝在沒私心。
這便肯定道:“你雖然還沒經辦過什麽正經差事,但是你的為人爺還是信的過的。只要你心持中正,不受旁的左右,一百萬兩要督建好這個祠堂不難。”
這個旁的是指太子吧?
十三爺小心翼翼觑了眼四爺,這點到不說破,是在提醒自己,不要對太子言聽計從!
回想在養心殿的一幕,皇上就曾提過為什麽不把那一百萬兩上交給太子。說是賄賂給四哥,其實還不是要孝敬太子的。
皇上又豈會不知?
外面對太子的一些不好的傳言十三爺也是有聽過。可那人畢竟是在自己小的時候對他好過的,因為從小沒有額娘,對他好的人,他都是心存感念,不管過了多少年都是。
可如今再看四哥的态度,他覺得自己不能再一味盲目的對太子言聽計從了。不說扯後腿,至少不能再事事聽之任之,起碼的好賴還是要分的。當然,該規勸的更是不能少。
打定了主意後,十三爺的心也安定了下來。又在得知飯菜是四嫂親自下廚做的,難免又給面子多吃兩個地瓜三個玉米并一盆子的蔬菜湯。
臨走的時候還不忘讓人把剩下的地瓜包起來,說是要帶回去給他福晉吃。
蕭歆對此也是哭笑不得,隔着簾子說:“何苦帶那吃剩的,沒得讓弟妹說我這個做嫂子的小氣,真喜歡吃趕明兒讓人再送一籃子新的過去不是更好。”
十三爺豪爽慣了的,哪裏就會介意這些,還生怕不讓帶一樣,自己動手抓了兩個起來,“四嫂親手烤的地瓜不定她怎麽受用呢。”也不用裝起來,揣懷裏就往外走了。
門口碰見個丫頭,這大冷天的,縮在風口下也不知道候了多久,鼻子被凍的通紅,躬着身還能聽見吸鼻子的聲音,怪可憐見的,這便順嘴說道:“緊着進去吧,你們主子爺都在裏頭。”
“杵那風口裏做什麽,趕緊回家去。”四爺打着簾子往外看,敦促了聲。
那丫頭因為得了十三爺的話,這會已經來了四爺跟前,才說了一句,“格格身子不好了幾日。”就聽裏頭傳來了蕭歆的聲音,“知道讓十三弟緊着回去,自己怎麽就不知道了,真當自己也是十三弟那練武的身子了不成。”
四爺也沒馬上回屋裏,先打發了那個丫頭,才往外頭再望去一眼,隐約可見十三的衣角從牆邊飄過。
作者有話要說: 這章出現的內大臣蔡禾廷-若璞乃虛構人物,無考,謝謝!:-D
紅包一直都有,因為作者不懂賣萌,留言比較慘淡,湊多了再批量發,望知悉!^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