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第二天一大早,沈遠就在雞鳴聲中醒了過來,眼睛還沒睜開,香甜的飯菜味就率先飄到了鼻尖。
抽抽鼻子,沈遠翻身就下了床,簡單洗漱一下,穿着褲衩背心就下了樓。
剛到一樓樓梯口,鐵鏟翻炒的碰撞聲就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跟坐在門口摘豆芽的大嫂打了個招呼,沈遠往廚房一探頭,就被忙活着的沈媽媽攆出去了。
蒸籠都在冒着熱煙,沈遠瞄到鍋裏是豆角。
客廳的時鐘才走到六,不用上班,沈遠趿拉着人字拖晃悠悠地往外走。
路過院裏枝葉繁茂的葡萄架,沈遠頓了頓腳,眼巴巴地擡頭瞧了瞧嚣張地遮住了大半個天空的綠葉,半晌才重新擡起腳。
那個坑爹的空間,也就井水有點用了,他吭哧吭哧地灌進瓶子裏帶回來,都被老媽全灑給葡萄樹了……真是便宜你了!
沈遠家位置好,出了大門就是大路,進出也方便。現在時間還早,但農村人都勤快,這個點村裏已經有了動靜,沈遠剛出門口,就碰到了熟人。
一挎着竹籃的中年婦女從路的另一頭走來,遠遠瞧見沈遠就打招呼:“幺兒?你啥時候回來的?”
“方嬸,昨個夜裏回來的,這不,正想去你家轉轉呢。”見到是方嬸,沈遠笑的甜膩。方嬸是他家的老鄰居了,沈遠小時候沒少得了方嬸照顧,方嬸喜歡他,做了點什麽好吃的都往他手裏塞,也是近幾年大家齊齊搬家,兩家才隔了開來,但是感情還是很好。
果然,方嬸剛走到近前,擡手就從竹籃裏摸出一把栗子塞給沈遠,“快吃,剛出鍋的,正熱乎呢,這時候最好吃了。”
沈遠也不跟她客氣,笑嘻嘻地就接過來,嘴上還賣乖:“哎呀,方嬸你帶這麽一籃子栗子,是要去哪裏啊?要不,我送送你?”
“送什麽啊,我跟你正哥昨個就說好了,他一會到路口那裏接我。你剛回來還不知道呢吧?你紅嫂上個月剛生,是個大胖小子呢,我這不是……”正喜氣洋洋地說着,方嬸突然頓住了。
“這不是什麽?”沈遠咳咳咋咋地掰着栗子,忙裏偷閑地擡眼問。
“……這不是去瞧瞧她,不是,我是說我弄點好吃的去看看她。”
方嬸有些尴尬地順了順耳邊的碎發,竹籃從左手倒到右手,又換到左手,半晌才瞅着腮幫子鼓鼓的沈遠,柔聲道:“幺兒啊,你爹是個急性子,好在你媽是個明理的,咱們都是看着你長大的,你……你只要不幹那傷天害理的事就行……唉,我這說啥呢,真是的,你快回去別凍着了,我先走了啊。”
Advertisement
沈遠:“……”
沈遠低頭瞧瞧自己光着的胳膊腿,深呼吸感受了一下初秋的涼意,啃着栗子又回了門裏。
難怪他昨天總感覺忘記了點什麽,欠揍的二浩子!
這個大嘴巴,連方嬸都知道這事了,整個村子還有不知道的嗎?!
“大嫂,見二哥了嗎?”
“他去鎮上了,二浩最近挺忙的。”大嫂手腳麻利地掐着豆芽,說沒兩句就開始趕他,“快去坐着,開飯了。”
兩大瓷盆的豆芽都在水裏泡着,沈遠伸手撩撩,咋舌道:“這麽多?吃得完嗎?”
“當然吃的完了,給紡織廠送的,你大哥去地裏撈花生去了,一會就得給人送去呢。”
“幺兒,快坐下吃飯,我去給你大哥送點。”沈媽媽聽到沈遠和大嫂的說話聲,從廚房探出頭來一瞧沈遠立馬不高興了,“你怎麽就穿這麽點?今天還要下雨呢,快去加件衣服。”
這孩子,都多大人了還不知道照顧好自己!
“知道啦。”沈遠跟大嫂撇撇嘴,然後轉身一屁股坐到飯桌前,誇張地使勁抽抽鼻子,開始拍馬屁,“等吃完飯就去,媽你做的飯就是香!”
二浩子因為在縣裏開了店,直接住在了店裏,得空才回家。大哥大嫂結婚後倒是沒搬出去住,也幫着分擔一下地裏的活計,一大家子吃喝都在一起,沈媽媽手藝好,對早飯最講究了。
常常天不亮就起床,和面煮飯,最拿手的就是灌湯包,一個個捏的跟花似得,早飯肯定有小米粥,按照沈媽媽的話來說,小米最養胃了,他們家一年四季早上都得吃這個。
沈遠倒也說的是實話,吃一口灌湯包,喝一口熬到粘稠的小米粥,再配上沈媽媽獨家特制的醬菜,那味道絕對比他在城裏吃的香多了。
吃完飯,沈遠趕走了要幫忙的大嫂,快手快腳地收拾完碗筷,上樓換了長袖長褲,下來的時候,大嫂面前的兩大盤豆芽已經搬走了,換成了幾捆豆角。
“大嫂,等會媽回來跟她說聲,我去縣裏一趟,見個朋友。”
吃飯的時候,沈媽媽就走了,挎着籃子跑去地裏給大哥送早飯去了,估計得呆會才能回來。
“唉。”大嫂擡頭瞧了瞧外頭,起身就往裏跑,回來的時候手上多了把折疊傘,不由分說地塞給沈遠,“帶上,天都陰了,呆會肯定得下大雨呢。”
“好,好,帶上。”沈遠無奈地點頭。
大嫂嫁到他家的時候,沈遠還小着呢,村裏誰見了他都喊幺兒,喊着喊着大家都把他當真正的幺兒了,大嫂也跟他半個媽一樣,什麽都替他操心。
“對了,這個也拿着。”大嫂又從兜裏掏出幾張大鈔來,“跟朋友好好玩啊,要是下大了,今天就別回來了,在縣裏找地住下,回頭我跟媽說。”
“不要了!我拿着錢呢!”沈遠趕緊躲開,眼瞅着大嫂又要拿着錢塞過來,立馬拎着傘拔腿就跑,“大嫂你記得跟媽說一聲就行了,我趕時間先走了!”
大哥是個木頭疙瘩,幹過幾年生意,沒賺什麽錢還倒貼了不少,最近終于是死心回家忙農活了,一家過得緊巴巴的,大嫂手裏的錢他哪裏敢接!
楊家村距離縣城外環路只有二十多分鐘的車程,村裏的年輕人大多都出外打工去了,掙的錢都往家裏寄,很快楊家村就變了模樣。
先富起來的幾家人湊一起,跑到大隊那批了幾畝地,幾棟三層獨立小樓房唰唰蓋了起來,齊刷刷的造型顏色往那一放,引來村裏不少眼球。
大隊和村長支書聽到風聲跑去一瞧,好家夥,整的還挺洋氣,再打聽一下村裏的動靜,幾個當官的也咬咬牙,見天地往縣裏跑,死皮賴臉的磨,半年後終于申請下來一筆修路錢。
錢下來的那天,村裏還特意開了個大會,每家都得來人。
大隊又批了幾畝荒地出來,村裏負責拿錢修路打地基,願意在那裏蓋房子的,只要自己出磚瓦錢就可以了。
村裏工匠多的是,誰家沒有別家伸手,連木料都是村頭老李家供應,隔壁莊子裏也有磚廠,都是親戚近鄰的,撐死了要個本錢。
全村出動的結果就是,不到一個月時間,村裏就整個大變樣。
以往每逢雨天就泥濘不堪的土路如今換成了柏油路,雖然跟城裏的馬路不能比,但也足夠壓過隔壁莊子一頭了,沐浴在隔壁莊人眼紅的羨慕中,村裏人走路都帶風。
羨慕?找你們當官的要錢去啊,嘿嘿。
這路一修就修徹底了,從家門口一路修到連着高速的大路上,路也拓寬了,楊家村的人進出也方便了許多,以前只能停在路口的車,現在也能直接開進村子裏了。
沈遠剛走沒幾分鐘,就碰上個熟人,蹭着車一路就到了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