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猶記春殘,此度春寒,日高人瘦憑朱欄。
引
描述愛恨糾葛,用“彼時年少”最好,四個字輕如柳絮卻重有千鈞,一扔出去,在怎樣的往事也只有煙消雲散的下場。
但可惜,你遇上的我,已不複年少。
一
帝京春日,賞花的人多,花便顯得極少,而人們踏春過後,往往只一片殘枝敗葉,連西郊的帝苑也不能幸免,雖說那裏罩着帝王的名頭,但來此賞玩的王孫公子太多,究竟是誰折損了□□,天子也不曉得。
在帝京,欲尋幽景,說容易倒也容易,但可惜你尋得了,怕也沒膽量四處賞玩。城中寂靜又景色上佳之處,而京中人大抵都知道的,便是當初戎馬半生的安王為祭奠王妃而建的園林“疏影”,據說,是因為那位娘娘名中有個“梅”字。
但這話若叫知曉內情的人聽見,必會嗤笑,“娘娘,什麽娘娘?你且去禮部瞧一瞧,上面記得可齊全,但安王的哪個娘娘名字裏有帶那個字的?”
你定然不解了。難道那女子是低賤之身,上不了宗譜?
你若真想知道,且去城東,亂巷裏多的是宮裏放出來的老太監,在宮中時并不掌權得寵,但小道消息卻聽得最多,尤其是那些長了年紀快不中用的,怕是等着你掏些銀錢來買那些陳年舊事呢!
若你這麽做了,他一準會這麽說,且說時還會學那些貴人樣子唾一口。“我呸,什麽安王妃?咱家最瞧不上就是這種人了,憑着一點姿色學着別人爬床,也不知對不對得起那一肚子書。”
這種老太監說的“別人”大抵就是些下九流了,這時你大概會去掉他的偏見,自己聯想——那位“梅”妃怕是位生性孤傲卻重情重義的才女了。
這時你若是義憤,聽到的就都是假話了,活成人精的老太監最不會幹的就是和錢過不去。但如果你皺一皺眉頭表示不屑,或者只是一言不發,老太監才會一副回憶往事的樣子悠悠開口,像是說書人想吊足人胃口。“那是庚寅年不是?年初安王爺從北面打了勝仗回來,那年春試裏,狀元郎的字裏不就帶了個‘梅’嘛?”
若你是個讀書人,一定忘不了那一年春風得意的天之驕子,落梅公子淩因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