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
看着時辰差不多,沈卿起身準備出發去前院,畢竟也不能讓兄嫂入席等她。
到前院二哥和二嫂還沒有過來,大嫂抱着小侄子在喂蛋羹,這些都是錦紅提前安排好的,只怕孩子到了會餓,蒸一顆蛋的蛋羹墊墊肚子。
今天的晚飯是八冷盤八熱炒,主菜是小火鍋,當然八冷八熱也都是小碟裝着,小火鍋下面的火爐和架子多是找工匠定做的,鍋是沈卿從空間裏拿出來的不鏽鋼材質的,把手和露在外面的上半部分,用經過耐火處理的細藤條纏繞,專門讓孫婆親自管理,傭人不會問鍋的來源,至于兄嫂也不會太過注意餐具的材質。
主食是用菠菜和面做的面條,餐後甜品是抹茶杯子蛋糕,這是她親口傳授給孫婆的技法,飲品是今天新摘下來的白梨榨的汁。
孫婆用的烤爐早就蓋好,自從過來莊園這邊,主仆倆沒少圍繞烤爐做各種吃食,當然失敗的都進了仆婦的肚子,成功的就是孫婆和沈卿身邊的幾人分食。
今天火鍋的食材是羊肉片、魚滑、魚丸、蝦滑、各類青菜,鍋底是用三年母雞熬制制的。
終于等來沈辰夫妻倆,大家入座準備開飯,兄嫂對晚飯的賣相贊不絕口,等待大哥開飯,沈辰催促道:“大哥,趕緊開餐,看着就忍不住咽口水。”沈聞看着二弟一陣嘆息,本來就不怎麽斯文的人,進了兵部就更把斯文抛一邊了。
無奈的拿起筷子,夾了一小片鹵牛肉,放到嘴裏細細品嘗,其他人也紛紛拿起筷子伸向喜歡的菜式,吃過晚飯大家紛紛放下筷子,有丫鬟進來把餐具撤下,收拾幹淨上來甜品和果汁,這時大嫂開口說:“卿娘,中秋你送過來的糕餅,我派人送到王家一盒,還有各色瓜果,他們也回禮了,不過她家寧夫人好像有身孕了,聽婆子的意思下個月可能就滿三個月,就要跟親朋好友宣布,回頭你跟我一起過去探望一下。”
這樣的事沈卿只好答應下來,約定陶依去之前派人過來送信。
一夜無話,早飯在各自院子裏吃好,管家提前派人去後山布置,畢竟天氣漸涼,早早的派人把涼亭散面遮擋裝好,入口的紗簾也都裝上,派人把地暖燒上,用到的工具用車送過去。
涼亭裏的地暖也是去年才修好的,燒火的竈門和出煙口都在山頂,和涼亭在兩個方向,去年山頂的樹木也比其他地方顯得更翠綠。
巳時過的時候錦紅接到前院傳來的消息,到正房幫着大娘換好衣服,又接過小丫鬟手裏的夾披風,給沈卿穿戴完畢,主仆幾人出發往二門走去,今天不是去遠處女眷都坐在一輛牛車裏,男眷都是不行往後山走去,沈卿到二門的時候兩位嫂嫂還沒過來,哥哥已經帶着仆下出發。
等到兩位嫂嫂出來,姑嫂三人帶着不到一歲的小侄兒上了牛車,緩慢的往後山腳下駛去。
到達山腳下,大哥把侄子接過去抱着,依次的往山上走去,半路看見景致就停一下,當爬到山頂的時候,孫婆帶着兩個徒弟已經開始燒炭準備烤肉了。
錦紅把帶過來的菊花酒也打開,重新篩過後用小酒壺裝好,依次擺在矮幾上,跟來的仆人分成兩撥,留下來的當值剩下的去竈間吃飯,下午還要在山上玩耍,也得讓人吃飯,下山的時候也叮囑過白芷等竈間小子的消息。
山頂的安排都是大管事起早過來弄的,都擺設好就帶人回莊園了,留下三個小厮在竈間輪流燒火,叮囑他們如果大郎君他們開始下山,就找白芷下山去通知他,好安排人來搬東西。
沈家一行人都紛紛坐下開始野餐,這次帶的是長幾以家庭為單位,小侄子沈珩有大丫鬟帶着喂吃的,小孩子不能吃烤肉,做的是肉末炖蛋和嫩豆腐,喂完後還有雙皮奶,這也是沈卿和孫婆研究出來的,之所以研究也是沈卿前世愛吃。
烤肉這種沒什麽技術含量的活,不用孫婆親自上手,就站在旁邊看着,她兒媳婦實際操作,一頓飯吃了将近一個時辰,丫鬟把餐具撤下開始上甜點和茶水,廚房的衆人開始收拾東西,準備下山回莊園,趕回去還要準備晚飯,菜單早就定好了,留守的人肯定提前準備好食材,孫婆帶着兩個徒弟回去直接開始做就行。
看見眼前白嫩嫩的一碗上面點綴的豆沙,煞是好看,陶依開口問:“卿娘,這是什麽吃食?”
沈卿笑着說:“是雙皮奶,用奶羊做的,和孫婆做了好些次才成功的,上面放的是紅豆沙,用赤小豆熬了一天放一些麥芽糖調味。”
陶依和謝瑾兩人都端起白瓷小碗嘗了一口,奶味十足還沒有腥膻味,加上豆沙的甜味特別好吃清口,把剛吃烤肉的油膩一下去了很多。
兩位兄長對甜品沒興趣,只是端起茶杯慢慢的啜飲,小侄子被奶媽抱着在外面看景,吃飽喝足也歇夠了,幾人起身準備下山,丫鬟婆子們紛紛上前,伺候着穿鞋披鬥篷,竈房的小厮收到消息可以停火,就有人給白芷送信。
兄嫂要回城裏,今天的晚飯提前半個時辰開始,在二門目送他們的牛車緩緩駛出,才轉身回到院子休息。
沈卿閑來無事查查電腦,設計了一些古風的家具,想着空間裏的木材,上次找木匠失敗,就派人把大管家請過來,交代他在佃戶裏找找有沒有做木匠的,只要手藝別太差就行中等偏上就行。
大管家笑着說:“回禀大娘,咱們莊園有兩個專門的木匠,跟關外來回盤炕的瓦匠一起幹活的。”沈卿聽完笑了,讓管家安排人明天上午巳時初過來見她。
打發管家走了後,沈卿又回到書桌前開始練字,她書房裏練字的桌子都是特別定制的,方便她站着練字,這個時代的桌子很少看見有高腿的,也很少有椅子,偶爾有胡登或者石凳。
錦紅走過來幫她把沙袋綁在手腕上,小丫鬟早就有眼色的鋪好紙開始研磨,一般在書房伺候的人都是固定的,畢竟研磨也是一項技術活,生手濃淡掌握不好,身邊的二等丫鬟一般提起來的時候都是從研磨開始學習,其他方面在做小丫鬟的時候就都會了。
沈卿現在很少在外面繡花,這個都留在空間裏,白天都是練字或者練習雕刻,不說練成個大家,至少是門手藝也許以後能用得上,最近她的針灸在空間已經練成了,回頭如果方便到老大夫那邊實操一下,不過可以拿身邊的丫鬟們先練手。
想到這把錦紅叫過來,讓她坐下先號脈,半天也沒說什麽弄的錦紅很緊張的看着她,好一會把手收回點點頭說:“你的身體不錯,明天開始每天午飯後找個丫鬟過來,給她們號一下脈,可能要練習一下金針之術,告訴她們把嘴閉緊,出了這個誰都不要提,更不能互相讨論。”
日子就這樣不緊不慢的過着,某天早上收到大嫂陶依派人送的信,她和二嫂一起去王家,這次就不帶着她一起,還就是問問有沒有什麽需要幫着帶過去的。
沈卿拿着信也不知道要送什麽,就對身邊的錦紅說:“你說送什麽禮給王家二娘子呢?”錦紅想了想笑着說:“大娘,要不送你前幾天新作的那套梳篦,一個是你親手做的,再有就是材質是紫檀木的。”
聽完她點點頭表示同意,錦紅趕緊拿鑰匙打開專門放大娘雕刻的箱籠,找出那套梳篦,看了又看說:“奴婢還真是舍不得把它送人,讓燕春去後面庫房找個漆盒裝上,然後讓白芷跟着跑一趟,您看可以麽?”
“按照你說的去辦吧,讓大家都下去吧,讓我單獨待會。”說完沈卿起身往書房走去。
沈卿坐在臨窗的位置,拿着刻刀完成手裏的梳篦,既然送親戚東西,早晚堂伯母家的堂嫂和堂姐都知道,一定會上門讨要,還是早些準備的好。
錦紅把東西用一塊絨布包好,又鎖回箱子出門去尋燕春,兩人一起在小庫房裏找到一只扁漆盒,正好符合她的想法,就把東西拿走,交代燕春記賬這時要送到王家那邊,給王家的寧二娘子裝禮物的。
拿着盒子回到正房,把梳篦都裝好拿到書房給自己大娘過目,沈卿看着盒子裏面用絨布做內襯,擺放的位置就點頭示意,錦紅把盒子蓋上說:“那就派白芷跟着跑一趟,給大娘子送過去。”得到許可雙手捧着盒子離開正房,到月亮門那邊尋到白芷,把東西交給他,囑咐她一定要親手交給府裏的大娘子,一會跟着府裏來的管事一起過去,出門多聽多看少說話,小心禍從口出。
錦紅帶着他親自送府裏的管事出門,還沒等轉身就看見有馬車進入巷口,只要拐進來必定是來莊園的,不像城裏一條巷子住好幾戶人家。
她站在門廊下面等着,看着車夫應該是外管事邢娘,就是不知道她這會來有什麽事,車夫把車停在門口又把腳蹬放下,有小丫鬟從車廂出來,扶着邢娘從車廂裏出來,錦紅趕緊示意身邊的小丫鬟上前攙扶。
看見人下車站定,錦紅迎上去虛扶着她的胳膊問道:“邢娘今天怎麽突然過來了?”剛剛的小丫鬟趕緊抄小路往溯洄院跑,去給自家大娘報信。
邢娘笑着說:“這不新來的團扇師傅和梳篦師傅沒經驗,上午才跟我說木料和竹料不多,可能支撐不到一個月了,主要是從江南往回運還不知道什麽時候呢,趕緊來找大娘想想辦法。”
錦紅笑着聽完又問:“謝師傅最近可好,好一陣子沒見她老人家。”邢娘聽了愣一下,這話題轉的轉念一想,錦紅她們這樣的身邊的丫鬟不怎麽參與生意上的事,就順着她的話提起謝淑最近挺好,閑聊一下最近鋪子裏發生的一些無關痛癢的八卦。
不過謝淑最近真的是很好,每個月底幫着查賬,平時就畫畫寫字,偶爾幫着繡坊那邊畫些花樣子,比前幾年剛來沈府時顯得年輕很多,比在婆家被磋磨在娘家被擠兌的日子,顯然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
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