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
時間很快轉眼就到七月底,一天午飯後沈卿照常要陪着她出去轉轉,可剛起身陶依就肚子痛的不行,旁邊有經驗的婆子說:“大娘子這是要生了,趕緊扶着去産房,去安排人燒熱水,準備東西,把産婆叫過來。”
看着丫鬟婆子們扶着走好費勁,沈卿雖說只有十三歲,可也手長腳長,長到一米六五了,把裙子下擺打了個結走過去,讓丫鬟們讓開,把陶依打橫抱起來,往産房走去,把旁邊的婆子跟丫鬟吓壞了,這要摔到大娘子可不得了,只是她們追過去也不敢有什麽動作,陶依身邊大管事看着大娘臉不紅氣不喘的,就讓丫鬟婆子別礙事,讓婆子們趕緊去産房裏收拾。
沈卿走近産房慢慢的把嫂子放下,大管事走到近前說:“大娘,你還是個孩子不适合進産房,趕緊去外面等着。”她也沒多說轉身出門,問:“派人去衙門找大哥了麽?”錦紅在旁邊小聲的回話,畢竟如今家裏就兩個主人,沒發話誰敢往外走。
沈卿無奈把寶春叫到身邊,讓她傳消息讓白芷去衙門找大哥,再讓忍冬去二哥府上傳消息,至于主家那邊等生了之後再派人送信吧,院子裏生孩子的事她管不到,她只好站在院子裏等着,又讓人去醫館把老大夫和醫女找過來,雖說不一定有事可有備無患。
錦紅派人帶着粗使婆子搬了一張坐榻過來,放在陰涼處,上了熱茶,拿着來靠墊和薄被。
看着自家大娘有些着急,錦紅走到近前小聲的說:“大娘,你坐會吧,估計沒這麽快呢,當初春姐姐說她生孩子用了好幾個時辰呢。”
沈卿當然知道頭胎生孩子慢,可還是忍不住擔心,畢竟這個年代的人容易難産,各種醫療措施都不行,被錦紅拖着坐在榻上,忽然想起以前看小說很多都用老人參切片含着,就轉頭對錦紅說:“你回去開庫房,把那支撈參取過來,萬一用到現找也費勁。”
說話的功夫老大夫和醫女已經到了,她吩咐帶人去廂房裏等着,沈卿坐在正房的門廊下,看着進進出出的婆子,又想起萬一餓了想吃東西,又讓人安排去廚房熬燕窩粥,熬好了拿過來,放在旁邊水房用小泥爐溫着,再讓孫婆子蒸些水晶餃,包的小一些方便入口。
從中午等到大哥下衙門,兄妹倆一同坐在院子裏等着,這邊産品出來問有沒有吃的,給大娘子上些,早有丫鬟準備着,聽完趕緊去水房端出一碗粥、一小盤蒸餃、一碟小菜送進去。
燕春也帶着人拎着食盒過來,兄妹倆也沒那麽多講究,直接把飯食擺在坐榻的小桌上,倆人同桌吃飯。
她還好吃的正常量,沈聞只吃了幾口就放下筷子,撤下晚飯後沈卿吩咐讓孫婆子準備宵夜,大嫂還不知道什麽時候能生呢,回頭半夜餓了肯定要弄吃的。
這邊才放下筷子沒多久,那邊二哥沈辰和二嫂謝瑾過來了,四人一起到回到正廳坐等,丫鬟們把正廳和院子都點上蠟燭,裏外燈火通明。
在衆人期待中孩子終于在戌時過半的時候出生了,産品抱出來給衆人看,嘴裏還說着:“恭喜郎君,喜得貴子。”
沈聞走過去先問:“大娘子怎麽樣了?”
“好着呢,母子均安。”
沈聞聽了繞過産婆往裏走,陶依身邊的大管事趕緊迎出來說:“郎君裏面還在收拾,您稍等一刻鐘再進去。”
沈卿對錦紅說:“安排老大夫和醫女去客院住下,明天早上給大娘子號過脈再送他們回去。”
又吩咐給大家上了宵夜,是醬肉末水引每人一碗,沈辰吃完問:“小妹還有沒,再給我來一碗。”謝瑾看着很無奈,錦紅趕緊上前給二郎君添了一碗。
沈辰夫妻吃過宵夜,看過孩子告辭離開,沈卿一起離開回後院去了,這會陶依的産房已經收拾完畢,其實産房就是西廂房,西廂這邊是四間房子,中間開門是一條窄窄的走廊,南北兩邊各兩間房,生孩子在靠北邊的內室,坐月子在靠南邊的兩間,早就收拾好由兩個粗使婆子擡着,挪到南邊的內室,月子期間奶娘跟着一起住在這邊,孩子跟奶娘住在外間。
沈卿下午一直精神緊張,回到後院坐在榻上,感覺前所未有的累,吩咐丫鬟們準備洗漱,想着早早洗漱,臨睡前吩咐錦紅明天早上辰時初沒起來,務必把她叫醒。
忙碌的一天又開始,吃過早飯派人去沈侯府、寧侯府、陶家送消息,又安排人準備洗三的事情,還要準備孩子滿月的事,這些的流程都是陶依身邊的大管事和婆子負責,她只管最後拍板确認。
洗三這天只有親戚和來往畢竟密切的人過來,王家那邊只有王梓的妻子寧筱桐過來,王家過來求親的人還在路上,應該會趕在滿月宴前到。
安排人收拾前院和正院,洗三的當天,沈卿天沒亮就起床,查看廚房的情況,檢查一遍前院和正院看布置。
又跟管事重新過一遍流程,才回到後院吃早飯,換上待客的衣服重新梳頭上了裝。
時辰差不多的時候去前院待客,最先來的是陶家婆媳,沈卿迎上去打招呼,親自送去正院看大嫂,陶夫人走到女兒的床前,看着幹淨整潔的月子房,旁邊放着小床,又想起身去看外孫,陶依笑着說,阿娘把床拖過來就行。
旁邊的丫鬟趕緊上前,把嬰兒床推到近前,陶夫人跟少夫人都很驚奇,陶依笑着說:“這是小姑聽說我有孕就做的,下面帶了轱辘這樣方便孩子随時睡覺。”
陶夫人笑着點點頭說:“确實,這樣你可以随時看着孩子不用下床走動。”說完把孩子抱起來摸摸手、摸摸腳心裏軟的一塌糊塗,陶家少夫人說:“孩子長的真好,将來肯定迷倒一片小娘。”
三人在西廂房說說笑笑,前院的客人來的差不多,她派錦紅過來請兩位去前面,孩子有陶夫人親自抱過去。
收生婆念念有詞的給孩子洗三,親朋好友紛紛把東西扔進盆裏,儀式進行完畢,沈家開午宴,這次總共也就四五十人,照舊男客在前院,女客在後花園的暖房。
天氣暖和,暖房裏的花都搬到外面,暖房的隔板也全部拆下來,四周都裝好紗幔,微風拂過猶如仙境,吃過午飯客人陸續告辭離開,畢竟家裏只有個半大小娘招呼,都是至近親朋平時走動頻繁,也不需要在這個時候多停留,畢竟家裏還有剛出生的孩子。
只有陶依的母親幫着送走客人,又回到正院去看女兒和外孫,陶依讓小姑回去休息,累了大半天也不是外人不用陪着。
終于回到煙波齋,從早上卯時初開始一直沒閑着忙到申時初刻,整整轉了五個時辰,就相當于十個小時,累的她回去直接癱倒在起居室的坐榻上,錦紅趕緊叫人給她按摩放松,又叫人打水卸妝,換了衣服拆頭發,一套家居常服,頭發只編了一根麻花辮側搭在肩膀上,實在是頭發勒了一天,頭皮有些痛。
忙完這次休息了幾天,又開始準備滿月宴,在大嫂閑來無事的時候,兩人商量好計劃,沈卿安排人落實下去,到時陶依可以出面待客,加上二嫂謝瑾過來幫忙,沈卿只負責在後面看好廚房裏的事。
沈卿親手幫侄子做滿月宴那天要穿的衣服,從選材、設計、制作,從出生那天開始着手做,知道滿月的前三天才做好,親手用溫水清洗,還偷偷從空間渡出來點衣物柔順劑,洗完後放到後院晾曬。
在滿月宴的前一天,用棉布包好小衣服,從頭上戴虎頭小帽子到腳上穿虎頭小布鞋,拿着東西到前院,陶依已經出了月子兩天,如今已經搬回正房居住,進門後看着陶依正在和小侄子玩耍,笑着走上前說:“難得碰上一次他沒睡覺。”
沈卿示意錦紅上前,把包袱放在坐榻上,打開從裏面拿出全套的小衣服,陶依笑着一一打開看:“真太可愛了,都有些舍不得給臭小子穿。”
她笑着說:“也給嫂子拿了禮物,是今天午後剛剛做得的杏花餅,這是陳娘的手藝,就是孫婆的兒媳婦。”
旁邊的寶春趕緊把手裏的奁盒放在矮桌上,打開蓋子露出裏面有肉鋪、果脯、杏花餅,陶依身邊的丫鬟見狀趕緊出門,沒一會端着茶杯進來,吃零食要配茶湯。
姑嫂倆折騰着沈小朋友把衣服試穿一遍,看着非常合身又把衣服換下來,陶依交代身邊的丫鬟放好,明天開宴的時候給小郎君換上這套衣服,畢竟小孩子容易弄髒,早早就換上估計抗不到晚上開宴。
折騰這麽一趟,奶娘進來說小郎君要喂奶了,只好讓她把孩子抱到旁邊的紗櫥裏,姑嫂倆開始吃下午茶聊天,沒一會小孩吃飽喝足睡着了,為了不打擾他,沈卿悄聲告辭。
不管家裏的人如何忙碌,沈卿照舊過着慢生活,她的慢是相對于前世,雖說後來得到空間速度減慢,也比如今的生活節奏快上很多。
下午陽光正好,沈卿拿出刻刀這次準備雕刻的是葡萄。
前幾日雕刻的桃子和玉蘭花等,就擺在書房的多寶客上,她的書房很少有人過來,她準備讓人重新弄個架子,格子小一些放她雕刻的這些小玩意。
按照師傅的教程,等葡萄雕刻好了就可以換成小巧的木簪類,等木頭雕刻不成問題再選擇雕刻玉石類的材質。
如今的生活真的非常惬意,不需要每天生活在八卦裏,也不用擔心有人背後擺一道,成婚以後可能難免可那是以後的事,實在過的不開心就和離,這個時代對和離的女性沒有那麽苛刻。
想到這不得不想起馬上要跟王家定親的事,這樣就不用經常出門去參加各種宴會,看看是不是等過些日子去莊園待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