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
沈卿笑着說:“她也是跟着大家一起學習的,真正會的是錦紅。”說着示意錦紅上前行禮。
寧筱桐笑着說:“這丫頭看着就伶俐穩重,這幾天在船上事不多抽空也教教我身邊幾個笨丫頭這茶藝。”錦紅轉頭看着自己大娘,看見沈卿微微點頭許可就趕緊稱是,寧筱桐說着示意身邊的丫鬟把準備好的東西上次給錦紅。
東西遞給她們後說:“也不讓錦紅白教這個東西就賞給你了。”是一只兩指寬的素面金镯子用一只荷包裝着,錦紅放到袖袋裏掂量一下大概有二三兩重。
寧筱桐又接着說:“頭一次吃這麽好喝的茶,來人看賞。”她身邊的丫鬟又遞給燕來一只荷包,裏面裝的是一對絞絲的銀镯子,錦紅這份早就提前準備的好的,這兩天在家喝過婆祖母的茶湯後,知道來龍去脈想着去京城肯定會盛行,自己身邊的丫鬟要提前學起來,一個是交學費另外就是要跟沈卿身邊的丫鬟打好關系,側面了解一下她的人品,俗話說有什麽樣的主子就有什麽樣的奴才。
第一天還比較平靜到達蘇州,一行人沒有下船只是靠在岸邊休息,只有寧遠派人去附近的農莊定供給。吃過晚飯五位女眷湊在一起喝茶聽琴,在太陽完全落下後各自回房休息。
天蒙蒙亮的時候農莊的人過來送貨,寧遠安排管事給結現,東西都搬完後通知船工開船,廚房的仆婦開始上工燒水準備做早飯,竈上的婆子依舊做的是蟹黃鮮肉包。
在杭州臨出發的時候別院管事給一壇冰窖裏窖藏的蟹黃油,上船的時候用一整塊冰包圍着,怕離開冰塊很快就腐敗只好盡快做好吃的,做好五籠蟹黃包趕在主子們開始洗漱的時候蒸上,另有肉糜白粥已經煮的稠稠的,涼拌茄條、山楂糖藕、蒸肘花肉片、切魚脍、桂花山藥泥、香煎銀魚。
蒸蟹黃包的時候,婆子已經帶着小丫鬟把配菜和白粥分裝,前面來消息說可以開飯時,廚娘俺怕人趕緊裝食盒,在最後一刻把包子從鍋裏拿出來,再各位主子的丫鬟們帶着回去。
寧筱桐吃過早飯捂着肚子靠在榻上說:“奶娘,我吃撐了快讓人煮山楂茶給我。”早在她吃飯的時候奶娘已經安排人去煮,這會趕緊讓人端上來,她輕啜一口說:“還是奶娘了解我,不過這沈家的廚娘手藝真不錯,只有這蟹黃包吧螃蟹不夠新鮮,其他的都比府裏的竈上做的好很多。”
奶娘當然不知道竈上的婆子手藝有多少,寧筱桐看着奶娘的反應笑着說:“下一餐的時候分你些嘗一嘗。”說着讓丫鬟去竈上問中午的菜單,特別想知道午餐有什麽特別的驚喜。
中午的主菜是紅燒魚和八道配菜,主食是碧梗米還做了抹茶蛋糕做甜點,餐前湯品是銀耳雪梨湯。
餐品送過來的時候寧筱桐每一樣都給奶娘挑一些出來,老嬷嬷品嘗後點點頭說:“确實是老奴此生吃過最好的吃食,這個廚娘的手藝确實不錯,有些菜品實在沒有見過,尤其這茶葉也能做糕點。”
在她們感嘆美食的時候,王老夫人和寧老夫人也一起感嘆着,對這次出行的食譜非常滿意,巧娘适時的說:“這次出行所有的菜單都是卿娘制定的,這次的兩個廚子也是以卿娘帶過來的為主,不過咱家的廚娘也跟着沒少偷師。”
寧老夫人笑着點點頭,這是她提前受意的,就是在自家嫂子面前給沈卿增加籌碼,回頭讓嫂子在婚事上出把力,也對得起沈卿這些年在身邊盡孝,身上的穿戴不是她親手做的也是她從燕衣紡定制送過來的,在吃食上也沒少送新鮮玩意過來,現在她愛吃的幾道菜也都是沈卿搜羅來的菜譜教給廚娘的。
發生這些沈卿都不知道,吃過午飯在屬于她的船艙內遛彎,夏日的中午在外面确實很曬,雖說在水上航行沒那麽熱吧,可還是躲着點好。閑來無事和寧珊聊天,說起回去她回去後就要歸營,沈卿就說:“那你現在年輕執行任務,等年紀大了怎麽辦啊?”
Advertisement
聽了她的話寧珊一臉悲涼的說:“也許我沒有那個時候。”侍衛營的人都是過着有今天沒明天的日子,這次的任務算是最輕松的。
沈卿也覺得問錯話了,尴尬的笑笑說:“要不這樣以後你不再執行任務的時候,就過來找我至少養老沒問題,也可以做些你想做的事。”
寧珊愣愣的看着沈卿,眼前的小女孩至少比她小傷七八歲,能夠大氣的說出這樣的承諾,也許将來就是她的歸宿也說不定,本來這次的任務她就是哪個配搭,想來也是三位主子其中兩位是侯府的老夫人,只有這個旁系看着面子順帶的,本來她也沒多上心,只是按照正常完成任務可自從綁上沙袋的那一天,心境就有所變化,可以感覺出來這個配搭也不一般,不然那麽多旁系、庶出的小娘子偏偏兩位老夫人會帶着她出門。
沈卿悠哉的遛完食,實在無聊讓丫鬟過來普紙研墨開始練字,好在船行平穩不然字也是寫不成的。
船行到金陵碼頭早有王家旁支的人等在岸邊,一行人入住距離秦淮河南岸的別院,她們從大船下來換小船直接從別院後門的私家碼頭進入別院,沈卿坐在船艙裏看着河的兩岸,轉頭跟寧筱桐說:“二表嫂,這秦淮河好安靜啊。”
“這是白天很少有人外出,晚上各種游車河的很是熱鬧,各種畫舫經過偶爾聽見絲竹的聲音。”寧筱桐又說:“當然我也是有次跟你二表哥偷偷出來玩的,平時晚上不讓出門,不過北岸各種節日的時候才熱鬧呢。”
沈卿聽完有些向往,畢竟前世沒少看電視秦淮河晚上熱鬧非凡,有些向往可是聽說要等節日的時候,就有些洩氣也不可能等到節日。
回到院子天色已經暗下來,沈卿住的院子時最靠近後門的位置,王老夫人身邊的管事婆子過來傳話,今天晚上各自用餐梳洗,明天吃過早飯去正院一起栖霞寺。
沈卿都收拾完畢癱坐在卧榻上,後背墊着大靠枕這江南之行可以稱為寺院之行,每到一個地方必定要去寺院,難道不能去吃、吃、吃麽。
這個時代的人沒有旅游這一說,也沒有聞名的美食街、小商品一條街等各種旅游的衍生産業,每次想吃當地的小吃,只能在飯點的時候去平民區找大街小巷口,酒樓裏賣的不管什麽時代永遠都是大菜。
沈卿白天跟着四處轉轉,老夫人去大殿禮佛她跟着寧筱桐一起轉園林,這個時代不管是建築還是園林都跟前世霓虹國很相近,房屋都是木質結構有錢的人家都是用煙紗或者宣紙糊窗,窮人一般都是草簾或者竹簾遮掩。
沈卿很多時候想從空間裏找一下制作玻璃的工藝,最後還是控制住了,她能穿越重生那也說不準有其他人,可不能像小說裏那樣同為穿越被拿着把柄被|插|刀,不管如何都沒有安穩的活着來得重要,一點都沒有想改變時代名流千古的想法。想要享受生活可以去空間裏,外面還是和大家保持一致的好,至于做吃食她也只是提供思路,多數都是以廚娘為主。
跟着寧筱桐把寺院的園林逛遍,陪着倆老離開晚上去城裏最有名的酒樓吃飯,晚上去游車河這一天的行程算是完事,晚上回到院子泡個熱水澡就早早休息。
轉天去東市有名的鋪子轉轉,還是跟王家表嫂搭伴出行,本來寧筱桐要買梳篦可聽沈卿說回城也會在常州停靠,就放棄在金陵買的想法。
沈卿只買些不常見的小玩意,還買些蘇繡的手帕、團扇、荷包回去送人,在街面上買的蘇繡都是大路貨,真正的精品不是上貢就是給當地的世家貴族搜羅去。
不過這次真被沈卿碰見一家,在東市最偏僻的店面看見一把羽毛團扇,用店主說扇子是他阿娘做的,每年鋪子就靠扇子養活着,其他的東西基本買不上價,可是不開着鋪子就沒門路銷售,只能生扛着勉強收支平衡。
沈卿把店裏存的幾把扇子都買了,總共花了三十兩紋銀,老板也沒有什麽好的盒子,沒把扇子就用個布袋子裝着,沈卿看着搖搖頭把錦紅叫過來,叮囑她去木匠店買幾個樟木扁盒用來裝團扇。
錦紅看看扇子又看看自家大娘,想起當初在常州帶走的梳篦師傅,就小聲的說:“大娘,要不讓寧遠過來談談,咱們把人弄到京城放到燕衣紡吧。”
沈卿聽了覺得非常欣慰,錦紅果然和別的丫鬟不同能夠想到這些,微不可見的點點頭,錦紅領命而去,他們來東市的時候寧遠也是跟着過來,只是不方便跟着女眷一起逛,就等在東市入口的茶鋪裏。
錦紅出門叫過來個童子跑去找寧遠,她則快步走向木匠鋪,店鋪一遍扁盒都有成品,多數用來裝首飾的,錦紅算了算一口氣買了六個盒子,剛付完錢寧遠就進來了,趕緊把店家遞過來的盒子接到手裏,看向錦紅意思着急找他過來有什麽事。
錦紅沒說話直接轉身走出店鋪寧遠趕緊跟上,看着左右沒什麽人錦紅小聲的說:“大娘她看中角落那家鋪子的手藝是制扇的,不過他家經營不善,想讓你去談談看看能不能讓他們加入燕衣紡。”
聰明人就是好說話一聽就明白是什麽意思,跟着錦紅來到鋪子。
錦紅這邊趕緊把扇子分別裝到樟木盒子裏,寧遠先看看錦紅手裏的扇子,又在鋪子裏轉一圈就明白為啥沈家大娘要帶工匠走。
這邊沈卿帶着丫鬟和東西走出鋪子,寧遠就把老板叫過去談沈卿交代的事情。
寧遠如何談的不用細說,以鋪子的狀況只要他出馬肯定沒有不成的。
沈卿帶着人去荟萃齋找表少,女人不管什麽時代看見亮晶晶的收拾就走不動,如今兩位老夫人和表嫂都在那邊挑選收拾,沈卿實在無聊就出來轉轉,果然轉出驚喜來了。
寧珊主動請命把扇子送回車裏,畢竟六個樟木盒子加起來也是很重的,一般的小丫鬟也是拿不動,就是寧珊如果一直抱着也挺累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