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
……王老夫人想着去寺院禮佛适合喝茶,就在臨去靈隐寺的頭天晚上派丫鬟過去,讓她把錦紅和茶具帶着回頭在寺裏喝茶。
只好安排燕來和燕夏留下守家,怕一個人忙不過來總好留下個換班的,讓錦紅和燕回跟着過去,剩下的小丫鬟和粗使婆子各帶兩人,臨走的時候吩咐守家的兩個人,有處理不了的事情去正院找靜娘。
坐車出城的牛車一路晃悠着,路過街市路兩邊依舊都是高牆,街頭巷尾都是按照京城的制式,只是這高牆裏是什麽樣子不得而知,按照寧家別院的樣子所有的建築風格跟京城差很多,有現代的話說小橋流水人家。
可是當牛車穿過兩條巷子,窗外的建築發生很大的變化,不再是高牆林立變成木質樓房,多數的房子都是兩層高,窄窄的巷子兩邊都是各種商鋪。
沈卿覺得這裏的意境非常好,就跟身邊的錦紅說:“這裏真好,真想買個院子定居不回去了。”邊上的幾個丫鬟聽了捂嘴偷笑,錦紅無奈的說:“大娘,天下人誰不羨慕京城想去京城,您可是好還羨慕這些地方。”聽完她的話想想也是,哪怕後世那麽發達天下都一樣,也還是很多人喜歡京漂她自己也是其中一員。
車很快就出城了路過西湖一路向西,沿着緩坡來到寺廟的山腳下,王家崔老夫人的車早已等在這裏,早有仆人傳過消息,寧家這邊的車一到崔老夫人就下車來,互相寒暄過後相協着往山腰的寺院走去。
車夫把牛車趕進山腳下的大院子,這是專門用來給香客停車使用的,院子裏有專門給車夫住的廂房,還有雜役負責幫忙照顧牲畜。
王家送崔老夫人過來的是王家三小郎王柷,上山的時候他跟着寧遠一起跟在最後面,在前面陪着老夫人的是家裏是庶妹王薇,王老夫人和寧老夫人身邊攙扶的人是寧弈和寧洱,兩個有功夫在身的丫鬟。
寧珊這次的任務真是特別輕松并且收獲良多,每天就負責帶着重力環練功,不用像前面兩個當護衛之餘真要旅行丫鬟的職責,畢竟走遠了那些做貼身丫鬟的體力哪能跟習武之人相比,她跟着的這位不知道為什麽體力那麽好,不管多遠的路多陡的山坡都能獨自走。
寺院的主持早等在山門外,杭城這邊封疆大吏的母親,絕對是尊貴的存在,一方土皇帝沒有地位更高的,走到哪裏都是不可忽略的存在。
這是王老夫人和寧老夫人沒有的感覺,雖說侯府在排位上高于王家,可是京城遍地是官員和貴族,雖說能排上號但肯定不是這樣,來一趟寺院完全清場。京城的寺院就那麽幾個,貴婦圈子常去的就更少除非宮裏的人去,不然根本不可能完全清場。
主持引領她們直接去大雄寶殿禮佛,今天特意開了道場有京城來的挂單高僧講經,進門之前崔老夫人打發身邊的大丫鬟說:“阿桃,你帶着沈家大娘去轉轉,她要是累了直接回院子休息。”崔老夫人說的院子就是她每次來住的都是固定的。
走到沈卿身邊說:“卿娘,讓小丫鬟帶着你去轉轉,我們這些老婆子聽講經你肯定不喜歡,這個寺院裏的景色也都不錯的。”沈卿趕緊行福禮稱是,又跟舅祖母和堂祖母行禮目送他們進入大雄寶殿,才跟着丫鬟阿桃離開。
在南方這樣的大型寺院最不少的就是竹子,不知道為什麽沈卿前後兩輩子都很喜歡這個植物,也許都是生在北方吧。
阿桃每次過來都是忙着各種伺候,這種帶着游玩的機會基本沒有,只好找個小沙彌帶着她們開始轉後山。
Advertisement
沈卿把錦紅叫過來讓她把老夫人交代的東西帶着,直接去休息的客院,沈卿等在通往後院的回廊,是個小跨院裏面有個池塘裏面都是荷花和鯉魚。
坐在回廊邊靠在美人靠上看着荷花縫隙的魚,這時小沙彌很有眼色的送上魚食,燕回趕緊上前從随身的荷包裏拿出幾個大錢遞給小和尚,後者搖頭不肯要,還是寧珊從提盒裏拿出兩塊麥芽糖遞給他,才害羞的接過去說:“謝過女施主。”
沈卿笑着搖搖頭不知道要說什麽,她生活的那個年代已經很少有這麽小的和尚,都是大學本科畢業英語六級有上下班時間的職業和尚,好想摸摸小和尚的頭頂最後忍住了,估計這個時代的和尚不能讓女施主随便摸頭頂吧,哪怕是個小孩子。
只要轉過頭去看魚,有一搭沒一搭的扔着手裏的魚食。
錦紅和阿桃回來給她行禮,錦紅說:“大娘,寧管事剛剛給消息說:今天晚上要住在這邊,他和王家小郎君住在外院,大娘讓辦的事已經差不多,晚飯後讓奴婢過去取東西。”沈卿點點頭沒說話,阿桃在旁邊說:“沈家大娘,現在可以去後山轉轉了。”
沈卿笑着起身,小沙彌在前面帶路,依舊是寧珊拎着食盒,這裏的人頂數她力氣大,食盒裏面放的是白開水和一些茶點,預防路上累了休息時候用的。
一路走過各種回廊小沙彌給她們講解,每個院子裏供奉的是哪位菩薩,還有一些相關的典故。終于穿過所有的佛殿來到後院,沈卿決定先休息一會主要是讓小和尚喝口水,這一路高聲講解也是累的夠嗆。
示意燕回給他倒杯水,小和尚結果水杯千恩萬謝才轉過身去喝水,沈卿也結果錦紅遞過來的水杯,慢慢的啜飲,錦紅陪着阿桃站在一邊聊天,寧珊挺拔如松的站在沈卿旁邊,燕回跑去跟小沙彌聊天,弄的這個五六歲的小合适滿臉通紅。
看着小和尚的水杯已經幹了,寧珊走過去小聲的問:“還要再喝一杯麽?”燕回只顧着逗弄完全沒注意這件事,聽見寧珊說的看一眼杯子暗自吐舌頭,又偷看自家大娘一眼好像沒關注這個事,偷偷慶幸。
小和尚搖搖頭說:“謝謝女施主,貧僧已經不口渴了。”寧珊點點頭說:“這個杯子送你了,自己拿好一會口渴找這位姐姐。”說着指指旁邊的燕回,後者為了讓他信服使勁點點頭。
在後邊的院子已經不需要小沙彌講解,沈卿只讓寧珊跟着其他人留在這等着。
跟寧珊邊走邊閑聊,沈卿好奇這麽小的孩子當和尚家裏舍得麽,寧珊無奈的看着不知人間煙火的世家女子說:“大娘,有所不知這樣的孩子都是孤兒、棄兒或者實在是家裏養不起的,才會來當和尚。”
沈卿聽完大霧,今生一直是生活在上層社會,很少去外面忘記這時代的情況,生産力低下農耕社會完全靠天吃飯的時候,做和尚可不是為了理想完全是可以不用餓死。
想到這又看看身邊的寧珊,女孩子從小被訓練成護衛看來也是孤兒來的。
兩人繞着石板鋪成的小路看着沿途的景致,開始的時候路兩邊種着各色的花草遠處是高大的竹林,随着慢慢走到小路深處兩邊變成高大的古樹,樹林深處隐約的看見石頭砌的高牆,遠處隐約聽見有高聲聊天的聲音。
小路走到盡頭是一排排石碑,上面镌刻的都是佛經偶爾也有名家寫的詩歌,零零總總都是跟佛經相關的,正看的無聊想回去的時候,燕回從遠處跑過來說:“大娘,老夫人從正殿出來了,咱們回去用齋飯了。”沈卿點點頭帶着她和寧珊一起往回走。
回到入住的院子阿桃先把沈卿送到她入住的廂房,早有小丫鬟打來溫水投濕布巾遞過來,沈卿接過來擦擦臉然後遞回去,想着古時候就是不好衣服太繁瑣,這要是洗個臉還要重新換一套衣服。
沈卿擦臉和手又喝一小杯水,帶着丫鬟去小院裏專門的餐廳吃飯,她出門的時候看見三位老夫人都走到餐廳門口,趕緊加快腳步不能讓長輩等着她。
進門的時候丫鬟已經把吃食擺放完,崔老夫人坐在主位,右手為尊王老夫人坐在右邊,寧老夫人坐在左邊沈卿坐在她的下手。
據說寺院裏的素菜是整個杭城最好的,沈卿每道菜都品嘗一遍,覺得還是那道嫩豆腐最好吃,就多吃了幾口,涼拌茄條也不錯,吃過午飯有丫鬟撤去參加,這時王老夫人身邊的丫鬟。
魚貫而入的丫鬟端着漱口用的杯碗及濕熱的布巾,四位漱口擦手的時候有丫鬟進來回禀說:“給老夫人請安,外面已經準備好了。”這時只有崔老夫人一頭霧水,幾個人起身往院子走去,院子中間的涼亭邊擺放兩個桌子,正對涼亭出口的桌子上擺放着茶壺茶杯,另外一張擺放在側門上面已經焚香擺放着一張古琴。
錦紅身邊帶着一個端着木盆的丫鬟過來,給三位老夫人行福禮後坐到位置上後開始淨手,崔老夫人一頭霧水,來個丫鬟坐下就開始洗手是什麽意思,這時樂伶也從仆人的廂房出來,給三位老夫人及沈卿行福禮,然後坐在古琴後面。
錦紅開始她的配樂茶藝表演,院子有高大的古樹包圍,涼亭裏的氣氛非常好,崔老夫人也是世家娘子,各種喜好跟王老夫人差不多,看見錦紅優美的沏茶姿勢非常喜歡,就小聲的問:“妹妹,這個茶藝娘子是你在京城帶過來的麽?”
王老夫人笑着說:“這個茶藝娘子是卿娘的大丫鬟,這不是來的路上實在沒事,卿娘請我們喝茶才發現的,到杭州就安排寧遠去定制茶具,等茶具回來就讓這個丫頭給培養幾個,回頭在府裏請客或者自家喝茶都是不錯的。”
聽到這崔老夫人也非常意動:“那回頭我也派兩個丫頭跟着一起學。”王老夫人笑着說:“這個我做不了主你問卿娘啊。”
沈卿趕緊表态:“老夫人,回頭舅祖母這邊茶具做回來,定好日子給您去消息,您盡管派人過來就好。”話說道這沈卿也不可能拒絕,她也沒有說不的權利。
--------------------
努力填坑,不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