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68章
周箨三十歲這一年, 發生了兩件重要的事情。
時歡在第二年的教期結束後順利升任副教授,而他獲得了沃爾夫物理學獎的提名。
沃爾夫獎是物理學界僅次于諾貝爾獎的國際性大獎。
在得知他收到提名和出席頒獎典禮的邀請後,時歡完全将自己得到職稱的欣喜抛之腦後, 轉而為他的成就激動到不知所措, 抱着他興奮地幾乎要哭出來。
“我就知道你一定會成為厲害的物理學家的。”時歡胡亂擦掉眼角的濕潤,直率而幼稚地宣布, “你還會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你會被寫進物理書, 你會得到全世界的認可和矚目。你一直都是我心裏最最厲害的人。”
“諾貝爾物理學獎要求理論得到實驗驗證才準許頒發, 對理論物理學研究人員是可遇不可求的。”仍然鎮靜的周老師一手攬住懷中女生的腰,一手摸了摸她的頭,微微笑道, “也許幾十年後才能等到,你已經是個白發蒼蒼的可愛老太太了。不過現在, 我想邀請二十多歲的笑笑陪我去參加沃爾夫獎的頒獎典禮。”
收到的邀請中寫, 頒獎典禮定在一月底, 地點是耶路撒冷的國會大廈。
耶路撒冷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地處亞熱帶, 即便是冬季也很溫暖。時歡在白裙外套了一件輕薄的粉色呢子大衣,和周箨牽着手,一起沿着新城區嶄新的青石板街道向國會大廈踱去。
和老城區的米黃色建築還有濃厚宗教氛圍不同,前方不遠處的國會大廈只是一座看上去很尋常的耶路撒冷紅石砌成的矮樓。
周箨不急不緩地踱着步, 給她講大廈對面七枝燭臺雕塑的典故。它是如何在猶太第一聖殿被供奉,《聖經》是如何記載, 後來又是如何被巴比倫和羅馬掠奪。
耶路撒冷的冬像是天城的春。風煙骀蕩,天幕湛藍。
身邊人的聲音清冽柔和,時歡的視線随着他所講述的故事飄遠, 似乎望見了蒼翠的林海,山上一簇簇橄榄樹,山下是無數猶太人長眠的公墓。
她總是分不清西方歷史與神話的界限。而這座城市在漫長時光中同時留下了神明與歷史的痕跡。
時間真是很奇妙的東西。
她坐在頒獎儀式的臺下,仰頭看着光風霁月的青年走上頒獎臺與總統握手後,優雅而從容地接過物理獎證書,心裏再一次浮現出如此感嘆。
和周箨認識的第二十二年,她看着他從內向別扭的小男孩長成意氣風發的競賽國手,最終成為被全世界矚目和認可的青年科學家。
而他也陪着她從頑皮懵懂的少女,一起越過人生的一切挫折和艱難,變成如今從容而通透的模樣。
時間于渺小而愚昧的人類來說,其實并不是什麽高深的物質或是場,只是愛和成長的回憶。而這回憶裏,他們一直都在彼此身邊。
“我的愛人是一位經濟學家,”周箨站在頒獎臺上,流利而動聽的英文從擴音器裏傳出,“有一次她來聽我的課,在課下問了我一個問題。”
“如果人類是量子,是原子和光信號,是彼此聯系的事件,那我們和山石水流,和恒星黑洞有什麽不同?”
“她和我讨論的結果是,我們一致認為,沒有什麽不同。”
“我們和宇宙中萬事萬物有着一樣的組成結構,遵循着一致的發展規律。而我們所以為自己擁有的主觀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也并不是例外。”
“經濟學是以數學為基礎的科學。她告訴我,在她的研究裏,來源于過去的數據被記錄下來,用作推導規律、預測未來。然而無論是多麽窮盡的研究,多麽前沿的理論,都無法百分之百地斷言所謂的未來,甚至完全理解過去。”
“我們看世界的模樣,大部分要依靠‘概率’這個概念。而概率從何而來?來自于條件的缺失,來自于視角的模糊。如同基礎的數理課程,假如我們做了理想假設,給予一切所需條件,那所得到的結果就是确定的,而非概率。”
“但我們可能永遠都無法得知真實宇宙中一個狀态的所有條件和數據。正如我們審視自己,也永遠看不清楚。”
“我們曾以為,大腦主宰我們的意識和行動,大腦等同于一個人的意識。然而真的如此麽?在我們的意識遠不了解大腦構造和運行規律的時候,我們的軀幹就已經聽從它的指揮了。是我們誤以為自己對自己有主導權。”
“所以,宇宙的演化,萬物的運行,包括我們人類自己,一切情感與動作,都應當是科學早就寫好的篇章。一切細節都在按照最初确定的走向發展。一個孩童臨時起意偷嘗了廚房裏的奶酪,其實也并非臨時起意,他的基因、他所處的環境,在宇宙按部就班發展的數十億年裏,每一處條件都決定了他一定會那樣做,只是我們不知道,他自己也不知道。”
“我們在宇宙面前就如同偷嘗奶酪的孩童。我們年輕而無知,所以為的對自己的主導權其實并不存在,與山間的石頭沒有什麽區別。”
周箨低下頭,面向臺下無數閃爍着閃光的的攝像頭。
“但是我們應該為此消沉嗎?”
“在我的少年時代,最開始接觸物理學的時候,我将自己也看作宇宙中尋常的量子,概率發生的相互作用,是漫無邊際宇宙的滄海一粟,所有的感情與悲喜都是人類毫無根基的幻覺,那麽不值一提。”
“但是,感謝我的愛人。”周箨擡起眼睛,遠遠地向臺下的她望了過來,“她讓我知道,科學的真谛不是冰冷地将絕對理性的審視貫徹到生命的每一處。科學的前沿告訴我們宇宙真實的模樣是那麽高深,但其實甚至連我們已有的規律,都是人類約定俗成的表達。對宇宙而言,數學和物理也毫無意義,一切只是沉默地既定地發生。科學只是人類看待世界的一面鏡子,我們不斷打磨,不斷重造。”
“作為人類,我們的愛、渴望、幸福和忠誠,和我們探索真理時的好奇一樣,也都是真實也可貴的。它們同樣也是客觀規律的産物,也是科學數十億年前就寫下的篇章的一部分。”
他與時歡遙遙對視,微微彎起唇角:“并不是不值一提,按照人類已有的科學來說,數十億年前,在宇宙誕生時,就已經注定了我會愛上你,而這不受我的控制。”
“我仍是一個平凡的生命,看不清楚自身,也看不清楚宇宙。但我窮盡一生去追尋宇宙真理,并擁抱愛。”
@首都大學:#首大新聞#【首都大學副教授周箨獲沃爾夫物理學獎】沃爾夫獎公布獲獎人名單,首大理論物理研究所副教授周箨憑借在黑洞以及物理宇宙學理論方面的突出貢獻,成為首位獲此獎項的華國科學家,并在頒獎儀式上就物理與哲學問題發表精彩感想。
北京時間上午十一點,各類浏覽器和搜索引擎都将沃爾夫物理學獎的頒獎結果推送到最顯眼的位置。
無論是諾貝爾還是沃爾夫,物理學向來是歐美科學家的主場。上一個獲得沃爾夫物理學獎的華人還是幾十年前的美籍華裔。
即便是對理論一所無知的吃瓜群衆也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贊美與驕傲如潮水般湧來。還有網友指路十四年前的新聞,說這個獲獎的科學家在少年時代就已經代表過華國參加奧賽并囊括世界冠軍了。
然而最引人矚目的還是首大的這一條微博。
微博的最後附上了一支視頻,完整地記錄了周箨走上臺領獎和發表感言的全過程。
年輕的物理學家斯文溫潤,眉眼清隽,再加上科研成果,本就帶有了足夠的話題度,是聚光燈下近乎完美的存在。
而更特殊之處在于,在臺上的年輕物理學家說到最後兩句話時,鏡頭一切,畫面變成了坐在臺下的姑娘。
她流着眼淚,一雙眼睛卻仍舊明亮澄澈,像是小鹿一樣,似乎覺得有些不好意思,意識過來後,連忙擡手胡亂擦掉臉上的水痕,鴉青的睫毛閃了閃,狼狽地在眼睛周圍留下了暈染的妝容。
即便是在哭,唇角也還是彎彎的,大約是喜極而泣的成分多一些,看上去真摯又可愛。
于是首大這條微博下面的熱評第一變成了:
卧槽,這不是我宏觀經濟老師麽?
議論蔓延開來。一路成長所遇見過的同學與朋友都紛紛出來爆料,拼拼湊湊,竟講出了一樁發生在現實裏的童話故事。
新沃爾夫物理學獎得主和臺下流淚的姑娘是青梅竹馬。男生大了女生兩歲,兩個人從很小的時候就是鄰居,讀同一所小學、初中、高中,一起長大。
後來男生參加競賽被選進國家隊,又代表國家拿了冠軍,已經被保送到首大,又提前參加高考,早了一年入學。本科畢業後他去普林斯頓留學,三年多就讀完了博士,被聘回國。
女生也同樣優秀耀眼,在幾年之後考上景行,畢業後去芝加哥大學師從諾貝爾獎得主,也用了不到四年的時間讀完博士。
在那段身處異國他鄉的時光中,男生為了陪她,還特地選擇芝大做了三年的訪問學者。如果不是耽擱了這三年,沒有教課時長,他現在已經是正教授了。
然後女生畢業回來,兩個人一起在首大教書育人,在各自的領域成績斐然。
有在首大讀書的學生說經常會看到兩個人牽着手在湖邊散步,如果時老師上午第一節 大課有課,周老師會把她送到經管老樓的樓下,再獨自繞回理教或是理論所。就像是所有在熱戀期的校園情侶,兩個人看彼此的眼神都飽含溫柔和愛意。
俨然是一對神仙眷侶。
互聯網上正喧嚣沸騰,耶路撒冷的風卻依然平靜。
話題中心的女主角看着面前單膝下跪的青年,徹底愣住。
“我想了很久要在哪裏向你求婚,一直找不到最好的那個地點,卻在收到頒獎邀請的時候臨時起意。”周箨擡頭,溫柔的笑意在他水墨點染般的眼瞳中暈開,“或者說,這也是命中注定。”
“假如這個世上真有神明,耶路撒冷大概是神明注視最多的地方。”
此時此刻,科學與浪漫都登峰造極。
周箨打開手裏的絲絨盒子:“笑笑,你願意嫁給我嗎?”
風穿過林海,在枝葉間掀起波浪。純淨透明的陽光穿透絲縷浮雲的間隙,落在古舊的人間。
時歡低頭看着他,方才好不容易擦幹的臉頰又被眼淚沾濕。
“我願意。”
為什麽是“周箨”?
年幼的時歡曾經詢問過他名字的來歷。和她寄寓了父母直白而美好祝願的名字不同,他的名字對小朋友來說有些生僻,寫起來也好麻煩。
總不會是因為周阿姨生他的時候突然想吃竹筍吧?
當年男孩搖了搖頭,羞于啓齒,含混地糊弄了過去,是日後才吐露真相。
是取自《詩經》的一首情詩。他母親給他父親的一首情詩。
箨兮箨兮,風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箨兮箨兮,風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于是這曾深埋心底耿耿于懷的不喜歡的名字,竟成為心愛的女孩子口中念起來婉轉甜蜜、齒頰留香的情詩。
太陽、光體、月亮、星辰會失去光芒;雨後雲彩再來;雀鳥息聲,歌女低吟,銀鏈折斷,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損壞,水輪在井口破爛;塵土仍歸于地。
萬物無法在時間中永恒。
常人歌頌永恒的愛,而愛本身不是為了永恒。
我知曉自身的渺小與轉瞬即逝後仍如懵懂無知時一般愛你,是宇宙在形成之初賦予我的本能。
而我無法拒絕。
[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