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我也會努力考上首大的
仲春四月,校園裏海棠花瓣初開時的紅粉已經淡去,化作一樹樹晶瑩剔透的雪白。
時歡坐在禮堂外的長椅上背語文課文,腳下踏着厚厚一層花瓣踩來踩去,隔着鞋底都能隐約感受到奇妙的柔軟觸感。
周箨從禮堂側面繞過來找她的時候,她正在背《子衿》。
時歡很喜歡“挑兮達兮”這一句,她對這種情詩的含義都沒有太大感觸,秦漢以前的詩文更是晦澀拗口,但這一句讀起來音韻節律格外美,幾乎是讀過一遍就記下來了。
少年穿過總理銅像和禮堂之間的重重海棠花影出現在她的視野裏,時歡跳下椅子同他打招呼:“周箨!”
這是他這學期最後一次來學校。雖然拿到保送名額之後周箨仍然在盡力保證出勤,不落下學校的功課,但到底出類拔萃的競賽生和普通高考生要走的路已經開始泾渭分明。
他時常需要去首都提前跟着教授做項目,上學期還要為國家隊選拔複習刷題、參加集訓,所以很多時候忙得不得不缺課,連時歡見到他的次數也越來越少。
大多數競賽生的終極目标是在決賽中拿到保送或者降分名額,但周箨顯然志不止于此。今年一月他被選進IPhO國家隊,現在馬上要去別的城市參加國家隊的培訓,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夏天就要代表華國去參加國際物理競賽。
時歡知道今天周箨到學校來是為了和同學老師道別,聽說中午的時候還被孫铎抓去給低一級的實驗班講了半個小時的競賽經驗。
“是明天的火車票嗎?可惜明天是周四,學校還要上課,我不能去送你。深城離得好遠,你大概會直接去歐洲參賽,八月才會回來吧?”
周箨的神色中浮現出幾分猶豫:“大概是吧。”
“進入國家隊就已經可以稱得上‘國手’了,全華國也只選五個人而已。”時歡抱着語文書感嘆,“‘國手’聽着就很不一般,比‘競賽大神’高了幾個等級不止。我竟然和國手住了八年鄰居。總覺得自己好像也沾了點仙氣。”
周箨如往常一樣安靜地走在她身側,時歡習慣于他的寡言少語,一個人繼續說下去:“等你在國際奧賽拿了好成績,回來我還請你吃炸雞排?”
少年似乎是回憶起什麽,眼睛裏浮現出淺淡卻不容錯辨的笑意,點了點頭:“好。”
風和日暖,偶爾會有枝頭還沒落盡的花瓣随着風悄悄停在兩個人肩頭。兩個人并肩走在海棠花陰中,女生堅定的聲音在暗香細細的春風中蕩開。
“我也會努力考上首大的。”
Advertisement
然而事實卻并非時歡當時所預料地那樣展開。
當年六月初,周箨竟然從南方趕回天城,報名參加了當年的高考。
按照規定,在校的高二學生原本是不被允許報名高考的,但他做了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事情。
周箨報考了首都大學的少年班。
在已經拿到保送名額的情況下,只要等上一年,跟随其他同學正常高三畢業就可以進首大,從來沒有人會多此一舉去再耗費精力參加這種考試。
就連時歡也摸不透他究竟在想什麽。他沒有和任何人解釋這麽做的原因。時歡和邵昀問及的時候,周箨也只是簡單回答說:“不想再浪費一年的高中時間。”
邵昀感嘆:“哇,浪費?你聽聽你說的這是人話嗎?也就是我和歡歡這種需要浪費時間的凡人比較大度,不會就地打你一頓。不過你知不知道咱們年級組的老師有多失落,原本都希望你高三正常發揮能給學校考個狀元回來,結果你提前一年考,只考了六百七,他們到手的狀元飛了,今年又要惜敗明德了,哈哈哈。”
“什麽叫‘只’考了六百七?”
時歡替周箨不服。
周箨是在準備國際奧賽的前提下抽時間參加的高考。語文這種需要日常積累、很難走捷徑的科目只考了一百分出頭,拉下了總分,但理綜、數學和英語都是發揮出了水準的。
別說是以高二學生的身份參加考試,就算是高三複習過後,能考出這樣的成績也算得上是很厲害了,而且也達到了少年班的錄取分數線。
“對周箨來說就是‘只’啊!”邵昀理直氣壯,“如果他正常參加高考,成績至少比現在高四十分。”
時歡立即和邵昀和解。但身在話題中心的少年并沒有表現出再多的情緒。
周箨比四月離開天城的時候更清瘦了一點,連日來奔波和備考的勞碌在他的眼下留下了淡淡的烏青,一雙點墨般的烏黑眼眸染上幾分病态脆弱之感,人也變得更加沉默寡言。
兼顧國際奧賽和高考的辛苦是難以想象的,即便是天才也會吃不消這種程度的消耗,少見地流露出了普通人的力不從心。
但好在結果是非常好的。
六月底公布高考成績後,周箨順利被首都大學少年班錄取。而七月中在歐洲舉辦的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也傳來了捷報。
繼承了華國國家隊一貫的傳統,當年以周箨為首的IPhO國家隊再次在競賽中斬獲團體世界第一,并且包攬所有個人單項第一。
來自華國的少年周箨以理論第一名兼實驗第一名的絕對優勢成績拿下了世界冠軍,一戰成名。
而那個時候,他還沒有過十六歲生日。
時歡第一次深刻意識到周箨不會在意時差這種小事,就是在國際奧賽成績公布的那一天。葡萄牙和華國七小時的時差,讓得知成績後第一時間聯系時歡的周箨用一通電話把時歡從睡夢裏驚醒。
為了不驚動熟睡的爸爸媽媽,她不得不縮在被子裏和他打完這一通電話。
在挂斷周箨的電話後,時歡第二天才在新聞網頁上看到了國家隊獲獎時的合影。五名身穿深藍色西裝的少年并排站在一起,意氣風發的青春氣和物理學帶來的沉澱和穩重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和讓任何看到這張合影的人都會忍不住感嘆“華國未來的科研界的前途會一片光明”。
時歡一個人一個人認真看過去。周箨在最左邊,他鼻梁上那副黑框眼鏡還沒有摘下來,薄唇輕輕抿起,目光沉靜,理智而清冷。
她終于确定自己不是在做夢。
其實時歡并不意外這一天的到來。他那樣聰明、敏銳,仿佛有着在一旁淡淡掃上一眼就能夠洞察一切的能力,所有事情和人的架構脈絡在他面前都無所遁形。他眼裏的世界和別人是不一樣的。而也正是因為如此,他自小就和普通人泾渭分明,從不庸碌,一直在為所信仰而努力。
終于優秀到了全世界都要為之注目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