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有得有失
因為不用再照顧豆芽,林敏的空餘時間變多,開始學着做棉鞋。
在現代她都是穿精巧的牛皮小靴子,這種臃腫笨拙的老棉鞋只在圖片上見過,好在有劉氏教導,再加上小敏兒的手藝,第一雙很快大功告成,這是她為自己做的,可以親自體驗下哪裏有不足需要改進。
一穿進去,立刻感覺又暖又軟,除了不是很好看外,幾乎沒有什麽問題,穿的時間長一點,腳就開始發燒冒汗,這讓她非常滿意:這個冬天不會受凍了!
接下來她會繼續做弟妹的,有了這雙鞋子的經驗,她有信心做得又漂亮又暖和。
随着氣溫的下降,田裏的農活越來越少,加上今年是個難得的豐收年,辦喜事的人家漸漸多了起來。
因為上兩次林敏做的席面在村裏評價很高,竟然真的有人再請她去做,不過都是些老人做壽小孩滿月新屋入夥之類桌數不多的。像紅白喜事這類規模比較大的倒是沒人找她,畢竟她只是個小姑娘,這種重要的場合交給她人家也不放心。林敏并不在意,她不是正規的廚師,水平有限,不過勝在菜品有新意,味道獨特,讓她做十幾二十桌的菜還真不能勝任,幾桌的小宴席倒挺适合她的。
有了活計她都會帶着三妞四妞一起,三個人簡單分了下工,合作幾次後配合越來越默契,效率也越來越高,接的幾次活都讓主家很滿意。可是這種席面工錢都不高,基本上都是一桌10多文工錢再包點肉和菜讓她們帶着。
由于林敏掌勺,三妞四妞打下手,所以工錢都是一分為二,林敏拿一半,三妞四妞再分剩下的一半,即使這樣,兩姐妹都非常高興,因為劉氏發話她倆掙的錢全部自己收着,不用交給家裏。
林敏做菜的時候會讓她倆把詳細的步驟記下來,有些菜還會讓她們親自上陣試試,她想着等以後自己去了縣上,姐妹兩可以繼續接活做,多攢點嫁妝錢,正所謂錢是人的膽,有錢在手腰杆都會硬不少。兩人學得特別認真,相信不久以後就可以獨立操作了。
随着接的席面增多,姐妹三個有了點小名氣,慢慢地,不僅是村裏,就連附近的村子也有人來請她們了,偶爾有些經濟不好的人家辦婚事,圖便宜也會找上門來。
做了這麽多的席面,林敏也算是小小見識了下人生百态,她發現并不是有錢的人就大方,窮的人就摳門。她就遇到過家裏境況很不錯,卻特別摳門,一桌的菜恨不得做成十桌,還生怕她們會偷菜,專門派個小孩盯着,到結算的時候別說額外給點,盡想着克扣應給的工錢,弄得辛苦了半天的林敏非常火大,幾次差點氣得不要工錢直接走人,好在有三妞四妞幫忙争辯,她也将這些人家記了下來,以後絕不再接。
不僅林敏的日子過得充實忙碌,失落了一陣的小文也找到了事做,他現在迷上了竹刻,林敏覺得這個愛好挺不錯,村子裏到處都是竹子,後院那一片也生長茂盛,可以利用起來,而且這個季度的竹子也正适合用來雕刻。
小文以前讀書認字完全坐不下來,但現在不同了,拿起刻刀,一坐就是半天,看來做事還是得有興趣,勉強為之是行不通的。
她讓小文做了很多日字形的包帶調節扣和竹紐扣,打算到了縣城,小偉進到書院後給他做雙肩背的書包,看看能不能被書院的學生接受,如果可以,她打算多做點拿去賣,也是一條賺錢的路子。以前她想過做一個送給山子的大哥,讓他背到書院去,想通過他打個廣告,不過娟子的那番話讓她打消了想法,要是讓山子娘誤會她把主意打到了磊子哥的身上,那才是多此一舉。
不久後,後院的土豆成熟了,收成很不錯。她留下一些自己吃,其他的打算都用來做薯片。這段時間在她的努力練習下,刀功有了顯著的提高,能輕松将土豆切成薄薄的一片,且每片的厚度都差不多,炸出來的薯片又香又脆。賣相很不錯,受此啓發,她又想起了另一個喜歡吃的零食:小米鍋巴。
她專門買了小米,加了點鹽和面粉揉成面團後攤成薄餅,切成小方塊下鍋油炸,第一次嘗試就很成功,她又連着改良了幾次,完全不輸給現代袋裝的味道。
由于這裏人都不喜歡吃菜油小米和面粉,價格都不貴,加上土豆是自産,成本并不高,現在因為正值年關都要買年貨,大家從來沒有吃過這兩樣東西,可以把價格提高點賣。
她把薯片和鍋巴各裝了一盤給劉氏一家品嘗,結果大家都非常喜歡,直呼好吃得停不下來。
劉氏更是大聲表态:“敏兒,你這個肯定好賣,比瓜子花生啥好吃多了。你等着,我找幾個人來嘗,保證馬上就能賣空。”
果然,幾個和劉氏要好的村人在林家嘗了以後紛紛購買,這段時間做豆芽賣,荷包都鼓了不少,買東西也比較大方,在他們的大力宣傳之下,做的幾鍋都沒有機會送到鎮上去,在村裏就消化完了。
村民的反應讓她充滿了信心,她又炸了幾鍋送到雜貨店去讓老板看看,老板也覺得新奇,讓她趕快多做點過來,趁着年關大賺一筆,不過和村民喜歡吃薯片不同,老板更看好小米鍋巴,他認為薯片太過薄脆,不方便保存,一不小心就成碎渣,還是鍋巴更實在。
林敏回家馬上召集三妞四妞,只要沒有席面三人就帶着心兒窩在廚房裏鼓搗,雖然一天下來滿身滿頭都是油味,林敏還是覺得很值,沒有什麽比看着銅錢一枚枚落入口袋更讓人開心的事了。
對聯也找到了賣處,書店的王先生讓她們寫好了直接放在店裏賣,過年的時候大家基本都是在他的店裏來買對聯,去集上買的反而很少。而且書店裏有專門用來寫對聯的裁成長條和正方形的紅紙,只需要買下往上寫字就可以了,王先生又借給他們一本對聯集錦照着寫。
寫對聯小偉是主力,小文也加入進來,他雖然寫字不行,可是給小偉遞遞紙,磨磨墨還是做得很不錯。
只是林敏這邊進項日益增多,豆芽那邊卻出了問題。按理說,冬天蔬菜減少,對豆芽的需求應該加大,真實情況卻是銷量越來越少,有些村子根本賣不動,已經從最高峰的銷售1000多斤降到了不到1000斤,還在日趨下降。村長非常着急,派人四處打聽,才知道有人種出了和他們的質量不相上下的豆芽,售價卻更低。
村長召集負責生産的村民調查了半天,也不能确定到底是方子洩出還是被人找到了竅門,畢竟經手的人太多,雖然信得過,奈何都有家人朋友,可能無心的透露個一兩句,就能被人猜出端倪。無奈只能一邊減少産量一邊降低價格,可是你降我也降,雙方大打價格戰,價格很快就不到原來的一半,還有繼續下調的趨勢,随着利潤的下降,越來越多的村民退出了豆芽生意。
這天村長把林敏的提成送來,竟然不到500文,林敏看着愁眉不展的村長主動提出以後不再要提成。
村長也不勸說,他嘆了口氣:“唉,這個生意也不知道還能維持多久。”他已經沒有信心了。
林敏除了安慰也無法可想,現代豆芽就賣得非常便宜,在這裏開始就占個稀奇的優點,現在失去了這個優勢也就只有賤賣了。
好在她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對于這天的到來一點不意外。
她把這最後一筆提成放到不動資金的盒子裏,差不多兩個月的時間,竟然有了40多兩,再加上雜七雜八別的收入,已經有了50兩,可以在縣城從容地生活半年了,縣城的機會更多,他們一定會過得更好。
第二天山子給林敏家送了幾條魚來,他的魚塘買魚苗的時候買了一些半大的魚,這個新年已經長成,他打撈了一批,賣了部分給村裏人,其餘的都賣給了鎮上的酒館。
山子聽說了他們準備搬到縣城的計劃沒有發表意見,只是說他大哥明年開春要去縣城準備考秀才,如果考中了會留在縣城的書院學習,到時候他會經常去縣城看望大哥給他送東西,就可以來找他們。
這些話山子雖然是對着小文說的,林敏卻明白他的用意,對于他的堅持,林敏既感動卻也不知道應該如何回應,反正現在年紀還小,自己也有事要忙,就讓時間來決定兩人的結局吧。
随着年味越來越濃,很快就到了除夕,林敏在這裏的第一個年是在林家老宅過的,一屋子的人又鬧又笑,吃着零食,放着鞭炮,漫無邊際的聊着天,讓林敏倍感溫馨,連五六七毛震耳的吵嚷都不覺得煩人,祭祀完祖先,吃過年夜飯後,林敏帶着弟妹回家守歲,她給他們還有自己一人準備了一個紅封,裏面裝着壓歲錢,10枚銅錢,錢雖不多,卻滿含着她的期盼,願新的一年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