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回到屋裏,發現自己剛才的離開稱得上落荒而逃,時濛心情很不美妙。
他想,都怪下雨天不好。
貓窩被安排在樓上卧房的床旁邊,不過這只貓行蹤不定,今天乖乖睡窩裏,明天可能就趴在衣櫃頂上。
打開一罐貓罐頭,拌貓糧貓吃得很香,時濛蹲在床邊看它吃,手背撐着下巴,心想人要是和貓一樣,得到好吃的就能開心,該多好。
打開電腦,收到馬老師新發來的郵件,問他參不參加年底在楓城舉辦的一場人像繪畫比賽,說初賽是網絡評審,可以用藝名參加,随便謅幾個字就行。
連他顧慮的點都為他想好,時濛自是沒有理由拒絕。并且他其實是想參加的,拿不拿獎不重要,他需要一些動力推着他跑。
晚上,時濛靠在床頭閱讀剛收到的信。這次同信一起寄來的還有一副手套,平平無奇的款式,甚至沒分五指,手塞進去就變成一個圓乎乎毛茸茸的巴掌,加一根繩子把兩只穿起來,就是冬天小朋友們經常挂在脖子上的防丢款。
不過勝在織線細密,觸感綿軟,連線頭都藏得隐秘,一看便知并非工廠批量生産。
印象中過去的十來年沒在家看到過李碧菡做編織。她出生自書香門第,書讀過不少,尋常人家的柴米油鹽到她那兒卻不過閑時雅興,這種費時費力的活計自是從未幹過。
連時沐都沒有得到過她親手編織的手套。
信裏說:我動手能力欠佳,練了半月有餘,只得這一副能入眼,你若喜歡就出門時戴,若不喜歡就扔在一旁,待我手藝精進,再給你織一副新的。
時濛把手套戴上試了試,大小剛好,并不像信裏所說的那樣糟糕。
他把手套摘下,卻沒有扔掉,而是疊放在枕邊,側身躺下便能聞到淡淡的橙香,是李碧菡屋裏常有的佛手柑香薰的味道。
閉上眼睛,時濛又翻了個身背對,逃離般的,禁止自己沉溺太久。
他待在密閉真空的世界裏太久,還是不習慣得到,還是不習慣別人對他好。
次日清晨,門口黑色的車已經挪走,時濛抱着水壺出門澆花苗,碰上隔壁早起出門買菜的潘阿姨。
Advertisement
“昨天下午去哪兒啦?”潘阿姨上前問道,“我們家偉跑來三趟都沒敲開門。”
“去楓城了。” 時濛說。
“回老家去啦?這樣好,跟家裏鬧得再僵,也該走動走動。”
“……嗯。”
剛搬過來的時候,潘阿姨曾打聽過時濛的來處,并通過他的年紀以及三緘其口的态度推測他是離家出走躲到這兒的,還苦口婆心地勸過他逢年過節回家看看,說畢竟那是家,有生你養你的爹娘。
時濛正好懶得解釋,既然潘阿姨給前因後果圓上了,他便将計就計撿了個現成的“身世”。
老一輩人家庭觀念重,又勸了幾句,潘阿姨眼尖地看見時濛戴着的手套,立馬明白怎麽回事了。
“喲,手織的啊。”她湊近瞅了瞅,“你媽媽給你做的?”
聽到“媽媽”兩個字,時濛條件反射地蜷了下肩膀,反應不及似的“啊”了一聲。
被潘阿姨當成默認。她替時濛高興:“你媽媽手藝真好,瞧這手套織得多漂亮。”
不止潘阿姨,她兒子也誇好看。
周一上午潘家偉沒課,背着吉他敲響時濛家的門,進屋先就昨天時濛不在家的事表示不爽。
“你知不知道我跑了五趟,足足五趟!”潘家偉擡手比了個五,“想着你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還以為你在家睡昏頭了,怕你餓死差點爬窗。”
時濛不明白餓死和爬窗之間的關系,想了想,說:“潘阿姨說你只來了三趟。”
潘家偉沒好氣:“她記錯了,是五趟。”
時濛“哦”了一聲。
潘家偉等了半天,瞪大眼睛:“就‘哦’?”
時濛在整理顏料,扭頭看他,似在用眼神問:不然呢?
只被看一眼,潘家偉就洩了氣,撓着頭發別開臉:“沒什麽,下次、下次別……唉算了,還是留個微信吧,省得我總跑空門。”
雖然不懂加微信和跑空門之間的關系,時濛還是和潘家偉加了個好友。
加上之後潘家偉立刻點開他的朋友圈,确認沒有被設置了權限,對着空空如也的頁面愕然道:“這不會是你的小號吧?”
時濛眨眨眼睛:“什麽小號?”
與時濛的冷清不同,潘家偉的朋友圈五彩缤紛,大到參加音樂節,小到嗦了碗粉,事無巨細,幾乎每天都有圖文并茂的新動态,評論區也很是熱鬧,不是學姐學弟就是朋友親戚,開口就是恭喜恭喜。
潘家偉一邊下滑展示給時濛看:“喏,這才是正常人的朋友圈。”
時濛學到般地又“哦”了一聲,拿起自己的手機,調出相機模式,把手套擺在膝蓋上拍了一張。
“你媽做的啊?”潘家偉也看出這是手工制品,“怪好看的。”
時濛專心研究怎麽發動态,沒空理他。
潘家偉又問:“話說,你為什麽跑來浔城?真的是離家出走嗎?”
時濛還是沒理。
“難道是失戀治療情傷來了?”
說到失戀,時濛先是愣住,然後搖頭:“不是。”
“哦。”潘家偉學他,得出結論,“你沒談過戀愛。”
時濛好不容易編輯好內容,點了發送,順嘴“嗯”了一聲。
是的,我沒有談過戀愛,也不懂什麽叫愛。
只是本能地靠近,又在受了傷之後本能地躲開。
如今才明白,愛大抵是溫暖的,柔軟的,像這副手套一樣,怎麽會痛得叫人哭都哭不出來?
潘家偉這次上門,又是來唱新歌給時濛聽的。
時濛聽音樂只聽個節奏,因而每首都說好,得到評價時恰逢剛接過來的貓從樓上下來,慵懶地“喵”了一聲,潘家偉指着它問:“如果這貓會唱歌,你是不是也覺得好聽?”
時濛想了想:“不是。”
貓不會有節奏地叫。
潘家偉卻把這當成承認他的才華,洋洋得意地向貓揚起下巴:“手下敗将,還不報上名來!”
貓沖他呲牙:“喵——”
于是時濛給他另取了個名字,叫喵喵。
“這麽草率的嗎?”潘家偉建議道,“不如叫濛……”
時濛沒聽清:“什麽?”
潘家偉秒慫,手指掃弦發出悅耳聲響:“沒什麽,我說喵喵就挺好。”
下午有課,潘家偉走之前慣例磨磨蹭蹭,一會兒說剛才沒發揮好彈錯幾個音,等下把音樂節現場的視頻發到他微信,一會兒又提醒他晚上少出門,說近來這一代不安寧。
“還記得我上回跟你說的外地車輛嗎?這回我看清楚了,是輛路虎攬勝。”說着潘家偉指向停車場方向,“今天早上我看見了,那人還在車裏呢,都周一了還游手好閑,肯定是來蹲點的。”
對于這番有理有據的分析,時濛不知該如何回應,只好沉默。
把客人送到院外,看到有個人背靠鐵欄杆站着,身量很高,背影卻顯得脆弱單薄,像糟了一場大難,只有時濛知道,是因為病氣來勢洶洶。
潘家偉也看到他了。這麽大個人往門口一杵,很難叫人注意不到,何況傅宣燎無論從長相還是氣質都不像會出現在這個城鄉結合部的人,這一點和時濛一樣。
待看清傅宣燎的臉,潘家偉爆了句粗口,說:“就是這家夥!”
他擋在時濛身前,瞪着眼睛就要上前質問,卻被叫住了。
“我認識他。”時濛說。
傅宣燎大概也沒想到,他們兩人的關系,有一天會被時濛形容為“認識”。
就像互換過名片的合作夥伴,或者隔壁班有過幾面之緣的同學,僅僅是認識,叫得出名字,再無其他交集。
實際上他們何止認識,他們接過無數次吻,做過無數次這世上最親密的事,他們見識過對方不為人知的陰暗面、壞脾氣,也看過對方所有狼狽的樣子。
看着可以正大光明進到時濛住處的年輕男孩的背影,傅宣燎本就血絲彌漫的眼底頓時猩紅遍布,是一種自己的所有物被觊觎,更是一種美好的事物終被世人發現,他将不再獨屬于自己的恐慌。
時濛關上鐵門,即将轉身的時候,聽見一道聲音。
“還有三分鐘。”
傅宣燎的嗓音本就低沉,如今添了幾分沙啞,震得人心口微顫。
“剛才那小子進去的時候,我就想,半個小時,要是半個小時他還不出來,我就翻牆撞門進去把他揪出來……現在距離半小時,還有三分鐘。”
時濛習慣自己的事自己處理,最讨厭牽扯無辜的人,聞言皺眉:“你憑什麽?”
得到回應,傅宣燎心下松快了些,灰敗的面孔上也扯出一個笑:“就憑我和你不止認識,就憑昨晚……我夢到你了。”
時濛一怔。
能夢到什麽呢?時濛想,無非是那些不堪回首的過往。
可傅宣燎說:“我夢到你,又站在那艘船上。”
這是獨屬于他們兩人的經歷,只有他倆能聽懂的暗語,此刻就算潘家偉在場,也插不進來哪怕一個字。
“你看着我,對我笑,按下打火機也只是為了點燃煙火,而不是……像現在這樣。”
時濛覺得他燒糊塗了:“現在,不就是你想要的嗎?”
我已經放過你了,你還想要我怎麽樣?
心底升起一種無力的憤怒,想起昨日種種,像是知道自己不可能說得過他,時濛轉身欲走,然而一步還沒踏出去,他的衣角被拉住,身體忽然被一股力氣向後拖拽。
有風掠過,他聽見低啞的嗓音響在耳畔:“還好,還好……你還會生氣。”
傅宣燎如釋重負般地呼出一口氣,帶着不尋常的熱度。
他一只手拉時濛衣角,另一只手穿過欄杆間的縫隙,緊緊環住時濛的肩膀。
好久沒有這麽近了,近到讓人有一種失而複得的喜悅。
如同在幹旱沙漠中行走的旅人,終于獲得一瓢清水,他貪婪地飲,又珍惜至極,做夢都要抱在懷裏才安心。
“會生氣就好。”
會生氣,就代表還抱有希望,還留有餘地。無論如何,都比冷言冷語來得強。
雖然小蘑菇變成了小刺猬,帶來的痛感都那麽熟悉。
傅宣燎問:“還記得去年你生日,最後的三分鐘嗎?”
被迫待在原地的時濛,整個人僵住。
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不掙紮,為什麽不跑,大概是因為身後的人氣息虛弱,站都站不穩,仿佛一碰就要栽倒。
可是這與他又有什麽關系?又不是他讓他淋雨,又不是他讓他生病。
至于那三分鐘,那曾經讓他感受到類似幸福和甜蜜的三分鐘……
情急之下,時濛罕見地未經思考便回答:“不記得。”
孰料聽了他的回答,傅宣燎更加确定:“那就是記得,我知道你沒忘,我也一樣。”
好的,壞的,甜蜜的,痛苦的,統統都記在了心上。
隔着一扇形同虛設的門,傅宣燎手臂并未施加過多的力量,靠身體前傾竭力貼近時濛,迷糊并清醒着。
他氣息滾燙,看着時濛的眼神同樣炙熱:“以後我們會有很多個三分鐘,所有的三分鐘,每分每秒都給你,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