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子嗣
第52章 子嗣
說是讓景岚招待黛玉, 其實不過是應個名兒,等到了屋子裏頭,自有韓氏身邊可靠的丫頭嬷嬷拿了好吃好玩的上來, 好好招待黛玉的。
景岚生得極好, 大大的烏黑眼珠兒嵌在長眉下面,睫毛也長長的,像是一把小扇兒。小臉兒圓圓的,皮子又白又細膩。抿嘴一笑, 臉上顯出兩個梨渦, 還能看出尖尖的小下巴。
黛玉也喜歡這個長得圓乎乎又十分喜氣的小妹妹,見文皎笑着點頭, 便從白夫人身邊站起來,伸手去拉景岚。
韓氏專心看着景岚的反應,緊張得面上的笑都有點變形了。見景岚慢慢伸出手去, 把黛玉的手拉住, 她才緩緩出了一口氣,繼而十分欣喜。說來這還是景岚第一次初見一個人,就肯給拉手的。
但韓氏想想, 總是有些不放心。想自己跟着去,又不好撇下婆婆和剛回門的小姑子,糾結了半日。終究還是給身邊的貼身大丫頭一個眼神,讓她千萬好好伺候, 照顧好黛玉。那丫頭回了韓氏一個“主子放心”的眼神, 輕輕點頭跟着去了。
文皎把韓氏的反應都看在眼裏,見往日灑脫的韓氏這個樣兒, 心裏有些發笑,不知怎地又有些發酸。看黛玉拉着景岚帶着一大堆丫頭婆子出去了, 她便對韓氏笑道:“二嫂子也太緊張了,都是自己家裏,能出什麽事兒。”
韓氏嘆一聲,笑道:“妹妹也知道景岚的,長這麽大了,從來沒獨個和別家姑娘一起玩過。今年過年,大嫂子娘家人帶着家裏兩個五六歲的小姑娘來,我們都在一個屋裏說話。人家小姐姐想找她玩兒,她不好意思,就把臉兒往下一埋,一句話也不肯說。哎,可把我愁死了。”
柳氏笑道:“我嫂子和弟妹家的兩個丫頭可喜歡景岚了,景岚沒好意思和她們玩,聽說回去還湊在一起商量,下次帶什麽東西再來,好和她一起玩呢。”
韓氏道:“阿彌陀佛,盼着今日景岚能和黛玉好好相處,日後也能好好和人家姑娘一起玩了。”
白夫人見她兒媳婦都念起佛了,笑道:“我看就是你們當娘的太緊張。誰小時候沒點怪脾氣來?看你二郎,都當兩個孩子爹了,還是那麽吊兒郎當的,前幾年也把我們愁的不行。”
“但他就算再不着調,好歹人生大事都沒耽誤了。現今還不是把你這麽個好媳婦娶回來,還中了探花郎?兒孫自有兒孫福,你操心得太過,他反覺得束縛。景岚才四歲,生人見得少,腼腆些也難怪。日後多見些人,自然就慢慢适應了。”
韓氏笑道:“盼着和娘說的一樣。景岚若是能學得她爹的一半兒,我也就放心了。”
四個女人就圍在一起說了一回孩子經。一時說起孩子的身體來,文皎又謝韓氏給請的葛娘子,韓氏一笑:“嗨!這有什麽,不過一封信的事兒,不用放在心上。”
說出這句話的韓氏,便又是文皎常見的,灑脫的韓氏了。大概做了娘之後,再豪爽灑脫的女子都會變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的孩子有什麽不好。
只是文皎心內還沒感嘆完別人,話題就轉到她身上了。韓氏說完剛那句話并沒停,而是接着問道:“說來二妹妹也成婚一年多了,怎地還沒個好消息?我看你也怪喜歡孩子的,連不是自己親生的都那麽操心。這若是有了自己的孩子,說不定比我操心多了。”
Advertisement
柳氏輕輕一拍手,笑道:“哎呀,說得開心,險些都忘了。”便往後招招手兒,一個嬷嬷走上前來,手裏拿着一個小包袱。柳氏從嬷嬷手裏拿來,再遞給文皎。
文皎就坐在柳氏下首,兩只手接過這小包袱,又在柳氏的示意下打開,見是三個十分精致的小肚兜。柳氏拍拍文皎的手,笑道:“二妹妹別嫌棄,這都是我那三個臭小子滿月時候穿的肚兜。你拿回去壓在枕頭底下,說不定過段時間就有好消息了呢。”
韓氏附和道:“我家兩個孩子的小衣裳雖也有,但論起兒子緣分,還是大嫂子更多些。雖說姑娘也好,只是妹夫現今還沒有子嗣,總是先有個兒子才好。”
見兩個嫂子都關心起她的肚子來,又看白夫人也是一臉關切,文皎雖然心中無奈,但這也是嫂子們的好意,便謝過收下了,笑道:“嫂子們說的,我都記住了。我回去就放。”
柳氏想了想又補充道:“妹妹走之前來我院子一趟,你抱抱景佑再回家。都說新娘子抱抱新生兒,福氣很快就來了。”
這就是古代人的婚姻生活吧。結婚主要還是為了生孩子,其它的一切,就算是夫妻情分都得靠後。一般來說,新婚夫妻成婚後,若是兩三年還沒有好消息,在平常的官宦人家家裏,婆婆就該着手給通房丫頭了。
就是婆婆不給,新媳婦自己也會着急給丈夫納妾。一般陪嫁的幾個丫頭裏面,總有一兩個是娘家人專門準備了給女兒到時候做通房的。自己家出來的人,總比婆家的人更可信些。
一方面現今畢竟只有兒子才能撐起門戶,庶子便庶子,還是得乖乖尊奉嫡母。另一方面,自己生不出來還不給丈夫納妾,免不得要背上妒忌之名。就算自己不在乎,總得顧及娘家別的女孩子的名聲。
就算是不許子弟拈花惹草,屋裏納一堆妾室的家族,大多底線也就是三十無子納妾。
蘇家家風清正,白夫人并柳氏和韓氏都能生會養,家裏不缺孩子。再有就是家中一向夫妻感情和睦,所以蘇尚書這一支,兩輩人裏到現在還沒一個庶子。文皎的陪嫁人員配置裏也沒有專門準備做通房的丫頭。
雖說文皎還算是新嫁娘,但林海已經四十二了,還沒兒子。這也就是文皎現在頭頂上沒婆婆,若是婆婆尚在,一定比蘇家的人着急得多了。
況且文皎自己也不是不想生孩子。還是那句話,封建社會,只有兒子才能名正言順頂立門戶。林海雖然看上去已經對他沒有子女緣分這件事認命了,平日也不和文皎說什麽兒子不兒子的。但從林海對族中子弟的關心程度來看,他是心底還是對沒兒子這件事頗為遺憾。
幸而林海的身子已經調理好,他兩個房/事的頻率也不低。十天之前,文皎服用的最後一顆避孕藥已經過了有效期,也沒有繼續再服用了。想來再晚再晚,半年內也該有消息了。
只是這話卻不能對別人說。所以雖然什麽小衣服和抱抱男孩的方法在文皎看來都屬于封建迷信,她還是又謝過柳氏,笑着答應了。
白夫人聽着她們的對話,想起一事,又問道:“文皎,我記得你帶去的人裏頭,專門有一家子做得好湯好羹的。你給宮裏遞了帖子沒?什麽時候入宮,請個太醫給你再開個食補房子,你也好好調理調理才是。”
文皎笑道:“已經遞上去了,大姐姐說讓我後日入宮呢。”
白夫人雖然知道文皎是能讓人身體康健的,卻不知是什麽緣故,她也不想深究,所以并不知道文皎實際上可以包治百病。
她心裏其實也不是懷疑文皎身子不好,她是懷疑這林海身子有問題。不然為什麽他從前一妻四妾,就只有最恩愛的正妻生了一女一男兩個病歪歪的孩子?
但這話終究不好在兩個兒媳婦面前問。柳氏見白夫人欲言又止,似是有話和文皎單獨說,便笑道:“快半日沒回去了,不知道佑哥兒鬧沒鬧。娘和妹妹恕我失陪,先回去看看。”一面說,一面給韓氏使了個眼色。
韓氏也是機靈人兒,況且心中挂念着景岚和黛玉,也笑道:“嫂子等我一下,正好我也回去看看兩個小丫頭玩什麽呢。”
白夫人點點頭,笑道:“去罷。”見柳氏韓氏兩個行了禮出去,便起身對文皎招手,拉着文皎坐到內室炕上。猶豫再三,還是開口隐晦的問道:“你和女婿相處得怎麽樣?他平日待你如何?”
對于古代人來說,這個問法是很常見的。特別是新成婚三日回門的新媳婦,才經了人事,若是聽見這個問題,難免浮想聯翩,羞紅了臉兒,或是腰肢兒泛酸禁不住坐等,母親一看便知姑娘過得好了。當年白夫人問蘇皇後也是這個問題。
但文皎是個現代人,羞恥的底線比較高,又成婚已經一年多,這個問題對于她來說就太隐晦了。文皎便一點也沒理解白夫人的深意,只以為是白夫人關心她的日常生活,便笑道:“娘放心,林海對我是極尊重的。林家人口簡單,玉兒又聰慧懂事,我去了就當家做主,過得極順意的。”
說完,文皎想想又補充道:“林海去年就把家裏的總賬交到我手裏了呢。”
白夫人雖沒聽到她真實想問的,但聽到文皎這句話,還是點點頭。
男人願意讓你捏住家中總的錢袋子,就是讓你捏住了命根兒。外面做些什麽都得用錢,這就代表你能知道男人在外頭的一舉一動。若不是夫妻之間感情深厚,互相信任,男人很難把自己手裏已經捏住的錢袋子再送回到老婆手上。
況且文皎又是續娶,這就更難得了。但就算家中銀錢再多,沒有子嗣,到最後還是便宜了旁人。白夫人見文皎是真不解她的問題,只得換個方式,更明顯的問道:“那女婿平日都在哪歇着?你院子裏的人都老實嗎?”
文皎一面想白夫人怎麽問起這個,一面笑道:“他平日不是在書房,就是來正院。那幾個侍妾平日不過吃飯穿衣,都十分懂事的。”
白夫人心想,既然都在文皎院子裏歇着,都不去侍妾那,那一年多了文皎還沒懷上,難道真的是林海有問題?
嘆了一聲,見屋內沒人,白夫人幹脆舍了這張老臉,悄聲問道:“文皎,子嗣的事可不是小事。你實話告訴我,女婿他……行嗎?”
作者有話要說:
本周之內将迎來小包子的消息!真的在計劃中,大家不要急嘛嘿嘿嘿~
林海行不行……大家知道不?(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