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姐妹
黛玉聽文皎說“英蓮”, 再看文皎拉着昨兒帶回來的姑娘,便知道端底了。因英蓮生得花容月貌,身世卻又如此曲折, 黛玉本就有些可憐她。
并且雖只見過幾面, 黛玉也看得出來英蓮為人不是那等輕狂的,笑道:“那家裏又多了伴兒了,真真是喜事一樁。”
文皎見黛玉是真心喜歡,便立時吩咐人給找些緞子給英蓮裁衣裳。又對楊氏笑道:“今兒都是虧了你, 讓我得了這麽個好女兒。我可要多謝你了。”
楊氏忙笑道:“都是夫人善心慈悲, 我不過說些陳年舊事罷了。”
文皎又對黛玉笑道:“我和楊夫人說說話兒,煩請玉兒先替我帶着英蓮逛逛看看, 或是去葛師傅那。你們也好熟悉熟悉。”
黛玉笑着應了,下榻伸手去拉英蓮,笑道:“英蓮姐姐, 我帶你去玩, 咱們走罷。”英蓮忙看着黛玉的樣兒,照着也行了個禮,跟着黛玉走了。
文皎想起英蓮由此遭遇, 終究是因為拐子猖獗的緣故。這拐子現在既然出現在金陵城,說不定他是有同夥的。林海雖然已經是刑部尚書,但畢竟還沒走馬上任,手底下沒人。
再說整治拐子這種事, 都是地方官員的職責。就算是林海上任了, 也不能從京城遙遙指揮地方官整治拐子。就不說這時候交通信息不便。真這麽做了,說得小些是越權, 說得大些就是勾結地方官員,萬萬不能如此行事。
所以想要揪出這一夥拐子團夥, 竟只能靠那賈雨村自覺自願了,但文皎又不想和賈雨村扯上什麽關系。
思慮再三,文皎終究還是覺得若能清掉這一批拐子,不知能救拯救多少好姑娘呢。便半是故意,半是真心的對楊氏嘆道:“其實都是這拐子可恨。若不是英蓮被拐走了,想來就算是家宅被燒,有個孩子在身邊,英蓮的父親總不至于就跟個道士走了罷。他們家想來也不會散了。”
後面文皎楊氏說起拐子可恨來,前邊林海賈雨村也正巧談了這事。賈雨村說那拐子已經沒什麽生命危險了,現下關在大牢裏頭。
林海卻想起來昨日兩人好了之後閑談,文皎言語中流露出對英蓮的可惜和對拐子的厭惡:“老爺想想,若是咱們家出了這樣事,咱們為人父母,可不是心疼死呢!”
于是林海言語之中,也不由得暗示,說什麽今上最是最重孝道,見不得人父子母女分離。若是端掉這這批拐子,想來天下父母都會感念賈雨村的等等。
賈雨村聽了深覺有理,兼之回家聽楊氏說了今日之事,說到蘇夫人也覺得拐子甚是可惡,皇後娘娘最見不得這樣事等等。又想起蘇夫人以前的身份,加上今日林海的暗示,決定馬上就把整治拐賣兒童作為他今年的第一要務。
卻說林府這邊留賈雨村和楊氏吃過午飯,送走他們夫妻二人,林海便回到文皎房內。文皎便說起英蓮的身世,又笑道:“對了,還沒和老爺說呢,我又私自決定認英蓮為幹女兒了。話都已經放出去了,想來老爺堂堂刑部尚書,不介意家裏多養一個閨女吧?”
林海聽了雖是一愣,倒也沒反對,只是笑道:“夫人喜歡她,留下來給夫人做個伴,也是好的。”
Advertisement
文皎聽了卻嘆道:“我雖想把她留下來,只是聽楊氏說,現在雖不知生死,她畢竟還有親娘在姑蘇呢。她既是我們同鄉,又認了女兒,我想着總要派人蘇州去找找,好人做到底。若是找到了,也算是全了她的劫數了。”
林海聽了也覺得有理,況也不是什麽大事。世人認親是有兩種,一種是上族譜的,比如文皎上了蘇家族譜,就是在譜上的嫡出二小姐,無人敢置喙她的身份。還有一種便是這種幹親,不過拜拜父母,是不上譜的,不過名頭上好聽,也可以略提提身份。
原書裏頭賈母為了讓薛家承情,提一提寶琴的身份,不讓梅家退婚,立逼着王夫人認了寶琴為幹女兒。可見這種事常有。所以文皎自己便能決定,也想到了林海不會反對。
于是文皎想去叫人時,卻想到陸清這孩子也來了家中半年,品行性格兒都是極好的。平時也極上進,一有了讀書識字的機會,就牢牢抓住,日常說起來,一有時間,抓住書本子就不離手的。
況且如無意外,陸清眼見還要在家中呆到出嫁。若是只認剛見一面的英蓮,難免小姑娘家心裏多想,府裏下人也有想法。
于是文皎把顧慮和林海一說,林海便點點文皎的額頭,笑道:“為夫我堂堂刑部尚書,難道養不起家裏多兩個幹閨女?”
文皎嗔了林海一眼,便叫人把葛娘子陸清并英蓮黛玉都請來。為着避嫌,林海就坐在東屋,文皎請葛娘子她們去了西屋,如此這般一說。
葛娘子心中也知文皎之意。半年相處下來,文皎着實是個全乎人,待人又是真心誠意,心中也尊重文皎為人,知道文皎此舉何意。況且成了二品夫人的幹女兒,日後出了門子更有底氣些。便笑道:“那清兒丫頭真是有福氣了。”
于是英蓮和陸清拜過林海文皎,從此林府從上到下都改口稱“蓮姑娘”和“清姑娘”。因英蓮已經十一歲,算是大姑娘了,文皎又先在體己首飾裏頭找出些适合小姑娘戴的簪釵等,給英蓮打扮上。
認完了爹娘,文皎又對葛娘子笑道:“我認了閨女,現在卻還是要勞煩娘子替我帶着,娘子便再做一次師傅如何?”
葛娘子笑道:“嗨,多大的事兒,夫人放心,過不了半年,包英蓮姑娘也健健康康的了。”
于是英蓮又拜了葛娘子做師傅。文皎照着陸清的例子,撥了身邊兩個丫頭給英蓮。這下子文皎身邊人事空缺又多了兩個。又再派兩個男丁兩個女人去蘇州打聽封氏。
全都安排完,送走了人,文皎不禁對林海抱怨道:“早知道有這回事,就在揚州采買些人調教起來,現在也能用得上了。”
林海笑嘆道:“我從前也不知夫人出了門,竟然能發生這麽多事兒的。”話音未落,文皎就伸出手指輕輕擰了一下林海的腰,哼了一聲。林海忙把手中書放在一邊,親自給文皎倒了杯茶賠罪。
本以為這樣事情就過去了,剩下的不過就是金陵城歇息幾日,吃喝玩樂,随心逛逛。林海現今名聲在外,金陵一地的官員中也沒有舊相識,所以應該沒什麽工作了。
誰知第二日出去玩樂回來,門子上卻報有兩張帖子。一張是皇商薛家,另一家是一小戶馮家。
文皎看了帖子扶額。薛家這張帖子是以薛王氏的名義寫的,也就是薛姨媽。帖子上表達了對家中不成器的兒子沖撞夫人的歉意,若是夫人有時間,希望能夠上門致歉。
薛家這封帖子中規中矩,雖然敬意歉意一個不缺,但是就感覺少了點味道。想來王家王子騰現在位高權重,賈家也還未倒。薛家靠山尚在,又沒真的和文皎怎麽,自然也不是很怕。
但是文皎還是決定見一見薛姨媽。畢竟寶釵可是和黛玉并列的,什麽鬼的薄命司十二釵正冊之首的女孩子,想來也是一個鐘靈毓秀的女孩子。最關鍵的是能多見一見原書裏的人,才不枉穿過來一場嘛。
馮家的帖子卻是馮淵說感謝林尚書和夫人救命之恩,大恩大德無以為報,只是自己有事想冒昧求見夫人。說那日街上的姑娘,不知現在情況如何,自己第一次見到那個姑娘,就立志今生只她一個,希望夫人可以給個機會見她一面。
馮淵此帖言辭雖然沒有多麽華美,文化水平也不是很高,但是字字情真意切,倒是讓文皎有些動容。因為原著裏面馮淵是被薛蟠打死,以後再也沒有他的戲份,所以其實文皎早都把這馮淵忘了。
見了馮淵的帖子,文皎覺得雖然這輩子馮淵撿回一條命,已經是自己積德行善了。不管是英蓮自己還是文皎,都不願意再讓英蓮嫁給馮淵。
英蓮是自己不願意。文皎卻是覺得,馮淵以前只好男風,雖然見到英蓮,立志只娶她一個,但是難保以後故态重萌。若是如此,英蓮的一輩子豈不是毀了?
而且馮家畢竟小門小戶,此次得罪了薛家,日後薛家有那小肚雞腸的報複起來,英蓮也會被連累。那時文皎身在京城,天高皇帝遠,也伸不出手來。
再說英蓮今年才十一歲。按照本朝律法,和十二歲以下幼女發生關系的,無論是不是女子自願,男子都要被判刑。若是按照風俗,姑娘都得留到十七八歲再出嫁呢。文皎是絕對不可能現在就讓英蓮去嫁人的。
但是畢竟于情于理,都是馮淵先從拐子手裏買下的英蓮。他現在又情深義重,再從林家名聲考慮,這馮淵還是要見他一面說個清楚。于是文皎又給自己排了兩天的工作。
後天見薛姨媽,大後天見馮淵。
作者有話要說:
黛玉現在雖然沒有親兄弟姐妹,但是也有了真正自己家裏的姐妹啦嘻嘻=w=
我覺得妙玉英蓮晴雯紅玉全都有黛玉的影子,私心也想讓本書裏面黛玉再教英蓮學詩,就把英蓮留下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