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2
建元六年,冬十月,窦太後卧病,劉徹私辛雍地,在高祖皇帝所建立的北畤祠五畤,即密畤,鄜畤,下畤,上畤,北畤,祭祀青帝,白帝,赤帝,黃帝,黑帝,月餘才回。
冬至又是祭祀祈福的大日子,未央宮每年都會有大型的祭典儀式,但劉徹今年卻格外重視,從雍地回來後,又忙不疊的要我和他一起素食齋戒,參加冬至祭祀大典。
我心下明白,清河哀王和廣川惠王的英年早逝,讓他心中多少有些畏懼這樣的“天意”,如今窦太後鳳體違和,人不與天鬥,也只有通過這種方式,來祈求上天庇佑漢室。
貍貓碎瓦致使我早産,生下多病的幼蓁,也一直令我耿耿于懷,我亦想通過這些祭祀,虔誠的祈求上天憐憫賜福,讓幼蓁能平安健康的長大。
立春過後,便是春回,外頭的天雖然冷了,但隆冬俨然大勢已去,往日的初春總要下幾場春雪的,今年卻是例外,正月才到中旬,茫茫蒼山上的積雪已然化了幹淨,月底下了兩場春雨過後,天也漸漸暖和了。
二月,驚蟄起,萬物始生。桃夭初綻,倉庚有鳴,春華之始也。
乙末日,遼東高祖廟突發大火,讓這盎然的春意突然蒙上了一層陰影。天生異象,多有不詳,我心下也隐隐覺得不安。
劉徹諸多的祈福,并沒有取得任何成效,窦太後的病日趨嚴重,朝堂內也動蕩不安,劉徹在五祚宮的日子漸漸少了,就連大哥和衛青,也整日忙的不可開交。劉徹雖未明言,但我心下明白,窦太後只怕是日薄西山,時日無多了。
以前總是朔望兩日的時候帶着公主去長樂宮請安,和劉徹商議過後,二公主還小仍然是朔望兩日請安,但衛長公主的請安次數從每月的朔望改成了每五日一次,兒孫繞旁,或許能讓她的病情能有些起色。
入夏以後,天氣便熱了起來,又遲遲不肯下雨,悶的人透不過氣,才不過四月,就好像入了盛夏。壬子日,長陵高園殿又遇大火。
前有高祖廟,後有高園殿,種種不祥之兆,鬧得前廷後宮人心惶惶,議論紛紛,天子下令臣民素服五日,以告慰先祖的在天之靈。
太皇太後重病,前廷後宮都為此憂心不已,長樂宮也離不得人,皇後住到長樂宮為太皇太後侍疾,劉徹也每日要去長樂宮晨昏定省,加之朝堂之上雲谲波詭,劉徹更是忙的腳不沾地,常常三五日,不見蹤影。
端午那日,我依例帶着衛長公主去長樂宮請安,卧床許久的窦太後罕見的坐起身來,陪着衛長公主玩鬧了一會兒,她便将衆人都遣出去了,單獨将我留下來。
或許是因為皇後的關系,她待我并不親厚,在她眼中,我不過是天子的一個寵姬而已,這還是她第一次單獨跟我說話。但我并不懼她,跟她相處多了,縱然她不喜歡我,但對兩個孩子,她卻很是慈愛,對我自然也不會有惡意。
見她身旁無人服侍,未等她吩咐,我便起身走到她身邊。她目不視物,也不說話,只是朝我伸出手來,我忙過去扶住她:“太皇太後有何吩咐?”
她依舊沒有說話,顫抖的雙手順着我的臂膀,一直輕撫到我的面龐,從額頭到眉毛,到眼睛鼻子,又到嘴唇,然後到雙頰雙耳,最後從頭頂一直摸到發尾,從始至終,她的面上都帶着溫和的笑意。
Advertisement
“生的不錯”,她說着,又靠在軟墊上,掩面輕咳了幾聲。
我給她到了一杯溫水,又将軟墊加高了,好讓她靠着說話更舒服些,又拿着便面輕輕替他扇了起來。
她喝了水,氣息也順了許多,又說道:“咱們倆第一次見面,老身和你說的話,你可還記得?”
我點點頭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太皇太後的教誨,妾從不敢忘!”
“好啊”,她笑了起來:“皇帝尊崇儒學,可老身偏好黃老,老子之言,老身讀了半輩子,又聽了半輩子,獲益良多,你有空也可去讀一讀!”
“唯!”我低頭道。
“你的事,我也聽說了。”她又道。
我并不知道她說的是什麽事,又擡頭去打量她,她神色淡然,無法判斷出喜怒,遂問:“太皇太後指的是何事?”
“我說的是韓嫣”,她頓了頓,又補充道:“還有皇後。”
提及皇後,我心底微微一顫,見她神色語氣中并無怒意,心下便也坦然。
“韓嫣穢亂宮闱,是你揭發的?”她又問。
我确實向劉徹揭發過韓嫣□□之事,可真正懲治他的是皇太後,我心下有些猶豫,但仍舊點了頭應了一句“是”。
“韓嫣深受皇帝寵信,難道你就不怕因此得罪皇帝,失了皇帝寵愛麽?”
我略作思忖,搖頭道:“妾身為女人,讓妾眼睜睜看着宮人遭受佞臣迫害而坐視不理,妾做不到。韓嫣此人作惡多端,卻人人都不敢言,妾恐主上有朝一日會被他蒙蔽,危害社稷,于情于理,于公于私,妾都不能不管,若因此失了主上寵愛,妾也不悔!”
“那皇後呢?”她又接着問:“帝後那日吵架之後,皇帝立刻把你接回了宮,讓你代皇後出席宮宴,若是換了旁人一定會以為這是個機會,可你卻把皇帝推給皇後,你是如何做到的?”
“皇後才是主上的正妻,這點妾也不敢忘,不敢亂了嫡庶尊卑,不敬皇後”,我想了想,又道:“主上聖明,那日說也不過是氣話罷了,讓他消了氣,自然就能想明白了。”
“老身原以為你不過是個柔順讨巧的歌姬罷了”,她又說道:“現在瞧着,你倒是個深明大義的,知道不能一味地奉承皇帝,難怪皇帝待你與旁人不同,連我也不得不高看你幾分!”
能得到她一句認可,我心下不免欣慰,面上仍舊謙恭:“太皇太後謬贊,承蒙主上錯愛,這都是妾該做的!”
“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堅!”①她仰頭嘆了一口氣,又道:“這道理,皇後大概是永遠都不會懂了。”
我沒有接她的話,只是倒了一杯溫水遞與她:“說了許久的話,太皇太後喝些水潤潤嗓子吧!”
她笑着接過了,卻并未立即飲下,又道:“我知道,皇後對你多有苛責,你心中不忿也是人之常情,且老身對皇後多有維護,你心中大概也有不平吧?”
“妾不敢!”我只是否認,卻不多言。
“老身維護皇後,既是為皇後,亦是為皇帝。”她擡起頭,嘆了一口氣:“皇後是國之小君,輕言廢後有傷國祚。皇後雖然有過,卻并無大錯,與館陶母女的擁立之功相比,亦算不得什麽,皇帝若因此廢後,臣民只會認為皇帝喜新厭舊,背信棄義。身不修,家不齊,何談治國?初登帝位便失了民心,他這皇帝只怕會愈發的難做了。”
“妾明白!”我點頭道:“侍奉帝後,是妾的職責,皇後不喜,是妾服侍不周,不敢有絲毫怨怼,亦不敢有任何的非分之想!”
“不只是你要明白,你還要勸勸皇帝”,她沉默了一會兒,又道:“老身知道,這難為你了。可皇帝年輕氣盛,霸道自負,容不得別人同他唱反調。我走了,便沒有人再能約束他了,唯有你的話,他或許還能聽兩句。”
“你也不必覺得委屈”,未等我說話,她又接着道:“德不配位,必有災殃②,我能護她一時,但護不了她一世,我這一走,皇後的性子若還是不改,皇帝必然容不得她,廢後也是早晚的事了。但無大過不可廢後,你要勸勸皇帝,莫要讓他成了刻薄寡恩之人,遭世人譴責唾罵!”
我輕輕應聲:“妾愚笨,不敢幹預朝政,但若真有那麽一日,妾當盡力勸谏主上,讓主上謹慎為之!”
她點了點頭,這才将那杯水飲下,又含笑道:“天道無親,常與善人③,能誕育兩個公主,是上天賜予你的福氣,你是個聰明的,又有皇帝的寵愛,如果有一日能誕下皇子,将來必有大福,但願你能固守本心,莫要步了皇後的後塵!”
“唯,妾遵太皇太後教誨,日後行事必不敢有違本心!”
或許是她覺得自己的話都是一些教導之言,讓這談話的氛圍多少有些客套拘謹,而後她又問了我家裏的事,亦說了一些自己的過去,氣氛微微緩和後,才結束了這最後一次的談話,臨走前,還額外賞賜了我一對玉如意,寓意我事事順心如意。
注釋:
①以天之至柔,馳騁天下之堅,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簡稱以柔克剛。
②德不配位,必有秧災,出自《易經》。
③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出自老子的《道德經》,上天不分親疏,經常眷顧善于順應天道的人。
子夫的那段,持而盈之,不如其己……富貴而驕,自遺其咎,也出自《道德經》,前面提到過,大概意思是凡事要有分寸。
作者有話要說: 老太太也要領盒飯了,點蠟?_?
道德經的引用比較多,因為那是老太太的最愛ㄟ(▔,▔)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