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正德十五年
這天對于東山國皇帝李煥來說真是個大喜事,自己的嫡子,二皇子端王李明堂終于在有了兩個郡主後,皇子妃又添一子,這就意味着李煥可以名正言順的冊立李明堂為太子,賜予只有太子和太子妃所享有的太子冠和青鸾釵,并給自己的孫子賜名李堯軒,立即頒發金冊寶典已證其身份。
李煥育有八子,存活六子,分別是大皇子舒郡王李明哲,其母妃是陪伴李煥長大的宮女雲妃,二皇子,三皇子郢郡王李明煌和八皇子劼郡王李明玥都是貞德皇後所出,另外還有四皇子晖郡王李明拓,容妃所出和六皇子寶郡王李明漾,錦妃所出。
在這些皇子裏,李煥最喜的就是二皇子和八皇子,首先是因為他們都是皇後所出,二皇子根本就具備一切當太子的資質,文武雙全,更是宅心仁厚,善待自己所有的兄弟,政務也很娴熟;七歲的八皇子則是老幺的原因,至于三皇子則因為常年跟随定國公薛琮在西南駐守,在朝堂的時間不多,這次也是因為戰事穩定,再加上自己二皇兄的加冕太子典禮才回到京都。
大皇子雖在朝堂,但是是個閑散王爺,整天就是聽戲喝酒,美人環繞,對于朝堂之事不管不問,四皇子才思敏捷,出口成章,和二皇子關系最好,簡直就是二皇子的跟班,盡心盡意的辦着皇差,在下面大臣的關系也很不錯,是個面面俱到的人,六皇子身子比較孱弱,有點不大合群,年齡剛剛弱冠,踏入朝堂不久。
四皇子和六皇子的母族都是朝堂裏的重臣,掌管銀錢的戶部尚書潘勳和軍中的安平侯謝坤,當時李煥納了這兩個妃子也是為了平衡朝堂的勢力,據說安平侯也剛剛添了他的第三子,取名謝飛。
可是就在太子冊立不久後的一天夜裏,萬籁俱寂,堂堂的太子府也大門緊閉,院子裏除了巡夜的侍衛和打更的之外,廊下的燈火随着微風搖擺着,這時突然一個黑影鬼鬼祟祟的走到府裏後院的一個角門,悄悄的将角門打開,随即一批提着刀的黑衣人靜悄悄的沖了進來,其他黑衣人似乎都有點猶豫,只有一個黑衣人目光堅定的走在前面,就聽這個黑衣人問那個黑影:
“怎麽樣?還順利嗎?”
“放心吧,我給侍衛的房間裏都點了迷魂香,除了巡夜的侍衛和打更的,大家都睡了,我的事都已辦成了,麻煩主子現在就把錢給我,我不能呆在這兒,否則到時候我就是第一個嫌疑對象。”
“放心吧,主子不會虧待你的。”那個黑衣人說完以後,手起刀落就将那個黑影刺死在地。就聽另外一個黑衣人問道:
“這樣合适嗎?當初說是讓我們押解東西的,不是到太子府殺人的,我們主子知道嗎?為什麽我們主子沒和我們說這個事?”
“放心吧,這都是上面說好了的,沒問題。”
不一會兒太子府裏一陣叫喊聲劃破夜空:
“有刺客,殺人了!”
太子親自率領着侍衛們奮勇上前來阻擋這批黑衣人,但是這批黑衣人的武功明顯很高,再加上人多,侍衛漸漸有點招架不住,而太子也身負重傷,被其貼身侍衛王英駕着回到屋裏,就見太子妃雨蝶和抱着孩子的奶媽正驚慌失措的躲在屋裏,太子有氣無力的說道:
“王英,沒時間了,你是我的貼身侍衛,又是随着太子妃嫁進來的,是我和太子妃都相信的人,現在我有話要交代給你。”聽到這兒,太子妃哭着扶在太子腳下,就聽太子繼續說道:“今天這個事情非常蹊跷,先不說太子府內的侍衛為什麽沒有趕過來?就是太子府這麽大的動靜,管皇城的禁軍也沒有一兵一卒過來,顯然這都是預謀好的,至于是誰我不知道,不過顯然是沖着我這個太子身份來的,有人是不想讓我将來繼位,現在看來他們的計謀已經得逞了,我不行了,我這一死,朝堂之上畢竟血雨腥風,動蕩不安,現在我想求你一件事,麻煩你将我的孩子們先帶走,如果他們現在留在這兒必死無疑,躲着,看看父皇是如何裁定此事,如果找到兇手并嚴懲兇手,那時候再将孩子們交給我的母後,如果沒有,想辦法将他們帶出京都,撫養他們平平安安長大,雨蝶,快,去把孩子們的金冊寶典和你我的太子冠和青鸾釵交給王英,這就是孩子們的證據,雨蝶,你也換身衣服随着王英一起走,保全了你們,我也就放心了。”
Advertisement
“不,殿下,我不要離開你,我不走,我要陪着你,王英,好好照顧孩子們,你是我父親派來保護我的,現在我鄭重的請求你好好保護我的孩子們,謝謝!”說完,太子妃跪了下來,王英不敢攙扶,連忙也撲到在地,說道:
“殿下,娘娘,你可折殺我了,不會到這一步吧?難道皇上也不能信任嗎?我實在不知道該怎麽辦,不過你讓我保護小主子,請放心,我定會誓死護着他們周全。”
“我不知道是誰要殺我全家,也許不是父皇,但是我一死,父皇會為了整個朝局而不得不有所妥協,那麽我的這幾個孩子就有危險,特別是堯軒,成為別人的眼中釘,到時候如果有人要殺他,即便是我父皇母後都不能護他周全,你看看我現在不就是個例子嗎?如果我父皇能給我一個公道,還好一點,如果不能,嗨,也沒辦法,我只希望他能在一個沒有紛争的環境下長大,長大後有能力自保,讓他再回來認祖歸宗。”
太子妃立刻将小世子從奶媽懷裏抱了過來,交給了王英,又讓奶媽趕緊将兩個郡主帶來,又将金冊寶典和太子冠青鸾釵包好也交給王英,可遲遲不見奶媽和郡主們的影子,而外面刀劍的聲音也越來越近了,這時太子含着眼淚站了起來,太子妃連忙扶着,就聽太子說:
“別等了,快走吧,快走。”
太子妃含着眼淚看着孩子也再一旁催促着,無法,王英只好抱着小世子從窗戶跳出,消失在黑夜裏。
太子府滿門被殺的消息震驚朝野,皇帝和皇後更是悲恸不已,立時雙雙昏厥過去,衆位皇子也是痛哭不止,大臣們更是痛惜少了這麽一位睿智明理的儲君。
還有太子妃的母家祖父兵部尚書孫銘博家也已是悲聲一片,太子妃的祖母當場因悲傷過度而離世,太子妃的母親也是卧病在床,孫銘博和太子妃之父孫煥之則勉強支撐着身體來到朝堂,靜待皇帝的處理,不久內宮傳出:着宰輔陳秉璋主理,由刑部尚書段和平率領三司徹查此事,先将禁軍統領何傅山羁押審查。
然而經過勘察現場發現的線索以及對何傅山傳訊,發現所有矛頭都指向即将出京的三皇子,盡管三皇子矢口否認,可是何傅山一口咬定是受了三皇子的好處才沒有出動禁軍,三皇子為表清白揮劍自殺,三皇子妃随着三皇子溺水身亡,而那位禁軍統領就在三皇子自殺後也莫名的被殺死在監獄裏,而其餘的證據也不能完全确定是三皇子所為,一時之間案情似乎沒有任何頭緒。
就這樣過了大半年連失兩子的皇帝李煥重病在身,彌留之際下的遺诏:讓四皇子和七皇子離開京城,分別到其封地去,理由竟然是為新太子八皇子李明玥處理好封地的事務,讓年僅七歲的八皇子繼位,由皇後的兄長,鎮守西南的定國公薛琮和宰輔陳秉璋輔政,六部協輔,定國公主武,宰輔主文,派安平侯謝坤去駐守西北;并賜毒酒于容妃和錦妃,陪葬。
這一年是正德十六年,令人意外的是皇室及各大臣似乎都忽略了在太子府裏剛出生一年的世子——李堯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