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過渡章~
凹槽的形狀像一個蓄水的水槽,寬度只有一丈左右,卻很長,看起來就是一條石砌的橫截面成“U”形的水渠,延伸出去,沒入我眼前的黑暗中。
焚香爐扶着凹槽邊緣輕輕一蹬,便翻了出去。由于手電筒在他那裏,如果我不加緊趕上,就會陷入黑暗中。香爐這人這麽古怪,我怕一會眨眼他就沒影了,剩下我一個人可就不妙了,唯有忍痛爬起來,笨拙地翻了出去。
腳一落地,我便被眼前的景狀驚得倒抽一口冷氣。
手電筒的光雖然只能照亮一塊區域,不過足以看清這個巨大的墓室裏排列着數目驚人的棺材,縱橫好幾排,成一個方陣。每一口棺前都放着一盞長明燈,雖然燈早就熄了,不過這陣仗還是十分震撼,也異常的駭人。
我約略默數了一下,至少有幾十口。
這個墓室還有一處很奇怪。
一般來講,墓室裏就是陳列陪葬品和棺木以及鎮邪之物,而這個墓室的兩邊卻多出兩條水槽,它們并不是凹陷在地磚下的,而是高出地磚許多,用石土堆砌成水槽的形狀,剛才我就是從其中一條水槽中爬出來的。
兩條水槽中都淌着淺水,不知道這水槽放在墓室裏是做什麽用的,水槽的兩頭都有排水口,水可以流出去。
不過我的注意力還是被那幾十口棺材吸引,它們雖然都安靜地擺放在那裏,卻給人一股不祥的預感,這景象太驚悚,連墓室裏悄然無聲的寂靜氣氛都顯得很不尋常。
而這時候,焚香爐已經若無其事地從這些棺材中間穿過去,朝向墓室的另一端而去。我深吸了一口氣,膽戰心驚地跟上去,警惕地盯着四周,怕有什麽突然蹦出來。
這裏的棺材也都是木棺,不過保存得比之前那間墓室裏的好。雖然我心裏很清楚,凡是下棺之前都有釘棺的程序,棺木都被牢牢釘死,裏面有什麽也應該無法出來。
但是因為有了之前那只怪物的教訓,走在“棺林”之間,我總覺得那些棺蓋好像會突然翻起來,或者是縫隙裏随時可能爬出來一只粽子,在我們看不見的背後,用綠幽幽的眼睛注視着我們。
我努力抛開雜念,結巴地問:“怎麽會……有那麽多口棺材?”
焚香爐淡淡道:“全部是陪葬,不過都是衣冠冢。”
“衣冠冢?”我越來越納悶了,空的?
既然是空的,知道裏面沒東西,我的膽子也大了些:“這裏到底是誰的墓?為什麽放那麽多衣冠冢陪葬?”
Advertisement
那些困擾了我很久的問題一下子都冒了出來,我恨不得一口氣全部問明白。
“裏面都是空的?還是放着明器?”
“他們打開過幾只,裏面什麽也沒有。”
焚香爐口中的“他們”,我想大概是一個月前他帶進來的那幾個人。他在提到“他們”的時候語氣略微加重了些,聽起來他并不喜歡那些人,只是形勢所逼,只能與他們合作。
其中的原因我就不知了,焚香爐說完以後加快了腳步,我也不得不趕緊跟上。
但是我心裏還是疑團重重,不由得七想八想。
修建大型的坑道彙水聚氣,巨大的養屍穴,還有地面上明清時期的墓祭建築,象征着帝王的金黃琉璃瓦以及十全十美脊獸,地宮中較為複雜的墓道,這些跡象都表明了葬在這裏的人身份非同小可,很可能就是皇帝。
而我也有五六分的把握認為這是朱允炆的墓,身份和時間上都比較吻合,雖然還有一些疑點無法解釋。
我忍不住問:“這裏是不是明代的陵墓?”
其實我這麽問,言下之意只要是內行人都能一點就通。明十三陵葬着明朝自遷都北京以後的歷代皇帝,那是大型的皇陵墓葬群,如今已是政府保護的古跡。不過獨獨沒有朱允炆。這裏當然不可能是明十三陵,而這裏卻到處是明代墓宮的風格,我幾乎就要脫口而出說這是朱允炆的墓。
焚香爐卻道:“推測是明代晚期的一位王爺,上面的墓室以及養屍穴都是陪葬坑,這裏才是真正的冥殿。”
他說是明代晚期,那麽我的猜測就不對了,朱允炆是明朝建立以後第二任皇帝,而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
他又說這裏葬的是一位王爺,我腦子裏浮現出一些模糊的想法,似乎與什麽有關聯,可是一時間又想不起來。
“親王的墓建得比皇帝的陵墓規模還大?……我雖然不是很懂這個,不過看起來這座墓規模很大,還有那麽龐大的陪葬坑……”這也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雖然古代墓葬制度我也只是閑書裏看來的,不敢在焚香爐面前班門弄斧,不過既然焚香爐回答了我前一個問題,我就想趁此機會問個明白。
畢竟讓他開口說話不是件容易的事,可遇而不可求。
焚香爐果然回答我說:“這個王爺不是普通人,他的一生有違常理,所以他的墓也有違常規。”
我看出來,焚香爐說話有那麽點高深,我這種俗人實在是聽不太懂。
所以我不恥下問,接着便問:“怎麽個不普通?養僵屍、養屍傀來給自己做陪葬?”
“那些都是有講究的,尤其是那六十四口棺。”焚香爐低聲說道,之後便不再說話了。
六十四口?!靠,養亡靈大軍吶!
我覺得這個墓主人有點陰陽怪氣,專搞些邪門的東西,不知道真的見了他的棺椁,是不是會發生更玄而又玄的事,想想就頭皮發麻。
說話間,我們已到了墓室盡頭,焚香爐輕車熟路地啓動機關,使橫在我們面前的龍紋石雕門打開。由于此前富麗的雕刻見得多了,我也不覺得稀奇。
不過這道貴氣十足的門使我預感到裏面應該就是墓主人的椁室。
也就是說,我們本來所在的這間放置幾十口棺材的墓室是耳室,古代墓中的墓室都是相通的,如此便可以“藏風聚氣”,照理說,與耳室相連的就是主墓室。
我根據書上寫的瞎蒙着判斷,同時循着焚香爐手電筒的光源看出去,出現在我們面前的墓室龐大得驚人,而且布置也更加的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