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51章
聽到張平說出的這個所謂請求,李斯詫異到簡直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現在這種形勢,你要我帶着你兒子去邯鄲?這玩笑可一點不好笑。”
雖然口中說着開玩笑。可李斯的臉上非但沒有笑意,反而一臉的嚴肅。
書房中的氣氛有些壓抑,一旁的孩子不安的揪着張平的衣擺,緊張着看着張平,等待着父親的回答。
但張平卻似乎根本沒有收受到緊張氣氛的影響,他慢條斯理的下榻,對着李斯深深鞠躬拱手,再次重複了一遍自己的請求:“張平想求李兄,帶着張小良一同去邯鄲。”
這一次,李斯臉上的表情徹底的僵硬了,而張小良更是不知所措的爬下榻,拉着張平的衣擺,雖然孩子只是這樣一言不發的站着,可那雙圓滾滾的眼睛腫分明已經濕潤,似乎下一刻就會有金豆子掉下來。
片刻的僵硬之後,李斯又趕忙起身,将張平扶起。
張平起身,先對着自家兒子說道。
“張小良,你先回去。”
孩子猶豫了一下,雖然還是有些戀戀不舍,但他還是一步三回頭的離開了。
待張小良出門之後,還沒等張平再次開口,李斯便有些激動的質問道:“邯鄲是敵國首都,現今形勢又兇險萬分,你這腦袋到底是怎麽想的?”
張平擺了擺手,異常平靜的回答道:“雖然趙王有意撕毀盟約,可無論合縱能否能成,趙國與韓國畢竟還是盟國,再說,姚賈已經在邯鄲活動一年,邯鄲的人脈也基本已經打通,有何兇險之說?”
李斯一時語塞,張平所說的并沒有錯,無論合縱是否能夠維系,韓國和趙國的關系畢竟沒有鬧僵,可他不明白的是,張平好端端的,為何要讓自己将他兒子帶出韓國?
這段時間裏,到底發生了什麽事?還是說,張平已經預見到了什麽事?
還沒等李斯多問,張平又繼續對他說道:
“李兄不必多問了,你只需告訴我,你是否應允。”
Advertisement
被這樣逼問着,李斯根本就不知道如何回答,他臉上的神色不斷變化着,最後,他終于無法抑制心中的感情,豁然起身,揮着袖子對着張平喊道:“告訴我!這到底是為何!”
因為激動,李斯的聲音都已經有些顫抖,可張平卻只是站起身來,一把抓住了李斯的手,一動不動的看着李斯。
被那雙過于平靜的雙眸盯着,李斯激動的心情竟然也瞬間平靜了不少。
“李兄,還記得我曾經對你所說的話嗎?我家組訓有言,君子不履薄冰之上,可是我卻因為你,屢次犯險,一開始,我并不明白,可現在我稍微明白了一點,或許在我的內心深處,我渴望着做一個像你一樣的人……只是可惜……”
說到這裏,張平的話戛然而止,停頓了好一會後,張平才繼續說道:“張平并不是一個偉大的人,可你不同,而那個小子,應該也不同,李兄教導他,我很放心。”
帶着哀傷意味的動情話語,讓李斯根本無法拒絕,雖然心中隐約覺得有些不對勁,但當時李斯也沒有多想,猶豫片刻以後,他還是答應了張平的請求。
===
由于形勢緊急,三日之後,李斯便要離開新鄭,往邯鄲趕去。
那一天的新鄭郊外,為李斯送行的沒有百官大臣,甚至連韓非都沒有出現,為他們擺酒餞行的,就只有張平一人。
“李兄,此去邯鄲辛苦了,我在新鄭等待佳音。”
張平舉樽,與李斯共飲一杯,這樣一杯接着一杯,眼看着一壺酒很快就被喝完了,也已經到了離別的時間,可跟在張平身後的孩子卻依舊緊緊拉着自家爹爹的袖子,似乎根本不想離開。
張平有些不忍心,可他卻沒有後悔,摸摸兒子的腦袋,張平囑咐道:“張小良,到了邯鄲之後,遇事要多小心,要聽先生的話。”
“爹爹……”孩子悲戚戚的喊着,可張平卻裝作沒有聽見,他的眼簾低垂,在眼中的水光終于淡去之後,他才将自己的目光轉向李斯,拱手深深一拱,也沒有再言。
但從張平望向自己的深邃眼眸中,李斯已經看出了其中的意蘊,張平是在拜托他,挽救韓國的局勢,也照顧好他的兒子。
因為,他們已經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李斯的身上。
===
馬車離開新鄭的時候,第一次離開爹爹的張良自然是非常不舍,在馬車漸行漸遠的路途中,孩子還望着離開的方向哭了好一陣子,哭累了之後,就枕着李斯的腿睡着了。
原本李斯還有些擔心,等到張小良醒來之後,自己應該怎麽哄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再次醒來之後,他立即就被馬車外那些從來沒有見過新奇景象所吸引住,非但沒有再難過了,反而纏着李斯好奇的問這問那。
就這樣,馬車一路上走走停停,幾天之後,車隊終于到達了他們此行的目的地——趙國的都城邯鄲。
雖然邯鄲是趙國的都城,但看起來卻遠遠比不上秦國鹹陽的繁華,甚至都比不上現如今的新鄭城。
可奇怪的是,明明是這樣的一座城市,卻讓所有來到這裏的人有這樣一種感覺——這裏确實是邯鄲,獨一無二的邯鄲城。
就算它不夠繁華,卻也擁有着自己獨特的魅力。
如果說鹹陽城是一座兼容七國的城市,那麽邯鄲城便是一座獨具異域風情的都城。
進入邯鄲城後,李斯便發現,邯鄲城裏的街道上,竟然行走着不少胡人,他甚至還看到了幾家由胡人開的酒肆,遠遠望去,酒肆中翩翩起舞的,似乎也都是胡姬,這不禁讓他覺得有些驚奇。
而從來沒見過胡人胡姬的張良小朋友,更是扒在了車窗上面,眼睛也不眨的朝外面望着,時不時的還會指着車外那些新奇的胡人和他們所帶來的商品向李斯喊道:“先生先生!那是什麽?”
“那些是胡商。”
一開始的詫異過去之後,李斯這時才想起,自趙國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後,不但趙國的國力蒸蒸日上,與周邊的游牧胡族的來往也越發頻繁起來。所以,在別國稱得上新奇的胡姬胡商,在邯鄲卻只是稀疏平常。
只是可惜,随着趙武靈王因為叛亂而死,秦趙長平之戰後,趙國的國力日下,但這種喜好胡姬的風氣,竟然越發興盛起來,邯鄲城中的胡姬酒肆越來越多,整個邯鄲城,可謂是歌舞不休,處處彌漫着一股淫靡的氣息。
像這樣的趙國,自然無法與秦國再繼續抗衡了,事實上,就六國和秦國現在的國力來看,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與秦國相抗衡,再加上那位即将親政的英明國君。
李斯的腦海中浮現出贏政的身影,那個努力挽救自己的少年,那個緊閉着眼睛,滿面潮紅的少年……
這哪裏是什麽英明的君主,分明就是發情的君主嘛!
驚覺自己似乎已經想歪了,李斯趕忙使勁搖了搖腦袋,努力把腦海中的畫面甩出去。
“先生先生,我們現在要去哪?”
孩子脆生生的聲音在耳邊響起,雖然知道孩子的心思,可李斯還是無情的答道:“直接去驿館。”
張小良的眼睛瞬間黯淡了下來,馬車則繼續朝驿館行進。
到達驿館之後,一行人被安排到了驿館中的一處小院中,李斯将車隊安頓好,便準備出門,到酒肆中打聽些消息,就在他往門外走去的時候,卻突然發現自己的袖子被拉住了。
李斯回頭一看,身後的張小良正直直的望着他,手裏拉着的,正是他的袖子。
看到李斯回過頭來,張小良先是下意識的移開目光,但随後,他又很快用可憐兮兮的眼神對着李斯,嘴裏這樣哀求道:“先,先生,我也想去,帶着我一起吧。”
李斯無奈,帶個孩子去酒樓,似乎并不怎麽合适,可就在李斯正準備無情拒絕的是時候,卻恰好對上了孩子那雙充滿希冀的眼眸,那雙眼睛似乎在對他說:求求你,求求你了……
算了,帶個孩子沒有什麽。
無奈的這樣想着,李斯一邊牽起張小良的手向門外走去,一邊囑咐道:“一會可要跟緊我,不可以亂跑。”
一聽李斯答應帶他出去,孩子自然喜出望外,蹦蹦跳跳的跟在李斯的身旁,張小良高聲應承道:“嗯!先生!”
===
據驿館的侍從說,邯鄲城裏最大的酒肆,也是一家胡人開的酒肆,距離這裏也不遠。
但明明是不遠的距離,李斯卻走了很久才到,而原因,便是李斯帶出來的那只小饞貓。
因為張良世家出身,父親又是韓國高官,除了節慶之外便很少出門,現在突然見到路邊那些連見都沒有見過的好吃的,張良自然是走不動路了,纏着李斯買這買那吃。
于是,李斯只得買下這一路上的小吃,從糖葫蘆,到面人,烤羊腿,新鮮的冬棗……張小良一樣都沒有放過。
這樣邊買邊吃邊走着,一手舉着烤羊腿,一手牽着孩子的李斯可算找到了侍從口中所說的那家酒肆。
說來也巧,就在李斯剛剛進到那家酒肆的時候,大廳之中,正有一位士子正在高談闊論。
而這位士子正在談論的,便是此次統領攻燕大軍的趙國大将——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