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皇城之中竟也出現妖狐的事情,遮遮掩掩的,也算處理幹淨了。
皇帝心情卻一直不怎麽好,哪怕妖狐夜出一事算是結案了,萬宸妃也在病了些時日之後直接病逝,但清寧宮始終是他心口的一根刺,五日一朝的孝順之行,沒有取消,卻越發索然無味。
就算周太後近來對他仿佛慈愛了很多,皇帝卻只覺得很累。
好在家事不順,政事尚且過得去,尤其萬貴妃偶然谏言在魯浙兩地預備澇災之事,皇帝原不以為然,不過想着萬貴妃就是魯人,又聽她說一直夢着洪水滔天、十分不安,寧可在永寧宮縮衣簡食、也要備着山東等地旱災之後再鬧澇災……
皇帝心疼一向剛強護着他的萬貴妃這般忐忑,方才頂着戶部尚書各種國庫緊張的話語,硬是逼着國庫裏頭擠出來一些,又從自己內庫添了一些,依着萬貴妃的意思,在魯浙等地做好了預備澇災的各種布置。
不幸又幸極了的是,皇帝不以為然的澇災還真發生了,但因為外有皇帝上心、內有萬貴妃殷殷囑咐鎮監魯浙等地的鎮監內官務要盡力,防備頗足,雖民居鹽場都有被淹沒的,但因轉移及時、疏通有備,損傷并不甚大。
原還覺得皇帝折騰、萬貴妃手太長的朝臣們,此時也不說話了,姚夔等魯浙兩地的官員心裏滋味更是複雜。遇上正好是總領主持此前澇災防備布置的雨化田時,就是之前極力反對皇帝任用如此年幼的一個內侍掌印禦馬監的吏部尚書王恕等人,對他都客氣了幾分。
王恕卻不知道,在雨化田那個夢中,他原該在今冬就任第一任河道總督。現在給雨化田橫插一手,魯浙各地的民心感激,卻一個未得,被雨化田撈走了大半去。
但不知道有不知道的好處,知道得太多有時候也是一種煩惱。
十一月甲寅,皇帝立朱祐極為皇太子,大赦天下,官民與慶,唐悠竹卻托着最近終于瘦得能明确數出只有三層的小下巴,悠悠嘆了口氣。
這只見過一回的便宜哥哥,只有月餘的太子命,然後就成了悼恭太子。
悼者,哀也,悼念亡人也!
唐悠竹前世堂表兄弟雖不少,也不乏親如同胞的,但正兒八經的同胞兄弟,卻是一個也無。
當然就算有,在他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孤星體質之後,也多半不會再聯系。
可有而不聯系,和從來沒有過,那感覺總是不一樣的。
但可惜了,唐悠竹就算不是一定要做皇帝,也實在不想為了一個顯然和周太後十分親近的便宜哥哥,去和萬貴妃幹上。
Advertisement
周太後腦子不夠用,便宜哥哥只是遠遠見過一面,倒是萬貴妃,萬貴妃在不知道他身世時反而是對他挺不錯的一個,萬喜還特特送了他好幾把笛子,什麽玉笛金笛的都有,出手大方得很。
若是日後萬貴妃也能安分,又不對雨化田紀氏出手,唐悠竹也懶得為了幾碗老黃歷的堕胎藥對她做什麽。
男人的心胸就要寬廣些,雖偶有驚險,但凝淬都能消除的一點兒Debuff狀态,就不需要斤斤計較啦!
唐悠竹想做的、能做的有很多,犯不着和幾個心理扭曲的女人死磕。
——可命運的尿性就是,公平公正公開地坑害世間萬事萬物。你想要的未必能要到,你不想要的,也未必就不會發生。
唐悠竹不樂意和女人死磕,女人卻很樂意和他死磕。
冊立皇太子的喜意還沒徹底消褪,次年春正月癸亥,皇太子薨逝。
萬宸妃一脈還未有動作,周太後已經在哀哭的同時,流露出希望皇帝過繼六子見澤之子承嗣的意思。
皇帝心口拔涼。
他固然能夠忽略萬貴妃的一些舉動,但那不過是因為他相信萬貴妃再如何怨恨,也不會真的讓他徹底無後。
但皇帝今年不過二十幾,早年身子骨雖熬壞了些,這些年也養回來不少,目前并沒有不壽之象。
朱見澤目前也就兩個兒子,其中長子還是庶出……
周太後,又何必這麽着急?
沒有證據,也知道妄自猜測母親不該,皇帝還是忍不住想,朱祐極的死,與其說是因為掌管內宮的阿萬不耐煩柏賢妃的草木皆兵索性撒手不管,是不是更因為,周太後急着讓朱見澤的血脈當太子、當皇帝,所以暗地裏做了什麽?
或者最起碼,放任了什麽?
——不怪皇帝多疑,當日周太後在皇長子夭折一事上,起碼就扮演了放任的角色。
而妖狐夜出案上,雨化田雖沒捉住蛛絲馬跡,但偶然随口一句話、卻勾起了皇帝另派心腹去查探出來的結果,足以讓皇帝不再那麽相信周太後會護着一直依附她的柏賢妃母子。
畢竟,她為了朱見澤的利益,連自己這個親兒子都可以傷害,又如何會在意一個隔輩兒的孫子?
就算在意,也必比不上朱見澤。
——周太後很可能為了朱見澤的兒子能當太子當皇帝、而至少放任了朱祐極死去的念頭,如毒草一般,在皇帝心中瘋長。
在朱祐極病逝後,皇帝還是五日必要去清寧宮一趟,但他在清寧宮,已經不止連一口水都不敢喝,他甚至連聞到一點陌生的熏香味道,都要緊張不已地托辭設法離開,躲回永寧宮讓萬貴妃給他宣幾個值得信任的禦醫來看診。
——比起自己這個從小就不曾在身邊養過的兒子,周太後一貫對祐極更加慈和,甚至以太後之尊,還常會親手為他做小衣裳小襪子……
——但祐極死了,因為清寧宮送來的衣裳裏頭夾帶了穢物病氣……
——祐極都死了,自己這個只得過周太後荷包、從來沒穿過她親手做的衣裳的兒子……
大明朝講究的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但若兄長無嗣,那麽兄死弟及也有先例。
皇帝原本一直覺得自己能等到萬貴妃為他挑好合适的女子綿延後嗣,但忽然他發現,就算他還年輕,就算萬貴妃一直很用心在為他調養身子,可若是,有人等不及了呢?
若他在留下子嗣之前駕崩,周太後以母後之尊下旨立其嫡幼子繼承兄長的皇位,豈不也名正言順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