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太平重返長安時(三)
李隆基見崔湜打算将妻女送至東宮來讨好自己,覺得此事甚是荒唐,欲要趕崔湜回去,卻被身邊的高力士暗示阻止了。
高力士将李隆基叫到一邊,說道:“殿下,依我看此事還是順了崔湜比較好。”
李隆基不禁詫異道:“他都能做出此等不堪之事,我為何還要順從他?”
高力士小聲道:“殿下,崔湜做了這種事情橫豎被人恥笑的是他,對殿下并無任何影響。再者,他既然送妻女來東宮,表明他确實有意朝殿下靠攏,雖說此人人品不怎麽樣,但此刻太平公主之勢仍不可小觑,他轉靠殿下總比與殿下為敵要強。”
李隆基想了想,覺得高力士說得不錯,遂點頭道:“你所言甚是有理,反正東宮多添幾個吃飯之人也無所謂。”
果然崔湜送妻女至李隆基那裏之事一經傳出,朝廷內外衆人皆嘲笑他。崔湜倒也無所謂,心想反正只要有利于,別人愛怎麽議論就議論去。
不知不覺已經到端午佳節,每逢這等重大節日,李成器總是免不了要被叫宮中去侍宴。顧飛飛覺得唐朝的端午節其實和現代也沒什麽區別,不就是吃粽子,帶五色線,懸艾草……至于賽龍舟這項活動自然也是有的,只不過她沒見到過罷了。
若說有什麽她覺得不同的地方,可能就是唐朝人稱五色線為“續命縷”,端午這日要互道“安康”,說這一日是“惡日”,最容易召瘟惹毒。顧飛飛對別的沒有興趣,只是覺得宋王府中的竹筒粽子有點意思,一連吃了好幾個。
端午這日,李旦在宮中宴請皇親國戚還有朝中重臣,席間效仿太宗皇帝,将自己所提的扇面賞賜給了幾位朝中重臣,并道:“朕自知未有太宗飛白[1]之才,但服玩相賀之習亦當存之。望諸臣猶效前朝賢能之臣,為我大唐社稷盡心竭力。”
衆臣叩謝李旦,并言定當為大唐鞠躬盡瘁。李旦又将粽子等物分賜衆人,卻見外甥武崇行似有怏怏不樂之态,禁不住關心問了他一句,問他為何如此。
武崇行聽舅父問話,便恭敬回道:“時逢端午,外甥不禁憶起去年端午時與母親共食粽子之景。今年過節,母親卻遠在蒲州,外甥難免觸景傷情。”
武崇行在此刻意提起太平公主,但凡有心之人皆能明白他的用意。武崇行這邊剛說完話,薛崇訓便起身回道:“崇行年幼,難免依戀母親。前些日子,母親曾來信,說她剛至蒲州,因水土不服病了一場,崇行挂念母親,故才有此态,望陛下恕崇行失敬之過。”
李旦聽太平公主生了病,立刻擔憂起來,不禁問道:“太平竟然病了?”
薛崇簡自然明白自己兄弟此番言論的用意,可他知道母親一旦回來,必定要與表兄争鋒相對,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他勢必要阻止母親回長安。
于是先回李旦道:“崇簡曾收到過母親之信,信中母親說她已經大好,讓我不必擔心,舅父大可放心,母親在蒲州很好。”說完,又看了一眼自己其他的幾個兄弟,繼續道:“若陛下有不信,我自呈信件于聖前。”
李旦聽太平公主已好,也是長出一口氣,道:“信朕就不看了,只是太平此去蒲州到底苦了些。”
李旦話剛說完,蕭至忠便站出來替太平公主說話道:“太平公主乃陛下存世唯一胞妹,曾有大功于唐室,如今卻被逐離長安,難免會有人議論陛下薄情。”
蕭至忠的這番話,令李旦更加慚愧,本來他驅逐太平公主離開長安之後也多有悔意。蕭至忠剛說完,諸多太平公主的黨羽皆出來,請李旦将太平公主召回長安。
張說見勢不妙,知道今日定是精心安排過的,于是站出來對李旦說道:“陛下當日命太平公主離開長安,是為了安定東宮,若太平公主對太子無為難之舉,陛下也不會有此安排。”
張說的話也說動了李旦幾分,畢竟當初是太平公主步步緊逼李隆基,他才會将太平公主遷出長安。
薛崇訓怕舅父憂心母親回長安之後,又要意圖更換太子,畢竟換太子是李旦的忌諱。于是回道:“陛下,我母親自去蒲州之後,也常常反思自己之過,覺得甚愧太子,并在信中提及到,若能再回長安,定不會為難太子。”說完看了一眼李隆基。
李隆基什麽話都沒有說,只是盯着這些人。
聽太平公主說她不會再為難李隆基,李旦便放心許多,只是召回太平公主定會令李隆基不快,他又看了看李隆基,見他從始至終沒有說過一句話。
李隆業早就忍不住了,站起來指着薛崇訓道:“表兄你說得倒輕巧,難道你能保證姑母回來,不像以前那樣百般刁難太子?”
李隆業話音剛落,李旦便呵斥他道:“薛王不得魯莽!”
李隆業聽見父親在說自己,雖然心裏覺得委屈,但還是忍住沒有再說話。
李成器見此情形,緩緩站起回道:“陛下,依我看是否召姑母回長安,一時也不好做決定,不妨改日再議?”
李旦見當下如此混亂,也就同意了李成器的建議,道:“也罷,此事暫且擱置。”說完又看了一眼李隆基,見他依舊沉默無語。
等宴會結束,李成器找到李隆基,對他說道:“我現在使個‘緩兵之計’,你要想盡辦法阻止姑母回長安,否則姑母一旦回長安,這朝堂定不會風平浪靜。”
李隆基嘆了一口氣道:“大哥,你以為我能阻止得了嗎?”
李成器深知此事艱難,但還是說道:“那也能拖一時是一時。”
李隆基搖頭道:“我見陛下這幾日對姑母甚是挂念。姑母當初百般為難我之際,多虧陛下出面,姑母才圖謀未遂,如今陛下顧念手足之情,我若要反對,難免有不孝之嫌。此事我當順從陛下心意,方是無錯之舉。”
“難道你真打算讓姑母回長安?你可知此事意味着什麽?”李成器驚訝道。
李隆基看着自己大哥,道:“我自然料得到,當初姑母離開長安時,我就知她定會想方設法重新回到這裏,既然姑母早晚都會回來,那不妨此次便體恤父親之心意。”
李成器深嘆一口氣,道:“罷了,你既然這般打算我也不好多說什麽。”說完又将手放在李隆基肩上拍了拍,道:“你放心,大哥無論何時何處都支持你。”
李隆基感動萬分,心裏發誓就算太平公主回到長安,他也絕對不會認輸,否則就愧對這些支持自己的兄弟。
薛崇簡正在回自己府中的路上,卻被自己的兄弟們堵住了去路。他見衆兄弟臉色不和善,便猜到他們定是為自己在剛剛宴會之中,沒有幫母親反而幫李隆基說話之故,來找自己的麻煩。
果然,一攔住自己武崇敏就先數落起他:“薛二郎,我不知你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怎就是非不分呢?”
薛崇簡見武崇敏連自己兄長都不稱呼,知道他着實是生氣了。還沒等自己說什麽,武崇行便冷笑道:“他跟着李隆基,還能分得清是非嗎?”
薛崇訓瞪了一眼武崇行,道:“亂說什麽!”
武崇行畏懼大哥,沒敢再說什麽。
薛崇訓看着薛崇簡,道:“二弟,我知你和太子關系匪淺,但母親被逐出長安,你就一點兒都不想念母親?衆兄弟之中,母親最器重偏愛你,如今母親流落異鄉,你難道不該想辦法幫母親回長安嗎?”
薛崇簡自然想念生母,可他更不願見母親與表兄再次相争,于是笑着說道:“我若想念母親,去蒲州便是。”
薛崇訓聽他此言,指着他冷笑道:“母親果然生養了一個‘好兒子’!”說完頭也不回走了。武崇敏等人也一一瞪了他一眼,方才離開。
薛崇簡長出一口氣,被兄弟們這麽數落一番,他自然心裏不好受,可他覺得自己這麽做并無任何不是。
李隆基回到東宮之後,思慮許久,最後還是寫了一封奏疏,請李旦将太平公主召回長安。他自知這奏疏一上呈,李旦定會将太平公主召回。太平公主回到長安,他所要面對的局面他不是不知,只是他心中到底還存在一絲妄想,妄想姑母經歷了此番挫折,能有所收斂。
李旦見李隆基竟自己主動請求,意外之餘,也頗感欣慰,遂将太平公主召回長安。
李成器聽聞弟弟自己上疏,請李旦将姑母太平公主召回長安,心裏不禁感慨萬千,知姑母一回長安,這朝中定不會再平靜。
注釋:1.飛白:根據《唐會要》記載:唐太宗就曾做飛白書,做鸾鳳蟠龍等字,筆勢驚絕,端午這日賞賜司徒長孫無忌、吏部尚書楊師道,曰:“五日舊俗,必用服玩相賀。今朕賜君飛白扇二,庶動清風,以增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