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人間惡魔綁架犯(二十二)
“易警官, 如果是你你會怎麽做?”
鄧翠萍這句話始終回蕩在易潇腦子裏。
鄧翠萍出生在E市一個普通家庭。家裏不是大富大貴, 卻也從未擔心過錢的問題, 一家和睦,父母關系融洽。
鄧翠萍本人從重點初中到重點高中, 再到全國Top2的大學,一路順風順水,加上天生相貌可人, 從小到大一直很受歡迎。
大學剛畢業的她, 天真的以為這種幸運會持續一輩子。
大學畢業後, 鄧翠萍回到E市工作, 認識了她的丈夫——
也是她的噩夢。
彼時,鄧翠萍的丈夫是E市土生土長的富二代, 高中畢業後出國讀書, 在國外四五年, 知識沒學多少,倒練就了一身撩妹技能。
鄧翠萍和他相識于一場商業宴會。
兩人一見鐘情, 相識半年結婚。
人人都說鄧翠萍命裏帶金,學歷與美貌并存, 雖然出身普通,但通過自己奮鬥改變了生活階層, 現在更嫁了個又帥又有錢的富二代,怎麽看都是人生贏家。
可只有鄧翠萍知道,自己的丈夫不如外人所見那樣完美。
婚後不久。
從言語侮辱到情感暴力,從動手打人到在外找小三, 丈夫本性畢露。
鄧翠萍想離婚,丈夫威脅她說:
“離婚?離了以後你看看哪家公司還會要你。”
Advertisement
當時丈夫一家財力雄厚,在E市商界有一定影響力,公司總裁之間相互往來,丈夫的一句話,鄧翠萍就可能再也找不到工作。
鄧翠萍不甘心。就算E市沒人要她,她也可以去外地。憑她的能力,怎麽會沒有工作。
……可是父母呢?
父母幾十年來一直生活在E市,已經在這裏紮根,換一個新環境,他們能适應的了嗎?
一段親密關系開始容易終結難,不是一句“離婚啊”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鄧翠萍忍了。
那時剛好懷上鄧瑩,加之丈夫有所收斂,鄧翠萍決定繼續和他生活下去。
鄧瑩剛出生那幾年,丈夫有所改變,他好像很喜歡這個長得可愛甜美的女兒。
随後,一場金融危機搞垮夫家,丈夫的暴力本性畢露。
甚至還對女兒親親抱抱。
家裏人說,這是他愛女兒的表現啊。
可鄧翠萍知道,丈夫的行為舉止已經越界,父親就算再愛女兒,也不可以親吻已經有懵懂性別意識的女兒的嘴。
鄧翠萍懷上鄧凱後,丈夫更加過分,幾次對懷有身孕的她拳打腳踢。丈夫的父母也因為金融危機的打擊而變了性子,各個方面對鄧翠萍進行打壓:
“就數你吃的多,家裏一個月生活費你就要吃掉一半!”
“什麽時候懷孩子不行,偏偏這時候懷?你想掏空我們家嗎?”
“自從你嫁過來後,公司業績連年下滑,你說你是不是我們家的掃把星?”
浸淫在夫家一家人的暴力之中,鄧翠萍生下鄧凱後患上了嚴重的産後抑郁。
壓死鄧翠萍的最後一根稻草,是那一晚兩人吵架後,丈夫悄悄跑到鄧瑩房間,掀起她的被子,伸出惡魔之手。
鄧翠萍覺得不對勁,跑到鄧瑩房間一看,這個禽獸正趴在女兒身上脫她衣服。
鄧瑩當時抄起煙灰缸砸向丈夫的後腦。
這一下砸得穩準狠,丈夫暈了過去。
鄧翠萍知道,再這樣下去,丈夫總有一天要對女兒做出龌-龊之事。
到那時一切就來不及了。
丈夫已經毀了她,不能任由他再毀了女兒。
借着那一晚的吵架,鄧翠萍将丈夫從樓頂推下。
夫家二老一直懷疑自己的兒子是被鄧翠萍殺害的,可孫女鄧瑩說她看見爸爸是自己不下心摔下樓,況且兒子死後,鄧翠萍一人挑起家中大梁,成功渡過金融危機,并開始了現在的事業。
二老最終相信了鄧翠萍的話。
鄧翠萍幫丈夫一家還清債務後,便送夫家二老到外市生活,基本不再聯系。
她還到公安局給自己的兩個孩子改姓成“鄧”。
易潇問她:“你殺了這麽多人,可曾有後悔過?”
鄧翠萍搖頭:
“我的一生都被這個男人毀掉了,所以……我只想幫助更多的女人走出痛苦。”
……
鄧翠萍殺人案被多家媒體争相報道。
人們震驚于這樣成功的女企業家、勵志女性典範竟然是多起殺人案的兇手。
但同時,鄧翠萍的作案動機引起了社會對于家暴問題的一次大讨論。
南國目前沒有關于家暴的專門立法,不少有識之士紛紛站出來,分析鄧翠萍悲劇事件的原因:
【寫在最前:本文僅針對鄧翠萍殺人動機、犯罪心理、以及這背後的家暴問題進行探讨,并非洗白鄧翠萍犯罪。鄧的犯罪源于家暴,并不意味她的做法是正确的。】
【在我國,人們對于家暴沒有明确的概念,認為一次毆打不算家暴,言語侮辱不算家暴……但其實家暴種類非常多,鄧翠萍幾乎都遇到過,比如言語侮辱,身體毆打,她甚至在懷孕期間都受到過拳打腳踢……更可怕的是情感冷暴力,這種家暴往往殺人于無形。】
【鄧翠萍過去幾年幫助婦女權益委員會會員解決家暴問題,這幾起案件我全都看過,确實屬于家暴受害者無法從施暴者的控制下脫身的情況。】
【我們現在要做的不是譴責這些殺夫的女人,而是應該讨論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反家暴機制來求幫助這些深陷陰霾的女性,以及一部分男性。】
【有人提到借鑒國外的反家庭暴力法,沒錯,這是首位,立法先行,法律至少要為家暴受害者提供最底線的保護。】
【但法律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我們更需要全社會的力量結合起來,為受害者提供解決家暴問題的途徑。】
文中談及多種反家暴的社會保障機制,引發輿論許多共鳴。
也正是這次大讨論,才使得不少男性女性認識到,原來自己在婚姻家庭關系中感到不幸,很多都與各式各樣的家庭暴力有關。
人們紛紛站出來,為反家暴發聲。
人人在行動,社會在行動。
第一步,便是從反家暴法立法開始。
……
從鄧凱綁架分屍案牽連出的一系列案件,包括綁架犯莫浩宇被殺事件、高官夫人姐妹團“抛屍”牛郎事件、鄧翠萍殺夫事件、鄧翠萍幫助婦女權益委員會會員殺人事件等,在南國社會裏引發了一陣輿論熱潮。
事件不斷反轉吊足了大衆的胃口,事件熱度幾次落下又再次升起。
由于案情複雜、牽連人數衆多、時間跨度大,不僅公安的偵察活動,法院的審判都耗時頗長。
有人将圍繞着鄧翠萍的衆多案件一起評價為南國當年十大最具影響力的事件。
這是南國史上第一次有犯罪類案件入選“最具影響力事件”。
鄧翠萍案件本身具有極強的負能量,可由它引發的社會讨論卻有重要意義。
案發第二年,在法院正式判決前,南國立法機關通過反家暴法。
曾經為反家暴振臂高呼的為人們看到了希望,并為南國此次迅速的立法活動叫好。
反家暴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立法只是第一步。
但這第一步,卻是刺破黑暗的第一縷曙光。
反家暴法通過的那一天,看守所裏的鄧翠萍聽到消息,忽然覺得心裏空落落的。
然後,眼淚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
……
在法院還未出審判結果時,易潇接到平行世界警察局的緊急通知,說派遣到此結束,要求易潇回局裏待命。
來不及等法院的判決,易潇就要走了。
走之前,公安局衆人給易潇舉辦了歡送會。
有警察還在工作時間,無法飲酒。衆人以茶代酒,舉杯一飲而盡。
黃勉抱着茶杯在一旁感傷。
易潇從身後拍了拍他的肩。
黃勉扭頭,眼裏帶淚:
“易姐,你還會回來不?”
易潇揚着嘴角,只說了四個字——
一期一會。
………
易潇回平行世界警察局後不久,收到了南國現地調查官發來的案件反饋。
調查官只說了一句話:
【所有人都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了代價。】
這份代價,不僅包括法律上的定罪量刑,還有社會生活中地位降低、名譽損失、道德譴責等各種各樣的代價。
易潇問調查官,鄧翠萍付出了什麽代價。
調查官說:“鄧翠萍的量刑問題其實引起了一陣讨論,有人覺得她有罪,但事出有因、罪不致死;有人說鄧翠萍這麽多年作案數量大,必須死刑。”
“法院最終判了她死刑,立即執行。”
意料之中的結果。
在離開E市之前,易潇曾經帶着鄧瑩到看守所見鄧翠萍。
走到看守所門口,鄧瑩卻退縮了,沒有勇氣走進去見母親。
當時易潇沒有說什麽,只是開着車帶她來到她學校附近那家“槍與玫瑰”花店。
易潇指着店裏一束康乃馨,對鄧瑩說:
“鄧女士說,她很感謝你那段時間天天給她送花。”
鄧瑩一怔,沒明白易潇的意思。
“她說,看到這些花,就能想起你和鄧凱,就覺得人生還有希望。”
鄧翠萍從來不喜歡花哨的東西。
唯有一個例外。
她第一次去“槍與玫瑰”花店是鄧凱過生日,給他買花。
不久,鄧翠萍生日,鄧瑩鄧凱偷偷買了這家店的花,送給她當生日禮物。
這是孩子們送給她的第一份禮物。
這是鄧翠萍過得最難忘的一個生日。
“鄧女士說,她雖然不喜歡這些花哨的花束,可唯獨孩子們送給自己的,喜歡得不得了。”
易潇說完這話之後,鄧瑩反應了好幾秒。
接着,像是淚腺閥門被打開似的,眼淚止不住地嘩嘩往下流。
那之後,鄧瑩再也沒有勇氣走近看守所。
直到鄧翠萍被執行死刑,母女二人也未能再見一面。
只不過那之後的幾十年裏,每當鄧翠萍生日,鄧瑩都會去買一束康乃馨,放在家裏一家三口的合影前面。
一年又一年,仿佛母親還活在身邊。
作者有話要說: “孩子是社會的寶物。”
尾行犯那個故事和這個故事,歸根結底屬于同一種故事——糟糕的家庭關系對人,尤其是對孩子的影響。
希望所有人都能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長大。
本來這一章還要寫更多內容,但作者還在外面,來不及把其他細節補充進去,所以明天會更新一到兩章番外,主要寫莫浩宇和白子昱的故事。如果還有想起來一些沒交代的地方,都會寫在番外裏~不感興趣的的話可以不用訂閱番外啦。
後天寫下一個故事,內容是【拐賣記】+【暗網裏的人口買賣】合二為一,盡量……寫得不那麽沉重吧(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