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叔父,早晚已經很涼了,你怎麽穿這麽一點,”多爾衮很少在這個時候入宮,福臨本來有些奇怪,卻在看見他穿得單薄的時候冒出了這麽一句。
多爾衮一笑,“我裏面穿了夾襖,很是暖和,皇上不用擔心。”
“對了,這個時候,叔父入宮有什麽事嗎,”福臨看看一旁的自鳴鐘,“叔父與朕一起用膳吧。”
多爾衮卻上前一步,一撩袍子跪了下來,“皇上,臣懇請皇上将太後下嫁。”
福臨一下子站了起來,兩眼緊盯着他:“叔父,你知道你在說什麽嗎?”
“很清楚。”多爾衮擡起頭,“請皇上将太後下嫁于臣!”
福臨上前兩步,将他扶起來,道:“叔父,現在不是時候。朕也不是不答應,只是……”說到這裏,他忽然靈機一動,“叔父,你不是為了火器之事吧?”
多爾衮點點頭:“太後下嫁事關重大,皇上當然不可以答應,我便苦苦哀求,這樣一來,便不會有人再想着火器之事了。”
福臨道:“可是,叔父的名聲,豈不是全毀了?”
“那又如何。皇上在火器一事上投入多少,我全看在眼裏。說實話,一開始我也不願意皇上發展火器的,可是,親眼看到火器的用處後,也覺得驚心。且那些洋人都用的是火器,若是我大清沒有火器,可要被洋人欺負了。”多爾衮道,“洋人可不管這些仁義不仁義,他們要的是我們的東西,買不起便會搶,要與他們對抗,火器必不可少。”
為了火器的事情,情願敗壞自己的名聲嗎?福臨跟不認識一般的看着多爾衮,在他印象裏,叔父并不是這麽無私的人。多爾衮對他探究的目光視而不見:“皇上難道有什麽好的法子嗎?”
“朕準備秋狩或者禦駕巡盛京。”福臨回道。現在的清朝并不想歷史上那般,有個鄭成功一直在海裏虎視眈眈,而是相對比較安穩,再加上戰争的創傷已經修複得差不多了,商業複蘇,明末的時候又引進了土豆玉米什麽的,老百姓的日子過得還不錯,因此,完全能夠承受禦駕去盛京的費用。他打算找個借口,說是太後和自己夜裏同時做夢,夢見努爾哈赤和皇太極,讓他們去盛京拜祭祖先,然後用祖先的話讓地震之事和火器切斷聯系,接着的秋狩,還可以邀請蒙古人,順便展現一下新研究出來的火槍的威力。
多爾衮思索片刻:“不妥。八旗貴族不是這麽好打發的。不若還是用我的法子,地動也可以看做是攝政王觊觎太後,上天看不過眼罷了。”
“不用。”福臨看着他,“朕自有打算。”
多爾衮靜靜的站了片刻,扯了扯嘴角:“好吧,皇上有自己的主意,我就不多事了,告退。”說着,轉身離去。
“叔父!”福臨忽然開口叫住了他,“多謝。”
多爾衮回過身看看他,笑了笑,沖他一點頭,大踏步走出了禦書房。
福臨知道,多爾衮此舉是為了表明他們是統一戰線的,順便也是為八旗求情,生怕自己一怒之下大開殺戒。不過,不管怎麽說,肯往身上潑髒水,來給他減輕輿論壓力,已經足夠讓福臨感動了。
九月,朝臣們依舊吵吵嚷嚷要求廢除火器的時候,皇帝在朝堂上聲明,要按照先武皇帝和文皇帝在夢中的囑托,巡游盛京,祭拜先祖。
托夢一說實在是荒謬,但卻沒有人敢指出來,誰活着不耐煩了敢對先帝們不敬啊,誰又敢去質疑皇帝和太後的夢呢?就算知道皇帝這是在聲東擊西,他們也不得不認。
盛京的宮殿經過了修整,早就和當年的大院子不一樣了,而滿族先祖們的牌位則是一一陳列在太廟之內,有專人打理。皇帝和太後帶着幾個孩子恭恭敬敬的上了香之後,皇帝跪倒在蒲團上,好像在聆聽教誨一般,做了一通好戲,之後便站起身,宣布了剛剛在太廟得來的消息。
先祖們說了,他們一直在盛京,而後代們都在京城,他們也很想去京城的,要和後代們在一起,要看着大清綿延萬代。為了讓皇帝知道這點,他們才乞求上天,最後得到了上天的憐憫,在京城引發一場地動,又派武皇帝和文皇帝兩人托夢,才能讓福臨到盛京來,聆聽他們的願望。福臨表示,他是聽話孝順的好兒孫,一定要滿足先祖們的心願,命欽天監找出一個黃道吉日來,将先祖們的牌位運到京城。
簡直就是在扯淡!文武百官心裏罵個不停,卻只好聽從皇帝的命令。要知道,這裏的先祖們都是滿族的英雄,皇帝拿他們做文章,誰敢不從?
十月初五,為表示慎重,皇帝派攝政王多爾衮、襄郡王博果爾和巽親王滿達海一起,恭迎牌位入京。皇帝下诏,此乃國之重事,亦是國之幸事,大赦天下。
在這一連串的動作下面,火器的事情被壓制了下來,那份聯名上奏的折子,似乎就跟從來沒有出現過一般。只有一些貴族們私底下商議,要找個合适的機會,将這件事情再度提起。
緊接着,就是南苑的秋狩。每年都有秋狩,只是今年的格外隆重一些。皇帝邀請了蒙古的各部落,還帶上了自己的長子福全,同時還邀請了在京城做質子的朝鮮世子和三藩的世子們。
說實話,福臨不喜歡打獵,無他,他的騎射不過關而已。從小他就忙,一有時間就忙着看書練字,還要見縫插針的去學習政務,這些都妨礙了他去學騎射,因此,他的馬上功夫根本就比不上別人。只是,這次的狩獵是必須的,因為,他用的不是弓箭,而是火槍。
皇帝的火槍一下子就能撂倒一頭鹿。南苑所有的人都能看見,在一聲響徹天的巨響後,那頭強壯的雄鹿連掙紮都沒有,直接倒地身亡。之前獵鹿的時候,都是要皇帝先射一箭,然後還要侍衛們圍追堵截,最後才能将鹿給捕獲。
太可怕了!蒙古人只是聽說過火槍,這還是第一次親眼目睹,面面相觑,心裏都在想着一會兒去向熟人打探一下,大清的火器到什麽地步了,要是八旗配備了這種武器,蒙古還有什麽資格去和大清談條件,直接任人宰割好了。
至于滿洲貴族們也沒有料到皇帝會正大光明的拿火槍出來炫,只是在這種場合,他們也不能說些什麽,只能大聲的贊頌皇帝槍法奇準,本領高強。
皇後要在宮內照顧孩子,這次跟随福臨出來的是博爾濟吉特氏的順格格,自然有許多蒙古貴族們要求自己的側福晉小妾們去向順格格打聽關于火器的問題。順格格雖然入宮不久,可也是個聰明不多話的,一概用“後宮不可幹政”的理由将人都打發了,這倒是讓福臨高看了她一眼。
這樣一來,沒有人再敢去質疑火器的效果了。福臨又下令,火器營直屬皇帝管理,火器的所有制作方法全部是國家機密,将制作分成了幾大塊,實行流水線作業,每個具體工序都由具體的人負責,而所有的工匠全部都直屬鑲黃旗旗下,身份保密。
接着,皇帝以一些“貪污”“傳謠”“動搖民心”之類的罪名,處置了幾個在聯名奏折上簽字的官員,甚至包括了代善的孫子傑書,一點都不給八旗面子,而八旗表示要反抗,朝堂上不時有人請假,辦事的人裏面也有開始陽奉陰違的。
福臨直接革了平比郡王羅科铎的旗主,将鑲紅旗整個的交給碩塞,接着,又封年幼的多爾博為貝勒,與多尼一起,分管正藍旗,實際上也就是将多爾衮的勢力給延伸到正藍旗裏。這下,皇帝和攝政王加起來,勢力蔓延整個八旗,而滿洲八大姓的根基也就在滿八旗裏,面對這壓倒性的實力差距,他們終于安靜了下來,不再敢多啰嗦,但暗地裏小動作還是不少。
布木布泰适時出手,再次不斷的召見滿洲小姑娘,并對幾個十二三歲的表示了極大的興趣,給了不少賞賜,要求她們時常進宮陪自己說話,并時不時的對命婦們暗示,宮裏到現在妃位上的一個都沒有,皇帝身邊實在是寂寞。誰都記得,順治十三年剛剛選秀過,後年又是選秀之年,這些姑娘們到時候正好及笄,可以入宮伺候皇帝了。典型的打一棍子給個甜棗,可貴族們都買這個賬,火器之事,前前後後鬧了好幾個月,終于塵埃落定。
慈寧宮內,布木布泰斜斜的依靠在榻上,一個小宮女跪在她身前,拿着美人錘輕輕的捶腿。多爾衮進來後,布木布泰揮揮手将小宮女趕了出去,蘇茉兒很自覺地去到外間,順便放風。
“皇帝說,你向他求娶我?”布木布泰也沒有拐彎抹角的說話,直接就提出了疑問。
多爾衮點點頭:“不過,皇上沒有答應。”
布木布泰坐直了身子,直直的看向他:“是真心的,還是為了皇帝?”
“都有。”多爾衮坐到她身邊,指了指她的臉頰,“這裏,粉有點糊了。我倒是想着,若是皇上能答應,自然是最好的,你我便能正大光明的在一處,且皇上也免得與八旗争執,不過是我的名聲受些損害罷了,一舉三得,只有一弊,何樂而不為。”
布木布泰拿起桌上的小把鏡照了照,用帕子在臉上稍微印了印,将粉弄得服帖點,道:“皇帝不會答應的,現在又不是入關之前。我們現在不是很好嗎,何必弄得天下人人皆知。”
多爾衮正色道:“玉兒,你知道的,我是真心想要與你成親。若是都不能給心愛的女人一個名分,那又怎麽能算男人。我只想着和你一起,并肩站着,就算世人不解又能怎樣,至少我們是在一處的,是正大光明的夫妻。”
布木布泰有些動容。她當然想要嫁給他,她從八歲那年就想要嫁給他了,可是,現在的皇帝是她的兒子,她不能只顧着自己,而讓兒子被天下人恥笑。
“你有這份心,我就很高興了。”布木布泰乖順的依入多爾衮的懷中,“太貪心會遭天譴的,能和你一起,天冷的時候一起烤烤火,天熱的時候一起乘乘涼,能不用偷偷摸摸的給你做衣服做鞋,我就已經很滿足了。”
是呢。多爾衮輕輕的在她鬓角親了一下。在別人面前,她是高高在上的太後,可在他面前,她永遠是個小女人,是他的玉兒。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元旦,想着出去吃飯,結果滿大街的人啊,飯店個個爆滿,最後只好回家下的水餃,汗。
筒子們新年快樂啊,新的一年裏,祝所有看文的有愛妹子們大胸細腰,想啥有啥!
另外,明年開始,我的工作有所調動,白天會很忙很忙,只有晚上有時間寫文,更新可能會稍微晚一點了,筒子們一定要繼續支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