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漕幫嚴幫主在京城逗留時間很長。河道總督和漕運總督是時常變動的,新上任的河道總督朱之錫和漕運總督亢得時,嚴幫主都不熟悉,需要重新打通關節。不過,他還是很有些門路的,通過之前的一些人手,認識了安郡王岳樂的大管家,同時,他還派出了人手,想要認識其他的有話語權的人。
“幫主,那邊來信了,說是可以見個面,”一個白淨面龐的小個子一路小跑過來,也顧不上平息自己的喘息,急着告知嚴幫主這個消息。
嚴幫主大喜:“聶三,你小子說的可是真的?那閹人貪心,就這麽輕易的答應不成?”
聶三道:“他自然是要求頗高。小的擅自應了他黃金一千兩,他才肯與幫主見個面,估摸着,要讓他幫忙,不下這個數。”說着,他豎起五根手指頭。
“這個閹人!”嚴幫主咬牙,“他當真能在皇帝面前說上話嗎?”
聶三回道:“此人是襄郡王最寵愛的貼身太監,小的也去打聽過了,據說襄郡王對他言聽計從。而襄郡王又是皇帝最小的弟弟,皇帝從小就寵着他,他要幹嘛皇帝都聽。”
嚴幫主思考片刻,道:“你去安排一下,我親自會會他。還有安郡王那裏,也不能落下。鄂棟家要盯着。”
聶三道:“幫主放心,小的們心裏都亮堂着呢!”
嚴幫主選擇的會面地點是個看上去平淡無奇的小宅子,在外城的一個小胡同裏,從外面一點都看不出這裏是漕幫在京城的一個落腳點,內裏卻大有乾坤。
吳良輔進來後,心裏暗暗贊嘆。他是見過大世面的,貴太妃和博果爾都有錢,襄郡王府修建得美輪美奂,京城裏,除了攝政王府外,襄郡王府應該是最好的府邸了,就連承澤親王碩塞的府邸都比不上博果爾的,皇帝也不是不知道,卻什麽都不說。可是,這個小小的府邸卻比襄郡王府都不差,布置精巧,百寶架上的東西,也看得出來件件是難得的精品。
吳良輔将目光從一個魚戲蓮葉間的五彩轉心瓶上收回來,淡定的看着面前的嚴幫主,露出一副高傲的模樣。自從他進門以後,嚴幫主就一直關注着他的神情,見他的眼神被一些玩物所吸引,嚴幫主心內大定:不管怎麽說,能用錢解決的問題統統不是問題。
吳良輔揣着厚厚的銀票,回到了襄郡王府,開始在博果爾耳邊吹風。
“皇上此次大力發展海運,興練水兵,實乃我大清之福啊!”因為沒事做也跑去看過兩場練兵,博果爾對海軍也産生了極大的興趣。佟臘月很淡定的把家裏的荷花池清理掉了淤泥,讓自家郡王天熱的時候沒事做在裏面游泳玩。于是,某天博果爾又在水池子裏撲騰的時候,吳良輔就開始感嘆了。
博果爾連連點頭,他自小就崇拜皇帝哥哥,在他眼裏,皇帝做什麽都是對的。前一陣,他進宮,正好看見福臨在擺弄一個小巧的火槍,當時眼睛就直了,又聽皇帝說,要将槍送去工部,讓工部好生研究,如果做成了就送給他一支,博果爾興奮不已,覺得自己腰上配個火槍,就成了大将軍了,走到哪裏都神氣。
吳良輔繼續道:“奴才以前聽說過,南北貨物運輸,靠的是漕運,現在海運興起,漕運怎麽辦呢?”
博果爾一愣:“什麽怎麽辦?有皇上在,自然會有合适的辦法。”
Advertisement
吳良輔心中一陣無力:我的主子啊,每次提到皇上,你就這副百分百信任的樣子,讓我這種當太監的也很難做的好不好?想了想,他小心翼翼的提道:“主子也年少有為,不如進宮請旨,願意為皇上分擔漕運之事。這樣,奴才跟在主子身邊,走出去面上也有光。”
博果爾踢了他一腳,笑罵道:“怎麽,現在跟着爺很沒面子嗎?”話雖這麽說,他也是心動的。之前跑了一趟山西,結果是躺着回來,在他看來簡直是丢了大人了,所以,他一直想有個機會可以證明一下:自己是很有用的!另外,博果爾絕對不承認自己是妒忌了。碩塞就不談了,文武雙全,他比不上,可是高塞和常舒呢?他們只是輔國公,自己可是郡王,偏偏他們得到了皇帝的重用,自己在家賦閑,像個什麽事!
于是,襄郡王收拾一番,進宮去找皇帝哥哥要差事了。福臨很是奇怪:“漕運?你怎麽忽然想到要這方面的差事了?”
博果爾理直氣壯:“要為皇帝哥哥分憂啊。”
你小子不添亂我就謝天謝地了。福臨看看他,道:“這件事情朕已經交給安郡王去負責了,至于你,好好在家呆着,朕過兩天有的是事情讓你去做。”
博果爾的工作是統計八旗貧苦的兵丁,并給予賞賜。這是項挺繁瑣的事,與整治漕運這種大刀闊斧的相比,實在不是博果爾擅長的,再加上吳良輔不停的吹風,他又想去進宮抱怨,順便換工作了。
佟臘月及時攔住了他:“爺,皇上是看重了您的才幹,才讓您做這種事的,您又怎麽能說不幹就不幹了呢?爺這麽做,豈不是讓皇上傷心?”
博果爾對這個福晉還是很喜歡的,她的話也能聽得進去,考慮片刻後,道:“你說的也有理,不過,爺就是不喜歡做這種摸摸索索的差使。”
佟臘月勸道:“這說不定就是皇上給您的練手的呢。這差使,做好了,很得八旗歡心,是個臉上有光的。您好好的做,然後皇上才能給您更好的差使啊。”
沒錯,博果爾消停了,老老實實的跟在戶部侍郎的身後,去統計八旗貧寒兵丁的名單,甚至還去他們的住處實地考察。而吳良輔失望之餘,也不敢繼續念叨了,派人将銀票還了一半給嚴幫主。
“所以說,這個嚴幫主現在一籌莫展,将籌碼都放在了鄂碩身上?”福臨對吳良輔的這些小動作心裏有數,只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已,而岳樂這裏則不一樣了。據說,岳樂對側福晉烏雲珠寵愛至極,還好前幾日皇帝下旨,降低了側福晉的地位,否則烏雲珠的存在,絕對能影響到岳樂的嫡福晉那拉氏。鄂碩是烏雲珠的父親,一貫粗野,漕幫将主意打到他頭上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岳樂其實有點慌。當皇帝告訴他,他心愛的側福晉的阿瑪,已經與漕幫的聶三稱兄道弟的時候,他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吧!第二反應就是:糟糕了。
他立刻跪在地上:“奴才回去後立刻與鄂碩分說清楚,還請皇上贖罪!”
福臨笑一笑:“其實,也沒有什麽,就看鄂碩怎麽做了。”
嚴幫主與鄂碩搭上線,順着這條線又和岳樂認識了。聽岳樂說,皇帝對于漕幫并不打算放過,想要打壓為主,立刻有些慌神——現在的漕幫可不是有水軍有火器的朝廷的對手,苦苦相求。岳樂裝模作樣的表示愛莫能助,嚴幫主送上銀票,岳樂表示可以求求情。
這樣三番兩次下來,嚴幫主終于答應了福臨的條件:漕幫由暗轉明,由黑變白,漕幫的小頭領有了武官的職位,而嚴幫主也當上了正七品的把總。作為交換,漕幫要建立一個完整的物流系統,不能搶奪,且漕幫衆人可以随時入水軍,為國效力。
福臨時刻記得上輩子的口號:要想富,先修路。漕幫的改造是第一步,接下來,他還要改造郵政系統,只有物流暢通了,貨物才能以最快的速度運輸出去,經濟才會發展。
清朝的郵政系統是沿用前明的,說實話,很是老舊。一般有錢人家會自己派人往返兩地送信,而平常的老百姓都是聚族而居的,也沒有什麽送信的需求。
錢啊,又是一筆龐大的開支。郵政系統的完善不是一時半會兒就可以看到效益的,前期投入很重要,這筆錢根本就挪用不出來啊。福臨再一次的想念起出海的高塞和常舒了,根據他們的書信,他們應該是在往好望角的方向行駛,那裏是荷蘭的從屬地,荷蘭又與大清關系一般般,到時候又是一番麻煩。
這些就算了,九月的時候,京城地震了。福臨很想吐槽:自從他親政以來,遇到過多少次地震了啊,還有日食!他不在意這些,可是古人在意啊,在衆人的眼裏,地震就是上天給的懲罰,沒有原因的!
于是,一種謠言悄悄的在京城流傳開來:火器殺虐太重,人只要中了火器的傷便必死無疑,有違天和,因此,上天示警了,都是火器的錯!
這種說法越傳越盛,終于傳到了福臨的耳朵裏。福臨咬牙,先下了一道诏書:“自古變不虛生,率由人事。朕親政七載,政事有乖,致災譴見告,地震有聲。朕躬修省,文武群臣亦宜協心盡職。朕有缺失,輔臣陳奏毋隐。”一個字都沒有提到火器,反而把群臣一起拉了進來。
謠言的聲音小了些。接着,皇帝又下诏,要在弘德殿祭告孔子,尊孔子為儒家先師,想要用這個消息把之前的謠言給蓋住。可是,事與願違,火器不祥這個說法還是流傳開來,不少人聯名上書,表明火器危害極大,研發費用又高,實在是勞民傷財,更何況還有傷天和,希望皇帝能夠停止火器的研發,并将所有火器封存,不許再用。
好得很啊,滿洲八大姓都有人在折子上面簽了名,這是在逼迫啊!福臨知道,對滿族這個馬上奪得天下的少數民族來說,火器始終就是一個極大的威脅。他們本能的抗拒所有強過騎兵的兵種,他們本能的不願意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有火器的存在。而且,前明的火器還算是比較先進的,他們和明軍對戰的時候吃夠了苦頭,當然不願意這個東西再現。可是,他們卻沒有想一想,沒有火器,臺灣是如何收複的,沒有火器,呂宋島的西班牙人又怎麽可能買大清的賬?他們只想着火器危險,卻沒有想到,危險的東西還是要看掌控權在誰的手裏。
福臨重用前明工部留下的制造火器的工匠,讓這些滿洲貴族們看到了威脅,槍杆子裏出政權,這種樸實的道理他們還是知道的,他們當然不願意讓自己高高在上的地位受到一點點的動搖,因此,借着這次地震,矛盾終于爆發了。
福臨摩挲着折子,腦子不停的轉着,想要找到一個較好的解決方法,卻聽到小華子禀道:“皇上,攝政王求見。”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終于可以睡個懶覺了,想想就開心,每天六點就要起床的人傷不起啊。我發現,我現在一點追求都沒有了,能休息一天睡個覺就各種滿足了,真是好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