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章節
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後土,能平九州”。此兩書皆把後土稱為共工之子,子者,男子也,故爾後土當為男性。然漢武帝所立之後土祠中,後土的形象為女性,後人稱聖母、娘娘,這又何故?原來古代典籍上也有後土為女性之記載。《文獻通考》載:“漢元帝時祭地,以高後配”,高後者,漢高祖之妻呂雉也,以呂後與大地之神配飨,說明大地之神為女性。《後漢書·世祖本紀》栽:“光武中元元年······高皇後配飨地祇,地祇者,土地之神也,以高皇後與其配飨,又說明土地之神為女性。《通典》、《晉書》、《宋書》也分別有曹魏明帝、東晉成帝,宋武帝祭祀土神時以祖輩皇後配飨的記載。這些都說明了當時人們把土地之神視為女性,亦即後土是女性了。 至此,後土到底該是男性,還是女性?便成了問題。為了搞清它,須從著名的《周易》說起。《周易·系辭上傳》第五章說:“一陰一陽之謂道”,道是宇宙變化的法則,這裏是說陰陽的交互作用,形成了宇宙變化的規律,從而最早提出了陰陽的概念及作用。《周易·系辭下傳》第六章則說:“幹,□也;坤,陰物也。” 《周易·說卦傳》第十一章紀而又說:“幹,為天,為父”,“坤,為地,為母。”這就是說,蒼天為陽,為男性;大地為陰,為女性。再者從卦象上看,象征天的乾卦為≡,象征地的坤卦為≡≡。郭沫若在《周易時代的社會生活》一文中,就此兩種卦象說:“劃一以象□,分而為二以象女陰”,也說明天為男,地為女。這種天陽地陰、天男地女的觀點,是我國古典哲學對天地性質的最早的也是最權威的界定,直至今天還沒人能否定。既然大地為女性,那麽大地的至聖代表後土,自然應屬女性了。這樣,後土祠的後土形象為聖母女神,就是很有道理的了。這個由男性之神到女性之神的變化,反映了人們對大地本質的反複曲折的認識過程,是人們的認識能力提高的表現。 既然後土是最高的女性土神,那麽她與女娲氏就自然連到一起了。記載我國遠古傳說的《風俗通義·皇霸篇》引《春秋緯運鬥樞》雲,古代所謂三皇的天皇、地皇、人皇,就分別是伏羲、女娲、神農。這裏女娲既是地皇,她自然就與土地最尊之神的後土是一個人了。明嘉靖丙辰歲秋重刻的後土祠廟像圖,有“後土皇地祇”之言,亦徑直稱後土為皇,更說明後土與地皇女娲不可分開了。也就是說女娲即後土,後土即女娲。這種合二為一的說法能否成立?能。郭沫若在《蔔辭中的古代社會》一文中就說:“神話傳說中人物,一人化為二人以上,一事化為二事以上,乃古今中外常有之事。”他經過考證,就得出了“帝喾與帝舜實為一人”的結論。故我們也完全可以大膽地說後土、女娲确為一人之二稱。這是最順暢的推論,也是最合理的判斷。由此我們也可以說,位于古汾陰今萬榮脽上的後土祠。原來就是女娲祠。我們從今日始,完全可以把這位土地最尊之神,即最權威的地皇,合稱為後土女娲。 盤古之後第三位誕生的大神叫做後土。便是現在非常有名的後土皇地祇,又稱後土娘娘。她掌陰陽,育萬物,被稱為大地之母。是最早的地上之王。最早的動物分為飛禽和走獸兩類,麒麟為獸中之王,而飛禽以鳳凰為尊,故老相傳的百鳥朝鳳就是鳳凰尚在天下為禽的時候!鳳凰出世之時因為得到了天地交合之氣,所以能夠自生自滅,元氣盡時便自梵而死,死後又可于灰燼上複生。它在百餘年後育生出與自己大不相同的兩子,孔雀與大鵬!孔雀剛出生的時候,身高二百餘尺,因為其母鳳凰屬火性,所以能口噴烈焰,火光到處寸草不生,尾部可以展開,上面有無數羽毛堅硬如鋼,餓時碰到人或走獸,把屏一開,飛出一根鋼羽即可取其性命;随着年歲漸長,數百年後它邪氣日重,竟能于四五十裏之外,吸人食肉,兇霸一時!後來因為誤食如來未成佛之前的金身法象,被如來所收,封為佛母孔雀大明王。
東皇太一:東皇太一,遠古神祗。乃《九歌》中最高天神,也是東夷先祖崇拜的天神。又相傳為洪荒時代妖族首領。上古十大神器之首的東皇鐘就是東皇太一的伴生靈寶。東皇太一到底是什麽神?史料、文獻中找不到詳細的解釋,目前是衆說紛纭。有的說是“星”;有的說是“太乙”;有的說是“戰神”;有的說是“伏羲”;有的說是“春神”……沒有公認的解答。右圖所示即人首鳥身的東皇太一,為漢代人所崇敬的太陽神。東皇太一中的東皇是尊稱。傳聞太一與其兄長帝俊都為三足金烏,誕生于盤古左眼所化的太陽星中。在女娲還未造人之前,洪荒大陸上的生靈以妖族和巫族為主。第一次巫妖之戰後劃分為妖族掌天巫族掌地,而此時的妖族以帝俊和太一為首。帝俊即為天帝而太一則被稱之為東皇。如此便有東皇太一之稱。太一所用的法寶傳說為盤古開天之時部分混沌之氣所化之鐘(混沌鐘),因其被尊稱為東皇所以此鐘又被稱之為東皇鐘。
帝俊:“帝俊”這一古帝名號只見于《山海經》(在《大荒》、《海內》兩經中多次提到)。“俊”的本義是“位于金字塔頂端的人”。“帝俊”一詞字面上的意思是“位于金字塔頂端的古帝”。“帝俊”就是伏羲。在炎黃世系排列中,炎帝屬于五行之火,位列第二;黃帝屬于五行之土,位列第三。那麽,位列第一的古帝就是東方木帝伏羲。《大荒東經》:“帝俊生帝鴻”。“帝鴻”這一名號,先指蚩尤,後指黃帝。蚩尤是伏羲嫡出,黃帝是伏羲庶出。文獻證據:1.見本百科詞條“帝鴻氏”。2.宋《軒轅黃帝傳》:“伏羲生少典,少典生神農及黃帝”。
鎮元子:地仙之祖,道號鎮元子,住在西牛賀洲的五莊觀上,道術深厚精深。他種的人參果,九千年成熟一次,聞一聞人參果,就能活三百六十歲;吃一顆,就能活四萬七千年。鎮元大仙三绺美髯,貌似童顏,手無兵器,只有一只玉塵麈。在與孫悟空打鬥中,一只玉麈抵得住千鈞之力的金箍棒,只兩三個回合,他施展袖裏乾坤的法術,把唐僧師徒連人帶馬裝進袖子裏,本領着實厲害。但大仙心胸開闊,氣度不凡,當孫悟空請來菩薩救活人參果樹後,他不記前嫌,與孫悟空結拜為兄弟,并且慷慨舉辦人參果會,用人參果宴衆仙和唐僧師徒,頗有大仙氣度。
鲲鵬:鲲鵬來自莊子的《逍遙游》中記有“北冥有魚,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這鲲鵬精于變化,通靈萬物,助天帝澄清玉宇,受敕封為九天鲲鵬。
冥河:冥河是洪荒時期血海之中誕生的先天神祗。有立族之功德。在洪荒世界破碎之後引渡大量怨魂來血海,創建阿修羅族。因此阿修羅族皆嗜殺。冥河是準聖人的境界,只是沒有混沌至寶,沒有證大道,手持元鼻、阿屠兩把先天靈寶(劍),一直隐居于血海。
紅雲:紅雲又稱紅雲老祖,是天地初開後天地間第一朵紅雲得道。準聖實力,曾經與十二大祖巫、東皇太一、帝俊、紅雲、鎮元子等,在紫霄宮聽鴻鈞講道。紅雲天性良善,樂于助人,在洪荒中交友極廣,鴻蒙時聽道的大神通者多與其相善,更是有一位與世同君的鎮元子為其至交好友。且也是洪荒第一倒黴之人。在紫霄宮的時候鴻鈞老祖分聖位,把最後一道鴻蒙紫氣分給紅雲,所謂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留一遁去,紅雲天道所算計,鲲鵬半路偷襲紅雲,紅雲敵之不過,最後身隕。鴻蒙紫氣也遁去不知所蹤。
三皇五帝:中國歷史的早期現在稱為先秦時期,可以劃分為皇、帝、王、霸四個時代。中國早期最高統治者稱“皇”和“帝”,他們在位的時間就是中國開國之初,古人稱之為“三皇五帝”時代。古人理解的“中國”具有“天地人”靜态結構和“五行”運轉模式。因此,“三皇”指天皇、地皇、人皇。“五帝”指木帝、火帝、土帝、金帝和水帝。後代學者習慣把個人推崇的古皇古帝人選放入以上八個“座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