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章節
暗着急,她想到自己辛辛苦苦造人,人卻不斷衰老死亡。這樣下去,若要使世界上一直有人,豈不要永遠不停地制造?這總不是辦法。結果女娲參照世上萬物傳種接代的方法,把人類分為男女,叫人類也男女配合,繁衍後代。因為人是仿神的生物,不能與禽獸同等,所以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使之有別于禽獸亂交。後世人就把女娲奉為“神媒”。
神話人物
盤古:盤古是中國古代傳說時期中開天辟地的神。在天地還沒有開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個大雞蛋一樣混沌一團。有個叫做盤古的巨人在這個“大雞蛋”中一直酣睡了約18000年後醒來,盤古憑借着自己的神力把天地開辟出來了。他的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頭發和胡須變成了夜空的星星;他的身體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和雄偉的三山五岳;血液變成了江河;牙齒、骨骼和骨髓變成了地下礦藏;皮膚和汗毛變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變成了雨露。 盤古的精靈魂魄也在他死後變成了人類。所以,都說人類是世上的萬物之靈。
鴻鈞:鴻鈞是小說《封神演義》中的人物,在小說中稱鴻鈞道人,為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的師傅。傳說鴻鈞道人為衆仙之祖,也稱“鴻元老祖”。鴻元指天地未開、虛空未分之際的宇宙本始狀态。有“先有鴻鈞後有天”之說。也有一說鴻鈞老祖便是盤古。鴻鈞是封神演義這部小說編纂出來的人物,借喻天道,也就是三十三天中的大羅天。道家經書、典籍等文字記載內沒有這個人物。混沌初開時,西昆侖有一生靈得到造化神器的一部殘片“造化玉牒”,修成太乙真仙自號鴻鈞老祖。鴻鈞他是最高無上的,他就是道,不會參與世間之事情,不會偏袒任何人,世間的任何事情對他來說不過是無足輕重的鵝毛,真正做到順天道而任自然。只要不是發生毀天滅地的聖人之争鬥,他不會出現。還有一說法,鴻鈞即天地初開時的混元一氣,此混元一氣化為鴻鈞。
羅喉:上古枭雄,曾斬殺魔神邪天禦武,建立天都,君臨天下,但卻也帶來另一個暴政及屠戮,曾被醉飲黃龍以影神刀所殺。孰料羅喉死前恨意強烈,致使力量不散,寄宿于羅喉戒玺之上,控制闇影魑首,破解星宿大陣,讓自己重新複生,再度君臨天下。
伏羲:伏羲,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是我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早期,他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也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并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駕辨》曲子,他的活動,标志着中華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關于伏羲的神話傳說。伏羲(xi)又作宓羲、庖犧(亦稱庖犧氏)、包犧、伏戲,亦稱犧皇、皇羲、太昊、包犠,史記中稱伏犧。伏羲聰慧過人,相傳其人首蛇身,與其妹女娲成婚,生兒育女,成為人類的始祖。其實伏羲并非人首蛇身,而是真正的道家的創始人,人首蛇身即是“道”字的原型,用其表示道,如右圖。又相傳他是古代華夏部落的傑出首領。伏羲根據天地間陰陽變化之理,創造了八卦,即以八種簡單卻寓義深刻的符號來概括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此外,他還模仿自然界中的蜘蛛結網而制成網罟,用于捕魚打獵。關于太昊伏羲氏的記載在古籍中常見,但又說法不一。據部分古籍記載,伏羲出生于成紀。(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渭水》記載:“故渎東經成紀縣,故帝太皞庖犧所生之處也。”司馬貞:“母曰華胥,履大人跡于雷澤而生庖羲于成紀。”)據已故考古家王獻唐先生考證,他出生在阆中。(伏羲的母親華胥生活在華胥水邊,因好奇踩了雷神的大腳印而懷了伏羲。12年後,在仇夷生下伏羲。宋代羅泌的《路史》注釋:“華胥之淵,蓋因華胥居之而名,乃今阆中渝水也。”)另據部分古籍記載,伏羲出生于仇夷。(宋代羅泌的《路史》記載:“太昊伏羲氏華胥,居于華胥之渚,尚暨叔姬翔于渚之汾。巨跡出焉,華胥決履以辁之,意有所動,虹且繞之,因孕十有二歲。生于仇夷,長于起城。”意思是說,伏羲的母親華胥,生活在華胥水邊,因為踩神的足跡而懷上伏羲。伏羲生于仇夷,長在起城(今甘肅秦安)。《路史》注釋說:“華胥之淵,蓋因華胥居之而名,乃阆中渝水地也。”《周地圖》解釋說:“阆中水為渝水。”《遁甲開山圖注》亦雲:“仇夷山,四面絕立。彭池、成起皆西士,是伏羲出生處。”仇夷一說為今甘肅隴南仇池山。)像中伏羲氏散發披肩,身披鹿皮,一派遠古風範。遠古時期,人們以石器加工獸皮,再以骨針等工具進行縫制,用以禦寒。圖中左下角畫有八卦圖形表明他創制八卦的功績,而伏羲氏的目光顯得深沉、睿智,無愧于古代智者的形象。由于伏羲是蛇身人首,故有“龍的傳人”之說。有學者指出:“伏羲出生于蛇系氏族,并且以蛇為尊。他身上穿的樹葉或鹿皮,形如蛇之鱗身或花紋,這正是蛇系氏的
1、一些關于洪荒的資料 (可無視) ...
族徽或圖騰标志。近年來,海內外越來越多的“龍的傳人”弘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90年代初,□總書記來天水視察,為古成紀題下了“羲皇故裏”的碑文。在中國古代神話中,開始繁衍人類的任務,就是交給了伏羲女娲兩兄妹。
女娲:中華上古之神,人首蛇身,為伏羲之妹,風姓。起初以泥土造人,創造人類社會并建立婚姻制度;而後世間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補天,斬龜足以撐天。中國上古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傳說女娲補天,在自然界發生了一場特大災害,天塌地陷,猛禽惡獸都出來殘害百姓,女娲熔煉五色石來修補蒼天,又殺死惡獸猛禽。還有傳說女娲用黃土仿照自己造成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另傳說女娲制造了一種叫笙簧的樂器,于是人們又奉女娲是音樂女神。《風俗通義》記載她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關于女娲的傳說很多,一直流傳至今,影響甚為廣泛深遠。至今中國雲南的苗族、侗族還将女娲作為本民族的始祖加以崇拜!又稱女陰、女娲娘娘,風姓,生于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一說她的名字為風裏希(或為鳳裏犧)。是中國歷史神話傳說中的一位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她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七十樣東西!女娲氏族發源地,文獻不見記載,但根據伏羲與女娲的關系,女娲故裏也應在古成紀範圍內。
三清: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乃道教諸天界中最高者;也是道教對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合稱三清,道教用語。總稱謂是“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位于玉幾下三寶景陽宮。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也指居于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謂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區別,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是所統天界的劃分,而天尊的意思則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
後土:盤古之後第三位誕生的大神叫做後土。便是現在非常有名的後土皇地只,又稱後土娘娘。她掌陰陽,育萬物,被稱為大地之母。是最早的地上之王。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是道教尊神“四禦”中的第四位天神,簡稱“後土”,俗稱“後土娘娘”。與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臺,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關于後土神的來歷,有各種不同的傳說。《國語·魯語》說神明是共工的兒子,能平定九州,成為地神。《左傳》又說是神的名稱:“土正曰後土”《周禮·大司樂》稱“地示”。《禮·月令》稱“中央土,其帝黃帝、其神後土”。這位土地最尊之神的後土是男性,還是女性?很值得研究一番。《左傳·昭公九年》說:“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後土”;《禮記·祭法》說:“共